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轻资产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一晚上连发40条公告,知名国资房企1元甩卖百亿元资产,股价涨停!近3年巨亏47亿元,此前已宣布退出房地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8 18:07
重大资产重组 - 公司拟以1元对价向控股股东电建地产全资子公司上海泷临转让房地产开发及租赁业务相关资产及负债 包括17项股权资产 相关应收款项及其他应付款等债务 [1][2][4] - 标的资产评估价值为-29.34亿元 较母公司报表净资产账面价值23.86亿元评估减值53.2亿元 减值率223% [4] - 交易完成后公司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规模将显著下降 但所有者权益和净利润将大幅上升 [4] 战略转型 - 通过本次重组公司将彻底退出房地产开发业务 未来聚焦商业运营 产业运营及长租公寓等城市运营轻资产业务 [2][12] - 转型后公司将成为电建集团体系内专注城市综合运营业务的上市平台 [12]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商业运营板块拥有23个项目(总面积132万平方米) 产业运营板块7个项目(17万平方米) 长租公寓板块5个项目(8万平方米) [12] 财务表现 - 公司2022-2024年连续三年亏损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8.23亿元 -16.93亿元和-22.38亿元 累计亏损47.54亿元 [10]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2亿元(同比下降39.5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26.51亿元(同比下降51.21%) 总资产202.62亿元(同比下降3.78%) [11] - 拟置出资产包含其他应收款账面价值112.61亿元及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5.06亿元 [3] 退市风险 - 因2024年末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为-17.53亿元且最近三年扣非净利润均为负 公司股票自2025年4月30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10] - 若2025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或扣非净利润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 或期末净资产为负 公司股票将面临终止上市风险 [10] - 本次重组旨在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 化解退市风险 [11] 控股股东承诺 - 电建地产承诺将分阶段解决其控制的其他企业与公司存在的同业竞争问题 [4] - 在可能存在竞争的业务领域中 电建地产将给予公司优先选择权 [4] 市场反应 - 重组公告披露当日(9月18日)公司股价涨停 [2] - 近期股价出现异常波动 9月11日-15日连续三个交易日累计跌幅偏离值超12% [13]
连续亏损戴“*ST”,1元甩卖百亿元资产,南国置业“断臂”能否“求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8 13:50
重大资产重组方案 - 公司拟以1元对价向控股股东电建地产全资子公司上海泷临转让房地产开发及租赁业务相关资产及负债 涉及17项股权资产及相关应收款项、投资性房地产等非股权资产 [1][3] - 标的资产母公司报表净资产账面价值23.86亿元 评估价值-29.34亿元 评估减值53.2亿元 减值率223% 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资产账面价值-30.11亿元 评估增值7691万元 增值率2.55% [2] - 交易采用现金支付方式 不涉及发行股份 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更 [3][10] 拟置出资产明细 - 其他应收款账面价值112.61亿元 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5.06亿元 截至2025年4月30日 [2] - 保留运营管理业务资产 包括荆州南国酒店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无偿划转至武汉泛悦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2] - 目前仅剩1个开发项目(广州雍云邸 剩余可开发面积4.39万平方米) 多个项目处于清盘销售阶段 [2] 战略转型方向 - 公司彻底退出房地产开发赛道 转型为电建集团体系内专注城市综合运营业务的上市平台 [9] - 未来聚焦商业运营、产业运营、长租公寓等轻资产业务 配套提供相关咨询服务 [1][9] - 截至2025年上半年 商业运营板块拥有23个项目总面积132万平方米 产业运营板块7个项目面积17万平方米 长租公寓板块5个项目面积近8万平方米 [9] 财务表现与退市风险 - 公司连续4年亏损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23亿元、-16.93亿元和-22.38亿元 [6] - 2024年末归母净资产-17.53亿元 导致股票自2025年4月30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南置) [7]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2亿元(同比下降39.54%) 归母净资产进一步恶化至-26.51亿元(同比下降51.21%) 总资产202.62亿元(同比下降3.78%) [7] 交易影响与预期 - 交易完成后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规模显著下降 但所有者权益和净利润将有较大幅度上升 [3] - 控股股东电建地产承诺分阶段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并给予新业务发展优先选择权 [3] - 重组旨在提高盈利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 化解退市风险 但转型后仍可能面临亏损风险 [8] 资本市场反应 - 股票近期出现异常波动 草案披露当日涨停 9月11-15日连续3个交易日累计跌幅超12% [10] - 重组被市场视为规避退市风险的关键举措 但对长期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优势存在疑虑 [9]
君亭酒店(301073):公司事件点评报告:竞争加剧业绩承压,持续关注门店爬坡
华鑫证券· 2025-09-15 22:01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9]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H1业绩承压 营收同比微降1%至3.26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55%至0.06亿元 [1] -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经营承压 公司通过品牌差异化战略升级和加盟业务加速布局寻求突破 [3][4] - 海外业务拓展成效显著 海外平台间夜量占OTA份额达11.21% 并与精选国际达成战略合作 [4] 财务表现 - 2025Q2毛利率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至28.32% 净利率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至2.13% [2] - 销售费用率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至8.18% 管理费用率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至11.08% [2] - 分业务收入表现分化:住宿服务收入2.20亿元(同比-1%) 餐饮服务收入0.32亿元(同比-5%) 酒店管理收入0.53亿元(同比+0.1%) 其他配套服务收入0.21亿元(同比+4%) [3] 业务发展 - 品牌规模持续扩张:君澜/君亭/景澜酒店数较年初分别净增3/14/5家至265/118/91家 [3] - 加盟业务加速布局:已签约16家加盟店 其中4家已开业 覆盖广州、成都、北京等核心城市 [4] - 三大品牌差异化升级:君澜推进特色早餐标准试点 君亭精细化排房提升效率 景澜打造地域文化IP [3] 盈利预测 - 调整2025-2027年EPS预测至0.19/0.25/0.35元(前值0.38/0.46/0.56元) [9]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49/69百万元 同比增长47.9%/31.6%/39.8% [11] -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38/105/75倍 [9]
央企地产冰与火:中建稳居头部,中交艰难保壳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0 19:49
中交地产业务重组与转型 - 完成重大资产重组交割 将房地产开发业务相关资产与负债全部置出至中交房地产集团 [1] - 以1元对价剥离地产开发业务资产及负债 同时置出5只债券合计金额达38亿元 [4] - 因资不抵债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股票简称变更为"*ST中地" [3] - 聘任具轻资产运营经验的曾益明为新总裁 组建全新管理团队 [1][4] 中交地产历史经营表现 - 2018年销售额149亿元 2019年提出2023年冲刺千亿目标 [3] - 2021年权益销售金额398亿元 全口径销售规模560亿元 未进入行业前50 [3] - 归母净利润自2019年开始下降 2023年和2024年连续亏损 [3] - 过去几年因现金流管理不善出现债务危机 最终退出房地产业务 [1] 中国建筑地产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地产业务销售额1745亿元 继续维持行业第一地位 [1][5] - 2024年地产业务销售额4219亿元 首次成为行业第一 [5] - 地产业务毛利率从2020年26.2%降至2025年上半年16.0% 下滑10.2个百分点 [5] - 旗下中海地产占销售半数以上 "中建八子"财务保持在安全边界内 [5] 基建央企地产业务整体状况 - 中铁建/能建城发/中铁置业/电建地产1-8月销售额分别为449.6亿/226亿/221亿/185亿元 [6] - 中交房地产同期销售额181亿元 各企业排名均位居行业前30 [6]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建筑计提减值准备76.1亿元 反映房地产调整对利润的影响 [6] - 地产业务毛利率(16.0%)仍高于基建业务(10.2%)和房建业务(7.3%) [6] 行业调整与战略转型 - 多家基建央企地产业务出现亏损 中铁建地产/中铁置业/电建地产上半年归母净亏损 [6] - 部分企业启动业务调整 如中铁建地产开展存量项目去化及盘活三年行动 [7] - 基建央企在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等领域仍有发展空间 [7] - 母公司背景提供支持 但债务负担大小决定调整时长 [7]
南国置业“退房”求生 电建地产现金接盘出手“保壳”
新京报· 2025-09-10 16:52
股价异常波动与资产重组 - 公司股票连续三个交易日内累计跌幅超过12% [2] - 控股股东电建地产拟以现金收购房地产开发业务相关资产及负债 旨在改善资产质量 优化资产结构 降低资金偿还压力 [2][3] - 交易处于初步筹划阶段 具体范围及定价尚未确定 尚未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3] 财务困境与退市风险 - 连续四年累计亏损超过50亿元 截至2024年末合并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为-50.50亿元 [4] - 2024年末归属于母公司的净资产为-17.53亿元 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简称变更为*ST南置 [4]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2亿元同比下降39.5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98亿元同比下降20633.52% [5][6] - 2025年上半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恶化至-26.51亿元同比下降51.21% 总资产202.62亿元同比下降3.78% [5][6] 业务转型与运营现状 - 公司定位为电建集团城市综合运营业务上市平台 业务包括商业 办公 长租公寓等运营及配套咨询服务 [7] - 商业运营板块拥有23个运营项目总面积132万平方米 产业运营板块7个项目面积17万平方米 长租公寓板块5个项目面积近8万平方米 [7] - 轻资产转型是避免退市的关键 但长期可持续盈利及市场竞争力面临挑战 [7][8] 行业背景与战略意义 - 公司成立于1998年 2009年成为地产行业IPO重启后首家上市商业地产公司 2014年电建地产成为第一大股东完成从民企到央企子公司的转变 [3] - 业务布局覆盖北京 深圳 广州 武汉 重庆 成都 南京 长沙等重点核心城市 [3] - 重组反映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下房企战略重构趋势 公司需在彻底告别地产开发业务后找到轻资产赛道的可持续模式 [8]
南国置业“退房”求生,电建地产现金接盘出手“保壳”
贝壳财经· 2025-09-10 16:41
股价表现与资产重组背景 - 南国置业股票在连续三个交易日内累计跌幅超过12% [1] - 控股股东电建地产拟以现金收购其房地产开发业务相关资产及负债 [1][5] - 该交易采用现金支付 不涉及发行股份 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更 [5] 公司财务状况与退市风险 - 连续四年亏损累计超50亿元 净资产为负 [2][9] - 2024年末合并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为-50.50亿元 [9] - 货币资金余额5.88亿元 一年内到期长期借款及应计利息余额11.47亿元 [9] - 2024年末归属于母公司的净资产为-17.53亿元 [10]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2亿元同比下降39.54% [11][12]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8.98亿元同比大幅下降20633.52% [11][1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恶化至-26.51亿元同比下降51.21% [11][12] - 总资产202.62亿元同比下降3.78% [11][12] 资产重组方案细节 - 交易有利于改善资产质量 优化资产结构 降低资金偿还压力 [6] - 交易仍处于初步筹划阶段 具体交易标的范围及定价尚未最终确定 [7] - 交易双方尚未签署任何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7] 业务转型与运营现状 - 公司定位为电建集团城市综合运营业务上市平台 [14] - 商业运营板块拥有23个运营项目总面积132万平方米 [15] - 产业运营板块有7个项目运营面积约17万平方米 [15] - 长租公寓板块有5个项目运营面积近8万平方米 [15]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提升128.36%至3.9亿元 [11][12] 市场影响与行业背景 - 重组被视为"保壳"最后机会 [2][16] - 电建地产接手既为纾困亦意在保住上市平台 [8] - 公司已完成从民营企业到央企子公司的身份转变 [8] - 业务布局覆盖全国多个重点核心城市 [8]
蔚来-SW(09866.HK):整车销量稳增+费用优化 换电业务轻资产转型可期
格隆汇· 2025-09-06 03:16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310.4亿元 同比增长13.5% 归母净亏损120.32亿元 亏损同比扩大15.9% [1] - 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190.1亿元 同比增长9.0% 环比增长57.9% 归母净亏损51.41亿元 与24Q2亏损规模相近 较25Q1亏损68.91亿元有所收窄 [1] 整车业务分析 - 25Q2整车业务收入161.4亿元 同比增长2.9% 环比增长62.4% 毛利率10.3% 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 环比微增0.1个百分点 [2] - 当季销量7.2万辆 同比增长25.6% 环比大幅增长71.2% 低价格带车型L60/ES6/ET5占比达23.7%/23.3%/19.5% [2] - 单车ASP降至22.4万元 同比下滑18.1% 环比下降5.2% 主要受低价格带车型占比提升影响 [2] 其他业务表现 - 25Q2其他业务收入28.7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62.6% 环比增长37.1% 毛利率8.2% 同环比显著提升20.4/12.7个百分点 主要受益于技术服务收入增加 [2] 费用管控成效 - 25Q2销售及管理费用39.7亿元 费率20.9% 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环比大幅下降15.7个百分点 [3] - 研发费用39.7亿元 费率15.8% 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 环比下降10.6个百分点 [3] - 经调整净亏损41.3亿元 同比降幅扩大至9.0% 环比降幅提升至34.3% [3] 战略合作进展 - 与宁德时代共建全球最大换电网络 推进换电标准统一 宁德时代拟以不超过25亿元对蔚来能源战略投资 [4] - 与科大智能签署战略协议 计划三年内合作建设不少于500座一体化超充站 预计总投资额20亿元 [4] - 通过多方合作推动换电业务向轻资产模式转型 降低重资产投入依赖 提升运营效率与资产周转能力 [4]
近一周又一起!万达所持94亿股权被冻结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05 22:02
股权冻结情况 - 大连万达集团新增两则股权冻结 涉及上海万达网络金融服务和上海万达小额贷款 冻结股权数额超94亿元 冻结期限三年 执行法院为北京金融法院 [2] - 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此前被冻结股权数额19.79亿元 冻结期限自2025年8月27日至2028年8月26日 执行法院同为北京金融法院 [2] - 截至目前大连万达集团股权冻结信息达37条 被冻结标的企业包括大连万达集团商业服务 北京万达文化产业 北京万达文旅产业等 最新冻结为数额最大一次 [2] 股权冻结原因 - 股权冻结直接原因为债务问题 每次冻结对应一笔到期未清偿债务 涉及银行贷款和信托计划等 [2] - 对赌协议触发追偿:珠海万达商管Pre-IPO融资时签署对赌协议 约定若2023年底前未上市须按8%年息回购约380亿元股权 上市未完成引发投资人追偿 导致2023-2024年第一轮密集冻结 [3] - 现金流压力显著:截至2024年9月 大连万达商管一年内到期短债超过439亿元 货币资金仅151亿元 资金缺口需靠借新还旧维系 [3] 资产处置与融资努力 - 大规模出售资产:太盟珠海 高和丰德 腾讯控股 京东潘达与阳光人寿共同设立合营企业 收购大连万达商管48家目标公司100%股权 [4] - 成立专项私募基金:由太盟 高和丰德 腾讯 京东潘达等13家企业组成私募基金"苏州宽遇" 总出资额224.29亿元 万达还分别与京东 腾讯成立合资企业 [4] - 资产处置目的:出售重资产产权获取数百亿元现金 用于偿还到期境内债及美元债 同时保留运营权继续由万达商管负责日常经营 符合轻资产转型方向 [4] 根本性挑战 - 资产回笼现金低于预期:频繁出让万达广场等资产中多数交易为以资抵债 带来的增量现金有限 [3] - 融资渠道受阻问题未解:尽管通过资产处置获得现金 但根源上仍需解决资本市场融资问题 [4]
近一周又一起!万达所持94亿股权被冻结
第一财经· 2025-09-05 20:56
股权冻结情况 - 大连万达集团新增两则股权冻结 标的企业为上海万达网络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和上海万达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冻结股权数额超94亿元 冻结期限三年 执行法院为北京金融法院 [2] - 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权被冻结 冻结股权数额19.79亿元 冻结期限自2025年8月27日至2028年8月26日 执行法院为北京金融法院 [2] - 截至目前大连万达集团的股权冻结信息已达37条 被冻结股权的标的企业涉及大连万达集团商业服务有限公司 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万达文旅产业有限公司等 [2] 股权冻结原因 - 股权冻结的直接原因是债务问题 每一次股权冻结几乎都对应一笔到期未清偿的债务 涉及银行贷款 信托计划等 [2] - 珠海万达商管Pre-IPO轮融资时与投资人签署对赌协议 若2023年底前不能上市须按8%年息回购约380亿元股权 因上市未能完成投资人启动追偿 引发2023~2024年的第一轮密集冻结 [3] 财务状况 - 截至2024年9月大连万达商管一年内到期的短债超过439亿元 而货币资金只有151亿元 [4] - 企业的资金缺口需靠借新还旧维系 一旦融资渠道受阻就会出现股权 资产被轮番冻结等局面 [4] - 万达频繁出让万达广场等资产但回笼现金低于预期 很多交易是以资抵债 带来的增量现金有待观察 [4] 资产处置措施 - 太盟珠海 高和丰德 腾讯控股 京东潘达与阳光人寿将共同设立合营企业 收购大连万达商管48家目标公司的100%股权 [4] - 由太盟 高和丰德 腾讯 京东潘达等13家企业组成的私募基金苏州宽遇成立 总出资额224.29亿元 [4] - 万达还分别与京东 腾讯成立了合资企业 [4] 资产处置目的 - 出售重资产产权一次性获得数百亿元现金 用于偿还即将到期的境内债及美元债 [5] - 交易后仍由万达商管继续负责日常经营 符合其轻资产转型方向 [5] - 根源上万达仍然需要解决资本市场上融资的问题 [5]
万达所持94亿股权被冻结,大手笔“卖广场”后仍需解决根源问题
第一财经· 2025-09-05 18:00
公司股权冻结情况 - 大连万达集团新增两则股权冻结 标的企业为上海万达网络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和上海万达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冻结股权数额超94亿元 冻结期限三年 执行法院为北京金融法院 [2] - 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权被冻结 冻结股权数额19.79亿元 期限自2025年8月27日至2028年8月26日 执行法院为北京金融法院 [2] - 大连万达集团股权冻结信息达37条 被冻结股权标的企业涉及大连万达集团商业服务有限公司 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万达文旅产业有限公司等 [2] 公司债务与对赌协议 - 股权冻结直接原因是债务问题 涉及银行贷款 信托计划等到期未清偿债务 [2] - 珠海万达商管Pre-IPO轮融资签署对赌协议 若2023年底前不能上市须按8%年息回购约380亿元股权 上市未完成引发投资人追偿及2023~2024年第一轮密集冻结 [3] - 截至2024年9月 大连万达商管一年内到期短债超过439亿元 货币资金只有151亿元 [3] 公司资产处置与融资 - 企业资金缺口需靠借新还旧维系 融资渠道受阻导致股权及资产被轮番冻结 [3] - 频繁出让万达广场等资产 但回笼现金低于预期 很多交易是以资抵债 带来增量现金有限 [3] - 太盟珠海 高和丰德 腾讯控股 京东潘达与阳光人寿共同设立合营企业 收购大连万达商管48家目标公司100%股权 [3] - 太盟 高和丰德 腾讯 京东潘达等13家企业组成私募基金苏州宽遇 总出资额224.29亿元 万达还分别与京东 腾讯成立合资企业 [3] 公司战略调整 - 资产出让目的是出售重资产产权一次性获得数百亿元现金 用于偿还即将到期境内债及美元债 同时保留运营权 交易后由万达商管继续负责日常经营 符合轻资产转型方向 [4] - 根源上需要解决资本市场上融资问题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