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变能

搜索文档
深化聚变领域交流,生态环境部与国家能源局共同探讨聚变辐射安全监管与发展路径
快讯· 2025-07-08 10:17
聚变能发展交流 - 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与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就聚变能发展情况、形势与挑战、辐射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等核心议题开展深入探讨 [1] - 双方达成持续加强聚变领域交流与合作的共识 [1] - 此次交流为后续聚变研究领域更广泛合作奠定基础 [1]
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将于后年建成 五年内有望“点亮第一盏灯”
环球网资讯· 2025-04-28 14:08
核聚变能发展 - 我国正在合肥建设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预计2027年建成,5年内有望实现"核聚变点亮第一盏灯" [1] - 中国"人造太阳"EAST刷新"亿度千秒"世界纪录,标志聚变能源研究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 [1] - 中国聚变工程示范堆(CFEDR)已启动工程设计,未来将建设世界首个聚变示范电站,完成ITER到原型电站的技术过渡 [1] 核电行业规划 - 国际原子能机构预测2050年全球核能将突破11亿千瓦,我国计划2025年底实现6500万千瓦核电装机 [1] -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具有建造周期短、单机投资低、厂址适应性强等优势,全球关注度日益提升 [2] - 我国已建成全球首个第四代球床式高温气冷堆,有望率先建成陆上小型压水堆"玲龙一号",2030年左右完成小型堆商业示范 [2]
走进中国“人造太阳”诞生地:2027年中国将建成聚变能实验装置,在全球率先演示聚变发电
环球网资讯· 2025-04-23 06:56
中国"人造太阳"EAST技术突破 -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成功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 刷新世界纪录[1] - EAST是世界首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 包含超过200多项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2] - 装置运行需克服等离子体稳定控制(毫秒/毫米级精度)和主动冷却两大技术挑战 已累计进行15万次实验[3] 核聚变技术原理与优势 - 可控核聚变通过氘氚聚变释放能量 一升海水提取的氘相当于300升汽油能量 且无放射性污染[2] - 托卡马克装置利用强磁场约束高温等离子体 是实现可控核聚变的重要方向[2] - 聚变三乘积(温度/密度/约束时间)缺一不可 中国"亿度千秒"突破为国际研究提供关键数据[5] 国际合作与工程进展 - 中国承担ITER计划约9%核心部件研制 交付进度和质量100%达标 创造多项成员第一[5] - 中国自主制造的最后一根校正场线圈内馈线已于4月11日运往法国ITER总部[5] - EAST突破标志着中国聚变研究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5] 中国核聚变发展路线 - 正在建造的BEST装置预计2027年底建成 将全球率先演示聚变发电并实现燃料自持[6] - 下一代CFEDR示范堆已开展工程设计 目标建设世界首个聚变示范电站[6] - 实施"EAST-BEST-CFEDR"三步走战略 逐步实现聚变能商业化应用[6] 产业带动效应 - 聚变研究推动超导/电源/材料/低温制冷等技术发展 已应用于交通/医疗/航天等领域[7] - 聚变产业链正在形成 相关技术转化产生显著经济效益[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