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芯片代工
icon
搜索文档
国科微拟并购晶圆代工企业 停牌前股价“提前”大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2 01:06
重大资产重组公告 - 公司正在筹划重大资产重组,股票自5月22日开市起停牌 [1] - 已与部分交易对方签署意向性协议,拟通过发行股份并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标的公司股权 [4] - 标的公司主要从事特种工艺半导体晶圆代工及定制化芯片代工业务,但未披露具体名称和交易价格 [4] - 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不会导致实际控制人变更,预计10个交易日内披露交易方案 [4][5] 股价异动与市场反应 - 5月20日股价涨幅达12.54%,5月21日涨幅1.45%,引发投资者对"提前上涨"的质疑 [2][6] - 5月20日超大单买入金额约2亿元,融资买入金额接近2亿元,交易量显著放大 [8] - 5月20日芯片指数涨幅仅0.35%-0.38%,远低于公司股价涨幅,显示异动与行业整体走势脱节 [9] 战略转型动向 - 公司此前采用Fabless模式运营,并购晶圆代工企业可能为向上游延伸的关键举措 [6] - 交易若完成将帮助公司整合晶圆制造资源,强化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4][6] 市场数据摘要 - 停牌前股价81.06元,市值176.01亿元 [1] - 5月19日至5月21日累计涨幅约16%(2.01%+12.53%+1.45%) [7]
三星代工,终于有了大客户
半导体芯闻· 2025-05-20 19:00
任天堂与三星合作生产Switch 2芯片 - 任天堂转向三星电子代工Switch 2主芯片,目标是在2026年3月前售出超2000万台 [1] - 三星将采用8纳米工艺节点为Switch 2代工英伟达设计的定制芯片,生产节奏可满足明年3月出货2000万台的需求 [1] - 三星此前已为任天堂供应内存芯片和显示屏,此次合作是其代工业务的重要突破 [1] 三星与台积电的竞争格局 - 三星通过为Switch 2代工芯片提升产能利用率,试图缩小与台积电在代工市场的差距 [1] - 台积电凭借技术迭代和量产能力吸引苹果、英伟达等客户,双方正竞逐2纳米工艺良率提升 [2] - 任天堂选择三星或因英伟达芯片更适配三星制造系统,且可避免台积电产能争夺 [2] Switch 2的市场需求与产能规划 - Switch 2预购需求强劲,日本已收到220万份申请,公司要求供应商加速供货以满足需求 [3] - 任天堂预计本财年Switch 2出货1500万台,略低于分析师预测的1680万台,但社长暗示存在上调空间 [3] - 初代Switch上市头10个月销量约1500万台,公司将其作为Switch 2的初步目标 [3] 供应链与历史合作背景 - 三星长期为任天堂提供NAND闪存和OLED屏幕,并推动Switch 2继续采用OLED面板 [2] - 初代Switch芯片由台积电制造,此次合作标志着三星首次主导任天堂游戏机主芯片代工 [2]
消息称三星电子获任天堂Switch 2芯片代工订单
环球网· 2025-05-20 15:15
芯片代工合作 - 三星电子获得任天堂Switch 2芯片代工订单,将基于8纳米制程工艺生产英伟达定制的Tegra T239芯片 [1] - 芯片采用ARM Cortex-A78C架构的8核CPU,其中6核专为游戏优化,2核预留系统任务 [5] - GPU搭载英伟达安培架构,配备1536个CUDA核心,支持动态频率调节(掌机模式561MHz,主机模式最高1400MHz) [5] 硬件性能提升 - Switch 2配备12GB LPDDR5X内存,其中9GB专供游戏运行,较初代Switch提升显著 [5] - 芯片支持DLSS 2.x/3.x技术,理论峰值单精度算力可达4.3 TFLOPs(最高频率下),较前代提升近10倍 [5] - 未来或推出搭载OLED屏幕的增强机型,计划将5nm工艺用于Switch 2的"性能升级版" [6] 供应链与成本优势 - 三星8nm工艺良率达70%~80%,无需依赖极紫外光(EUV)设备,生产成本较台积电降低约15%~20% [5] - 英伟达Ampere架构GPU此前已适配三星8nm工艺(如RTX 30系列显卡),技术协同性巩固合作基础 [5] - 三星的产能保障使任天堂无需与其他厂商争夺台积电先进制程资源,8nm工艺成熟度降低供应链风险 [6] 市场预期 - 三星代工能力将助力任天堂在2026年3月财年内实现Switch 2销量超2000万台,较此前1500万台的预期显著上调 [6]
共赢可期!任天堂携手三星“爆肝”Switch2核心芯片 剑指2000万台出货量
智通财经网· 2025-05-20 15:01
任天堂Switch 2生产与供应链 - 任天堂委托三星电子生产Switch 2核心芯片 采用8纳米工艺为英伟达定制芯片或处理器 目标在2026年3月前销量突破2000万台 [1] - 三星此前已为任天堂供应内存芯片和显示屏 此次合作是对三星芯片代工业务的有力认可 该部门期望发展成为三星芯片业务的另一大支柱 [1] - 新款Switch2采用的英伟达芯片组针对三星制造系统进行优化 任天堂无需与其他公司争夺台积电产能 [3] 三星与台积电竞争格局 - 三星正与台积电在全球电子芯片制造领域展开竞争 成功拿下Switch2芯片订单可能提升三星芯片代工厂设备利用率 [1] - 台积电通过持续技术升级和稳定大规模生产能力 吸引苹果 英伟达等大客户 双方正全力角逐2纳米技术 [2] - 任天堂2017年推出的Switch芯片由台积电采用更成熟工艺制造 但新款转向三星合作 [3] Switch 2市场预期与需求 - 任天堂预计Switch2销量为1500万台 已考虑数百亿日元关税对利润影响 但未体现供应限制因素 [2] - 任天堂在日本收到220万份Switch2预订申请 已着手提升产量并要求供应商加快生产速度 [3] - 分析师平均预期Switch2出货量达1680万台 公司首要目标是追平初代Switch在2017年的首发成绩1500万台 [4] 供应链协同与产能规划 - 三星可根据需要进一步扩大Switch2芯片产能 但取决于富士康等硬件组装厂商生产能力 [1] - 三星推动任天堂在未来更新Switch2时继续采用其OLED面板 [2] - 任天堂寄希望于Switch2推动公司十年一遇产品迭代 告别已有八年历史的初代Switch [3]
英特尔高管坦言:客户不是很多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14 09:47
英特尔代工业务进展 - 英特尔使用即将推出的18A和14A制造技术为外部客户生产的处理器数量目前"并不大"[1][2] - 已有几家客户计划为即将推出的工艺制造测试芯片,但部分客户最终放弃了测试芯片[2] - 英伟达和博通正在与英特尔进行制造测试合作[3] 财务与运营目标 - 英特尔晶圆代工部门2024年3月当季销售额达47亿美元,同比增长7%[3] - 代工厂有望在2027年实现收支平衡,需外部客户创造数十亿美元的低至中个位数收入[3] - 公司自有产品部门的芯片仍占据代工销售额的很大比例[3] 战略调整与领导层变动 - 新任CEO陈立武保留自主生产芯片同时为其他公司代工的策略,未进行大规模变革[3][4] - 已通过剥离Altera股份等非核心资产精简组织架构[4] - 董事会主席在2025年代理声明中承认公司面临"不可否认的挑战",扭转局面仍需时间[5][6] 潜在客户与合作动态 - 微软与英特尔签订大规模半导体代工合同,亚马逊是先进封装主要客户[5] - 英特尔在马来西亚园区建设大规模先进封装产能,可能改变行业格局[5] - 台积电先进封装产能受限,英特尔可能成为重要替代选择[5] 行业竞争背景 - 公司正试图扭转因战略失误导致的市场地位下滑[6] - 前CEO帕特·基辛格的扭转战略未能取得成效,于2024年3月被替换[6] - 董事会承认英特尔当前业绩未达潜力,恢复过程远未完成[6]
三星代工,再失大客户?
半导体芯闻· 2025-05-06 19:08
三星代工业务动态 - AMD已放弃三星代工厂的4纳米订单 可能转向台积电在美国的4纳米生产线 具体原因未披露但可能与三星代工表现低迷及台积电美国业务吸引力有关 [1] - AMD原计划与三星在SF4X工艺上展开广泛合作 涉及EPYC服务器CPU、Ryzen APU和Radeon GPU 但当前合作走向失败 [1] - 三星在工艺节点领域难以获得业界认可 尽管产能充足但市场表现不及台积电 主要合作伙伴退出对其行业声誉构成挑战 [1] 台积电业务进展 - 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已量产4纳米制程 AMD可能加入该产线 同时AMD已订购台积电2纳米制程的"Venice"服务器CPU [2] - AMD正在台积电生产Ryzen 9000系列消费级CPU 并成为首批获得2纳米制程独家使用权的公司之一 表明双方合作关系深化 [2] 半导体行业竞争格局 - 三星代工短期势头不佳 但英伟达等公司对其2纳米工艺表示兴趣 良率快速提升可能带来转机 [2] - 行业技术迭代加速 4纳米向2纳米过渡趋势明显 台积电在先进制程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2]
重磅:英特尔揭秘1.4nm细节,晒神秘AI芯片
36氪· 2025-04-30 11:39
核心观点 - 英特尔在2025英特尔代工大会上展示了多代核心制程和先进封装的技术进展、生态合作及未来战略,目标是成为AI时代的系统级代工领导者 [1][3][13] 制程工艺技术路线图 - Intel 18A(1.8nm)计划2025年内量产,2026年推出Intel 18A-P节点和与联电合作的12nm工艺,2027年推出Intel 14A(1.4nm)及其变体Intel 14A-E,2028年推出Intel 18A-PT [3][33] - Intel 14A系列相比Intel 18A有望将每瓦性能提升15-20%,芯片密度提升至1.3倍,功耗降低25~35% [35] - Intel 14A采用第二代背面供电网络PowerDirect和第二代环绕栅极技术RibbonFET 2,引入Turbo Cells技术提高芯片速度,使用High-NA EUV光刻技术 [37] - Intel 18A引入业界首创的PowerVia背面供电技术,将ISO功耗效能提高4%,标准单元利用率提升5%~10% [43] - Intel 18A采用RibbonFET全环绕栅极晶体管,相比FinFET提供更高晶体管密度和性能 [45] - Intel 18A-P相比Intel 18A每瓦性能提升约8%,芯片密度翻倍提升 [49] - Intel 18A-PT在Intel 18A-P基础上增加TSV技术,可通过Foveros Direct 3D先进封装技术与顶层芯片连接 [50] 产品与应用 - 英特尔笔记本电脑CPU Panther Lake将成为Intel 18A的首发产品,2025年下半年推出 [5] - 采用Intel 18A节点的服务器CPU Clearwater Forest将在2026年推出 [5] - 亚马逊云科技和微软Azure已宣布推出采用Intel 18A技术的产品 [5] - 英特尔展示了一款"未来AI芯片",堆叠了采用Intel 18A-PT节点的计算基础die、I/O die以及定制基础die,内置采用Intel 14A/Intel 14A-E节点的AI引擎和CPU等组件 [11] 先进封装技术 - 披露最新先进封装路线图,包括EMIB-T 2.5D、Foveros-R、Foveros-B、Foveros Direct 3D等新技术 [7] - EMIB 2.5D封装技术被称为"AI的最佳选择" [7][64] - EMIB-T在桥接器上添加了TSV,可用于Die到HBM4拼接 [66] - Foveros-R和Foveros-B预计2027年量产,分别采用重分布层中介层和硅桥技术 [68][70] - Foveros Direct 3D通过铜与铜直接键合,实现更高互连带宽和更低功耗 [70] 生态系统与合作 - 全球三大EDA巨头新思科技、Cadence、西门子EDA的CEO参与大会,分享服务代工客户方面的合作 [9] - 联发科、联电、eMemory、Quicklogic等公司高管分享与英特尔的合作进展 [9] - 宣布与Amkor合作提升客户在先进封装技术选择方面的灵活性 [9] - 英特尔代工加速联盟新增多个项目,包括英特尔代工芯粒联盟和价值链联盟 [29] - 全球三大EDA巨头为Intel 18A提供EDA支持、参考流程和IP许可 [20] - EDA供应商参与Intel 14A、Intel 14A-E系列节点的早期设计技术协同优化 [22] 产能与投资 - 过去四年已投资近900亿美元,其中近20%用于增强前端和后端技术竞争力,80%主要用于扩大全球足迹 [30] - Intel 18A已在俄勒冈州工厂实现大规模量产,亚利桑那州工厂预计2025年晚些时候进入量产爬坡阶段 [41] - 如果客户有需求,未来6到8个季度可利用现有空间建设提供额外产能 [76] 市场与战略 - 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到1万亿美元 [13] - 英特尔致力于成为一家"AI服务公司" [9] - 英特尔代工战略聚焦三个关键优先事项:匹配客户需求、改善客户服务、扩大生态系统工具和IP [80] - 目标是构建全栈式系统级代工,整合领先技术、丰富IP组合、生态系统和全球化供应链优势 [83]
披露1.4nm细节,英特尔更新晶圆代工路线图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4-30 08:44
英特尔晶圆代工技术进展 14A工艺节点 - 14A是18A的后续节点,相当于1.4纳米,目前处于开发阶段,计划2027年推出[2][4] - 将成为业界首个采用高数值孔径EUV光刻技术的节点,台积电同类技术预计2028年推出但不使用高数值孔径EUV[4] - 已向主要客户提供早期工艺设计套件(PDK),多家客户计划流片测试芯片[2][4] - 采用第二代PowerDirect背面供电技术,通过直接触点传输电源,比当前PowerVia方案效率更高[4] - 引入Turbo Cells技术,优化性能与能效单元组合,提升CPU/GPU关键路径速度[6][8] - 结合RibbonFET 2环绕栅极技术,实现更小工艺特征打印[8] 18A工艺节点 - 已进入风险生产阶段,计划2024年底实现大批量生产(HVM)[10] - 首发产品Panther Lake处理器预计2025年推出,Clearwater Forest推迟至2026年[11] - 业界首个同时采用PowerVia背面供电和RibbonFET环栅晶体管的节点[10] - 相比Intel 3节点,每瓦性能提升15%,芯片密度提高30%[13] - 推出18A-P高性能变体,每瓦性能提升5-10%,已开始晶圆厂早期生产[15] - 开发18A-PT变体支持Foveros Direct 3D混合键合,互连间距小于5微米,优于台积电SoIC-X技术[17][19] 成熟节点与封装技术 成熟节点 - 完成首个16nm生产流片,定位为FinFET技术过渡方案[22] - 与联华电子合作开发12nm节点,计划2027年在亚利桑那州工厂投产,聚焦移动通信和网络应用[22] 先进封装 - 推出EMIB-T、Foveros-R/B等新型封装技术,支持2.5D/3D异构集成,计划2027年量产[33][36][38] - Foveros Direct 3D采用铜混合键合,实现超高带宽低功耗互连,适用于客户端/数据中心[41][44] - EMIB 3.5D整合多芯片互连与Foveros,已用于数据中心GPU Max系列SoC(含1000亿晶体管)[45] - 与安靠公司合作将先进封装技术引入亚利桑那州,增强供应链弹性[32] 制造产能与生态建设 - 全球布局制造基地,未来6-8个季度将提升现有工厂产能[55] - 成立代工Chiplet联盟,聚焦政府与商业市场,推动可互操作chiplet解决方案[60] - 生态系统覆盖EDA工具、IP模块及设计服务,合作伙伴包括新思科技、Cadence等[61] - 展示未来12x光罩芯片原型,集成AI引擎、HBM5、PCIe Gen7等前沿技术[58]
格罗方德兼并联电?后者回应!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4-01 09:24
核心观点 - 美国合约芯片制造商GlobalFoundries与台湾第二大芯片制造商联华电子(UMC)正在探索合并可能性,旨在打造一家具有经济规模的美国公司,以应对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的紧张局势及中国自主生产更多芯片的情况[1] - 合并后的公司将在美国投资研发,可能成为台积电的替代者[1] - 美国政府曾多次敦促联华电子在美国建造或购买生产设施,但联华电子认为成本过高[2] - 成熟芯片占全球半导体需求的70%以上,用于基础设施和国防等关键领域[4] - 联华电子2023年营收2323亿新台币(72.1亿美元),利润472亿新台币,GlobalFoundries营收67.5亿美元,净亏损2.65亿美元[5] 合并背景与动机 - 合并将打造一家生产业务遍及亚洲、美国和欧洲的更大规模美国公司[1] - 目的是确保美国能够获得成熟芯片,应对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的紧张局势[1] - 美国希望降低对台湾的依赖,台湾是全球第二大芯片经济体(按收入计算)[2] - 在成熟芯片领域,中国台湾占全球市场约44%,中国大陆占31%,美国占约5%(2023年数据)[2] 公司概况 - 联华电子成立于1980年,是台湾第一家芯片制造商,全球员工约20,000名,为高通、Nvidia、联发科等顶级芯片开发商提供服务[4] - 联华电子唯一的政府相关主要投资者是劳工退休基金,持股约1.59%(2023年数据)[4] - GlobalFoundries总部位于美国,多数股权由阿布扎比主权基金穆巴达拉投资公司持有[4] - 两家公司在全球芯片代工市场各占约5%的份额[5]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顶级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2024年收入超过联华电子,成为全球第三大芯片代工厂[5] - 中芯国际市值已超过恩智浦、英飞凌等欧洲领先芯片制造商[5] - 台积电和日月光科技控股正在放缓在日本和马来西亚的成熟芯片相关产能扩张[5] 公司战略与回应 - 联华电子与英特尔合作开发12纳米芯片,计划2027年开始在美国生产[5] - 联华电子扩大了新加坡业务以实现制造业务多元化[5] - 联华电子首席财务官表示公司目前没有进行任何合并交易,不会回应特定同行信息[6] - 公司强调采用最高公司治理标准审查任何提案,确保股东最大利益[7]
刚刚,陈立武接任英特尔CEO! 老黄、苏姿丰后,华人称霸芯片三巨头
创业邦· 2025-03-13 17:57
英特尔CEO人事变动 - 英特尔宣布任命陈立武为新任首席执行官,自2025年3月18日起生效 [1] - 该任命结束了英特尔3个月的领导层空缺期 [2] - 消息公布后英特尔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上涨12% [3] - 陈立武将接替临时联合首席执行官David Zinsner和Michelle Johnston Holthaus [7] - 原有管理团队基本保留,David Zinsner继续担任CFO,Johnston Holthaus继续领导产品部门 [9][10] 陈立武背景与经历 - 拥有新加坡南洋大学学士学位、MIT核子工程学硕士学位和旧金山大学MBA学位 [14] - 半导体行业资深人士,2009-2021年担任Cadence Design Systems CEO,期间公司收入翻倍,股价暴涨3200% [14][15] - 现任Walden Catalyst Ventures创始管理合伙人,华登国际创始人兼董事长 [15] - 2022年11月加入英特尔董事会,同年获得半导体行业协会最高荣誉罗伯特·N·诺伊斯奖 [16] - 2024年8月因与公司转型方向意见不合离职 [17] 英特尔当前状况 - 2024财年净亏损188亿美元,为1986年以来首次亏损 [28] - 晶圆代工部门厂房和设备账面价值达1080亿美元 [29] - 在先进制程技术上落后于台积电 [24] - 正尝试转型为芯片代工厂,但面临现金流压力 [25][26] - 台积电正试图通过与英伟达、AMD和博通建立合资企业来"挖墙脚" [27] 半导体行业华人高管格局 - 芯片行业三大顶级巨头均由华人执掌:英伟达黄仁勋、AMD苏姿丰、英特尔陈立武 [4][33][36] - 黄仁勋带领英伟达市值突破3万亿美元 [34] - 苏姿丰领导AMD市值从30亿美元飙升至2000亿美元 [38] - 台积电由魏哲家担任董事长和总裁 [39][40] - 超微电脑由梁见后领导,年营收达数十亿美元 [41][43] 英特尔未来战略 - 陈立武上任后将面临平衡芯片设计与制造业务的挑战 [30] - 英特尔坚持IDM模式(设计与制造一体化),但该策略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备受争议 [30] - 台积电提议与英特尔潜在客户建立合资企业,部分高管持反对意见 [27] - 18A工艺成为英特尔与台积电谈判中的争议焦点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