辅助驾驶
搜索文档
小米智驾团队超1800人,2025年AI研发投入将超70亿
新浪科技· 2025-11-21 09:30
【#小米智驾团队成员超1800人##小米将持续在辅助驾驶领域加大投入#】 @小米汽车 发文称:小米汽 车,将持续在辅助驾驶领域加大投入:2025年,小米在AI领域研发投入超70亿;目前,小米智驾团队 成员超1800人,博士达108人。 ...
北京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高地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19 18:56
行业发展地位与目标 - 中国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1] - 北京将加速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高地 [1] - 北京车企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领域开全国之先河 [3] 北京市场表现与数据 - 2024年北京市实现汽车产量114.5万辆,同比增长14.2% [3] - 2024年上半年北京L2级智能辅助驾驶乘用车新车渗透率达到68.3% [3] - “双智”城市建设实现全市600平方公里车路云一体化基础设施连片覆盖 [3] - 累计发放测试牌照超1100张,累计自动驾驶里程超4500万公里 [3] 主要企业与技术创新 - 小米、理想和北汽等品牌近两年发展迅速 [3] - 车企积极推出辅助驾驶、传感器、自动感应锁、新电子电气架构等技术方案 [3] - 新技术对标准和监管带来新要求,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行业标准制定 [3] - 对异形方向盘、流媒体后视镜、新型门锁等配置将根据技术进步完善技术标准 [3] 政策监管与市场秩序 - 行业管理部门落实反内卷工作要求,规范市场秩序,不打价格战 [4] - 要求企业严把质量关和安全关,对事故承担应尽责任并及时公开信息 [4] - 北京车企高标准落实产品质量要求,严格执行安全法规和反内卷政策 [4] 区域协同与生态建设 - 北京协同天津、河北建设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 [4] - 推进产业链强链补链、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 [4] - 多家企业签约落地生态港,携手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 [4]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新闻网· 2025-10-17 21:49
产业发展现状 - 2025年1月至7月,中国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新车累计销售756万辆,渗透率达到62.6% [1] - 同期具备领航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新车实现销售266.9万辆,渗透率达到21.5% [1] - 行业累计培育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过400家 [1] - 已建成国家级测试示范区17个,累计开放测试示范道路3.5万公里,发放测试示范牌照超过1万张,道路测试总里程超过2亿公里 [1] - 车端5G与C-V2X装载量超过300万辆,各地开通5G基站超过450万座 [1] 未来政策与工作重点 - 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加快突破汽车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电子电气架构等关键技术 [1] - 开发更多智能交互、辅助驾驶、自动驾驶等新功能,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全链条的应用 [1] - 完善政策法规标准,协同相关部门推动准入管理、交通管理、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等法律法规的制订修订 [2] - 强化对搭载组合驾驶辅助车辆的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规范企业OTA升级活动,加快推动机动车生产准入管理条例出台 [2] - 持续完善驾驶辅助系统、自动驾驶系统、功能安全、信息安全、数据安全等领域标准体系建设 [2] 产业化应用与国际合作 - 深入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产业试点,加快网联基础设施和云控平台建设 [2] - 鼓励汽车前装V2X、5G等高性能通信模块,推进车路云协同能力实现突破 [2] - 深化推进智能网联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的生产准入 [2] - 支持汽车、信息通信、交通等行业企业以数据为纽带,探索新型商业模式,加快多元化价值链培育 [2] - 深入开展国际合作,深度参与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国际标准化组织等国际组织相关工作 [3] - 鼓励支持中外企业在智能网联关联领域务实合资合作,促进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的跨境流动 [3] - 积极与各国加强沟通,围绕试点示范、产品准入等复杂议题分享中国管理经验 [3]
整车厂& Tier1 &汽车电子产业链1v1创新产品技术对接会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15 11:28
活动概况 - 第二十三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将于2025年11月21-24日举行,其中“汽车产业链及汽车文化展区”在广州广交会展馆D区一楼举办 [2] - 展会总规模达24万平方米,汇聚主流车企90余家,中外记者12000名,预计观众将超过80万人次 [2] - 活动由广州展联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深圳市汽车电子行业协会及深圳市汽车电子产业公共技术服务中心联合主办 [2] 活动模式与目标 - 活动采用“整车厂&Tier1&汽车电子产业链1v1创新产品技术对接会”形式,旨在进行精准高效的匹配 [2] - 核心目标包括帮助整车厂与Tier1企业获取最新产品技术信息、拓展优质供应商、降本增效并提高整车核心竞争力 [2] - 同时帮助汽车电子产业链上游企业了解主机厂需求与趋势,合理布局产品方向,寻求突破和渠道 [2] 展品与技术范围 - 展品范围涵盖动力底盘、智能座舱、辅助驾驶、车联网、新能源三电、车规芯片、传感器、软件系统等汽车电子全产业链领域 [3][4] - 具体对接技术领域包括智能底盘、域控制器、HUD、雷达、摄像头、V2X、数字钥匙、测试认证等前沿方向 [4] 参与企业 - 活动拟邀请众多知名Tier1供应商参与,包括航盛电子、华为、德赛西威、中兴通讯、百度、四维图新、立讯精密、法雷奥等 [7] - 参与企业覆盖从电子部件、通讯模组到软件系统、整车制造等产业链关键环节 [7]
理想智驾二级部门数量从3个调整为11个是次要矛盾
理想TOP2· 2025-09-23 00:56
核心观点 - 李想对理想汽车辅助驾驶发展的作用可高度类比马斯克对特斯拉辅助驾驶的影响 包括做大资源 保证资源持续投入 以及基于对AI底层原理的理解做出关键技术路线判断 [1][2][3] - 理想智驾发展取决于三大要素:全球AI产业发展阶段(天时) 理想各类生产要素匹配度(地利) 以及李想个人能力(人和) [2][5] - 理想智驾部门组织架构调整属于次要矛盾 未来1-12个月智驾系统将出现多次高质量快速迭代 [2][6] - 公司发展方向强调"合适萝卜坑"比以履历为锚点的人才更重要 前者面向未来 后者以过去为荣耀点 [2][11] 李想的关键作用 - 具备三个核心作用:做大资源 保证资源持续投入 在理解AI底层原理基础上对技术路线做出关键think different判断并执行 [2][3] - 44岁创始人拥有极高投票权和强驱动力 能保证未来10-15年对公司绝对控制权并推动组织架构变革 [3] - 亲自决策将资源核心投向基于强化学习的VLA(视觉语言行动)模型 减少对端到端投入 并判断双Orin平台可运行VLA模型 [4] - 创始人真懂技术且持续关注 既能获得更多资源又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产业发展与生产要素 - 全球AI产业发展阶段是关键前提 具备齐全生产资料的只有中美 [5] - 中国公司需要高效组织生产要素 时机与创始人能力至关重要 深谙创始人梁文锋指出中国创新缺的是信心和高密度人才组织能力 [5] - 自动驾驶是物理AI子集 做好物理AI需要负责人持续下判断并能按产业特点改组公司 [6] - 理想和小米是生产要素相对匹配的公司 理想更擅长think different 小米更擅长吃第二波与价值传递 [6] 技术发展路径 - 理想智驾部门从3个二级部门调整为11个属于次要矛盾 [2] - 迭代方向明确 未来1-12个月VLA将出现多次高质量快速迭代 [2][6] - 具体迭代方向包括:提升仿真数据效率 压榨车端芯片潜力 通过强化学习提升模型能力 优化语音控车体验 以及VLA框架落地 [6][7] - 当前运行4B模型 未来将升级至7B 14B甚至100B模型 实现能力飞跃 [8] - 辅助驾驶比chatbot和机器人更适合强化学习 因奖励函数明确 易于收敛 [8] - 监督学习只能特定场景优化 模仿学习主导的端到端难以针对性解决问题 而强化学习主导的VLA可专门优化问题 [9] - 当前发展阶段类似GPT-1到GPT-3/3.5 大力出奇迹 [10] 人才观念 - 合适萝卜坑(岗位与人才匹配)比以履历为锚点的人才更重要 [2][11] - 英伟达应届生质量低于谷歌Facebook但不影响发展 因所做事情更重要 阿里巴巴十八罗汉也是类似道理 [11] - 理想整体环境具备做成物理AI的条件 使得萝卜坑比履历锚点人才重要得多 [11]
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参加2025年河北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暨2025年半年报集体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9-16 03:26
活动概况 - 公司于2025年9月15日以网络远程方式参加河北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暨2025年半年报集体业绩说明会 [1] - 公司总经理郑英军、董事会秘书兼总会计师李超、规划与资产管理部部长陈向辉出席活动并与投资者互动交流 [1] 技术研发与合作进展 - 公司已向奇瑞、长安、东风日产等车企推介线控转向和辅助驾驶新技术 但无人驾驶领域尚无相关业务收入 [2] - 公司完成无人物流车转向系统设计并进入样机制造阶段 同时开展量产工艺研究和测试能力建设 [8] - 六维力传感器项目执行期至2025年12月底 最终验收时间根据政府单位安排确定 [4][8] - 涿州智能传感分公司自动化产线基本建成并开始小批量供货 六维力自动标定设备预计2025年底装机 [9] 储能业务发展 - 储能业务客户包括华为、特斯拉、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头部厂商 目前聚焦服务国内外知名客户 [3] - 为北美头部公司供货的储能结构件和冷却管路产品已量产 正按客户订单需求生产 [6] 传感器业务拓展 - 力传感器产品具备适配机器狗、机器臂等高性能机器人应用的潜力 [6] - 拉压力、扭矩力传感器已交付多个小批量订单 与禾川、新松等机器人厂商开展技术交流 [11] - 关于与小米、北美头部机器人厂商的合作进展 公司以商业秘密为由未披露具体信息 [12][13] 市场订单与产能规划 - 2025年上半年累计获取新项目定点526个 在手订单储备充足 [9] - 传感器产能规划基于市场预判制定 实际产量将根据订单需求动态调整 [9] 股东回报与资本运作 - 2025年中期分红方案已于9月10日通过股东会审议 正积极推进现金红利派发 [6] - 控股股东凌云集团已累计增持4005.58万元 尚未增持完毕并将继续按计划增持 [16] 行业政策影响 - 整车企业60天回款期政策短期内不影响业绩 但会改善现金流量并长期节约财务费用 [9] 业务布局说明 - 公司未直接或间接向英伟达供货液冷产品 正积极开发液冷相关产品 [7] - 目前未生产机器人骨架外壳产品 [6] - 不同炒股软件的概念分类标准存在差异 公司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做好信息披露 [5]
华为,最新签署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7 09:31
战略合作动态 - 上汽通用五菱与华为全面升级战略合作 双方在辅助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制造领域深化合作并联合开发搭载华为智能技术的新车型 [1] - 一汽红旗与华为达成合作 计划于2026年推出采用华为全栈解决方案(含乾崑智驾、鸿蒙座舱等)的新车型 首款合作车型为红旗9系 [3] - 中国主要国有汽车集团均已进入华为智能汽车技术合作生态圈 [3] 合作驱动因素 - 传统车企具备成熟供应链体系和整车开发经验 但硬件主导的组织架构难以适应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快速迭代需求 [4] - 华为拥有强大ICT技术积累 在芯片、算力、操作系统、通信及AI算法领域具备底层技术优势 [5] - 华为擅长软件生态构建与快速迭代 通过平台化模式实现功能快速上线和持续优化 [5] 行业战略选择 - 与华为合作是车企应对市场竞争的务实选择 短期内可避免与竞争对手产生技术代差并丧失市场份额 [5] - 长期是否自研智驾与智舱技术仍取决于各车企战略定位与技术决心 [5]
稳坐中国智驾头把交椅?地平线营收大涨的背后藏着什么?
虎嗅· 2025-09-01 15:16
公司表现 - 地平线交出了上半年财报 [1] - 公司是辅助驾驶领域绕不开的企业 [1] 行业趋势 - 辅助驾驶时代真的要来了 [1]
毛利几乎砍半,经销商揭开新能源车出海的“暗战”
36氪· 2025-08-28 20:11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 - 2023年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 同比增长77.6% [1] - 2024年出口128.4万辆 同比增长6.7% [1] - 2025年1-5月出口85.5万辆 同比增长64.6% [1] 区域市场拓展情况 - 南美洲市场:2024年上半年中国品牌占巴西进口新能源汽车总量91.4% 销售额达12亿美元 [2] - 俄罗斯市场:2024年长城汽车销量22.98万辆 占当地乘用车市场份额约12% [2] - 中东市场:消费者偏好大空间和长续航车型 理想等品牌凭借插混技术优势获得青睐 [5] - 非洲市场:埃及等国家因道路条件限制更倾向于进口小型车身新能源汽车 [4] 产品竞争优势 - 智能配置优势:南美消费者对智能座舱、辅助驾驶、冰箱、电视等"黑科技"功能兴趣浓厚 [4] - 技术领先性:长城汽车董事长称中国新能源汽车对国外市场形成"降维打击" [2] - 适应性优势:南美洲炎热气候适合新能源汽车发展 当地充电基础设施正在完善 [4] 出口模式创新 - 平行出口模式:通过零公里二手车形式出口 价格较正规出口低15%左右毛利 [7] - 流程效率:平行出口1-2个月可完成从提车到运抵莫斯科 比传统出口周期缩短近一半 [7] - 合规性:2019年起国内对平行出口有明确规范 需完成上牌登记后再申请出口通关 [7] 市场挑战与风险 - 税率成本:俄罗斯市场需缴纳关税、增值税、报废税等综合税率 导致售价经常翻倍 [5] - 本地化需求:俄罗斯消费者对车机系统俄语适配和本地化功能有较高要求 [5] - 利润压缩:同行压价导致毛利从15%左右降至几乎砍半 [7] - 资金压力:汇率波动和俄罗斯经销商回款周期延长至3-6个月 加大资金周转压力 [7] 专利与认证障碍 - 专利诉讼:2025年7月比亚迪在巴西被诉侵犯4G通信技术专利 吉利在德国被诺基亚诉侵犯5G专利 [10] - 技术壁垒:LG新能源在德国诉讼欣旺达电池隔膜专利侵权 导致后者在德面临禁售和召回 [12] - 认证难度:欧盟整车型式认证涉及数百项技术指标 费用因产品类型和技术参数差异较大 [13] - 标准差异:国内与国际标准不统一 认证流程不透明且效率低 推高企业成本 [13] 市场竞争态势 - 主力车企:比亚迪、长城、吉利、奇瑞被视为出海大户 [4] - 区域拓展:南美洲的智利、秘鲁、阿根廷等国家成为新的增长区域 [4] - 营销方式:通过试驾活动、当地车展和社交媒体直播提升品牌知名度 [13] - 渠道建设:加快布局速度并优化渠道结构 提高产品铺货率和市场覆盖率 [13]
地平线余凯:每10辆新车就有6辆搭载辅助驾驶
第一财经· 2025-08-27 22:38
自主品牌智能化发展 - 自主品牌辅助驾驶渗透率从2024年底51%上升至2025年上半年59% [1] - 搭载NOA等中高阶辅助驾驶功能车型份额从20%提升至32% [1] - 中国市场每售出10辆乘用车中超过6辆搭载辅助驾驶配置 其中超过2辆具备中高阶能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