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平权
icon
搜索文档
小米集团-W(01810):小米17全系跨代升级,多IoT新品助力全品类高端化
招商证券· 2025-09-26 09:33
投资评级 - 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看好公司中长期市值上升空间 [5] 核心观点 - 小米17全系产品力跨代升级 多IoT新品助力全品类高端化 [1] - 手机业务全面对标iPhone 数字系列迎来关键变阵 [5] - IoT生态竞争力持续强化 汽车定制服务推动个性化体验 [5] - 预计2025-2027年总营收达4899/6603/8233亿元 同比增长34%/35%/25% [5][6] - 预计调整后净利润431/635/866亿元 当前市值对应PE为31.6/21.4/15.7倍 [5] 手机业务 - 发布小米17/17 Pro/17 Pro Max三款新机 全系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 [5] - 全系搭载小米澎湃OS3 售价4499/4999/5999元起 [5] - 小米17采用6.3英寸小屏 配备7000mAh电池和徕卡三摄 [5] - 17 Pro系列搭载妙享背屏 17 Pro Max采用6.9英寸超大直屏和7500mAh电池 [5] IoT业务 - 发布Xiaomi Pad 8系列 售价2199元起 Pad 8 Pro搭载骁龙8至尊版芯片和9200mAh电池 [5] - 推出S Pro Mini LED 2026电视系列 采用2880分区背光和5200nits峰值亮度 首销价5199元起 [5] - 发布法式冰箱Pro 560L(首销价6399元)和米家三区洗衣机Pro(首销价3999元起) [5] - 推出高端旗舰路由器BE10000 Pro和最高端音箱Sound 2 Max [5] 汽车业务 - YU7发布3个月累计交付超4万辆 [5] - 正式推出小米定制服务 覆盖YU7 Max和SU7 Ultra车型 [5] - 定制内容包括5款外观颜色 2款内饰 以及定制缝线/迎宾灯/彩色安全带等 [5] - 预计下半年伴随北京工厂产能爬坡 YU7交付有望上量提速 [5] 财务表现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总收入4899/6603/8233亿元 同比增长34%/35%/25% [5][6] - 预计归母净利润393/605/839亿元 同比增长66%/54%/39% [5][6] - 毛利率预计从2024年20.9%提升至2027年24.2% [10] - 净利率预计从2024年6.5%提升至2027年10.2% [10] - ROE预计从2024年12.5%提升至2027年20.8% [10] 估值指标 - 当前股价59.45港元 总市值1547.2十亿港元 [1] - 2025-2027年预测PE为35.7/23.2/16.7倍 [5][6] - 2025-2027年预测PB为5.3/4.3/3.5倍 [10] - EV/EBITDA预计从2024年44.1倍降至2027年13.2倍 [10]
对话雷军:小米汽车是全网被黑最惨的品牌之一
新浪科技· 2025-09-26 08:22
小米17系列产品力与对标苹果 - 小米17系列产品力实现跨代升级 公司称非常炸裂 [2] - 小米17系列在很多技术领域领先iPhone 17系列 包括配置参数、科技引领和体验 [3] - 公司通过从小米16直接改名小米17的行动 表达敢于挑战世界第一的决心 [2]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手机研发团队规模达10000多人 [4] - 过去5年研发投入1020-1050亿元 超出原定1000亿元计划 [4] - 新5年规划研发投入2000亿元 [4] - 技术创新从应用层、场景层创新转向材料级和核心零部件级创新 [4] 市场竞争策略 - 手机市场竞争难度超过汽车市场 全球对手包括苹果三星华为 [5] - 中国市场六个主要玩家平均份额在15%-16%左右 [5] - 公司采取持久战策略 目标每年增长1%市场份额 五年做到20% [5] 高端化战略进展 - 5年前提出高端化战略 全面对标苹果进入高端领域 [6] - 高端化方法论包括科技引领、认知引领和审美引领三大引领 [7] - 小米汽车含税均价达28.9万元 已进入高端价格区间 [6] - 小米汽车用户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接近半数为女性用户 [7] 小米汽车业务现状 - 上市两个月零二十天 YU7交付量超4万辆 [8] - 公司承认离准车主需求还有巨大差距 [8] - 小米汽车成为全网被黑得最惨的品牌之一 [8] - 公司呼吁打击黑水军黑公关 认为需要风清气正的行业发展环境 [8] 行业合作与竞争关系 - 公司投资蔚来和小鹏 与理想也有合作 [8] - 认为汽车市场很大 国产汽车都处于进步和成长阶段 [8] - 强调共同合作推动国产汽车产业进步 没必要相互搞得很难看 [8]
雷军年度演讲:压上10年家底、5年完成彻底蜕变
搜狐财经· 2025-09-26 07:19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从互联网公司转型为硬核科技公司 横跨手机 汽车 家电三大领域[4] - 2020年确立技术为本战略 计划五年投入1000亿元研发资金[10] - 研发投入从2020年93亿元增长至2024年241亿元 2025年预计达300亿元[10] - 研发人员数量从2020年一万余人翻倍增长至超过两万人[10] 汽车业务进展 - 小米YU7自7月6日交付以来交付量突破4万台[4] - 家庭用户占比69% 其中85%为有孩家庭[4] - 推出26项定制服务覆盖YU7 Max和SU7 Ultra车型[4] - 小米SU7系列成为20万元以上最畅销轿车[13] - 小米SU7 Ultra位列50万元以上轿车和纯电销量双第一[13] - SU7 Ultra原型车纽北圈速全球第三 量产车刷新纽北量产电动车记录[13] 技术创新突破 - 自主研发3nm旗舰SoC玄戒O1芯片 性能跻身全球第一梯队[10] - 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具备3nm先进制程设计能力的科技公司[10] - 北京汽车工厂店设立400余平定制服务中心[9] - 成为中国首家提供汽车定制服务的车企[9] 产品发布情况 - 发布小米17系列数字旗舰 小米平板8系列[1] - 推出米家三区洗衣机Pro 米家冰箱Pro微冰鲜双系统法式平嵌[1] - 发布小米电视S Pro Mini LED 2026等多款人车家全生态新品[1] 产能建设 - 武汉智能家电工厂已破土动工 预计2025年底前正式投产[13]
对话雷军:过去小米走的有点快,今天我们要求把设计质量拿起来,认真把各品类做好
新浪科技· 2025-09-25 22:45
公司战略与使命 - 公司创办使命为坚持制造感动人心且价格厚道的好产品 实现全球科技平权 [1] - 5年前因智能手机普及启动高端化战略 全面对标苹果进入高端领域 [1] - 当前推动全品类高端化 要求提升设计质量并认真打造各品类产品 [1] 高端化进展与成果 - 手机高端化投入大量功夫 汽车业务坚定定位高端市场 [1] - 第二季度小米汽车含税均价达28.9万元 已进入高端价格区间 [1] - 公司坚信通过技术研发投入和持续高端化推进 能够实现高端战略目标 [1] 业务拓展与学习 - 基于手机和汽车领域经验 公司正将高端化扩展至全品类 [1] - 承认过去发展速度较快 现阶段更注重全方位提升产品力 [1] - 公司持续学习提高 预期在更多领域实现突破 [1]
雷军谈小米定制服务:美很重要,科技平权、体验平权是小米追求的目标
新浪科技· 2025-09-25 21:43
公司战略与产品规划 - 公司计划三年内设计100款车漆 [2] - 公司推出定制服务允许车主自主创作独一无二的皮质用品 [2] - 定制服务每月最多生产40辆车 因成本高且产能有限 [2] 定制服务商业模式 - 定制服务被描述为高盈利能力业务 但全球仅少数豪华汽车品牌能实现盈利 [2] - 服务要求高成本高且管理复杂 多数企业在此领域亏损 [2] - 定价高于普通车型但显著低于保时捷同级服务 [2] 企业理念与用户价值 - 公司坚持科技平权与体验平权为核心目标 [2] - 定制服务旨在让用户以更低成本享受顶级豪华汽车体验 [2] - 公司认为用户会认可为美学体验所付出的努力 [2] 历史决策与内部意见 - 定制服务项目三年前启动 原计划去年发布但最终取消 [2] - 内部存在显著分歧 部分员工认为服务难以盈利且吃力不讨好 [2] - 管理层最终坚持推进 认为独特设计价值值得投入 [2]
智己LS6以“顶级科技全系标配”破局20万级市场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11 18:10
产品发布与定价 - 新一代智己LS6正式上市 定位超级大五座智能SUV 官方指导价区间为19 79万至26 99万元[1] - Pro版击穿20万元价格门槛 Max版定价控制在20 99万元纯电Max和21 49万元增程Max 超级增程66 Max版本售价22 99万元[10] - 上市权益包括首任车主电池终身质保 IM AD全功能包5年免费使用预售用户终身免费[10] 技术配置与性能 - 首次搭载恒星超级增程系统 实现450km纯电续航与1500km综合续航 支持800V超快充 百公里综合燃料消耗量仅0 06L[4] - 配备灵蜥数字底盘 整合多项控制功能 提供灵蜥爆胎稳定控制和主动防侧翻2 0系统 最小转弯半径仅4 49米[6] - 全系标配英伟达Orin X芯片 高通8295P 800V高压平台 数字底盘等超百项行业顶尖技术[7] 智能化与安全 - IM AIOS系统首次引入AI Agent随车助手 深度融合微信生态 辅助驾驶系统IM AD 3 0基于无图城市NOA技术[9] - 采用十纵十横高强度车身结构 配备多场景AEB及AES避让系统 全系电池满足2026年最严国标 保持零自燃安全纪录[7] - 用户可选装NVIDIA Thor芯片和520线激光雷达 持续提升智能驾驶能力[9] 市场定位与行业影响 - 新车展现出将高端科技普及化的决心 体现出智能电动车行业从堆料竞争向价值竞争的转变[1][12] - 通过全系标配顶级硬件 首发多项行业技术 制定极具冲击力的价格 推动20万级SUV市场的技术普及与体验升级[12] - 智己LS6有望成为2024年智能SUV市场中的现象级产品 为整个行业设立新的价值基准[12]
金九银十至,赛力斯前8月下滑,M7 43分钟10万单能逆转?
36氪· 2025-09-10 19:11
销量表现 - 2025年前8个月累计销量296,202辆,同比下降9.21% [2] - 8月单月销量45,818辆,同比下滑10% [2] - 前8个月销量仅完成2024年全年总量497,008辆的约60% [2] - 第二季度总销量13.0万辆,同比增长7.0%,环比激增90% [3] - 问界品牌二季度贡献10.7万辆,同比增长7.8%,环比暴增140% [3] - 上半年问界系列总销量19.86万辆,问界品牌累计交付超14.7万辆 [4]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624.02亿元,同比下降4.06% [2] - 归母净利润29.41亿元,逆势增长81.03% [2]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432.55亿元,同比增长12.4%,环比大幅增长130% [3] - 二季度毛利率升至29.5%,同比增2.0个百分点,环比增1.9个百分点 [4] - 二季度归母净利润21.93亿元,同比增长56.09%,环比飙升190% [4] - 问界单车净利达4.6万元,同比暴增2.1万元,环比激增3.7万元 [4] 产品结构与定价 - 问界车型二季度ASP达37.1万元,同比提升1.3万元,环比上涨1.2万元 [4] - 问界品牌单车均价超40万元,M9、M8分别登顶50万元级和40万元级SUV销冠 [4] - 新款问界M7起售价反超老款,打破"增配降价"惯例 [6] - 2025款问界M9起售价比老款增加1万元 [6] - 尚界H5预售价16.98万元起,是鸿蒙智行首款低于20万元的车型 [9] 新车型表现 - 问界M8 4月上市,6-7月销量稳定在2.2万-2.3万辆 [4] - M8纯电版8月25日上市,24小时大定破万 [4] - 全新问界M7 9月5日开启预定,43分钟小订量突破10万台 [2][5] - 全新M7升级后1小时小订超10万 [5] 技术研发与产能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同比大增154.9% [6] - 累计授权专利6,826项 [6] - 赛力斯超级工厂构建覆盖90%业务流程的数智化运营体系 [7] - 通过"厂中厂"模式优化供应链,保障旗舰车型稳定交付 [7] 渠道与供应链 - 问界自有渠道销量占比持续提升,降低对鸿蒙智行依赖度 [7] - 将单车一级供应商集成至约100家,深化与20家世界级供应商战略合作 [7] - 引入12家核心供应商落户重庆建厂 [7] 市场战略与竞争 - 问界通过高价高销量构建高端市场壁垒 [6] - 尚界H5搭载华为ADS 4.0智能驾驶系统和鸿蒙座舱5.0,实现技术下放 [9][10] - 20万元价格带竞争激烈,主要被比亚迪、吉利、零跑等品牌占据 [9] 机构预测 - 平安证券上调2025-2027年净利润预测至103亿/143亿/168亿元 [8] - 华创证券上调2025-2027年营收预测至1822亿/2407亿/2647亿元 [8] - 引望远期市值或达5737亿-7425亿元,较赛力斯入股时1150亿估值空间巨大 [9]
第四代逸动7.29万元起售 杨大勇:把油电选择权交给用户
中国经济网· 2025-09-08 10:35
产品发布与定价 - 长安汽车正式上市第四代逸动 提供三款车型 售价区间为8.79万至9.99万元 叠加现金礼后限时价7.29万元起 [3] - 新车定位全球智能家轿新标杆 具备五大核心价值及3项独有+22项领先配置 [5] 市场战略与定位 - 公司执行副总裁杨大勇明确油电并重战略 预计未来燃油车与新能源车销量结构占比为35%比65% [5] - 逸动系列自2012年上市累计销量超190万辆 畅销全球101个国家和地区 被喻为"中国品牌燃油车轿车旗手" [3] - 产品坚持"科技平权"理念 旨在为无桩家庭等用户群体提供多元动力选择权 [1][5] 产品设计与性能 - 采用纵横万象设计语言 标配前后贯穿式LED光柱+发光徽标 配备18英寸轮毂及电动尾翼 [7] - 车身尺寸4785*1840*1450毫米 轴距2765毫米 后排横向宽度1334毫米 放平储物空间达1250升 [7] - 搭载天枢智能座舱 配备14.6英寸中控屏+10.25英寸仪表 支持三指飞屏双屏联动 [9] - 新蓝鲸500Bar超高压直喷发动机峰值扭矩310牛米 最大功率141千瓦 配合i-EM系统实现一箱油续航1000公里 [9] 安全配置 - 全系标配方舟笼高强度车身 高强钢占比77.2% 最高强度达1500MPa [9] - 配备6安全气囊及540°全景影像+高清行车记录仪 [9]
“智”问下半场:做好科技平权与和谐共生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01 11:17
行业发展趋势 - 汽车行业电动化进入增速平缓期 智能化正深度突破技术与场景边界 而全球化进程面临多重不确定性挑战 [1] - 产业法规持续升级为智能技术落地扫清关键壁垒 AI大模型加速渗透至汽车研发、制造、产品及服务全链条 [1][5] - L3级自动驾驶和Robotaxi迈入商业化冲刺的关键阶段 [1][5] 智能化发展路径 - 激光雷达搭载数量实现从一到多突破 单车算力向千级TOPS迈进 AI大模型参数规模跃升至千亿级 [3] - 汽车智能化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本质在于提升用户体验 体现为需求导向而非参数导向 场景导向而非功能导向 体验导向而非配置导向 [3] - 智能汽车发展进入"换挡时刻" 从解决"有"的问题转向解决"优"的问题 行业进入百年专家造车与科技公司新势力造车融合发展的3.0时代 [4] 科技平权理念 - 科技平权不是免费的 关键是在保护创新基础上通过科技发展降低成本 让更多人享受科技带来的舒适感与福利 [6] - 科技平权不是堆砌技术 而是结合用户需求与商业化竞争找到价值最佳点 为消费者带来优质体验 [6] - 实现科技平权需要聚焦消费者真正需求的科技 同时保护创新与知识产权 [6] - 汽车安全相关的科技进步应惠及每一个消费者 零部件供应商需深度洞察消费者真实需求开发符合需求的产品 [6] 技术应用策略 - 推进科技应用需遵循分层解决原则 根据不同品牌和用户群体需求提供适配技术 避免技术应用与用户需求脱节 [7] - 车企推广科技应通过可视化、可感知的方式让用户清晰了解基础功能价值 消解数字鸿沟 [7] - 实现科技平权需要尊重与鼓励创新 加大原创科技研发投入 同时降低新技术的使用与安装成本 [7] 产业生态模式 - 智能汽车产业生态呈现两极分化:部分车企坚持全栈自研与垂直整合 另一部分选择与科技公司深度绑定 [8] - 全栈自研与合作共赢两种模式将长期并存 车企应根据自身基因选择发展路径 [8][9] - 全栈自研是一把双刃剑 可形成品牌护城河但需长期投入 技术路线选错风险极大 [10] - 智能驾驶和AI的演进速度已超过汽车产品迭代速度 为满足用户需求需要选择盟友共生 [8] - 企业应专注于自身强项 整车企业与供应商各自发挥优势领域 [10] 全球化战略 - 中国汽车产业链在完整度、反应速度和质量上很强大 全球化要更务实落地 需要在当地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形成价值链条 [3] - 选择盟友共生可以帮助车企降低投资风险 缩短汽车产品上市时间 [8] 高质量发展 - 行业需要从对量的追逐转向对质的膜拜 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 拥抱低增长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跃升 [3] - 地方区域制造业能级不断提升 上下游配套不断优化 构建多元化优势产业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3]
余承东的“加强军团”杀进车圈腹地
华尔街见闻· 2025-08-29 17:38
核心观点 - 华为与上汽合作推出尚界H5 以16.98万元起售价切入15-20万元主流SUV市场 通过华为智能化技术下沉与上汽供应链优势实现降维打击 预售18小时订单突破5万台 目标颠覆B级车市场格局并推动鸿蒙智行百万销量目标 [1][5][6][16][23][26] 产品定位与定价策略 - 预售价16.98万元起 较市场预期更激进 较同等技术规格车型普遍25万以上价格低30%以上 [3][7][18] - 定位中型SUV 提供纯电版和增程版两种动力 瞄准15-20万元价格区间 该区间占国内车市42.3%份额 [7][18] - 预售1小时小定突破2.5万台 18小时后达5万台 预售政策提供至高3000元现金权益 [3][13][14] 技术配置与竞争优势 - 搭载华为ADS 4辅助驾驶系统 支持车位到车位领航辅助P2P2.0 为同级唯一搭载该系统的SUV [3][7][9] - 配备192线激光雷达 4D毫米波雷达 鸿蒙座舱 XMC数字底盘引擎等华为核心技术 [3][7][9] - 车身安全性突出:高强钢占比84% 热成型钢占比25% 后防撞梁覆盖比例73.6% [13] - 空间设计优化:轴距2.84米 后备箱容积601L 可扩展至1837L [11] 合作协同效应 - 华为提供智能化技术 上汽贡献70年底盘开发经验及供应链优势 首期投入60亿元组建超5000人专属团队 [9][21][24] - 渠道覆盖超1500家经销商 其中60%位于一二线核心商圈 40%覆盖三四线新兴市场 [21] - 上汽借此填补15-20万元智能化新能源产品空白 完善乘用车板块布局 [24] 市场战略与行业影响 - 目标实现"科技平权" 将L2+/L3级智驾体验带入比亚迪宋价位区间 直接竞争深蓝S7 零跑C11等车型 [5][9][18] - 鸿蒙智行计划年销百万辆 尚界H5被定位为比"四界"销量更大且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产品 [20][21][26] - 可能打破燃油车 传统新能源车和新势力互不破圈的规则 重新定义B级车市场格局 [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