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新规

搜索文档
多重退市风险齐发多家*ST公司收到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
上海证券报· 2025-05-12 02:27
多家*ST公司收到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 - 截至5月11日,6家*ST公司收到《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其中5家触及财务类强制退市指标,1家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指标 [2] - 退市新规增加*ST公司撤销退市风险警示的条件,要求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为无保留意见,否则将予以退市 [2] 内控"非标"精准出清风险公司 - 退市新规新增内控非标审计意见退市情形,要求*ST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为无保留意见 [3] - *ST中程、*ST人乐、*ST工智3家公司2024年度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均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3] - *ST中程因2023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4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见 [3] - *ST人乐2023年度经审计的净资产为-3.87亿元,2024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4.04亿元,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5] - *ST工智2024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已提交听证申请 [5] 多元化退市加速市场优胜劣汰 - *ST龙津因触及组合类财务退市指标,2024年度经审计的利润总额、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三者孰低为负值,且扣除后的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 [6] - *ST恒立因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触及财务类强制退市指标 [7] - *ST恒立将未披露年报归咎于年审机构深圳旭泰会计师事务所,认为其存在审计时间安排不合理、人员未勤勉尽责等问题,导致公司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年报 [8] - *ST恒立与年审机构在重大会计处理上存在较大分歧,若部分业务收入无法合并计算至公司总的主营业务收入,将导致公司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低于3亿元 [8] - *ST吉药已连续20个交易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股价0.21元、市值1.4亿元 [9] - *ST吉药2024年年报显示,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财务报告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风险 [9]
侃股:严格退市让A股更健康
北京商报· 2025-05-08 18:26
*ST中程、*ST人乐、*ST恒立同日宣布收到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即将退市。退市新规实施后,退市从 严是主基调,退市个股数量将明显增长。严格的退市制度有利于出清垃圾股,优化A股的上市公司质 量,从而让A股更健康。 退市从严是市场净化机制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A股市场存在部分僵尸企业、空壳公司,它们长期占 用市场资源,业绩持续亏损,治理混乱不堪,却凭借各种"财技"赖在资本市场,成为阻碍市场健康发展 的毒瘤。 严格的退市制度,也是保护投资者权益的有力武器。在以往的市场环境中,垃圾股的炒作之风盛行,一 些投资者因信息不对称或者盲目跟风,遭受了巨大损失。退市新规的实施,通过强化信息披露要求、加 大违法违规惩处力度,提高了A股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一方面,投资者能够更及时、准确地了解上 市公司的真实状况,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另一方面,对于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监管 层将依法严惩,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形成强大的威慑力。这不仅有助于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也 有利于培养投资者理性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促进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当然,退市从严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有些问题还需要监管层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加强部门间的 ...
A股“造假王”黯然落幕
搜狐财经· 2025-05-08 13:25
文|新财域 *ST东方的退市不仅是一家企业的资本败局,更是市场生态与监管体系的一次压力测试。当161亿元财务造假与流动性危机形成双重绞杀,多么光鲜的身 份,也无法阻止企业的快速崩塌。 这不仅是张宏伟个人的滑铁卢,更是中国民营企业野蛮生长后暴露的病灶缩影。 失控的资本游戏 回望**ST东方的资本历程,实际控制人张宏伟的扩张手段堪称"刀尖上的舞蹈"。 这位15岁辍学做泥瓦匠的东北商人,自2017年将主业转向农产品国际贸易后,逐渐陷入"做大规模-质押融资-继续扩张"的致命循环。 从"东北首家"到资本弃子 2025年4月30日。*ST东方这家曾头顶"东北首家民营上市公司"光环的企业,最后以0.36元/股的价格定格退市。没有退市整理期的缓冲,没有投资者说明 会的解答,近13万股东账户里的股票,直接变成了三板市场的"休眠资产",成为资本市场"退市新规时代"的标志性事件。 若将时间拨回五年前,*ST东方的故事曾是资本市场的"模范样本"。2018年借壳上市时,其"农业+高铁"的双主业模式被券商誉为"穿越周期的黄金组合", 股价三年暴涨420%。实际控制人张宏伟从泥瓦匠的出身到身价300亿的"东北首富"的故事,更成为经典的"草 ...
三家公司在退市新规下折戟沉沙
环球网· 2025-05-08 10:24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5月7日晚,*ST中程、*ST人乐、*ST恒立三家上市公司同时宣布收到深交所下 发的《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意味着它们将有可能告别A股市场。 这一消息引发市场关注。业内人士认为,这是退市新规加大风险公司出清力度的体现,A股"不死鸟"时 代正加速终结。 财务造假, ST 中程难逃一劫 *ST中程的退市,与其长期以来的财务造假行为密不可分。经证监会调查,*ST中程在2017年至2022年 期间,多次虚增或虚减营业收入和利润,甚至未按规定披露重大诉讼事项。其中,2017年虚增营业收入 高达14.03亿元,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92.18%。 最终,*ST中程不仅收到了证监会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更因触及财务类强制退市指标,被深交 所拟终止上市。 新实控人 " 救场 " 失败, ST 恒立濒临退市 ST恒立的退市之路则更为戏剧性。2024年8月,新实控人石圣平入主ST恒立,原本寄希望于其能带领公 司走出困境。然而,不到一年后,*ST恒立便因连续两年净利润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被实施退 市风险警示。 *ST恒立未能按期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最终也收到了深交所的《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 年报 ...
锦州港财务造假屡犯不改 造假多年被审计机构大华无视?
新浪证券· 2025-05-07 18:00
财务造假行为 - 公司通过虚假贸易业务及跨期确认港口包干作业费收入等方式虚增利润,2022年虚增利润3,610.45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22.46% [1] - 2023年虚增利润6,808.78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65.96% [1] - 2024年第一季度虚增利润1,537.75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62.05% [1] - 2018年至2021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86.24亿元,虚增利润总额1.79亿元,其中2018年虚增利润2,070.9万元,2019年3,899.9万元,2020年4,415.7万元,2021年7,511.4万元 [3] 造假手段与责任认定 - 通过子公司锦国投(大连)发展有限公司控制上下游供应商及客户资金流转,形成闭环资金池,制造虚假贸易流水 [3] - 时任董事长徐健、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刘辉被认定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财务总监李挺等高管为其他直接责任人 [3] - 2024年6月公司股票被实施ST风险警示,徐健、刘辉被采取10年市场禁入措施 [3] 审计机构与审计结果 - 2018年至2023年年报审计机构均为大华会计事务所,但多年出具无保留审计意见 [1] - 2024年审计机构变更为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费用为180万元,审计结果为"无法表示意见" [2] - 2023年审计结果为"新疆和本国生的天空前景观",审计费用为68万元 [2] - 2022年审计结果为"标准无细位单贝",审计费用为86万元 [2] 公司治理缺陷 - 管理层为维持表面业绩长期虚构贸易链条,甚至通过会计差错更正掩盖问题 [4] - 首次处罚后公司仍持续造假,暴露治理严重缺陷 [4] 退市风险与追责机制 - 公司因连续三年财务造假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标准,2025年5月6日复牌后被实施*ST [5] - 2024年净资产为-65.67亿元,审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存在25亿元违规担保未解决 [5] - 停牌前股价跌至1.04元,若复牌后继续跌停将触发面值退市条件 [6] - 刘辉、李挺等6名责任人因涉嫌"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6] - 中证投服中心已启动普通代表人诉讼,未来可能升级为特别代表人诉讼 [6] - 上交所对锦州港及徐健、刘辉等责任人公开谴责,认定其10年内不得担任上市公司高管 [6] 市场影响 - 公司成为退市新规下"造假强制退市"典型案例,反映监管对财务造假"零容忍"态度 [6] - 投资者保护机制显效,受损投资者可通过代表人诉讼和先行赔付依法索赔 [6]
退市新规显威 首个年报季精准出清经营风险公司
环球网· 2025-04-30 09:57
文章核心观点 退市新规首个年报季接近尾声,一批净利润亏损且营收不足3亿的主板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或直接退市,新规精准识别“壳公司”,加速“劣币”出清,与全面注册制协同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1][3][4] 触及退市指标公司情况 - 截至4月29日晚,48家主板公司触及组合类财务退市指标,涉及社会服务、机械设备、纺织服饰等行业,普遍亏损年份长、主营业务转型未见成效,个别面临多重退市风险 [3] - 艾艾精工2024年年报显示扣非前后净利润为负,扣非后营收低于3亿,4月30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简称变更为“*ST艾艾” [3] - 威尔泰、星光股份(现“*ST星光”)、四通股份、原尚股份等因“净利润亏损+营收不足3亿元”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3] 新规典型案例及影响 - 退市新规将主板亏损公司营收指标从1亿提升至3亿,*ST龙津因连续亏损且营收低于3亿被停牌,最终触及终止上市条件,2022 - 2024年营收徘徊在1亿左右,归母净利润三年累计亏损额高 [4] - 退市新规与全面注册制协同效应逐步显现,新“国九条”政策确保资本市场优胜劣汰机制运行,助力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 [4]
退市新规后首个年报季 组合类财务退市指标“亮剑”显威
上海证券报· 2025-04-30 04:02
退市新规实施效果 - 退市新规实施后首个年报季共有48家主板公司触发组合类财务退市指标[1] - 触发退市指标的公司主要集中在社会服务、机械设备、纺织服饰等行业[1] - 多家公司亏损年份超过3年且主营业务转型效果不佳[1] - 部分公司同时面临财务类、规范类、重大违法强制类等多重退市风险[1] 典型案例分析 - 艾艾精工2024年扣非前后净利润均为负值且扣除后营收低于3亿元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1] - 艾艾精工2024年净利润亏损884.61万元[2] - 威尔泰、星光股份、四通股份、原尚股份等多家公司因触及"净利润亏损+营收不足3亿元"红线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 - 星光股份业绩预告与实际差异较大导致盈亏性质变化被出具警示函[3] - ST宇顺因无法按时披露年报存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风险[3] 退市新规影响 - 退市新规将主板亏损公司营收指标从1亿元提升至3亿元[2] - *ST龙津因连续三年亏损且营收低于3亿元将终止上市[4] - *ST恒立因会计处理分歧可能导致2024年营收低于3亿元面临终止上市风险[5] - 退市新规加速"劣币"出清促进资源向优质企业转移[5] 行业监管动态 - 监管要求严格监管风险警示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6] - 退市指标修订兼容法治化与市场化精神[6]
吉药控股触发“1元退市” 行业六年沉疴集中爆发
新浪证券· 2025-04-29 18:45
吉药控股退市案例 - 公司因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触发退市机制,成为2025年第四家退市A股药企 [1] - 从2018年营收峰值9.4亿元骤降至2024年不足3.6亿元,六年累计亏损超40亿元 [2] - 2022年原董事长涉案3.3亿元导致融资断裂,2024年负债率飙升至161.77%,短期债务缺口达21亿元对480万元 [2] - 市值从2015年80亿元缩水至退市前不足5亿元 [2] 医药行业退市潮 - 2025年退市新规实施后,医药行业已出现四例退市/拟退市案例(大理药业、龙津药业、普利制药、吉药控股) [3] - 带量采购常态化冲击过度依赖单一品种的企业,例如龙津药业核心产品占营收90% [3] - 跨界药企普遍缺乏研发造血能力,沉迷资本运作而未构建管线竞争力 [3] - 公司治理问题频发,包括财务造假(普利制药)和管理层涉案(吉药控股) [3] 行业结构性矛盾 - 政策冲击未出清:带量采购对单一品种依赖型企业形成持续压力 [3] - 研发能力缺失:跨界企业未能实现技术积累与管线突破 [3] - 治理缺陷:部分企业内控失效导致系统性风险暴露 [3] - A股注册制与退市新规加速行业出清,推动生态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3]
5只A股,遭*ST!
搜狐财经· 2025-04-29 00:07
遭*ST公司名单及影响 - 立航科技、庚星股份、精伦电子、华嵘控股、国新文化5家A股上市公司将于4月29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及其他风险警示(ST),股票4月28日停牌1天 [1] - 随着年报与一季报披露临近尾声,业绩不及预期的个股数量可能增加,部分个股面临退市风险警示(*ST)或其他风险警示(ST) [1][2] 退市新规政策背景 - 新"国九条"提出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和加大退市监管力度,证监会配套发布《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 [2] - 沪深交易所修订主板、双创板股票上市规则,完善退市风险警示(*ST)和其他风险警示(ST)要求 [2] - 退市新规将主板亏损公司营业收入标准从1亿元提高到3亿元,创业板和科创板维持1亿元标准,市值退市指标从低于3亿元提至低于5亿元 [2] 分红政策调整 - 沪深主板上市公司从2024年年报开始需满足分红指标要求,触发分红类风险警示标准(ST)不涉及退市风险 [3] - 分红风险警示的引入促进上市公司分红行为改善,提升投资者回报 [4] 退市机制优化影响 - 退市新规旨在严格强制退市标准,优化资本市场生态,促进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 [3] - 财务类指标调整对上市公司影响显著,A股退市机制正变得更加严格和有效 [4] - 强化退市监管有助于打击财务造假等恶意规避退市行为,保护投资者权益 [3][4]
年报披露季退市新规显威,20家公司因财务不达标面临风险警示
第一财经· 2025-04-28 20:14
多数公司触及"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不到3亿元"的情形 随着2024年报披露,退市新规威力大显。 据不完全统计,4月28日有6家上市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9日还将有14家被披星戴帽,这20家公司 均触及财务类退市风险,多数公司触及"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不到3亿元"的情形。 根据上市公司公告粗略统计,今年以来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司中,还有10余家触及"净利润为负且 营收不到3亿元"的情形。另有多家公司因为2024年末净资产为负值,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还有些公司 预计触及上述情形,可能被*ST。 近年来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就是面临财务指标、重大违法等情形被强制退市的公司,最终率先被 投资者用脚投出市场。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财务指标趋严是退市新规核心,财务类退市将成为主流, 2025年预计有30~40家企业因此退市;同时,规范类、重大违法类退市同步强化,形成多元退市格局。 他称,退市新规的严格执行,标志着A股从"重融资"向"重投资"转型,通过财务指标、交易规则、违法 惩处的多维约束,推动市场形成"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 多数公司触及财务类退市风险 4月28日,6家上市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