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企业IPO
icon
搜索文档
安得智联IPO前借款增至14亿 上半年又花光利润去分红?
新浪财经· 2025-10-31 18:58
来源:运营商财经网 运营商财经网 实习生张蓬文/文 近期,美的集团分拆旗下供应链子公司安得智联赴港上市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然而,在梳理其招股 书数据时,运营商财经网发现,这家公司在IPO前夕一方面银行借款骤增,另一方面却持续进行大额分 红。 在此背景下,安得智联的股东分红政策尤为引人注目。根据招股书披露,公司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累 计分红总额高达5.82亿元。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公司一举分红2.27亿元,而其当期净利润仅为2.48亿元 ——分红金额占净利润比重超过91%,近乎将全部利润用于分配。 股权结构方面,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美的集团通过其全资子公司持有安得智联已发行股本总额的 52.94%,这意味着大股东美的集团是这些分红的主要受益者。 而随着安得智联IPO进程的推进,其后续会如何平衡业务扩张需求与股东回报之间的关系,以及公司业 务的后续发展运营商财经网也将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朱欣雨) 业绩表现方面,安得智联保持着增长态势。根据2025年8月末向港交所递交的上市申请文件,2025年上 半年公司营业收入达108.8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90.53亿元增长约20%。纵观其发展历程,收入规模持续 ...
印象股份IPO:95%营收源自《印象‧大红袍》单一演出、业绩颓势尽显 IPO前高比例分红募资必要性存疑
新浪证券· 2025-10-30 17:12
作者:木 近日,印象股份更新招股书,二度冲击港交所。此番冲刺港股IPO,印象股份计划将所募资金主要用于 《印象·大红袍》演出项目的硬件及演出场馆检修、演出内容升级;进一步发展建州美食街区;于2026 年全面改造武夷茶博馆4A级景区等。 二战港交所,印象股份胜算或并没有增加。一方面,公司尚未走出业绩颓势,2024年公司业绩双降后, 2025年上半年公司利润进一步下滑19.35%。另一方面,公司营收结构问题尚未改善,公司业绩过于依 赖标志性演出《印象‧大红袍》,2024年该演出项目,为公司贡献约95%营收。最后,虽说公司积极开 拓其他业务,但收效甚微甚至因新业务亏损拖垮业绩。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北交所转战港交所胜算几何?印象股份尚未走出业绩颓势、营收结构单一问题未解决 印象股份的资本化道路始于2017年。当年,印象股份挂牌新三板,成为南平市文旅领域首家登陆资本市 场的企业,却因股价低迷和成交量稀疏陷入流动性枯竭。 2021年,北交所成立,印象股份将目光转向北交所,但在经历四年辅导后,公司于2024年5月宣布终止 北交所上市辅导。 ...
上市前“隐身”? 羊奶粉品牌宜品集团拟赴港IPO:董事长控制企业从供应商名单中消失
新浪财经· 2025-10-30 14:44
号称中国第二大羊奶粉品牌宜品营养科技(青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宜品集团")要赴港IPO了。 近日,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发布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公示"显示,证监会要求宜品集团补充说明历史沿革、员工持股、 信息安全、境外经营及外资准入等多个事项。 宜品集团在招股书中提到,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的数据,以2024年对应产品的零售额计,宜品集团在中国羊奶粉市场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 14.0%;在中国婴幼儿配方羊奶粉市场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17.6%;在中国婴儿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市场中,排名中国本土品牌第二,市场份额 为4.5%。 研发费用下滑,现金无法覆盖短债 资料显示,宜品集团是一家乳制品企业,专注于羊奶粉及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领域,为全年龄段消费者,特别是易过敏、乳糖不耐受或消化吸收 不良人群提供高营养、易吸收、低致敏的解决方案。产品矩阵涵盖婴幼儿配方羊奶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牛奶粉、儿童及成人配 方奶粉产品等。 从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来看,宜品集团正面临着业绩下滑、库存高企和研发费用下降的多项问题。 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宜品乳业 ...
四川新荷花再次递表港交所 系62岁创始人携家族的第五次上市尝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0 17:17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为国内中药饮片行业头部企业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 深耕行业24年 [1] - 核心业务涵盖毒性饮片与普通饮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产品矩阵包含770个类型 [1] - 中药饮片产品远销越南、马来西亚等海外市场 并覆盖全国中医院、连锁药店等核心渠道 [1] - 按2024年营收计算 公司以0.4%的市场份额位列全国中药饮片市场第二 [1] 股权结构与管理层 - 创始人江云通过直接持股31.5%和控制国嘉投资间接持股15.6% 合计掌控47.1%股权 为绝对控股股东 [2] - 公司呈现典型家族控股特征 江云之子江尔成任执行董事兼研发副总监 多名家族成员参与管理 [2] - 创始人江云拥有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硕士学位 深耕医药及中药领域近40年 [2] 上市历程 - 公司上市征程跨越14年 此次为第五次冲击上市 也是今年4月首次递表失效后第二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1][4] - 2011年3月首次冲击深交所创业板 后于2012年8月自愿撤回上市申请 [3] - 2020年第二次尝试创业板IPO 于2021年4月主动撤回申请 2023年启动主板上市辅导后于2024年4月自愿终止 [3] 财务表现 - 2022至2024年营收从7.8亿元增至12.49亿元 三年累计增长60.1% [4] - 营收增速明显下滑 2023年同比增幅超过46% 2024年骤降至9% [4] - 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利润分别为7739万元、1.04亿元和8911万元 2024年利润出现下降 [5] - 2024年利润下降主要原因为原材料成本以及管理费用增加 [5]
Shein最新财报实锤文件曝光 四年向新加坡纳税超33亿元
搜狐财经· 2025-10-15 17:36
公司财务表现 - 新加坡总部2024年营收超过370.4亿美金,同比增长接近20% [1] - 2024年净利润为10.99亿美金,同比下降超过15% [1] - 资产总额达到152.7亿美金,较2023年的88.5亿美金同比增长超过70% [1] - 2021年至2023年新加坡总部净利润分别为14.1亿元、45.5亿元、93.2亿元人民币 [2] 税务与关联交易 - 2024年向新加坡当地纳税超过1.88亿美金,折合人民币超过13.4亿元 [2] - 2021年至2023年在新加坡纳税额分别为1.7亿元、4.5亿元、13.5亿元人民币,过去四年纳税总额超过33亿元人民币 [2] - 英国分公司超过17.2亿英镑(约166亿人民币)的销售额被作为采购成本转移至新加坡总部 [2] 公司战略与监管动态 - 公司于2024年9月26日向新加坡会计和企业管理局提交财报,并于8月29日举行年度股东大会 [1] - 为加速香港IPO,公司正考虑回迁总部以提升中国监管批准的可能性 [2] - 公司在法国因数据隐私违规、虚假折扣和虚假环保宣传等问题面临1.9亿欧元(约15.9亿人民币)的罚款 [2] - 进军法国实体零售引发当地品牌反弹,销售费用可能进一步挤压盈利 [2]
功臣无名,董秘暴富,初源新材IPO的背后
搜狐财经· 2025-10-10 13:16
公司背景与股权演变 - 公司前身为2017年11月成立的湖南五江高科技材料有限公司,初始股东为肖自江、肖安江及肖自江之子肖志军全资持股的五福堂 [2] - 公司于2023年8月完成股改并更名为湖南初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启动IPO筹备 [2] - 公司是总资产超700亿元的五江集团在新材料领域的核心载体,其业务渊源可追溯至集团2011年成立的子公司瑞钛新材 [1] 业务发展历程 - 2020年公司生产线逐步投产并通过下游客户认证,2021年收购瑞钛新材的经销商东莞鸿瑞,获取了建滔集团、胜宏科技等核心客户资源 [2] - 2021年瑞钛新材因厂房受限停止对外销售感光干膜,相关技术、人员与客户资源自2023年起逐步转移至公司 [2] - 2022年公司委托瑞钛新材加工干膜母卷,支付加工费1858.42万元 [2] 管理层与家族交接 - 实际控制人肖志义为肖氏家族二代代表,1980年出生,拥有材料学硕士学位,于2021年10月升任公司董事长,全面主导经营与上市 [3] - 肖安江之子肖志彦、之女肖琰彦,肖自江之女肖小红、之子肖志军等二代成员均曾通过瑞钛新材股东身份参与集团新材料业务 [3] - 公司格局标志着肖氏家族完成了从一代创业到二代掌舵资本引擎的交接 [2] 市场地位与财务表现 - 公司产品覆盖四大系列,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达13.2%,位列内资第一、全球第三 [3]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从9.1亿元增长至10.57亿元 [3]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应收账款从3.63亿元激增至5.39亿元,占营收比重从42.1%飙升至55.6% [8] 研发实力与专利情况 - 公司专利授权在IPO筹备期集中爆发,2021-2022年仅获3项授权,而2024至2025年9月获得了15项授权 [6] - 研发人员董万荣是公司技术输出主力,在22项发明授权专利中参与12项,其中7项为第一发明人,但未在招股书中提及且未获股权激励 [6] - 核心技术人员董祥波和安德烈在专利发明人名单中多次排名末位,与招股书描述的“主导”角色存在差异 [5] 核心团队激励对比 - 董事会秘书陈佳林在员工持股平台科欣壹号中占比26.95%,间接持股0.55%,是核心技术人員安德烈与董祥波总和的十余倍 [8] - 2024年陈佳林年薪高达81.80万元,在公司董监高中仅次于董事长 [8] - 技术功臣董万荣在股权激励中未出现,而贡献存疑的核心技术人员获授微薄股权 [6][8] 客户与应收账款风险 - 对第一大客户建滔集团的收款周期从120-160天拉长至130-180天 [9] - 2024年末公司对已深陷破产危机的客户梅州市志浩电子和江西志浩电子合计1309.68万元的应收账款,仅计提85%的坏账准备 [9] - 公司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总额为2018.72万元 [9] 关键筹备年份与外部合作 - 2021年是公司上市蓝图关键年份,肖志义正式升任董事长,前保代陈佳林加盟,并与湖南大学建立产学研合作 [9][10] - 核心技术贡献者董万荣的湖南大学教授身份浮出水面,表明公司的核心技术可能深度依赖外部学术力量 [10]
锂电回收撑起百亿估值,独角兽金晟新能再冲IPO
北京商报· 2025-09-24 21:43
近期,广东金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晟新能")再度提交上市申请材料,向港股IPO发起冲击。实际上,在本次闯关港交所前,这家由李氏五 兄弟创办的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独角兽企业,曾接连谋求A股、港股上市,不过最终均未能如愿。"执着"上市背后,金晟新能似乎正面临着较为迫切的融 资需求。 净利连亏的同时,金晟新能目前也承担着不小的财务压力。具体来看,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计息银行借款及其他借款为21亿元;于一年内到期或按要 求偿还的银行及其他贷款为18亿元。在招股文件中,金晟新能也直言,公司一直以来依赖计息银行借款及其他借款来为公司部分资本开支提供资金及支持公 司运营,预计未来有关依赖将会持续。 | 股東姓名/名稱 | 股份數目 | | --- | --- | | 李森先生 · | 21,814,445 | | 李鑫先生 ... | 19,338,761 | | 李堯先生 ... | 19,302,525 | | 李炎先生 | 19,041,130 | | 李汪先生 ... | 19,302,525 | 上半年未盈利 招股文件显示,金晟新能专注于锂电池的回收及再生利用,提供一系列再生利用产品,主要包 ...
IPO周报:年内7家企业注册失败,22家过会后终止审核
第一财经· 2025-09-22 15:44
容汇锂业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为李南平、陈梦珊夫妇,两人合计持股42.43%。李南平现任公司董 事长,陈梦珊现任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 据第一财经统计,截至9月21日,2025年已有22家过会后企业终止审核,其中,7家企业排队超过1000 天。 9月15日至9月21日,沪深北合计有3家企业终止审核,分别为创业板申报企业江苏容汇通用锂业股份有 限公司(下称"容汇锂业")、北交所申报企业杭州三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沪市主板申报企业新疆 钵施然智能农机股份有限公司。保荐机构分别为中信证券、民生证券、国投证券。 另外,北交所申报企业衡阳市金则利特种合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则利")终止注册,保荐机构为财 信证券。 年内22家过会后企业终止审核 容汇锂业于2022年6月受理,2023年6月过会,不过,截至9月19日终止审核前也未提交注册,排队长达 1197天。 容汇锂业主要从事深加工锂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电池级碳酸锂和电池级氢氧化锂,是 三元材料、磷酸铁锂、钴酸锂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所必须的关键材料,并最终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 电池、消费电池等锂离子电池产品。 金则利的IPO申请于2023年6月27日获 ...
艾为电气涉虚假审计报告
南方都市报· 2025-09-17 07:15
审计问题 - 财政部检查发现公司2022年虚构多项财务数据 包括虚减货币资金1375.96万元(比例89%) 虚减应收账款2024.70万元(比例25%) 虚减存货3626.77万元(比例55%) 虚减应付账款4749.76万元(比例66%) 虚减其他应付款7609.93万元(比例83%) 虚减应付股利3800万元(比例100%) 虚增未分配利润3336.32万元(比例111%) 虚减盈余公积6041.04万元(比例100%) 虚增研发费用586.13万元(比例33%) [3] - 审计机构巨源立德因未实施必要审计程序 编造事由出具虚假审计报告被财政部暂停执行业务六个月 [2][3] - 公司招股书披露的2022年财务数据与财政部披露情况基本吻合 但个别数据仍存较大出入 [4] 财务业绩 - 公司2022-2024年营收持续增长 分别为2.15亿元 3.41亿元 4.42亿元 2023和2024年同比增速达58.21%和29.69% [5] - 归母净利润2022-2024年分别为0.57亿元 0.86亿元 1.06亿元 2023和2024年同比增速达50.63%和22.46% [5] - 热管理高压控制器产品收入占比超99%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2.10亿元 3.37亿元 4.40亿元 [5] - 产品单价呈下降趋势 2022-2024年销售单价分别为255.48元/套 246.33元/套 208.74元/套 2024年同比下降15.26% [5] 股权结构 - 存在超过3年的股权代持历史 实际控制人梁向辉曾通过韩光代持95%股权 [7][9] - 代持解除过程中引发仲裁诉讼 深圳国际仲裁院案件于2025年4月7日开庭尚未裁决 龙岗区人民法院案件于2025年4月11日受理尚未开庭 [9][10] - 2024年10月小米通过北京小米智造基金突击入股持股7.3839% 蔚来投资持股2.7322% [6] 公司背景 - 公司成立于2017年 主营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高压控制器等高压核心部件 [2] - 主要客户包括吉利 理想 奇瑞 广汽 长安 比亚迪等头部新能源车企 [2] - 2025年6月向深交所创业板递交招股书正式冲刺IPO [2]
7月中国一级市场发生融资事件802个,环比增长14%;IPO井喷,26家企业上市;人工智能赛道持续火热丨投融资月报
创业邦· 2025-08-23 09:01
中国一级市场投融资概况 - 2025年7月中国一级市场融资事件802个 环比增加14% 同比持平 披露融资总额352.79亿元人民币 环比增加6% 同比减少2% [2][6] - 阶段分布以早期为主共630个占比78.55% 成长期136个占比16.96% 后期36个占比4.49% [3][20] - 投资机构VC/PE共724家环比增加6% CVC机构67家环比减少8% [39] 行业融资分布 - 融资数量前五行业:智能制造188个 人工智能145个 医疗健康93个 企业服务及材料共548个占比68% [2][8] - 融资金额前五行业:人工智能 智能制造 能源电力 医疗健康 汽车交通 总金额279.37亿元人民币占比79% [10] - 人工智能行业融资数量环比上升26% 智能制造细分中高端制造设备赛道达81个 [2][13] 地域分布特征 - 融资事件数量前五地区:江苏124个 浙江117个 广东117个 上海115个 北京107个 [2][16] - 热门城市分布:上海115个 北京107个 深圳80个 杭州70个 苏州56个 [18] 全球大额融资与独角兽 - 全球新增41个大额融资事件 总额500.49亿元人民币 中国占9个事件(22%) 金额132.93亿元人民币(27%) [24] - 全球新增10家独角兽 中国占1家 当前全球独角兽1892家 中国504家占比27% [32] - 海外大额融资案例包括XPANCEO(2.5亿美元) Ambience Healthcare(2.43亿美元) Lovable(2亿美元) [30][36] IPO市场表现 - 26家中国企业完成IPO 募资总额379.21亿元人民币 同比上升487% 港股9家 美股9家 A股8家 [4][46][48] - VC/PE支持企业14家渗透率54% CVC支持9家渗透率35% 传统行业4家成为最热IPO赛道 [4][46][50] - 地区分布香港8家 广东4家 江苏3家 北京3家 [53] 并购市场动态 - 并购事件11个 环比减少69% 同比减少87% 披露总金额8.63亿元人民币 环比减少87% 同比减少96% [4][55] - 行业数量分布:能源电力2个 智能制造2个 金额分布:智能制造4.32亿元 汽车交通2.65亿元 [56][57] - 境内并购占比91% 主要地区江苏3个 四川2个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