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化工
icon
搜索文档
湛江石化产业招商推介会在沪举行
中国化工报· 2025-05-13 10:17
湛江经开区石化产业招商推介会概况 - 会议于5月8日在上海举办 由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办 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协办 旨在推动绿色石化产业集聚发展 建设世界级临港重化基地 [1] - 湛江经开区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全国首批14个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 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 [1] - 区内已集聚67家规上工业企业 12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 是湛江市对外开放窗口和现代大工业发展主战场 [1] 东海岛石化产业园区优势 - 东海岛化工园区是中国沿海产业链最完整 规模最大的石化基地之一 依托中科炼化和巴斯夫两大龙头项目 [2] - 延伸乙烯 丙烯和芳烃三大产业链 发展培育高档涂料 车用材料 包装材料 集成电路化学品 高性能与特色功能材料五大产业集群 [2] - 拥有40万吨级航道 13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 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无缝衔接粤港澳大湾区和东盟市场 [2] - 已形成绿色石化 绿色钢铁 绿色造纸 生物医药和现代化海洋牧场五大主导产业 [2] - 宝钢 中科炼化 巴斯夫三大超百亿美元级项目已落户园区 [2] 签约项目情况 - 现场签约9个项目 总投资额达79 61亿元 涵盖新材料研发 光伏发电 供应链服务 氢能产业等领域 [3] - 具体项目包括冠豪高新特种纤维复合材料及膜基新材料精密涂布生产线 中鹏未来生物质制备绿氢 中捷精创化学绿色新材料等 [3] - 其他项目涉及冶金生产研发 绿色化工技术合作 分布式光伏发电 有机硫醇生产 低空经济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罐式集装箱综合服务等 [3] 合作发展前景 - 湛江经开区邀请企业家考察投资 期待在绿色化工新材料 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 高端装备制造 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深化合作 [2] - 上海化工研究院认为东海岛区位优势和物流条件优越 是投资兴业沃土 创新发展理想之地 [2] - 政企合作有望开启发展新篇章 创造更美好未来 [2]
石化行业如何向“新”向“绿”
搜狐财经· 2025-05-12 13:13
行业地位与现状 - 石化行业在国民经济中保持支柱地位 2024年营收达16 28万亿元 连续3年稳定在16万亿元规模 占全国规模工业营收12% [1] - 行业规模居世界前列 主要化学原料产能全球首位 重大装备实现自主可控 专用化学品产能快速增长 [1] - 面临国际市场低迷和国内需求不足 2023年全行业利润下降20 79% 2024年再降8 8% 产品价格持续下行 [2] 发展挑战 - 三大核心压力:行业稳定增长难度上升 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 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增加 [2] - 能源结构问题突出 原料偏重/能源偏煤 2023年全行业能耗8 05亿吨标煤 碳排放14 8亿吨 占工业碳排放1/5 [3] - 结构性矛盾凸显 供过于求导致效益下滑 需破解大而不强瓶颈 淘汰落后产能 [2][3] 转型方向 - 聚焦新能源 新材料 绿色化工 生命科学 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 推动差异化高端化发展 [4] - 推进数智化转型 建设智能工厂 融合AI 5G 大数据 数字孪生技术提升经营管理效能 [4] - 发展循环经济 推广绿色技术 建立碳排放标准体系 实现能源资源梯级利用 [4] 创新机制 - 通过"揭榜挂帅""赛马"机制推动企业协同创新 加快国产材料装备研发 [4] - 完善技术对接平台 强化诊断服务 促进上下游联合创新 [4] - 遏制产能无序扩张 引导大中石化产品有序发展 走出价格内卷困境 [3]
1,3 - 丁二醇全球市场深度分析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5-08 18:03
市场规模与增长潜力 - 1,3-丁二醇全球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3.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7.2% [4] - 化学合成法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82.7%,生物基产品逐步崛起 [4] - 化妆品行业是最大需求端,市场份额85.3%,医药和食品领域稳步增长 [4] 竞争格局与市场参与者 - 市场高度集中,OQ Chemicals、DAICEL、KH Neochem、山东海科新源材料、Genomatica合计占据88.0%份额 [4] - OQ Chemicals与DAICEL在高端市场领先,山东海科新源材料在中低端市场占优 [4] - 头部企业通过研发投入、产能扩张和战略并购巩固地位 [6] 驱动因素与市场机遇 - 化学合成技术优化与生物发酵技术成熟推动产品升级 [7] - 医药、日化行业需求增长,化妆品功能性原料采购增加 [8][9] - 生产工艺优化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10] 阻碍因素与市场挑战 - 丙二醇等替代品凭借低价在成本敏感市场形成竞争 [11] - 生物基生产技术面临技术壁垒和基础设施不足的挑战 [12] - 行业依赖化妆品和个人护理行业,经济下行或需求萎缩可能影响市场 [13] 未来发展趋势 - 环保法规趋严推动生物基产品加速渗透 [14] - 亚太地区(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成为需求增长主要驱动力 [15] - 新能源、生物降解材料等新兴领域应用研究深入,商业化潜力大 [16]
2024年业绩改善,创新成果显著!5连板渝三峡A能否继续涨停?
中金在线· 2025-05-06 15:15
股价表现 - 渝三峡A实现5连板涨停 截至5月6日报8 31元/股 单日涨幅10 07% [1][3] - 4月25日至30日连续涨停走出4连板 5月6日再度封板 [3] - 市场资金短期看好 知名游资和机构资金先后买入 [3] 财务业绩 - 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 营收3 50亿元 归母净利润436 7万元 [2] - 参股公司新疆信汇峡投资收益同比大幅增加 上年同期亏损2352 41万元 [2] - 2025年Q1营收7370万元 同比增长7 35%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增34 45% [2] 业务发展 - 重构营销体系 分档次确定产品定位 西北市场销售大幅增长 [2] - 研发投入2556 54万元 同比增长6 39% 占营收比例7 30% [6] - 安全型醇酸涂料产业化创销售新高 水性光伏边框涂料获TüV认证 [4] - 风电塔筒涂料获中国船级社认证 叶片涂料进入性能检测阶段 [4] 技术创新 - 攻克环氧固化剂关键合成技术 降低重防腐涂料原材料成本 [5] - 树脂实验室取得真空灌注树脂突破 材料成型实验室投入使用 [5] - 产学研合作突破核心技术 加速新技术产业化应用 [5] 行业机遇 - 双碳政策推动涂料向环保化发展 水性/粉末涂料成主攻方向 [4] - 2024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51 44万亿元 同比增3 2% 带动特种涂料需求 [6] - 机构预计2025年绿色涂料市场份额突破50% 技术储备企业占先机 [6]
恒逸石化:营收1254.63亿元!25年重点突破生物基材料等前沿领域!
synbio新材料· 2025-04-24 16:49
恒逸石化2024年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总收入1254.63亿元,同比下降7.85% [2][3] - 归母净利润2.34亿元,同比下降46.28% [2][3] - 扣非净利润2027.65万元,同比下降62.23% [2][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9.97亿元,同比增长32.33% [3] - 基本每股收益0.07元/股,同比下降46.15% [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0.93%,同比下降0.81个百分点 [3] 公司产能与项目进展 - 现有产能包括800万吨/年炼化设计产能、2150万吨/年PTA产能、1285万吨/年聚合产能 [6] - 钦州年产120万吨己内酰胺-聚酰胺产业一体化项目一期预计2025年投产 [6] - 文莱炼化项目一期2024年高负荷运行,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8] - 文莱二期项目总投资约989亿元,建设期3年,建成后年均新增营收110.45亿美元 [8] 研发与战略布局 - 重点突破绿色化工化纤生产工艺、生物基材料、新型聚酯聚酰胺材料等领域 [5] - 已开发生物基PTT弹性记忆性纤维系列产品并实现量产 [5] - 子公司浙江恒澜科技在HMF、FDCA领域有研究 [5] - 研发成果包括原液着色纤维、无锑聚酯及钛系催化剂等 [5] 行业动态与活动 - 合成生物学领域涉及农业、食品、能源、医美、医药等多个会场主题 [11] - 行业关注非粮生物基材料、合成生物学与医药项目、生物酶催化等项目 [11] - 其他企业动态包括卓越新能净利增长89.57%、华恒生物营收21.78亿元等 [13]
肯特催化:精细化工领域“隐形冠军”,产品结构升维打开全新增长空间
梧桐树下V· 2025-04-11 21:18
公司概况 - 肯特催化已完成沪主板IPO申购,发行2260万股,每股15元,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功能性催化新材料产能扩建升级[1] - 公司成立于2009年,专注于季铵(鏻)化合物研发生产,拥有季铵盐、季铵碱、季鏻盐、冠醚四大系列产品[2] - 产品形式包括相转移催化剂、分子筛模板剂、固化促进剂、电解液添加剂等,应用于精细化工、分子筛、高分子材料、电池电解液等领域[2] 技术与市场地位 - 相转移催化剂通过促进异相体系反应物定向转移,显著提升反应速率和转化效率,兼具降低能耗和提升纯度的绿色特性[5] - 公司在相转移催化剂领域国内市占率从2020年17.45%提升至2022年22.62%,2023年产量突破2万吨[6] - 解决了阴阳离子膜寿命短的技术难题,实现低金属/卤素杂质季铵碱连续化生产,四乙基氢氧化铵质量达国际先进水平[6] - 自主研发模板法合成、络合结晶及萃取提纯技术体系,突破高纯度冠醚量产难关[6] - 季铵盐、季铵碱系列产品在分子模板剂行业国内市场排名第一[7]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从2020年4.86亿元增长至2024年6.17亿元,净利润从7225万元增至9351.28万元[8] - 2021-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6亿元、1.10亿元、0.85亿元和0.94亿元[8] - 2024年下半年扣非净利润达0.47亿元,同比增长20.28%,显示良性增长周期[8] - 综合毛利率2021-2024年调整后为30.89%、29.52%、29.61%和31.03%,抗风险能力较强[8] - 资产负债率从2021年40.76%降至2024年6月17.64%,显著低于行业平均36.26%[9][10] 应用领域与增长动力 - 产品深度嵌入医药化工、新能源、电子显示等高成长赛道[11] - 在医药领域提升药物合成效率,助力抗癌/抗病毒等含氟药物研发[11] - 在显示面板领域作为液晶单体合成关键助剂,受益于国产替代进程[11] - 在新能源领域作为电解质添加剂增强电解液导电性能[11] - 分子筛需求因节能减排政策推动持续攀升,公司布局"季铵盐→季铵碱→模板剂→分子筛"全产业链[12] - 已完成Beta分子筛合成小试,募投项目将实现产业链协同效应最大化[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