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流动性调控
icon
搜索文档
人民银行操作组合式逆回购 持续净投放维稳流动性
北京商报· 2025-09-17 23:31
人民银行近期流动性操作 - 9月17日开展418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维持1.40%不变,当日有304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单日净投放1145亿元 [1] - 9月15日额外开展6000亿元6个月期限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以长短结合方式向市场投放资金 [1] - 买断式逆回购允许金融机构将债券所有权暂时转让给人民银行,旨在满足中长期资金稳定需求并减少对债券市场流动性的扰动 [1] 公开市场操作特点与资金利率 - 9月11日至17日,7天期逆回购操作呈现“规模波动调整、净投放保持高位”特点,期间累计实现净投放3641亿元 [2] - 伴随季末临近与实体融资需求回暖,银行间市场利率小幅上行,DR007加权平均利率升至1.5404% [2] - 截至报道日,Shibor隔夜利率报1.4830%(上行4.6个基点),7天期报1.5190%(上行4.4个基点),1个月期报1.5410%(上行0.6个基点) [2] 货币政策基调与专家观点 - 当前流动性市场整体平稳,隔夜利率稳定在1.4%-1.45%,7天期利率稳定在1.5%附近 [3] - 人民银行流动性操作积极,维持削峰填谷,预计后续为对冲政府债发行压力可能加大投放力度 [3] - 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二季度例会指出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并强调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及重点领域融资支持 [3] 未来政策展望 - 前三季度通过“降准+降息+公开市场操作”组合有效支持经济复苏 [4] - 后续在海外降息周期延续及弱信贷环境下,进一步降息可能性仍存 [4] - 伴随“十五五”规划临近,可能对科技创新等特定领域加大定向流动性支持,关注结构性工具增量 [4]
8月MLF净投放3000亿元 央行政策或将更注重落实落细
上海证券报· 2025-08-25 07:49
央行流动性操作 - 央行将于下周开展6000亿元MLF操作 实现8月MLF净投放3000亿元 为连续第六个月加量续作 [1] - 叠加3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8月中期流动性净投放总规模达6000亿元 创今年2月以来单月新高 [1] - 8月中期流动性净投放规模为7月的两倍 [1] 货币政策信号与目标 - MLF持续加量反映货币政策在稳定市场预期和支持信贷投放方面的积极取向 [2] - 央行操作释放出维持宽松货币政策、呵护信贷和市场预期的明确信号 [1] - 政策目标在于推动宽信用进程 更好满足企业和居民的融资需求 [2] 流动性投放原因分析 - 政府债券处于持续发行高峰期 同时监管层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 [2] - 受反内卷政策及股市走强影响 中长端市场利率普遍上行 银行体系流动性有所收紧 [2] - 央行通过MLF等工具加大资金投放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并保持流动性充裕 [2] 政策工具协调与市场影响 - 央行操作体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 [2] - 债券市场维持相对稳定主要得益于资金面平稳和央行持续的流动性调控 [2] - 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加力释放政策支持信号 [2] 下半年政策展望 - 政策重心转向"落实落细" 更注重灵活落地与精准传导 [1][3] - 短期内降准概率不大 央行更可能通过MLF和买断式逆回购等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 [3][4] - 四季度初可能再度实施降准降息 并适时恢复国债买卖 [5] - 资金利率预计维持窄幅震荡 进一步下行空间有限 [3] - 下半年市场流动性有望持续处于稳中偏松状态 市场利率上行空间不大 [5]
近期央行逆回购操作量多变——维护流动性更加灵活精准
新华网· 2025-08-12 14:19
央行逆回购操作模式变化 - 央行连续6个交易日进行20亿元量级逆回购操作 在公开市场操作历史上较少见 自7月27日以来持续该操作规模[1] - 7月末央行实现净回笼120亿元 与历史惯例相反 2021年7月末净投放400亿元 6月末净投放3500亿元[1] - 逆回购操作规模从传统100亿元整数倍变为更灵活规模 7月出现30亿元、70亿元、120亿元等非整数倍操作[3] 资金利率与流动性状况 - Shibor隔夜利率下行10.1个基点至1.076% 7天Shibor下行3.4个基点至1.526%[2] - DR007加权平均利率下降至1.3862% 低于政策利率水平 上交所GC001下降至1.653%[2] - 资金缺口指数处于近一年跨月同期最低水平 尽管跨月因素导致质押式回购成交规模和正回购余额下行[1] 操作策略与政策意图 - 央行通过小量操作实现"削峰填谷" 在推进宽信用同时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4] - 操作数量调整为10亿元整数倍且变动频率更高 以实现更灵活精准的调控[3] - 逆回购操作规模动态调整是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稳定 不宜解读为政策信号[4] 市场流动性影响因素 - 流动性偏松格局源于财政货币政策增量举措 机构阶段性融出意愿较强 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处于恢复阶段[2] - 央行操作逻辑在于避免流动性过于宽松引发潜在套利和加杠杆行为[2] - 操作规模变化不代表货币政策转向 短期流动性调控更注重"价"而非"量"[3] 未来流动性展望 - 资金利率将继续处于低位 流动性维持合理充裕 央行以公开市场工具为主进行灵活调节[4] - 经济复苏处于关键时期 财政货币政策积极作为 流动性突然收紧可能性较低[4] - DR007平稳低位运行有利于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4]
6月央行净投放超过6500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3 20:21
央行6月流动性投放情况 - 6月各项工具实现净投放6560亿元 其中短期逆回购净投放5359亿元 [1] - MLF实现净投放1180亿元 2025年上半年累计开展2.35万亿元 期限均为1年 [2] - 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2000亿元 余额逐步增加 [4][5] 货币政策工具定位演变 - MLF从流动性投放辅助工具演变为总量型货币政策工具 现回归1年期流动性投放工具定位 [2] - 买断式逆回购填补7天期逆回购和1年期MLF之间的期限空白 提升流动性管理精细化水平 [5] - 央行通过买断式逆回购替代部分到期MLF 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 缓解银行净息差压力 [4] 流动性监测指标 - DR007是短端流动性最重要指标 其与7天期逆回购利率的相对大小反映央行意图 [3] - DR007持续高于7天期逆回购利率是央行收紧流动性的重要信号 反之亦然 [3] - 央行流动性调控有较强主动性 操作数量不代表意图 应主要看DR007实际表现 [4] 政策支持方向 - 央行继续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综合运用多种工具提供适宜流动性环境 [1] - 科技金融 绿色金融 普惠金融 养老金融 数字金融是2025年货币金融工作重点 [1] - 资金重点支持消费 制造业 外贸 民营企业 地产等重点领域及薄弱环节 [1]
央行精准调控 年中时点流动性料合理充裕
中国证券报· 2025-06-04 04:34
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 - 6月3日人民银行开展4545亿元逆回购操作 因83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 实现净回笼3755亿元 [1] - 月初银行考核节点已过 资金面转向宽松 净回笼符合市场预期 [1] - 5月15日降准释放约1万亿元流动性 5月MLF操作加量续作 显示人民银行呵护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态度 [1] 流动性管理工具 - 人民银行综合运用抵押式逆回购 MLF 买断式逆回购等中短期流动性管理工具 [1] - 流动性投放工具期限分布合理:长期有降准和国债买卖 中期有MLF和结构性工具 短期有7天期逆回购 [2] - 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资金向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 [2] 年中流动性展望 - 6月为传统信贷投放大月 银行缴准规模将季节性增加 对流动性有影响 [1] - 后续资金面转紧压力不大 DR007或在1.5%附近震荡 [3] - 必要时可能进一步采取降准等措施 确保流动性维持合理充裕 [2] 货币政策方向 - 货币政策在"适度宽松"方向还有发力空间 [2] - 人民银行将灵活把握政策力度和节奏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2][3] - 国债买卖操作有望适时重启 关注国债收益率变化 [2]
超长期特别国债首发结果出炉 流动性调控精准“护航”财政发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8 20:20
特别国债发行情况 - 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首次发行工作同步启动,市场流动性保持平稳,单日近3000亿元特别国债集中供给带来的流动性压力得到有效缓解 [1] - 2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金额500亿元,中标利率1.98%,全场认购倍数3.11,边际倍数8.42;30年期品种发行金额710亿元,中标利率1.88%,全场倍数3.66,边际倍数3.43;5年期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发行金额1650亿元,加权中标利率1.45%,全场倍数2.67,边际倍数1.97 [2] - 与2024年首只30年期特别国债发行情况相比,今年30年期品种全场认购倍数基本持平,但边际倍数明显回落,市场投标行为更趋于理性 [3] 利率倒挂现象 - 2025年首批超长期特别国债出现利率倒挂现象:20年期利率1.98%高于30年期的1.88%,两者利差达10BP [3] - 利率倒挂主要源于两方面因素:一是特别国债发行规模扩大,年内政府债供给将显著放量;二是30年期品种相比20年期具有更强的市场流动性和交易活跃度,形成了流动性溢价 [3] 债券市场供给 - 今年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规模较2024年增加3000亿元,其中8000亿元用于支持"两重"项目建设,5000亿元用于实施"两新"政策 [4] - 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 [4] - 4月24日单日债券市场总供给规模超4000亿元,形成明显的"抽水"效应 [4] 央行流动性调控 - 4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6000亿元MLF操作,结合本月1000亿元MLF到期,本月MLF净投放达5000亿元,连续第二个月加量续做MLF [5] - MLF加量幅度较上月的630亿元显著放大,表明中国人民银行加大了通过MLF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的力度 [5] - 银银间隔夜回购利率DR001保持在1.60%左右,七天期回购利率DR007在1.72%左右 [5] 市场解读分歧 - 专业人士认为MLF大幅增量展现了央行"削峰填谷"的资金波动控制能力,短期内降准降息概率有所下降 [6] - 债市多头认为MLF超量续作体现了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取向,意在补充银行系统中长期流动性 [6] 债市前景分析 - 货币政策对债市利多有限,资金面维持均衡偏紧状态,DR007总体维持在1.7%附近 [7] - 24日买券主力是银行和基金,大行作为承接政府债配置主力支撑起了首批特别国债认购承接环节 [8] - 银行负债成本和债券收益率的价差维持在紧平衡状态,债市未来一段时间保持窄幅震荡的可能性更大 [8] - 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节奏明显前置,集中在4月至10月发行,较去年整体提前约一个月 [8] - 地方政府债仍将保持较快发行节奏,债市可能即将在5-6月迎来发行高峰期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