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短期逆回购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7月各项工具流动性投放情况
新华社· 2025-08-05 15:28
中国人民银行7月流动性投放情况 - 中期借贷便利(MLF)投放4000亿元,回笼3000亿元,实现净投放1000亿元 [1] - 买断式逆回购投放14000亿元,回笼12000亿元,实现净投放2000亿元 [1] - 短期逆回购投放56667亿元,回笼54787亿元,实现净投放1880亿元 [1] - 抵押补充贷款(PSL)投放1163亿元,回笼3463亿元,实现净回笼2300亿元 [1] - 7月份中国人民银行未进行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1]
6月央行净投放超过6500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3 20:21
央行6月流动性投放情况 - 6月各项工具实现净投放6560亿元 其中短期逆回购净投放5359亿元 [1] - MLF实现净投放1180亿元 2025年上半年累计开展2.35万亿元 期限均为1年 [2] - 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2000亿元 余额逐步增加 [4][5] 货币政策工具定位演变 - MLF从流动性投放辅助工具演变为总量型货币政策工具 现回归1年期流动性投放工具定位 [2] - 买断式逆回购填补7天期逆回购和1年期MLF之间的期限空白 提升流动性管理精细化水平 [5] - 央行通过买断式逆回购替代部分到期MLF 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 缓解银行净息差压力 [4] 流动性监测指标 - DR007是短端流动性最重要指标 其与7天期逆回购利率的相对大小反映央行意图 [3] - DR007持续高于7天期逆回购利率是央行收紧流动性的重要信号 反之亦然 [3] - 央行流动性调控有较强主动性 操作数量不代表意图 应主要看DR007实际表现 [4] 政策支持方向 - 央行继续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综合运用多种工具提供适宜流动性环境 [1] - 科技金融 绿色金融 普惠金融 养老金融 数字金融是2025年货币金融工作重点 [1] - 资金重点支持消费 制造业 外贸 民营企业 地产等重点领域及薄弱环节 [1]
央行万亿买断式逆回购来了:加大银行流动性 提升货币政策透明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6 18:02
央行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 央行于2025年6月6日开展1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3个月,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 [1] - 买断式逆回购工具于2024年10月推出,用于主动借出资金并购买一级交易商债券,增强1年以内流动性跨期调节能力 [1] - 本次操作打破以往月末公告惯例,首次在月初披露,显示央行加强预期管理和政策透明度的意图 [1][3] 操作背景与目的 - 6月将有1.2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到期,央行操作旨在对冲流动性压力 [3] - 6月同业存单到期量达4.2万亿元(创历史单月最高),其中上旬和中旬分别到期9200亿元和1.95万亿元,央行操作有助于缓解银行体系流动性压力 [4] - 操作释放持续加力数量型政策工具的信号,推动宽信用进程并支持政府债券发行 [4] 工具特点与市场影响 - 买断式逆回购招标模式与MLF类似(固定数量、利率招标),未来或与MLF共同成为中长期流动性投放渠道 [5] - 买断式逆回购期限为3-6个月,MLF为1年,前者解决流动性管理"期限断层"问题,且加权资金成本低于MLF,缓解银行息差压力 [5] - 6月6日利率债短端普涨:1年期国开债收益率下行2.25bp至1.4975%,1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1.75bp至1.4150% [10] 货币政策工具组合 - 央行官网新增"中央银行各项工具操作情况"栏目,5月通过准备金、中央银行贷款和公开市场业务合计净投放11196亿元 [6][8] - 5月工具明细:降准净投放1万亿元,MLF净投放375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净回笼2000亿元,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净投放2400亿元 [8] - 流动性管理形成"短中长"组合:7天逆回购调节短期、买断式逆回购调节中期、MLF调节长期流动性 [5] 国债市场动态 - 财政部6月6日续发10年期国债(规模1000亿元,利率1.6875%)和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710亿元,利率1.8840%),认购倍数分别为4.30倍和4.47倍 [10] - 市场关注央行重启国债买卖,财通证券预计可能在7-8月恢复操作以应对政府债净融资高峰 [11] - 兴业研究建议若重启国债买卖可优化买入规模和期限结构,并考虑纳入地方政府一般债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