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短缺
搜索文档
Volkswagen, Hit by Tariffs, Reports $1.5 Billion Loss and Warns of Chip Shortage
Nytimes· 2025-10-30 22:35
行业生产挑战 - 欧洲最大汽车制造商表示半导体短缺可能进一步损害生产力 [1]
安世芯片短缺,导致车厂停产
半导体芯闻· 2025-10-30 18:34
本田生产中断情况 - 本田已于10月29日公布在墨西哥停止生产汽车,位于墨西哥中部的塞拉亚工厂于当地时间10月28日停产,该工厂年产能达20万辆,主要生产SUV "HR-V"等车型 [1] - 本田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工厂也从10月27日开始调整生产,加拿大工厂的产量被减半,该工厂生产思域轿车与CR-V运动型多用途车 [1][2] - 北美市场占本田全球销量的40%,如果北美生产长时间受影响,可能导致公司业绩下滑,但本田未公布具体的减产规模和持续时间 [1] 事件起因与供应链影响 - 生产中断的直接原因是零部件短缺,源于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接管了中资半导体制造商安世半导体,中国政府对此实施反制,对安世半导体在中国生产的产品实施了出口管制 [1][2] - 本田在部分零部件中使用了安世半导体生产的通用半导体,安世半导体生产的半导体主要用于汽车控制系统,可实现雨刷启动、车窗升降等功能 [1][3] - 这是日本汽车制造商首次明确受到该问题的影响,但本田在墨西哥生产摩托车的另一座工厂仍在正常运转 [1] 全球汽车行业反应与风险评估 -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警告,欧洲车企可能在数天内被迫停产,目前正依赖日益减少的库存维持运转 [3] - 美国汽车及设备制造商协会指出,若争端未解决,美国汽车工厂生产将在数周内受到"重大影响" [3] - 福特汽车首席执行官称此事属"政治"问题,并已向美国政府官员提及;通用汽车首席执行官表示芯片供应限制"有可能影响生产";斯特兰蒂斯集团正与供应商合作评估潜在影响 [3][4] 其他主要车企受影响程度 - 丰田汽车表示目前安世半导体出口受阻对其生产影响有限,但承认这是一项风险 [4] -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称短期内其安世半导体芯片库存充足 [3] - 日产汽车首席绩效官表示公司现有芯片库存足以维持至11月第一周,但尚未评估供应链下游所受影响的严重程度 [5]
安世半导体出口受阻,引发全球车企芯片短缺
国际金融报· 2025-10-29 16:49
事件概述 - 全球汽车制造商因安世半导体出口受限而再度面临芯片短缺引发的生产危机 [1][2][3] 对汽车生产的影响 - 本田加拿大安大略省阿利斯顿装配厂自10月27日起减产一半,并计划自10月30日起停产一周 [1] - 北美多家本田“量产”工厂本周开始采取包括临时停产在内的应急措施 [2] - 本田公司回应称正在应对全行业半导体供应链问题,并战略性调整管理现有零部件库存 [2] - 沃尔沃首席执行官指出,安世半导体的基础芯片数量极多,一旦缺货生产将被迫停滞 [3] - 巴克莱报告警告,部分汽车供应商的芯片库存可能在未来几天内耗尽,影响最早于本周开始 [3] - 数位汽车制造商高管承认此次危机复杂性高,难以通过临时采购或调整生产计划解决 [3] 事件起因与各方立场 - 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强制要求安世半导体自9月30日起一年内不得进行任何涉及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及人员的调整 [2] - 中国商务部于10月4日发布出口管制令,禁止安世半导体在中国境内的子公司及分包商出口特定的元器件和成品 [2] - 中国外交部表示反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和针对特定国家企业的歧视性做法,要求有关国家纠正错误 [2] - 福特CEO透露上周已在华盛顿就此事进行会谈,美国汽车制造商正与政府沟通寻求解决方案 [3] 安世半导体行业地位与潜在影响 - 安世半导体去年创收约20亿美元,其中约六成(约12亿美元)来自汽车行业 [3] - 该公司在汽车行业广泛使用的基础芯片市场中占据重要份额,产品应用于锁控系统、空调控制、速度表等模块 [3] - 德国机械设备制造协会警告,若出口暂停持续,影响将蔓延至发电机、工程机械及农业机械等领域 [3]
“停产潮”烧向拉美,巴西高官:只剩两周时间,正找中方谈
观察者网· 2025-10-29 12:20
事件背景与核心观点 - 荷兰政府强行接管中资企业闻泰科技控股的安世半导体,引发全球汽车芯片供应链“断供”危机 [1][2] - 此次危机已导致全球汽车制造商面临大规模停产风险,影响从美欧日蔓延至拉美地区 [1][2] - 安世半导体是全球汽车行业关键芯片供应商,其产品深度融入供应链,约60%的营收来自汽车行业,去年营收约20亿美元 [2] 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影响 - 巴西政府警告,若芯片供应危机持续,部分汽车制造商可能在未来两到三周内暂停在巴西的生产运营 [1] - 沃尔沃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警告,若僵局不解决,其欧洲工厂可能会暂时关闭;博世集团德国生产线也可能受影响 [2] - 本田公司已开始对其北美工厂实施临时减产与停产措施,其加拿大工厂将产能削减一半并计划停产一周 [3][5] - 汽车供应链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企业依赖安世半导体作为独家供应商,其芯片应用于门锁、空调控制、车速表等数百个部件 [2] - 大多数供应商通常只持有两到三周的芯片库存,部分车企库存已处低位,未来几天可能耗尽 [2][5] 半导体供应链现状与挑战 - 安世半导体在德国和英国生产半导体晶圆,约80%的最终产品在中国完成封装测试 [2] - 全球范围内仅有少数几家供应商在理论上可替代安世半导体的产品,但找到足够替代芯片将十分困难 [2] - 若基础芯片供应链停滞持续,影响可能扩散至汽车行业之外,发电机、工程机械及农业机械等产品的制造商也将受波及 [5][6] 各方回应与外交努力 - 巴西副总统兼工业部长已联系巴西驻华大使与中国驻巴西大使,推动启动相关讨论以寻求解决方案 [1] - 美国政府已介入调解,福特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上周已前往华盛顿讨论此事 [5] - 中欧已于10月27日举行首轮视频会议,中国高级技术代表团将访问布鲁塞尔,就关键原材料供应和安世半导体问题展开磋商 [9] - 中方回应坚决反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希望欧方敦促荷方坚持契约精神和市场原则,尽快提出妥善解决办法 [9] - 安世半导体正申请管制豁免并努力减轻影响,但何时恢复供货尚无明确答案 [6] 事件争议与未来走向 - 荷兰消息人士声称荷方采取行动是因担忧中方团队拆解欧洲业务、转移生产至中国,但未提供任何证据 [7] - 闻泰科技发言人指出,荷方企图让一家新的荷兰本土企业接手安世半导体,但任何接手的荷企“注定要失败” [7] - 若中国业务与欧洲业务被切断,安世半导体将失去大部分“后端产能”,这一产能缺口在可预见的未来无法由欧洲或其他地区填补 [7]
芯片短缺,本田北美本周开始停工,汽车行业“停产潮”要来了?
华尔街见闻· 2025-10-29 10:24
地缘政治争端引发的供应链危机 - 荷兰政府以经济安全为由对中资企业闻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导体实施运营冻结并暂停中方控制权 [1] - 该事件被描述为21世纪的海盗劫掠 引发国际舆论哗然 [1] - 这场争端正演变为全球汽车生产的供应链危机 [1] 对汽车生产的具体影响 - 本田将其加拿大安大略省Alliston组装厂的产能削减一半 该厂生产思域轿车和CR-V运动型多用途车 [1] - 工厂减产将持续到周三 然后停产一周 之后恢复一半产量 [1] - 部分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的芯片库存告急 可能在未来几天内耗尽 [1] - 芯片短缺最早可能在本周冲击汽车供应商 [5] 基础芯片的不可替代性 - 安世半导体生产的是基础芯片 并非尖端半导体 [2] - 这些基础芯片在汽车中广泛应用 有数百个 分布在车锁系统、空调控制、速度计等各处的小型微处理器 [3] - 与以往半导体危机不同 此次情况无法通过临时采购替代芯片和调整生产计划来解决 [3] - 沃尔沃首席执行官指出 这不是在公司控制范围之内能解决的问题 [3] 行业高管的警告与应对 - 福特首席运营官警告需要非常迅速地解决基础芯片供应链问题 以避免第四季度的生产损失 [5] - 全球最大汽车供应商之一博世正准备调整一家德国工厂的生产计划 但尚未开始实施 [5] - 欧盟贸易专员表示恢复和保障半导体供应链对欧洲和全球伙伴至关重要 [5] 潜在的影响扩散 - 如果基础芯片供应链的停滞持续 影响可能扩散至汽车行业之外 [5] - 德国机械设备制造协会VDMA表示 停产可能影响发电机、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等其他产品的制造商 [6] 安世半导体的业务数据 - 去年安世半导体营收约20亿美元 [4] - 其中约60%的营收来自汽车行业 [4] 供应链的脆弱性 - 巴克莱分析师报告指出 尽管许多供应商认为基础芯片存在替代品 但问题在于库存有限 [5] - 大多数供应商通常只持有两到三周的库存 [5]
10月24日投资避雷针:600亿半导体材料龙头或遭国家大基金减持
新浪财经· 2025-10-24 08:30
国内经济信息 - 欧盟在第19轮对俄制裁中首次列单中国大型炼油厂和石油贸易商,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认为此举破坏中欧经贸合作并冲击全球能源安全[1][2][3] - 光伏组件183版型分布式价格小幅下跌,海外需求支撑基本结束,国内该版型出现累库趋势,集中式项目在云南、甘肃等省份启动,需求量较9月开始增长[3] - 近期组件开工维持弱势,在亏损面较大的影响下,预计后续开工仍维持低位,11月减产预期较强[1][3] 公司预警 - 沪硅产业第一大股东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计划减持不超过2%公司股份[1][5][8] - 力量钻石股东李爱真计划减持不超过3%股份[1][5][8] - 托普云农股东计划合计减持不超过3.30%股份,云路股份股东郭克云计划减持不超过3%股份,力芯微股东亿晶投资计划减持不超过3%股份[5][8] - 宁波韵升董事朱世东计划减持不超过0.0102%股份,国新能源第二大股东宏展房产拟减持不超过2.07%股份,海泰新光控股股东拟减持不超过2.7345%股份,强邦新材员工战略配售资管计划拟减持不超过1.49%股份[5][8] - 华大基因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2138.70万元,三峡新材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5985.38万元,中水渔业第三季度净亏损3290万元,华大智造前三季度净亏损1.2亿元[5][8] - 吉视传媒前三季度净亏损3.46亿元,太平鸟第三季度净利润亏损4945.26万元,热景生物前三季度净亏损1.09亿元,江山欧派第三季度净亏损5157.96万元[5][8] - 宁波精达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36.07%,威帝股份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80.11%,众泰汽车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2.23亿元,首都在线前三季度净亏损9941.3万元[5][8] - 江盐集团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44.52%,中颖电子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36.59%,华旺科技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52.28%,恒源煤电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84.17%[5][8][9] 海外市场 - 美国财政部宣布对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卢克石油公司实施制裁,消息公布后美国原油价格当天飙升6%,一举突破60美元/桶关口[1][6] - 苹果公司在英国就App Store佣金问题败诉,可能面临超过15亿英镑赔偿[1][4] - 日本鸡蛋价格一路攀升,东京市场中号鸡蛋平均批发价涨至每公斤325日元,较年初上涨近3成,接近历史高位,部分超市已实施限购[4] - 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收到荷兰半导体制造商通知,可能无法保证电子控制单元关键芯片交付,此情况可能对丰田、本田、马自达、三菱、日产、斯巴鲁等会员公司的全球生产造成严重影响[4] 大比例解禁 - 苏州天脉10月24日解禁,解禁规模占公司总股本22.99%,预估金额34.24亿元[8] - 金橙子10月27日解禁,解禁规模占公司总股本67.21%,预估金额22.32亿元[8] - 箭牌家居10月27日解禁,解禁规模占公司总股本64.11%,预估金额51.21亿元[8] - 厦门银行10月27日解禁,解禁规模占公司总股本51.13%,预估金额92.02亿元[8] - 挖金客10月27日解禁,解禁规模占公司总股本36.40%,预估金额13.19亿元[8] - 某公司10月27日解禁,解禁规模占公司总股本33.33%,预估金额23.89亿元[8] - 伟测科技10月27日解禁,解禁规模占公司总股本30.67%,预估金额36.99亿元[8] - 瑞晨环保10月27日解禁,解禁规模占公司总股本28.41%,预估金额5.60亿元[8] - 外高桥10月27日解禁,解禁规模占公司总股本14.93%,预估金额23.06亿元[8] 严重异动提醒 - 振德医疗公司股票29日涨幅偏离值达到193.45%,今日涨幅达到2.21%将触发严重异动[9] - 品茗科技公司股票15日涨幅偏离值达到168.77%,今日涨幅达到11.79%将触发严重异动[9] - 香农志创公司股票29日涨幅偏离值达到161.00%,今日涨幅达到14.61%将触发严重异动[9] - 云汉芯城公司股票6日涨幅偏离值达到86.66%,今日涨幅达到7.16%将触发严重异动[9]
从德国到日本,芯片短缺正波及全球汽车供应链
华尔街见闻· 2025-10-23 21:24
半导体供应危机蔓延 - 半导体危机正从欧洲蔓延至亚洲,冲击全球汽车生产体系 [1] - 全球主要车企包括大众汽车、丰田、日产和本田均在寻求应对方案 [1] 对日本汽车制造商的影响 - 日本汽车工业协会(JAMA)发布声明,其成员企业丰田、日产和本田均已收到关于芯片供应问题的警告 [1] - 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强调,芯片供应问题将对成员企业的全球生产造成严重冲击 [1] - 会员公司正与零部件制造商密切合作以求解决芯片供应问题 [1] 对欧洲汽车制造商的影响 - 大众汽车因部分芯片供应停止而暂停了其沃尔夫斯堡工厂的高尔夫车型生产线 [1] - 此次生产线停工被视为芯片中断冲击全球汽车供应链的首个明确信号 [1] - 宝马、奔驰和戴姆勒等其他汽车制造商正在密切关注局势发展,尽管其生产目前仍在继续 [1] - 生产线停工可能影响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数万名员工 [1]
芯片短缺恶化,大众汽车停止沃尔夫斯堡高尔夫和途观车型生产
华尔街见闻· 2025-10-22 23:33
核心观点 - 芯片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对欧洲汽车行业造成冲击 [1] - 大众汽车因关键芯片供应中断,其核心工厂暂停高尔夫等畅销车型的生产 [1] - 生产中断对公司的生产计划和交付能力构成严重挑战,且暂无可行替代方案 [1] 大众汽车生产中断详情 - 大众汽车沃尔夫斯堡工厂于10月22日暂停高尔夫车型的生产 [1] - 停产还波及途观、途安和探岳等其他在该工厂生产的车型 [1] - 沃尔夫斯堡工厂是公司的核心生产基地之一 [1] - 生产中断的直接原因是芯片短缺 [1] 供应链挑战与应对 - 公司目前没有可行的替代方案来应对芯片短缺 [1] - 从其他制造商采购芯片需要经过耗时的测试和认证流程,无法立即填补供应缺口 [1] - 公司未提供芯片短缺情况可能恢复的时间表,生产前景充满变数 [1] 对行业与员工的潜在影响 - 大众汽车的停产可能影响数万名员工 [1] - 此次事件对欧洲经济的支柱产业造成冲击 [1] - 其他德国汽车巨头如宝马、梅赛德斯和戴姆勒虽表示生产仍在继续,但正在密切分析局势 [1] - 整个汽车行业都笼罩在供应中断可能蔓延的阴影之下 [1]
2025年中国车规级MCU芯片行业政策、产业链、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智能汽车成为市场增长的重要动力,市场规模将达到294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0-15 09:28
行业定义与产品分类 - 车规级MCU芯片是技术标准达到车规级、应用于汽车控制的芯片,在汽车制造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1][2] - MCU芯片按等级标准分为消费级、工业级、车规级等,车规MCU按位数可分为8位、16位和32位,位数越高性能越强 [2][3] - 32位MCU以ARM架构为主流,运算能力强以满足复杂场景需求,但软件开发难度和单价较高 [3] 市场规模与增长动力 - 2024年中国汽车MCU芯片市场规模达到268亿元,较2023年增长3.47%,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94亿元 [1][9] - 2024年中国整体MCU市场规模达625.1亿元,较2023年增长49.7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656.4亿元 [5] - 智能汽车是市场增长重要动力,其单车MCU需求量激增至300个,远超传统燃油车的70-150个,因每个功能模块如自动驾驶辅助、智能座舱均需独立MCU控制 [1][7][9] 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上游为半导体设备及材料,包括硅片、光刻胶等;中游为芯片设计、晶圆代工及封装测试;下游应用于比亚迪、吉利、特斯拉等整车制造厂商 [11] - 晶圆代工环节涉及台积电、三星、中芯国际等企业 [1]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芯片原厂竞相涌入汽车MCU市场,主要企业包括兆易创新、中颖电子、国民技术、中微半导、比亚迪半导体等 [16] - 兆易创新是中国排名第一的32位Arm通用型MCU供应商,2024年其MCU及模拟产品产量7.05亿颗,销量5.40亿颗,实现营业收入17.06亿元 [17] - 中微半导体2024年汽车电子芯片实现营业收入0.28亿元,毛利率达51.97% [16] 行业发展环境 - 在“国产替代”背景下,国内企业专注于MCU开发,已在中低端领域取得突破并持续向高端渗透 [5] - 国家出台如《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政策,支撑汽车芯片研发应用和产业可持续发展 [13][14]
俄罗斯:不存在芯片短缺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25 10:52
俄罗斯半导体进口情况 - 2024年俄罗斯进口的AMD和英特尔CPU分别同比下降81%和95% [1] - 2024年芯片交付量约为3.7万台(价值4.39亿卢布),较2023年的53.7万台(价值63亿卢布)大幅下滑 [1] - 美国制裁后,香港成为重要走私枢纽,仅一个办公地址就有价值40亿美元的芯片流入俄罗斯 [1] - 印度公司通过马来西亚采购并转运至俄罗斯,部分芯片最终用于乌克兰战场的武器系统 [1] 俄罗斯本土市场反馈 - 俄罗斯企业称芯片供应量已连续三年增加,不存在短缺问题 [2] - 外国设备制造商因通货膨胀和中美贸易战将价格上调10%-12% [2] - 部分俄罗斯高管质疑海关数据准确性,称处理器未出现在交货单中,且热门型号价格稳定 [2] 美国制裁效果评估 - 美国对中俄的芯片出口管制被行业专家认为无效且执行流程过时 [2] - 制裁依赖芯片制造商自愿遵守,但黑市渠道(如香港、印度)使管制形同虚设 [1][2] 行业动态补充 - 公众号推荐阅读内容涉及华为芯片、ASML光刻机成本、英伟达竞争对手等话题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