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合作

搜索文档
构建互利共赢的国际科技合作新格局
科技日报· 2025-06-11 16:18
国际合作平台建设 - 中国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签署119个中外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参与200多个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参加60多个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2] - 中国深度参与SKA项目关键技术研发、核心设备研制和科学问题研究,牵头研制建设中频天线等基础设施 [3] - FAST开放数据共享平台用户覆盖全球数十个国家,建设初期融入国际合作基因,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设计建造核心工具 [3] - 北斗系统服务及产品出口至140余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空间站和国际月球科研站吸引全球科学家参与 [5] - 中国牵头发起"深时数字地球(DDE)"和"海洋负排放(ONCE)"等国际大科学计划 [5] 国际科研合作成果 - 清华大学团队联合意大利、澳大利亚、德国等多国天文学家,综合FAST和南非MeerKAT阵列望远镜优势,对银河系球状星团进行高精度脉冲星偏振普查 [4]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哈萨克斯坦赛福林农业技术大学合作建立中哈粮油作物生产科技示范园,中国小麦、油葵种子提升当地产量和品质 [8] - 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启动建设70多家联合实验室,覆盖农业、新能源、卫生、健康等领域 [8] - 中国农业科学院与乌拉圭农牧业研究院合作建立"中国—乌拉圭大豆研究与创新'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9] 国际科技交流机制 - 中国科学院与德国马普学会合作成立青年科学家小组、举办前沿探索圆桌论坛,培养大批青年学术带头人 [6] - 腾冲科学家论坛成为先进学术思想交流、政产学研互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 [7] - 中关村论坛、世界互联网大会等知名会议促进中外科学家思想碰撞 [7] - 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将吸引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推动跨领域、跨地区科技合作 [10] 科技合作生态建设 -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向全球开放"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平台",提供物种记录数据动态呈现 [11]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与斯里兰卡共建水技术研究与示范联合中心,分享核心技术并培养本土科研力量 [11] - 中国加快构建科技开放创新环境,扩大科技计划、科研数据、科研经费、科研设施等要素对外开放 [12]
第十一届法中委员会创新奖正式启动 中法科技合作再添新动能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11 16:18
人民网马赛6月9日电 (记者于超凡)由法中委员会与普罗旺斯推广署共同主办的2025年法中创新 奖启动大会于6月6日在马赛菲罗会议厅隆重举行。活动汇聚了上百名中法两国经济、工业、科研与学术 界的代表,共同探讨当前中法科技合作的现状与未来。 普罗旺斯推广署负责人菲利普·斯特凡尼尼在开幕致辞中指出,普罗旺斯地区与中国的合作日益紧 密,随着2024年上海至马赛直航航线开通,区域对华交流持续升温。中国驻法使馆经商处程思阳秘书在 致辞中回顾了中法经贸关系基础,并对法中委员会及普罗旺斯推广署推动中法合作的努力表示支持与肯 定。 会议期间,艾克斯-马赛大学副校长查理·巴尔拉分享了该校与中国26所高校的合作经验,由该校牵 头的"普罗旺斯大学创新联盟"将于年底启动,进一步拓展中法科研协作空间。 马赛福斯港口代表阿马尔·路易斯表示,2024年,马赛福斯港通过与法国商务投资署合作,在中国 设立专属商务代表,加深与中国市场的直接联系。目前,中国是马赛福斯港的第一大客户,该港口已与 上海港和广州港签署了合作协议,加强港口间互联互通与商业协作。在能源研究领域,国际热核聚变实 验堆(ITER)副总干事阿兰·贝库莱指出,中法在核聚变领域合作成 ...
新华鲜报|中国深渊科考,走向世界!
新华社· 2025-06-08 11:21
全球深渊探索计划 - 由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牵头的"全球深渊探索计划"正式获得联合国"海洋十年"执行委员会批准,标志着国际大科学合作开启新篇章 [1] - 计划联合新西兰、丹麦、德国等10余国科研力量,共同探索地球最深海洋"无人区",推动深渊科学系统性研究 [1][5] - 聚焦深渊极端环境生命地质多尺度过程,涵盖生命演化、板块构造、碳循环等五大研究方向,旨在建立深渊科学学科体系 [6] 中国深潜技术发展 - 中国载人深潜实现从"跟跑"到"领跑"跨越,自主研发"蛟龙"号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后,又推出全球唯一万米级强作业型"奋斗者"号 [3] - "奋斗者"号在普伊斯哥海沟联合科考中创造75小时完成5潜次的深潜纪录,并首次抵达该海沟最深处 [5] - 过去10年联合10国145名科学家完成214潜次,覆盖马里亚纳海沟等全球9条深渊 [5] 国际合作成果 - 中国-新西兰普伊斯哥海沟联合科考由8国68名科学家共同实施,实现数据与样本全球共享 [5] - 中国已发起"深时数字地球""海洋负排放"等国际大科学计划,分别吸引27个和58个国际成员参与 [6] - 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由中国科学家领衔,获18国团队联合署名 [6] 深渊科学价值 - 深渊指深度超6000米的海沟,具有高压、低温、无光等极端环境,对研究生命起源、板块演化等重大科学问题至关重要 [3] - 全球已知37条深渊分布分散,需国际合作解决物种基因交流、地理隔离等跨区域研究难题 [3] - 深渊探索将为深海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科学支撑 [6]
打造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合作的“样板间”(弘扬“上海精神”:上合组织在行动)
人民日报· 2025-06-08 05:29
农产品出口与跨境结算 - 陕西杨凌示范区首次通过空运向俄罗斯出口760公斤新鲜蓝莓,并完成人民币跨境结算 [1] - 今年以来杨凌示范区向10余个国家出口鲜果5600吨,包括260吨猕猴桃和14吨"阳光玫瑰"葡萄 [1] - 2020年成立的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已成为地区农业技术合作的"样板间",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1] 农业技术培训与人才培养 - 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已开展120余期培训,为相关国家培训2400多名农业官员和技术人员 [2] - 组织300多名官员参加减贫专项培训,4.2万人次参与在线学习 [2] - 与上合组织国家高校联合培养1200多名高层次农业人才 [2] - 哈萨克斯坦留学生陆可在中国学习旱区农业技术,参与前沿课题研究 [3] 农业技术示范与创新合作 - 中国团队在乌兹别克斯坦建成100亩节水农业示范园,节水50%、成本降40%、产量增30% [4] - 中吉果木示范园筛选的抗寒砧穗组合优于当地品种,预计苹果亩产可提高300公斤以上 [5] - 杨凌示范区在4国建成14个海外农业科技示范园,技术辐射200多万公顷 [5] 农产品贸易与平台建设 - 杨凌跨境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展销35国1200多款产品 [6] - 通过农业博览会推动陕西苹果、茶叶出口及大宗商品进口 [6] - 吉尔吉斯斯坦蜂蜜产品在中国市场热销 [6] 经贸合作成果 - 2024年杨凌示范区进出口总值达13.42亿元,连续6年年均增长超20% [7] - 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促进现代农业技术交流互鉴 [7]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张军:通过国际科技合作促进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6-07 00:30
全球科技与创新趋势 - 当今世界面临深刻变革,全球经济处于新的转型期,科技领域合作和国际科技合作大方向成为关键 [1] - 科技创新是推动世界经济转型和大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国际竞争和大国博弈的前沿阵地 [3] - 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在全球科技合作中作用日益重要,科技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3]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优势 - 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科技创新企业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深圳-香港-广州"科技创新集群连续多年位列世界第二 [3] - 大湾区的科技创新优势支撑区内高质量发展,并对亚太地区发展产生推动和辐射作用 [3] 香港的科技创新定位 - 香港在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地位的同时,正努力打造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3] - 香港作为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背靠祖国、面向亚太、连接世界的独特优势 [3] 博鳌亚洲论坛的角色 - 博鳌亚洲论坛作为加深了解、促进对话的平台,将与各方合作探索问题解决方案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3] - 论坛以"科技引领未来,创新驱动转型"为主题,聚焦科技与创新领域的合作与发展 [1][3]
Why FMC Stock Popped Today
The Motley Fool· 2025-06-05 06:52
股价表现 - FMC股价在周三交易时段上涨超过5% 收盘表现显著优于基本持平的标普500指数(005%) [1] 战略合作 - FMC与Corteva Agriscience(CTVA 027%)签署战略协议 将加强公司在国内玉米和大豆市场的杀菌剂技术 [2] - 合作内容包括共同向种植者推广FMC的杀菌剂fluindapyr Corteva承诺在下一个种植季推出含该成分的新产品 [4] 市场潜力 - 美国玉米和大豆种植面积分别达9500万英亩和8000万英亩 合计构成巨大市场空间 [4] - 公司总裁表示合作将帮助更多种植者获得先进工具 有效防治病害并最大化投资回报 [5] 合作影响 - 协议未披露具体财务条款 但被视为FMC在美国农业科学领域的重要突破 有望大幅扩展客户基础 [5] - 市场对合作消息反应积极 推动股价上涨 [5]
科技部表示 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中国证券报· 2025-06-04 04:47
科技合作与一带一路 - 中国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签署119个中外政府间科技协议,加入200多个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 [1][3] - 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将于6月10日至12日在成都举办,主题为共建创新之路,同促合作发展,设置5大板块38场活动 [2] - 大会将签署双边科技合作文件,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专项计划,发起由中国科学家牵头的国际大科学计划,建设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和联合研究平台 [2] 成渝地区科技合作计划 - 四川省和重庆市联合发起成渝地区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双千计划,包括千项合作项目计划和千名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 [4] - 千项合作项目计划涵盖联合研发、重大工程、民生项目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4] - 千名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将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开展技术培训,搭建交流平台 [4] 大会成果与未来规划 - 大会将发布面向一带一路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技术清单、科技减贫技术成果清单和前沿技术应用示范场景 [2] - 成渝地区以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为引领,深化国际科技合作,推进资源共享、人才交流和联合研发 [4] - 下一步将聚焦成渝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全面推进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 [4]
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70周年 取得一批“顶天立地”重大科创成果
环球网资讯· 2025-06-01 21:20
科技创新成果 - 70年来在基础前沿领域取得系列突破,包括陆相成油理论、中微子振荡、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等,引领中国物理、化学、材料等学科进入世界前列 [1] - 在高技术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如"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探火、北斗导航、核潜艇、深海探测、高速铁路、第五代战机等,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安全 [1] - 在农业科技领域取得重大创新成果,如"黄淮海战役"、"渤海粮仓"、"黑土粮仓"示范工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 战略咨询与决策支持 - 作为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完成380余份咨询报告,向国家报送400余份院士建议 [5] - 提出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实施"863计划"、成立中国工程院等建议,推动国家科技治理体系现代化 [5] - 围绕"双碳"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重大问题提供前瞻性咨询建议,前瞻部署清洁能源、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 [5] 人才培养与国际合作 - 推动研究生教育制度和学位制度建设,1955-1956年首批研究生导师多为学部委员,1982年授予新中国首个理学和工学博士学位 [6] - 支持院士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如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等,担任国际科技组织重要职位 [6] - 开展"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行动,已举办5000余场科普活动,提升全民科学素养 [6] 院士队伍规模 - 70年来累计选举产生1560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191位外籍院士,截至2025年4月现有院士847人、外籍院士148人 [7]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 | “架梯搭桥”燃创新之火——科技工作者大有作为(下篇)
新华社· 2025-05-29 11:47
科技创新生态建设 - 东西部科技合作机制助力宁夏奶业突破种源依赖,培育出"宁京一号"种公牛,基因组产奶量育种值达+2748,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3][4][6] - 宁夏通过"揭榜挂帅""周末工程师"等柔性引才方式引进62个科技创新团队,9200余名区外人才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实施1700余项科技合作项目[7] - 杭州未来科技城通过"一站式"政务服务支持强脑科技等科创企业发展,智能仿生手产品打破国外垄断且价格仅为1/7-1/5[12][15][17] 新能源产业突破 - 宁德时代研发全球首款量产钠离子电池,通过多项极端安全测试,能量密度显著提升,有效降低锂资源依赖[8][10] - 公司建立全链条研究模式,近十年累计研发投入超700亿元,2024年达186亿元创历史新高,拥有43354项专利及申请[10][11] - 创新实验室采用特殊考核机制:弱化结果考核、提高固定收入、设立成果转化激励,带动80余家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10] 前沿技术产业化 - 强脑科技在杭州政府支持下实现脑机接口技术产业化,智能仿生手已帮助残疾人士恢复运动能力[12][15][16] - 杭州市2024年创新能力指数全国排名第4,涌现出强脑科技等一批现象级科创企业[16] - 未来科技城10余年集聚6万多家企业,形成"阳光雨露"式创新生态[17]
美团、蜜雪冰城、长城汽车……中企将在巴西投资270亿雷亚尔,高新科技成中巴合作重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6 20:48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舒晓婷 北京报道 "目前,包括比亚迪在内的很多风能、光伏、新能源领域的中国企业已经在巴伊亚州进行投资,建立工 厂,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希望未来能够在原有基础上拓宽合作,吸引更多行业的中国企业投资,包括 引入先进科技、创新产品,建立研发中心等。"巴西巴伊亚州州长热罗尼莫·罗德里格斯近日接受21世纪 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研究所所长孙岩峰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巴两国元首会 晤成果颇丰,合作领域广泛,合作共识坚定,既有对传统农牧产品贸易结构的完善,又在优化"贸易基 本大盘"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合作增量,即加强高新科技合作。这体现了中巴合作的战略性与时代引领 性。 (中国-巴西商业研讨会现场 舒晓婷 /摄) 巴西港航业的长期发展潜力大 近年来,中国对巴西投资稳步增长,累计投资超过700亿美元,投资领域从以往传统能源、电力、基础 设施、制造业等扩展至新能源、数字科技、金融服务、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伴随巴西总统卢拉访华取得诸多成果,中巴合作开启新的篇章,为双边企业注 入更强信心。据央视报道,5月10日至5月14日,巴西总统卢拉对华进行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