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
搜索文档
新股消息 | 爱科百发拟港股上市 中国证监会要求补充说明已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合规性等
智通财经网· 2025-10-31 21:40
中国证监会备案补充材料要求 - 中国证监会于10月31日公布对爱科百发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 [1] - 要求公司补充说明已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合规性 [1] - 要求公司说明前次核准完成后未完成境外发行上市的原因 [1] - 爱科百发于9月15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 [1] - 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大通和中信证券 [1] 业务资质与外商投资合规 - 要求公司补充说明其及下属公司医疗器械生产、经营等业务的实际开展情况 [1] - 要求说明公司及下属公司是否取得开展相关业务的相应资质 [1] - 要求说明公司经营范围是否涉及《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领域 [1] 境外投资与外汇管理 - 要求公司补充说明境外子公司涉及的境外投资监管程序的具体履行情况 [1] - 要求补充说明境外子公司涉及的外汇管理等监管程序的具体履行情况 [1] - 要求就境外投资和外汇管理程序的合规性出具结论性意见 [1] 股权激励方案详情 - 要求补充说明已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具体人员构成及任职情况 [1] - 要求说明参与人员与发行人其他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是否存在关联关系 [1] - 要求说明股权激励的价格公允性、协议约定情况、履行决策程序情况及规范运行情况 [1] - 要求就股权激励方案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存在利益输送出具明确结论性意见 [1] 股权状态与历史上市情况 - 要求补充说明本次拟参与"全流通"的股东所持股份是否存在被质押、冻结或其他权利瑕疵的情形 [2] - 要求补充说明前次核准完成后未完成境外发行上市的原因 [3] - 要求说明前期进行A股上市辅导备案及向上交所科创板提交上市申请的具体情况及撤回原因 [3] - 要求说明公司是否计划继续推进A股上市及具体安排 [3] - 要求说明前期A股上市申请是否存在对本次境外发行上市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形 [3] 公司业务与产品管线 - 爱科百发是一家于2013年成立的生物制药公司 [3] - 公司专注于发现和开发疗法 解决呼吸系统和儿科疾病的医疗需求 [3] - 公司的候选药物可应对急性、慢性和末期不同阶段的呼吸系统和儿科疾病 [3] - 公司已开发六种候选药物的管线 [3] - 核心产品齐瑞索韦为全球首个新药申请阶段的专门靶向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治疗药物 [3] - 核心产品AK0610为用于预防RSV感染的II期单克隆抗体 [3] - 核心产品AK3280为处于II期概念验证后临床阶段的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药物 [3] - 核心产品AK0901为NDA阶段的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药物 [3]
宁高宁:中国企业的行业结构发生巨变 任何企业都必须布局三块业务
中国经营报· 2025-10-30 14:06
中经记者 蒋政 郑州报道 根据他的观察,我国企业面临着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环境、创新研发不够带来的同质化内卷、政策支持 鼓励加剧过度投资产能过剩以及部分企业的战略升级等问题。 "中国企业未来的发展模式,将是坚持效率优先、重视科技研发、产业升级迭代、出海和国际化运营、 引领创造新产业(绿色能源、电动汽车、生物制药等)、人工智能等。"宁高宁说。 (编辑:于海霞 审核:孙吉正 校对:颜京宁) 此外,宁高宁在谈到企业的发展时表示,任何一家企业都必须布局三块业务:一是基础成熟业务,二是 不断升级培育的业务,三是创新突破业务。未来真正的竞争来自于第二和第三块业务。 他认为,企业的第一模块是基础业务,更加成熟和稳定;第二模块的升级业务,追求升级和培育;第三 业务模块为创新突破业务,要不断研发创新,通过并购、出海等形式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几乎所有企业都面临着三块业务。如果(企业)只盯着第一块业务,发展就会有问题。别人可能会在 第二、第三业务上超过你。而真正的竞争恰恰来自于第二和第三块业务。"宁高宁表示。 "国家之间的差别就是企业的差别,企业的差别就是最顶尖创新企业的差别。"10月28日,在河南省民营 企业金秋创新大会上,中国 ...
联邦制药(03933):BD首付贡献业绩,期待传统业务回暖
中邮证券· 2025-10-29 13:17
投资评级 - 报告对联邦制药(3933HK)的股票投资评级为"买入",属于首次覆盖 [2][10]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联邦制药是领先的综合性制药企业之一,业务延伸至生物制药和动保领域,研发布局进入收获期,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8][1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显示,收入为752亿元,同比增长48%,归母净利润为189亿元,同比增长270% [4] - 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UBT251授权诺和诺德的首付款贡献,同时胰岛素制剂业务表现亮眼 [4][5][6] 公司基本情况 - 联邦制药最新收盘价为1314港元,总市值为29023亿港元,总股本为1973亿股 [3] - 公司市盈率为83倍,资产负债率为4696% [3] - 52周内最高价和最低价分别为17774港元和9309港元 [3] 业务表现分析 - 中间体业务对外收入101亿元,同比下降231%,分部利润63亿元,利润率下降72个百分点 [5] - 原料药业务对外收入253亿元,同比下降270%,分部利润25亿元,利润率下降49个百分点 [5] - 制剂业务对外收入254亿元,同比增长61%,分部利润16亿元,利润率下降40个百分点 [5] - 许可费收入143亿元,主要来自UBT251授权诺和诺德的首付款 [5] - 胰岛素制剂收入96亿元,同比增长745%,其中二代胰岛素46亿元(增长1102%)、甘精胰岛素29亿元(增长337%)、门冬胰岛素19亿元(增长740%) [6] 研发进展与管线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55亿元,同比增长149% [7] - 利拉鲁肽于2025年3月在国内获批上市 [7] - UBT251海外权益已授权诺和诺德,国内减重和降糖适应症II期均已完成入组,Ib期数据显示皮下QW给药12周最高剂量组经安慰剂校正平均减重166% [7] - 神经肽Y2受体激动剂UBT37034于2025年7月获得美国减重适应症临床批件 [7] - 小分子GLP-1药物UBT48128预计2026年中提交中美IND申请 [7] - 预计2026年和2027年均有6个新品或适应症获批上市,20230年后获批产品将进一步增多 [7] 财务预测 - 预测公司2025年、2026年、2027年营收分别为1342亿元、1265亿元、1384亿元,同比增长-25%、-57%、94% [8] - 预测2025年、2026年、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6亿元、202亿元、241亿元,同比增长-114%、-142%、194% [8] - 对应市盈率(汇率按1HKD=092RMB)分别为10倍、12倍、10倍 [10]
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传统产业数智化转型肯定会有部分企业出局
证券时报网· 2025-10-24 22:16
数智化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 对传统行业而言,数智化是机遇也是挑战,转型会提升企业效益,也会带来一批企业的淘汰和出局,这将是较长一段时间里的常态 [1] - 数字化时代的产业重组并非将原有产业链中的企业数字化,而是在全产业范围内重新匹配、重新搭链的过程 [1] 数据要素与新兴产业 - 数据要素的广泛使用对创新和产业升级有重要作用 [1] - 下一代互联网、人工智能(AI)、具身机器人、低空经济、生物制药等都是由数据驱动而出现的新产业 [1] - 在未来经济发展中,需继续发挥数据要素的作用,为产业升级带来提升和新的收益 [1]
深圳本地股上演涨停潮
深圳商报· 2025-10-24 06:38
政策发布与市场反应 - 深圳市多部门于10月22日联合印发《深圳市推动并购重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1] - 受此消息刺激,10月23日深圳本地股大幅高开,建科院、深赛格等10多只股票涨停,深水规院大涨14%,深振业A和麦捷科技分别大涨近8%和逾8%[1] 并购重组市场现状 - 截至10月8日,今年深圳辖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257家次,金额约615.7亿元[1] - 自去年"并购六条"发布至今年6月,深圳上市公司公布并购重组预案215笔,其中160笔披露交易金额,合计超过450亿元[2] - 并购重组项目资源库已收集并购标的意向企业超800家[1] 行动方案核心目标与任务 - 方案目标为到2027年底累计完成并购项目超200单、交易总额超1000亿元,并落地一批行业示范案例[2] - 方案制定十项重点任务,旨在支持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提升投资价值,助力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发展[1][2] 支持措施与融资渠道 - 鼓励企业综合运用现金、股份、定向可转债、科创债券等方式实施并购重组,用好分期支付、配套募集资金储架发行等机制[2] - 鼓励银行机构通过并购贷款、银团贷款、投贷联动等方式对企业市场化兼并重组给予信贷支持[2] 并购类型与战略方向 - 并购活动涉及国有和民营上市公司,包括同行业并购及围绕补链强链等类型,紧密围绕公司主营业务和战略发展方向[2] - 方案引导资本流向人工智能、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通过协同并购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2] 潜在投资机会分析 - 注入优质资产被视为最大机会,部分主业一般但具备低债务、低市值特征的深圳本地公司可能成为壳资源[3] - 深圳本地的高科技企业可能成为本土传统企业并购重组的对象[3]
海特生物拟赴港上市 已连续三年亏损
贝壳财经· 2025-10-23 18:03
公司资本运作计划 - 公司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发行H股并上市 董事会已授权管理层启动前期筹备工作 [1] - 赴港上市旨在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 加快海外业务发展 提升国际化品牌形象 [2] - 打造多元化资本运作平台以增强境外融资能力 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2] 公司历史融资与业务概况 - 自2017年8月上市以来已完成三次融资 累计融资额约17.46亿元 包括首发融资8.51亿元 2021年定向增发融资5.9997亿元 2023年定向增发融资2.95亿元 [4] - 主营业务涵盖大分子生物药、小分子化学药、原料药与医药中间体的生产销售 并提供CRO、CMO、CDMO技术服务 [4] - 主要产品包括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金路捷和注射用埃普奈明 其中金路捷为世界首个商品化神经生长因子新药 沙艾特为全球首创重组蛋白类靶向抗肿瘤新药 两者均属国家Ⅰ类生物制品 [4] 公司近期财务状况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4.22亿元 同比减少6.45%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58亿元 同比下降297.78% [5] - 公司已连续三年亏损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89亿元、6.02亿元、6.49亿元 同比变化幅度为12.03%、-12.54%、7.75% [5] - 2022年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03万元、-1.21亿元、-6935万元 [5]
“名场面”走进现实 “中国智造”让“科幻场景”加速落地
人民日报· 2025-10-20 07:32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的科技创新成果,特别是自动化、人工智能和先进制造领域的应用,已将许多科幻场景变为现实,并吸引了全球的关注 [1][2][3] 制造业自动化与“黑灯工厂” - 中国工厂的自动化程度极高,例如“黑灯工厂”内机器人可独立完成大量工作,生产线旁几乎没有工人 [2] - 工业机器人应用规模庞大,2024年中国工厂运行的工业机器人数量达到约200万台 [4] - 数百台工业机器人可协同作业,在短时间内完成汽车整车的装配 [2] 前沿技术应用与产品 - 外骨骼“机甲”已实现应用,例如在福建武夷山供游客租用辅助登山,并有应用于航空、采矿等行业的上肢外骨骼机器人 [3] - 成功研制出可使微波和可见光“弯曲”的“超材料”衣物,如能有效避开红外监测的迷彩服 [3] - 在电动汽车、电池、光伏板、风力涡轮机、无人机、先进机器人等技术领域处于全球引领者地位 [2] 人工智能与数字化转型 - 中国正通过人工智能驱动的人形机器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4] - 已有超过4500家企业布局人工智能领域,推动其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4] - 大规模部署的5G网络为智慧城市、交通物流、数字医疗与精准农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3] 人才支撑与创新生态 - 人才是创新生态的核心支柱,全球近半数的顶尖人工智能研究人员来自中国 [5] - 中国已形成显著的“工程师红利”,工程师总量从2000年的约520万人增长至2020年的约1770万人 [5] - 2020年中国在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领域的毕业生人数超过350万,居世界首位 [5] 国际影响与吸引力 - 中国的科技形象吸引国际游客,特别是30至50岁的中青年群体,他们对电动汽车工厂、机器人等科技体验感兴趣 [6] - 海外社交平台上关于中国科技体验的帖文数量显著增长,“酷”、“创新”与“前沿”成为认知中国的新关键词 [7] - 英国品牌金融公司的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软实力排名从2021年的第八位跃升至2025年的第二位 [7]
2025年前3季财报:赛多利斯业绩增7.5%,涨在哪里?
仪器信息网· 2025-10-18 12:0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1-9月集团销售收入26.11亿欧元,按固定汇率计算同比增长7.5% [2][3][4] - 基本EBITDA利润率达29.7%,较上年同期提升2个百分点 [5] - 基本净利润同比强劲增长17.0%,达到2.44亿欧元 [5] 集团业务发展 - 所有业务地区均实现增长:美洲地区增长8.2%,亚太地区增长8.7%,EMEA地区增长6.3% [4] - 员工总数增至13,878人,较2024年底增加350人,新增岗位主要集中在生产领域 [6] - 净负债与基本EBITDA比率从4.0改善至3.7,股本比率提升至39.7% [6] 生物工艺解决方案板块 - 前九个月销售收入21.15亿欧元,按固定汇率计算同比增长9.9%,占集团总收入四分之三以上 [2][7] - 基本EBITDA利润率显著提升至31.5%,主要得益于高利润耗材业务的强劲增长 [7] - 推出用于强化工艺的新产品和先进过滤解决方案,并与Nanotein Technologies建立合作以推进细胞疗法生产 [8] 实验室产品与服务板块 - 前九个月销售收入4.95亿欧元,按固定汇率计算同比下降1.3%,但在挑战性市场中表现出韧性 [2][9] - 收购MATTEK公司为销售收入贡献近1个百分点,实验室耗材和服务业务继续明显增长 [9] - 基本EBITDA利润率为21.7%,近期在称重技术领域推出先进技术 [9] 2025财年业绩指引 - 集团全年销售收入增长预期上调至约7%,此前预期为约6%的有机增长 [3][10] - 生物工艺解决方案板块增长预期上调至约9%,实验室产品与服务板块收入预计与上年持平 [10] - 集团基本EBITDA利润率预计略高于29.5%,资本支出与销售收入比率预计约为12.5% [11][12]
尹力会见英国太古集团行政总裁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15 06:09
北京市发展规划与投资环境 - 北京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科技创新呈现强劲活力,消费加快向高品质升级,国际交往更加便利 [1] - 北京市正在制定“十五五”规划,将突出创新发展,培育壮大人工智能、生物制药、商业航天等新质生产力 [1] - 规划将突出扩大内需,加快布局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的综合性消费中心,并突出提升城市品质,通过城市更新盘活存量 [1] - 规划将突出开放发展,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 [1] 对太古集团的具体合作期望 - 希望太古集团建设运营好在京项目,打造更多标志性商业项目 [1] - 期望公司积极参与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发挥全球消费网络优势,广泛链接商业资源 [1] - 推动更多国际品牌在京开设首店、进行首发首秀,培育适应中国本土消费习惯和消费升级态势的多元业态 [1] - 加强航空领域业务在京布局,持续扩大京港航班往来,提升客货运服务质量,融入北京航空“双枢纽”建设 [1] - 拓展新兴领域投资布局,加强与在京创新企业合作 [1] 太古集团的回应与战略 - 太古集团感谢北京市对其在京发展给予的大力支持 [2] - 公司对北京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认为北京科技创新充满活力,现代生活舒适便捷 [2] - 太古集团将抓住北京发展新机遇,继续扩大投资,助力北京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2]
荣昌生物10月9日获融资买入1.98亿元,融资余额8.24亿元
新浪财经· 2025-10-10 09:39
股价与交易表现 - 10月9日公司股价下跌11.47%,成交额为13.29亿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1.98亿元,融资偿还1.61亿元,融资净买入3694.25万元 [1] - 融资融券余额合计8.28亿元,其中融资余额8.24亿元,占流通市值的4.91%,处于近一年90%分位的高位水平 [1] - 融券余量3.88万股,融券余额401.12万元,同样处于近一年90%分位的高位水平 [1] 公司基本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08年7月4日,于2022年3月31日上市,是一家专注于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抗体融合蛋白、单抗及双抗等治疗性抗体药物的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 [2] - 公司致力于开发同类首创与同类最佳生物药,聚焦于自身免疫疾病、肿瘤疾病、眼科疾病等领域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销售商品占99.46%,出售材料占0.38%,租赁服务占0.16% [2] 财务与股东数据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98亿元,同比增长48.02% [2] - 2025年1月-6月,公司归母净利润为-4.50亿元,亏损额同比收窄42.40% [2] - 截至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1.29万,较上期大幅增加90.69% [2] - 人均流通股为12595股,较上期减少47.56% [2] 机构持仓变动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新进成为公司第二大流通股东,持股935.26万股 [3] - 万家优选、工银前沿医疗股票A、汇添富创新医药混合A均为新进十大流通股东 [3] - 鹏华医药科技股票A持股388.17万股,较上期减少79.51万股 [3] - 招商国证生物医药指数A持股281.24万股,较上期减少21.74万股 [3] - 中银创新医疗混合A持股264.64万股,较上期减少185.60万股 [3] - 汇添富医疗服务灵活配置混合A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