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芯片代工
icon
搜索文档
芯片业务“生死存亡”,三星能否抓住特斯拉这根“救命稻草”?
华尔街见闻· 2025-07-31 14:25
三星电子芯片业务现状 - 公司芯片代工业务市场份额从全球领先跌至2023年Q1的7.7%,远低于台积电的67.6% [1] - 2023年Q2营业利润同比下降55%至4.7万亿韩元,为六个季度最低水平,芯片部门盈利仅4000亿韩元(去年同期6.5万亿韩元) [2] - 存储芯片业务因出口限制导致库存减记,HBM芯片开发落后于SK海力士等竞争对手 [2] 特斯拉合约的战略意义 - 与特斯拉签订为期八年、价值165亿美元的AI6芯片代工协议,用于特斯拉视频AI模型训练 [1][4] - 合约将提升三星德州泰勒工厂利用率,帮助稳定运营美国新工厂 [4] - 分析师认为特斯拉作为挑剔客户的选择将增强其他科技公司对三星技术的信心 [1][4] 代工业务面临的挑战 - 2010年代因生产问题失去苹果订单后,长期缺乏大客户导致美国泰勒工厂投产推迟 [2][4] - 低良率导致成本上升,形成"缺乏大订单→低良率→高成本"的恶性循环 [3] - 麦格理警告泰勒工厂可能成为"搁浅资产",与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已获苹果/英伟达订单)形成对比 [3][2] 执行风险与行业观点 - 专家指出八年合约期给予特斯拉多次退出机会,若三星执行失败将面临协议终止风险 [4] - 行业质疑合约盈利能力,认为三星处于"背水一战"状态,协议条件可能不利 [4] - 若特斯拉坚持美国本土生产,三星可能因台积电产能不足而被动受益 [4]
特斯拉AI6芯片下单三星…韩媒爆料台积2纳米产能太满
经济日报· 2025-07-29 08:01
特斯拉与三星芯片代工合作 - 特斯拉执行长马斯克证实与三星签署165亿美元(约新台币4,865亿元)合约,由三星代工下世代FSD芯片"AI6",并暗示未来下单金额可能增加 [1] - 特斯拉先前FSD芯片由三星代工,最新设计的"AI5"芯片转至台积电生产,而"AI6"又回归三星,引发行业关注 [1] - 韩媒爆料台积电因2纳米产能满载无法接单,特斯拉转而选择三星 [1] 芯片生产与技术细节 - AI6芯片采用三星2纳米制程,是三星晶圆代工业务历来最大订单,特斯拉成为三星2纳米首家公开大客户 [1] - 三星德州工厂将生产AI6芯片,目前生产AI4芯片,台积电则负责生产AI5芯片,初期在台湾生产,后续转移至亚利桑那州 [1] - 三星同意让特斯拉协助优化制造效率,马斯克将亲自视察产线以加快进展 [1] 合约期限与行业影响 - 三星与特斯拉的合约将持续至2033年底,165亿美元仅为最低金额,未来下单量与金额可能增加 [2] - 特斯拉最初与台积电商谈AI6芯片生产,因台积电产能问题转向三星,双方接触始于2025年国际消费电子展会期间 [2] - 该合约成为三星泰勒厂的重要转捩点,该工厂自2022年动工以来首次获得量产订单,AI6芯片为首款量产产品 [2] 市场反应与行业评价 - 三星股价因合约消息大涨4.6%,台积电股价持平 [1] - 研调机构集邦科技分析师认为,三星获得特斯拉订单显示其在改善2纳米制程稳定性上的努力取得成效 [2]
三星公布神秘大单,马斯克:和我签的
财联社· 2025-07-28 15:10
三星与特斯拉芯片供应协议 - 三星与一家大型跨国公司达成价值165亿美元的芯片供应协议 [1] - 特斯拉CEO马斯克确认该公司为协议另一方 并透露三星得州新工厂将专门生产特斯拉下一代AI6芯片 [2] - 协议签署于7月26日 但三星未主动披露客户名称 应客户要求细节保密至2033年底 [2] 协议的战略意义 - 三星得州工厂投产计划此前因缺乏主要客户而延迟 特斯拉订单可能改变这一局面 [4] - 马斯克表示将亲自督促生产进度 并利用工厂地理位置优势提升效率 [2] - 该交易有助于减少三星代工业务亏损 预计上半年该业务亏损超5万亿韩圆(约36.3亿美元) [4] 行业竞争格局影响 - 三星在AI芯片领域落后于台积电和SK海力士 关键客户如苹果/英伟达/高通已转向台积电 [4] - 分析师指出该订单可能不涉及三星最新的2纳米技术 [4] - 交易对韩国具有战略意义 正推动与美国在芯片领域的贸易协议以避免25%关税 [4]
7月28日午间新闻精选
快讯· 2025-07-28 12:11
市场表现 - 沪指午间收盘跌0.17%,深证成指跌0.16%,创业板指涨0.10% [1] - 恒生指数涨0.4%,恒生科技指数跌0.59% [1] 碳酸锂期货 - 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触及跌停,跌幅达7.98% [1] 三星电子与特斯拉合作 - 三星电子据悉将与特斯拉达成芯片代工协议,价值165亿美元 [1] - 该协议可能使三星电子芯片代工年销售额增长10% [1]
突发爆雷!刚刚,大跳水!
券商中国· 2025-07-25 19:10
英特尔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及战略调整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净利润亏损29.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0亿元),同比亏损扩大(去年同期亏损16.1亿美元),创35年来最长连续亏损纪录[1][5] - 营收129亿美元,同比增长0.2%,超分析师预期(118.8亿美元)[5] - 调整后每股亏损0.1美元,远低于预期的每股收益0.01美元及去年同期每股收益0.02美元[5] - 毛利率29.7%,同比下滑9个百分点(上年同期38.7%),且低于预期36.6%[6] - 芯片代工业务收入44亿美元但经营亏损31.7亿美元,成为主要亏损源[6] - 第三季度营收指引126-136亿美元(中值低于市场预期126.4亿美元),GAAP毛利率预期34.1%,Non-GAAP每股收益预期亏损0美元(分析师原预期盈利4-5美分)[6][7] 业务动态 - PC业务收入79亿美元,数据中心收入39亿美元,均超预期,部分因关税规避提前备货[6][8] - 维持全年资本开支80-110亿美元预期不变[7] - 公司承认部分需求源于关税规避行为,非基本面改善[8] 裁员与战略收缩 - 2025年计划裁员超20%,员工总数从Q2末水平降至7.5万人(2024年底员工总数108,900人,全年裁员或超3万人)[3][10][11] - 已完成15%裁员(管理层精简50%),2025年至今累计裁员约2.4万人[10][12] - 取消德国/波兰建厂计划,放缓俄亥俄州工厂进度,整合越南/马来西亚测试组装业务[13][14] - 目标将2025年非GAAP运营费用降至170亿美元[10] 管理层表态 - CEO陈立武批评前任过度投资前沿制程(如2nm/14A),强调需客户订单支撑产能建设[17] - 提出转型目标:通过裁员和成本削减提升效率,聚焦敏捷创新文化[15] - 承认工厂布局分散导致利用率不足,需调整投资节奏匹配市场需求[14][15] 市场反应 - 财报公布后股价盘前暴跌超8%(美股及法兰克福市场同步跳水)[1] - 市场担忧盈利前景恶化,尤其对第三季度利润率预期悲观[2][7] - 新任CEO初期市场热情消退,股价涨幅显著落后英伟达/AMD等AI芯片同行[16][17]
英特尔营收超预期,宣布裁员,CEO讲话未足以安抚市场,盘后涨6%后跌4%
华尔街见闻· 2025-07-25 09:00
财务表现 - 二季度营收129亿美元超出市场预期的119亿美元 [2] - 调整后每股亏损0.10美元远逊于市场预期的盈利 [2] - 三季度盈利指引仅为"盈亏平衡"低于市场预期的每股盈利4美分 [2] - 二季度调整后毛利率30%预计三季度回升至36% [2] - 三季度营收指引中值126-136亿美元高于预期 [2] 业务表现 - 数据中心+AI收入超预期但难掩盈利困境 [2] - PC计算机收入79亿美元数据中心收入39亿美元均超预期 [2] - 芯片代工业务贡献44亿美元收入但录得31.7亿美元经营亏损 [2] 战略调整 - 新任CEO彻底否定前任激进扩张策略取消德国和波兰建厂项目 [3] - 放缓俄亥俄州工厂进度未来投资将严格取决于已确认客户订单 [3] - 公司已完成15%裁员计划年底前员工总数再削减超20%至7.5万人 [3][7] - 目标2025年将运营费用削减至170亿美元 [3][7] 行业对比 - 30%毛利率远低于英伟达超过70%的水平 [3] - 公司工厂布局分散且利用率不足 [7] 市场反应 - 英特尔股价在尾盘交易中下跌超4% [4]
“纯代工”的格罗方德,为何盯上MIPS?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12 12:11
收购背景与战略定位 - GlobalFoundries宣布收购MIPS以增强为客户提供"即用型"计算IP的能力,而非转型为集成器件制造商(IDM)[2] - 公司明确保持纯代工厂定位,收购旨在通过现成IP模块简化客户系统设计流程,尤其帮助新入场或垂直整合企业[4] - 收购后将成为首家基于开源RISC-V架构提供处理器IP的代工厂商,差异化服务将覆盖自动化平台、嵌入式系统等高增长领域[6] 业务协同与市场影响 - MIPS的RISC-V处理器IP及软件工具将整合至GF现有产品线,缩短客户上市周期并提升技术开放性[2] - GF可能直接竞争安谋科技等IP供应商,但结合自身制造工艺与安全产能可形成独特优势[4] - 协同效应将聚焦边缘AI、车载、物联网及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满足实时计算与安全认证需求[6] 运营安排与客户保障 - MIPS保持独立运营,维持现有客户关系并继续推进当前项目,服务团队与产品供应不变[8] - GF强调不改变MIPS产品组合或合作模式,客户仍由原团队支持,确保业务连续性[9] - MIPS可继续与其他晶圆厂合作,体现GF开放战略[8][9]
英特尔黯然“败走”车圈
华尔街见闻· 2025-06-27 17:47
英特尔关闭汽车业务 - 公司决定逐步收缩客户端计算事业部旗下的汽车业务,并裁撤该部门大部分员工以加速成本削减 [2] - 新任CEO陈立武推动战略聚焦,剥离非核心业务成为改革头号任务 [2][8] - 2022年公司全年营收同比下降2%,毛利率下滑7.3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从2020年208.99亿美元转为亏损187.56亿美元 [2] 汽车业务表现与竞争格局 - 汽车业务收入未单独披露占比,自动驾驶子公司Mobileye市场份额仅2.9%,远低于英伟达(51.4%)、特斯拉(18.8%)和华为海思(16%) [3] - 前装座舱芯片领域市场份额仅2.96%,落后于高通、恩智浦、瑞萨等竞争对手 [4] - 国内合作车企仅吉利、一汽集团,而主流车企高端需求已转向英伟达、高通、地平线等品牌 [5] 战略转型历史与现状 - 2017年收购Mobileye进入汽车供应链第一阵营,但极氪001等合作案例迅速转向英伟达方案 [9] - 2021年预测2030年汽车芯片市场规模将达1150亿美元(占芯片市场11%),但实际未能抓住机遇 [8] - 目前仍保留对Mobileye控股权,投资的多家汽车科技公司保持活跃 [10] 行业竞争动态 - 华为通过问界、智界等合作案例快速扩大在合资/自主品牌中的供应商影响力 [6] - 上海车展期间公司曾推出软件定义汽车平台等三大产品线,并与黑芝麻、面壁智能建立合作试图反攻 [7] - 行业L2+及以上智驾SoC市场呈现英伟达绝对主导(51.4%),特斯拉和华为海思分列二三位 [3]
朱雀三号一级动力系统试车试验成功;错误率降低1000倍!微软量子计算重大技术突破,可商用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06-21 11:02
量子计算技术突破 - 微软发布4D拓扑量子纠错码技术,错误率降低1000倍,编码效率、纠错能力和逻辑操作显著优于2D技术 [1] - 该技术每个逻辑量子比特所需物理量子比特数量极少,可一次性检查错误 [1] - 成果将应用于Azure Quantum平台,加速科研和医疗领域研发效率 [1] 绿色航运技术进展 - 中国首制16000TEU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交付,实现大型甲醇双燃料箱船建造领域三项历史性突破 [1] - 该船采用国产甲醇主机首次实船应用,标志中国在该领域跻身世界前列 [1] 商业航天技术突破 - 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一级动力系统试车成功,为国内规模最大、自动化水平最高的九机并联地面热试车试验 [1] - 3D打印技术应用于火箭发动机制造,使2500N发动机成本从50万降至5万,整体制造成本降低20%-33% [1] 芯片代工市场格局变化 - 2025年Q1台积电以67.6%市场份额稳居全球晶圆代工榜首 [1] - 中芯国际市场份额攀升至6%,逼近三星电子的7.7%,主要受益于提前建立库存策略 [1] - 三星电子市场份额下降因交货问题导致客户流失和订单减少 [1]
三星痛失芯片大客户?
半导体芯闻· 2025-06-19 18:32
谷歌芯片代工订单转移 - 谷歌将Tensor芯片生产从三星晶圆代工转向台积电 这一转变对三星造成重大打击 目前三星正内部讨论解决方案[1] - 谷歌与台积电签订四年合约 涵盖Pixel 14系列智能手机芯片生产 转移原因包括产量效率问题及对三星移动部门的不信任[1] - 苹果十年前也曾因担心技术泄露从三星转向台积电 历史事件与当前情况形成呼应[1] 三星代工业务困境 - 三星连续失去高通 英伟达 谷歌等大客户 这些客户均转向台积电 台积电市场份额达67.6% 而三星份额从8.1%降至7.7%[2] - 三星3纳米制程进展不顺 仅系统LSI部门采用该技术 2纳米制程同样面临良率问题[2] - 公司五年内投入数十亿美元仍未能缩小与台积电差距 2030年超越计划面临失败风险[2] 三星应对措施 - 内部讨论重组方案 包括将代工部门分拆为独立公司 或将系统LSI部分业务转移至智能手机部门[1] - 与新思科技合作提升良率 同时拓展汽车 机器人芯片市场 降低对AI和移动芯片的依赖[2] - 将Exynos 2600作为关键产品 若解决过热和性能问题 可能赢回英伟达 高通等客户[2] 行业竞争格局 - 设备解决方案(DS)部门召开全球战略会议 由副董事长Jeon Young-hyun主持 旨在强化芯片代工能力[1] - 台积电市场份额优势显著(67.6%) 技术领先性持续挤压三星生存空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