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计算

搜索文档
东信和平:公司面临新技术研发及商业应用不达预期的风险
快讯· 2025-06-17 20:03
公司技术布局 - 公司持续聚焦前沿技术,积极布局区块链、隐私计算、数字钱包等领域的研发与应用 [1] - 公司关注到近期市场对数字人民币、稳定币关注度较高 [1] 技术研发风险 - 公司面临新技术研发及商业应用不达预期的风险 [1] - 部分项目或产品的应用场景、市场规模尚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1]
2025年中国数据安全行业研究:政策驱动、技术革新与市场爆发下的新机遇与挑战
搜狐财经· 2025-06-13 18:10
政策体系化布局 - 中国数据安全行业政策框架呈现"顶层规划+专项政策+地方实践"立体化格局 [4] -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将数据安全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4] - 工信部等十六部门提出2025年产业规模超1500亿元目标 并部署七大任务 [4] - 重庆 浙江等地探索数据治理创新 如重庆建立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责任机制 温州建设数安港吸引30余家企业共建实验室 [4] 技术融合创新 - 隐私计算技术2025年市场规模占比达45% 联邦学习 MPC和TEE形成互补格局 [5] - 医疗领域通过联邦学习实现跨机构数据联合建模 金融行业利用MPC技术完成多方风控评估 [5] - 隐私计算成本降低40% 市场渗透率突破25% [5] - AI技术推动安全防御转型 威胁检测系统误报率降至0 5%以下 响应速度达毫秒级 [5] 市场需求爆发 - 2025年中国数据流通安全市场规模预计达1200亿元 金融 政务 运营商三大行业占比超60% [6] - 金融行业安全投入占IT预算比例超30% 政务领域地市级共享平台超300个 支撑数据调用5400亿次 [6] - 数据安全转向价值创造 汽车行业利用车联网数据脱敏技术 能源领域构建全链条数据审计体系 [6] - 跨境数据流动安全成新蓝海 超500家企业通过数据出境安全评估 [6] 挑战与应对 - 技术层面存在隐私计算性能瓶颈 可信数据空间互操作性等问题 中小企业技术采纳率不足20% [7] - 行业加速标准化建设 国家推动涵盖隐私计算 数据要素市场的标准体系 [7] - 企业通过"政产学研用"平台整合资源 如温州联合华为 阿里云共建实验室 [7] 未来展望 - 2030年中国数据安全产业规模有望突破5000亿元 [8] - 三大趋势包括技术融合深化 场景化服务升级 全球化布局加速 [8] - 数据安全将成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 [8]
2025中国国际金融展18日开幕
中国证券报· 2025-06-09 05:05
展会概况 - 2025中国国际金融展将于6月18日至20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办,主题为"开放创新,科技赋能,共创金融新未来" [1] - 展会由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上海市委、市政府支持,中国金融电子化集团主办,跨境清算公司、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协办 [1] - 展会将设置金融基础设施、金融产品与服务、金融科技、国际与地方特色金融等五个主题展区 [1] 展会规模与亮点 - 本届展会规模为历年最大,参展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近300家境内外机构确定参展 [2] - 首次设立"金融科技解决方案"专区,集中展示量子计算、隐私计算等前沿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创新应用 [2] - 特别增设金融科技互动体验区,让观众近距离感受科技创新给金融服务带来的变革 [3] 展会活动与论坛 - 展会同期将举办数字金融发展论坛,设置全球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驱动、金融"五篇大文章"、区域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等18个专题 [3] - 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有限责任公司将举办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跨境银企合作专场活动,聚焦人民币跨境支付前沿趋势与合作机遇 [3] - 展会采用"2+1"模式,6月18日至19日为专业日,6月20日为公众日 [3] 展会目标与意义 - 展会将全面展示国家级金融体系建设成果,搭建行业交流专业平台 [1] - 重点围绕人民币国际化、跨境金融服务开展系列活动,持续传递开放的声音,拓展我国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和国际金融合作的广度、深度 [2] - 展会将展示中国金融改革创新的丰硕成果以及科技塑造未来金融生态的实践案例 [2]
京北方:数字货币、稳定币及RWA产业解读
2025-06-04 23:2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数字货币、稳定币、RWA(现实世界资产)、金融科技、人工智能、银行业 - 公司:京北方、宇信科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稳定币对行业和公司的影响 - 稳定币是区块链基础技术、数字货币及 RWA 应用的催化剂,随着政策和落地发展,相关使用者群体将大幅扩展,为企业提供更大业务空间 [2] - 稳定币近期市场关注度显著提升,美国新法案进程及香港新条例引发广泛关注,法规推进有助于提升基础资产稳定性,强化港澳地区国际金融地位 [3] - 香港稳定币立法强化全球结算网络中心地位,增加金融机构数字货币支付结算需求,促进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为京北方带来系统建设及运营模式探索机会 [1][5] - 稳定币解决跨境支付痛点,是去 Swift 尝试的一部分,具有实际和政治外交意义,香港推行稳定币有助于去美元化和人民币国际化 [1][7] 京北方的优势和布局 - 京北方长期储备区块链、隐私计算和智能合约等稳定币相关核心技术,拥有国内区块链社区核心成员,技术储备和团队积累为未来稳定币应用奠定基础 [1][10] - 京北方从区块链与智能合约到应用层面均有成熟技术产品积累,并在部分领域拥有客户实践经验,长期布局并参与监管试点工作,利于业务成长 [6] - 京北方定位服务金融机构,随着稳定币推广,将衍生出大量信息技术应用软件开发机会,远超前一轮数字货币热潮时期,并探讨与香港本土金融机构合作创新业务 [1][12] - 京北方将在两方面与行业巨头合作,一是与香港本土及中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二是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利用公司对金融业务理解及 IT 解决方案积累,快速落地应用场景 [3][13] 稳定币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 未来稳定币将有更好的应用场景,尤其是在跨平台对接、系统接口以及 RWA 业务化方面,将派生出大量金融机构软件业务机会 [10] - 新一代数字货币及稳定币支付手段具有普惠性、交易成本低、交易效率高等优势,得到全球认同,发展难以阻挡,京北方应尽快拥抱趋势 [11] - 未来稳定币主体资产锚定不会是美元,数字人民币与稳定币互相弥补应用场景不足,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出海 [9][11] 人工智能在银行业的应用 - 未来人工智能落地和变现机会主要集中在 AI 应用方面,大型国有金融机构与大厂商及国内应用系统集成商组成联合体模式合作,中小金融机构购买一揽子计划 [16] - 目前已公布交通银行两个标,深度介入工商银行 70 多个场景、200 多个落地案例,预计下半年会爆发式增长 [1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强监管技术层面的 RWA 将对一些资质、规模及历史资产证券化发行机构产生影响,头部机构在普惠金融和资产证券化领域空间可能更大 [18] - 第一批较有希望拿到香港牌照的是具有较强资质、规模大且历史监管处罚少的大型头部机构 [19] - 数字人民币第一批应用场景除支付外,还可能包括资产证券化,这是全球最大的应用场景 [20] - 公司过去几年持续快速发展,在境内和出海港澳复苏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报表业绩表现优异 [23]
京北方(002987) - 2025年6月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04 17:34
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分析师会议和电话会议 [2] - 活动时间为2025年6月4日,地点在北京,形式为线上会议 [2] - 活动参与人员包括中信建投证券、中信证券等多家机构人员,公司接待人员为董事长费振勇和董事会秘书王潇 [2] 稳定币市场与公司业务 - 稳定币结合传统资产价值与区块链技术,有望为跨境支付体系带来变化,为金融IT行业带来机遇 [3] - 香港《稳定币条例》出台增加稳定币多场景业务需求 [3] - 公司在区块链等方面有技术积累和服务产品储备,具备相关业务系统建设能力 [3] 问答环节要点 稳定币布局与规划 - 公司深耕稳定币底层技术领域多年,有成熟技术团队和丰富技术储备 [3] - 未来将加强与客户沟通合作,探索技术在不同业务场景的应用机会,推动业务场景落地 [3] 稳定币对跨境支付体系的影响 - 传统基于SWIFT的跨境支付体系存在汇款费用高、到账时间不确定等痛点 [3] - 稳定币在跨境支付方面有普惠性,到账时效性高,交易成本更具优势,已在多地试点应用,未来使用空间广泛 [3] 公司合作规划 - 公司构建了以银行业为核心的立体化客户矩阵,在香港对金融机构深度覆盖 [3] - 公司将加强与客户沟通合作,挖掘需求,探索业务场景落地 [3] - 公司将探索与非金融机构如互联网公司合作,结合双方优势,在符合监管要求下尝试业务拓展 [3] 活动相关说明 - 本次活动不涉及应披露重大信息 [3] - 活动过程中无使用演示文稿和提供文档等附件 [3]
山大地纬: 山大地纬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
证券之星· 2025-05-29 17:57
主营业务发展 - 公司以"AI+区块链"为核心驱动力,聚焦智慧人社、智慧医保医疗、智能用电、数据要素等业务领域,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55亿元,同比增长3.14% [1] - 2024年签订AI相关合同8,800余万元,研发智能问数、智能解读、智能监管、智能决策等人工智能产品 [1] - 数据要素服务业务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224.99万元,同比增长12.70% [3] 全国化战略推进 - 市场覆盖全国20余个省份,服务近5亿人口,2024年新拓展新疆、山西、福建、河南等省业务,省外市场收入同比增长29.90% [3] - 强化重点区域市场覆盖,提升全国市场份额,同时推动数据要素业务快速发展 [3] 研发与技术创新 - 截至2024年底,公司拥有知识产权533项,其中发明专利53项,软件著作权475项 [5] - 2022年至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35,667.02万元,占累计营业收入比例较高 [5] - 自主研发民生服务垂直领域大模型DareWen,探索人工智能与行业的深度融合 [2] 产品体系升级 - 2024年推出智能基金监管、智能问数、数字机器人、智能客服等新产品,完成数据资源汇聚治理开发平台等四大核心产品迭代 [2] - 积极拓展应急、教育、工业互联网等新业务领域产品体系,培育新业务板块 [2] 人才队伍建设 - 截至2024年,公司拥有教授职称人员8人,博士生导师6人,省级创新人才5人,市级创新人才4人 [4] - 通过双通道晋升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完善多层次人才梯队建设 [4][5] 股东回报与公司治理 - 上市以来累计派发现金分红13,200.33万元,2024年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65元,占净利润的40.58% [6] - 2024年召开董事会会议5次、监事会会议5次,股东大会会议3次,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6] -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8][9] 信息披露与投资者沟通 - 2024年召开多次业绩说明会,通过多元化渠道与投资者保持积极沟通 [9] - 加强信息披露内部审核和外部监督,提升透明度和投资者信任 [9]
浪潮云两案例入选IDC中国数据空间市场最佳实践
环球网资讯· 2025-05-28 14:14
数据空间市场分析 - IDC发布《中国数据空间市场分析,2025》报告,预测城市数据空间市场将快速增长,2025年进入快速发展期[1] - 数据空间当前处于探索期,注重管控能力,由业务需求驱动建设,通常有单一运营主体[1] - 国家数据局推动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开发和利用,加速市场发展[1] 浪潮云在数据空间的实践 - 公司两项案例(济南城市可信数据空间、电力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入选IDC中国数据空间最佳实践[1] - 依托分布式智能云,从新要素、新产品、新模式三方面打造可信数据空间产品,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撑能力[1] - 解决数据要素参与方的安全与信任问题,实现"数据不出域、可用不可见、可控可计量"[1] 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建设 - 济南城市可信数据空间集成数字身份、隐私计算、加密传输等技术,推动数据融合与业务重塑[2] - 聚焦金融服务、社会治理等场景,助力济南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2] 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应用 - 电力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支撑智能化运行[2] - 光伏出力预测场景整合气象与电站数据,通过机器学习提升预测精度,优化电网调度[2] 技术发展趋势 - 数据空间核心目标是促进合规流通,需关注隐私计算等技术生态建设[3] - 大模型在数据空间中的作用将被重点发挥[3] - 公司计划基于海若大模型和可信数据空间产品,推进智数云安一体化创新模式[3]
个人信息保护如何跳出“猫鼠游戏”(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2025-05-28 06:40
个人信息保护现状与挑战 - 个人信息泄露现象普遍且迅速 例如婴儿出生后立即接到推销电话 刚下单就收到会员套餐推销 反映出信息泄露速度惊人 [1] - 典型案例显示信息倒卖链条成熟 上海某月嫂服务公司通过医院文员收集母婴信息 3年内近4万条亲子数据被非法出售 [1] - 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后成效显著 但技术迭代与场景拓展导致风险点增加 治理难度持续加大 [1] 新兴技术带来的保护难点 - 侵害形式转向隐蔽技术滥用 知名餐饮企业强制扫码点餐收集非必要信息 智能手表高频采集位置数据未明确告知用户 [2] - 企业数据管理存在系统性漏洞 月嫂公司虽为合法业务收集新生儿信息 但缺乏授权监管机制导致数据二次流转风险 [2] - 大数据时代用户面临两难困境 大量授权使用与安全保障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2] 监管与治理创新方向 - 专项治理与制度供给双管齐下 需建立协同执法机制堵截监管缝隙 同时细化规则减少盲区 [2] - 技术标准加速完善 2025年3月《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明确告知授权评估等细则 规范技术应用边界 [3] - 企业端预防机制创新 某应用开发授权回溯功能 电商平台采用"隐私计算"技术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 [3] 行业发展路径建议 - 推动保护机制产品化 需引导平台将个人信息保护内化为产品设计基因 实现事前预防 [3] - 构建立体治理体系 需平衡发展与安全 通过规则技术社会共治实现便捷与安全统一 [3]
知识图谱与隐私计算双轮驱动 中国银联助力金融支付风险防控能力升级
经济观察报· 2025-05-20 15:26
关键技术突破 - 研发超大规模图谱网络构建和检索方法 构建十亿节点百亿边的金融交易图谱网络 实现毫秒级响应查询 [2] - 提出基于加盐哈希的匿踪查询安全方案 设计非对称加密高性能匿踪查询技术 实现跨域多方安全数据高效开放共享 [2] - 创新数据与知识混合驱动的金融欺诈违规侦测技术 解决小样本 不均衡样本场景的异常欺诈侦测难题 [2] 风险防控能力建设 - 建成金融欺诈违规智能侦测平台 构建百亿级规模金融支付交易图谱 亿级用户及商户风险画像 覆盖6个风控场景 [3] - 构建金融欺诈数据开放共享平台 通过隐私计算技术实现多方风险信息安全共享 [3] - 牵头构建隐私计算异构平台互联互通标准 在商业银行 科技公司 互联网机构实现互联互通 [3] 产业化应用成果 - 联合近40家金融机构 通信运营商开展示范应用 覆盖多种类型银行及科技企业 [4] - 技术成果有效提升欺诈识别准确率 为金融机构精准识别客户风险等级提供支撑 [4] - 未来将持续深化技术迭代 推动数据共融 模型共建 产品共研 助力金融支付风险防控基础设施建设 [4]
数字安全新纪元:从被动防御到主动免疫的跨越
证券日报网· 2025-05-14 21:29
数字安全产业升级 - 网络安全已从个体隐私保护扩展至产业升级和企业创新生态重构的核心变量 [1] - 量子密钥分发终端将金融数据传输抗破解能力提升至理论极限 [1] - 数字孪生技术风险预警系统可实时监测百万级物联网设备异常行为 [1] - AI换脸检测系统通过微表情识别实现对深度伪造内容的高识别率 [1] 政策与监管框架 - 中国以《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为基础构建数字法治体系 [1] - 《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等细则形成跨数据生命周期管理的多维监管网络 [1] - 数字安全战略已提升至国家安全屏障与社会稳定基石的高度 [1] 技术范式转变 - 行业正经历从被动防御到主动免疫的范式转变 [1] - 采用零信任架构和拟态防御等先进技术应对已知风险并预警新型威胁 [2] - 万里红构建三维安全护城河:鸿蒙终端全链条解决方案、立体化保密体系、百万级特征点虹膜识别技术 [2] 智慧城市应用 - 锦智公司"锦绣若朴"AI能力平台融合AI大模型与大数据能力,实现公安业务从经验驱动到数智驱动的跃迁 [3] - 通过多模态数据感知构建天罗地网,以知识图谱与深度学习建模解决复杂信息认知问题 [3] - 大模型整合碎片化安全产品,实现安全防护自动化升级 [3] 新兴技术突破 - 区块链、隐私计算、量子计算推动数字安全技术迭代 [4] - 机密计算平台通过加密隧道和可信执行环境保障数据流通过程安全 [4] - 隐私计算技术实现金融、医疗等领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合规流通 [4] - 区块链在数据存证、身份认证领域实现突破,电子合同存证可全程追溯且无法篡改 [4] - 抗量子加密技术预计2025年成为关键行业标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