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反内卷

搜索文档
中银国际:医保局明确集采反内卷 关注医药板块重估机会
智通财经网· 2025-07-30 16:19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银国际发布研报称,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 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深化医保改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情况。其中医保局提出, 在第11批集采中,医保局将坚持"反内卷"的原则,并进一步优化了集采的规则,同时报价最低企业要公 开说明报价的合理性,并承诺不低于成本报价。过去集采对医药行业药品价格的影响较大,后续随着价 格预期的逐步稳定,医药行业的盈利有望逐步改善,建议关注医药板块重估的机会。 中银国际主要观点如下: 医保局明确集采"反内卷" 会议中,医保局指出,第11批集采工作已经启动,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的优化集采措施,医保 局将坚持"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的原则,并进一步研究优化了具体的采购规则,不再以简 单的最低价作为参考。过去虽然医保局也曾多次提出集采不以最低价为目的,但此次会议更加明确了相 关的具体措施,在中选规则方面,优化了价差计算的"锚点",同时报价最低企业要公开说明报价的合理 性,并承诺不低于成本报价,在规则下,医药行业的集采价格有望逐步改善。 集采"反内卷"有望逐步提高医药企业的盈利能力 集采政策实施力度超预期的风险 ...
医药生物行业点评:医保局明确集采反内卷,关注医药板块重估机会
中银国际· 2025-07-29 21:24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预计医药行业指数在未来6-12个月内表现强于基准指数 [1][10] 核心观点 - 医保局在第11批集采中明确"反内卷"原则,优化采购规则,不再以最低价作为唯一参考,旨在稳定临床需求、保障药品质量并防止围标行为 [1][4] - 过去10批集采覆盖435种药品,但"以价换量"模式导致企业盈利受损和药品质量风险,新规则下价格竞争有望回归良性,行业盈利能力将逐步改善 [4] - 医药行业政策面转向叠加研发管线进入收获期,海外BD加速凸显创新药全球竞争力,板块估值重塑机会显现 [4] 投资主线与标的 主线1:稳健增长领域 - 医疗器械与药品板块集采影响逐步出清,重点关注医疗耗材新产品放量机会 - 器械标的:佰仁医疗、三友医疗、康为世纪、大博医疗、爱康医疗、威高骨科 [4] - 药品标的:恒瑞医药、信立泰、京新药业、仙琚制药、康辰药业 [4] 主线2:反转预期领域 - CXO板块受益于国内投融资及财政政策回暖,推荐阳光诺和、益诺思、昭衍新药、美迪西 [4] - 医疗设备板块关注联影医疗、迈瑞医疗、开立医疗 [4] 主线3:创新兑现领域 - 24年医保谈判落地后,聚焦进入放量阶段的创新药企及出海潜力标的:信达生物、康方生物、科伦博泰、百利天恒、贝达药业、迈威生物、诺诚健华 [4] 其他细分领域 - 中药:同仁堂、昆药集团、天士力、马应龙 [4] - 原料药:华海药业、司太立、普洛药业 [4] - 医疗服务:爱尔眼科、通策医疗、海吉亚医疗、三星医疗 [4] - 疫苗:百克生物、智飞生物、康希诺 [4] - 零售药店:健之佳、大参林、益丰药房 [4]
集采“反内卷”落地,蓝帆医疗等高值耗材迎来估值修复机遇
证券时报网· 2025-07-28 22:14
药品集采政策优化 - 新一轮药品集采规则优化,"锚点"计算不再简单以最低报价为准,报价最低企业需公开说明合理性并承诺不低于成本报价 [1] - 2024年第十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被称为史上最"卷",政策导向旨在防止过度内卷,确保降幅温和合理化 [1] - 政策转向迅速在市场发酵,南微医学、安杰思等受低价内卷影响的企业股价表现较好 [2] 高值耗材集采政策调整 - 高值耗材集采政策系统化调整,冠脉支架续标规则转向温和,低于最高申报价798元/个即可中标并增设伴随服务费 [3] - 蓝帆医疗在首轮冠脉支架集采中凭借最低报价获得两千多家医院网络,二轮续标政策优化帮助企业从低价竞争中脱身 [3][4] - 政策导向变化有望在更多药品及器械领域复制,高值耗材集采进入"后降价时代",高质量发展受重视 [3] 蓝帆医疗业绩与创新 - 蓝帆医疗心脑血管事业部2025年半年度销售收入超6.9亿元,同比增长超20%,经营层面扭亏并贡献显著利润 [4] - 公司2018-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20亿元,创新器械进入密集收获期,BA9药球国内销量同比增长120% [5][6] - 多款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包括IVL冲击波球囊、新一代雷帕霉素类药物涂层球囊等 [5] 市场表现与估值修复 - 蓝帆医疗市值从45亿元攀升至65亿元,7月单月涨幅超15%,资金回补因集采压制的板块 [6] - 三友医疗因运动医学集采覆盖30省区推动营收增速高于行业均值,南微医学消化介入耗材受益政策边际缓和 [6] - 政策改革推动行业回暖,蓝帆医疗领衔复苏叙事,心脑血管业务持续放量加速估值修复 [7]
【医药】集采“反内卷”优化行业生态,创新药行业成长动能强劲——医药生物行业跨市场周报(20250727)(王明瑞/黄素青等)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7-28 16:42
行情回顾 - A股医药生物指数上周上涨1 90%,跑赢沪深300指数0 21pp,跑输创业板综指0 24pp,在31个子行业中排名第19 [3] - 港股恒生医疗健康指数上周上涨0 84%,跑输恒生国企指数0 99pp [3] 上市公司研发进度跟踪 - 璎黎药业的YL-13027片的IND申请新进承办 [4] - 康诺亚的CM512注射液的临床申请新进承办 [4] - 恒瑞医药的SHR-1819正在进行三期临床 [4] - 康弘药业的KH607、复宏汉霖的HLX43正在进行二期临床 [4] - 科伦博泰的SKB107正在进行一期临床 [4] 集采政策优化 - 国家第11批药品集采规则优化,提出"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原则 [5] - 报量环节允许医疗机构按具体品牌报量,中选规则不再简单以最低价为锚点 [5] - 要求报价最低企业公开说明报价合理性并承诺不低于成本 [5] - 强化药监部门对集采中选企业检查和产品抽检的"两个全覆盖" [5] - 医保局探索医保基金对集采和国谈药品耗材企业的直接结算,推动药企的回款周期从6个月努力缩短到30天以内 [5] 创新药械政策支持 - 医保政策对创新药的支持呈现"全链条、高强度"特征 [5] - "十四五"以来累计402种新药纳入医保目录 [5] - 2024年创新药医保支出达2020年的3 9倍,年均增速40% [5] - 新设立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目前已有超100个药品申报 [5] - 医保支付方式持续优化,包括按病种付费2 0版、特例单议机制、30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 [5]
【医药】医药集采反内卷推动价值重估,支持创新长逻辑坚挺——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点评(20250724)(王明瑞)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7-25 16:56
医保政策改革核心内容 - "十四五"期间全国医疗保障系统完成五项重点任务:推进公平可及、法治建设、基金安全、科技赋能、协同发展 [2] - 发布会回应多个民生关切领域:医药行业生态改善、医疗机构转型、基金安全、创新技术服务价格、长期护理保险、药品价格管理等 [2] 集采规则优化与行业影响 - 第11批集采规则优化核心原则为"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 [3] - 报量环节允许医疗机构选择认可品牌 中选规则不再单纯以最低价为标准 要求最低价企业说明合理性并承诺不低于成本 [3] - 强化药监部门"两个全覆盖"检查 规范2.7万余个药品品规价格 头部优质企业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集中 [3] - 医保基金探索直接结算企业 药企回款周期目标从6个月缩短至30天以内 显著改善现金流 [3] 创新药支持政策体系 - "十四五"以来累计402种新药纳入医保目录 2024年创新药医保支出达2020年3.9倍 年均增速40% [4] - 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设立 超100个药品申报 为未进医保的创新药提供补充支付通道 [4] - 按病种付费2.0版及特例单议机制为创新医疗技术提供合理回报空间 [4] 行业生态重塑趋势 - 集采"反内卷"清除低质产能 推动行业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 [5] - 创新药支持政策打开行业成长天花板 资源向具备研发管线实力和国际临床试验能力的企业聚集 [4][5]
集采反内卷!医保新周期,医疗器械企业该如何应对?
思宇MedTech· 2025-07-25 12:47
医保改革与医疗器械行业 - 国家医保局发布"十四五"期间医保改革成效与"十五五"筹备重点 为医药器械产业链提供明确信号与方向指引 [1] - 集采机制变革倒逼质量跃迁 新版规则要求生产线两年内不得存在GMP违规 中选企业需接受"双全覆盖"检查 [3] - 高值耗材集采引入临床推荐、品牌权重、质量审查等新机制 "去唯低价化"趋势加速复制 [3] 信用评价制度 - 国家医保局建立价格与招采"双维度"信用评价制度 形成"失信惩戒+限购限采"闭环 [4] - 截至2024年底全国评定失信医药企业735家 部分企业被限制挂网与集采资格 [4] - 器械企业陆续被纳入地方医保信用评价系统 市场准入逻辑重塑 [4] 器械定价机制 - 医保局完成8批次药品价格核查 涉及566家企业、726个品规 [5] - 器械领域推行报量机制 医疗机构可报具体品牌引导优质产品脱颖而出 [6] - 中选评估不再唯低价是举 最低价需自证合理 不得低于成本报价 [6] - 多地设立"异常高价耗材台账" 超声、IVD、眼科、骨科产品为重点品类 [7] 医保支付模式改革 - 全国医保"按病种付费"基本实现覆盖 2024年医保基金总支出达2.98万亿元 患者个人负担同比下降约5% [9] - 医保支付改革成为"技术遴选"加速器 创新技术的医保接轨路径正在加速形成 [10] 即时结算与回款机制 - 即时结算覆盖全国91%统筹区 48.5万家定点机构 结算周期从30个工作日缩短至20个工作日 [11] - "医保与集采中选企业直接结算"机制推进 药企回款周期从6个月缩短至30天以内 未来可能延伸至器械领域 [11] 欺诈骗保与智能监管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检查定点机构33.5万家 追回基金161.3亿元 飞行检查覆盖21省47市 [12] - 器械企业售后合规、流向透明、数据闭环能力成为监管考察点 [13] - 医保智能监管系统2025年追回基金3.3亿元 两批智能监管知识点覆盖所有统筹区 [14]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 国家医保局加速医疗服务项目改革 发布100多个聚焦科技前沿与临床急需的项目 [18] - 脑机接口单独设立项目编码 人工耳蜗、人工喉纳入新设项目 [22] - 新技术立项兼顾"医保可支付性" 强化价格可比与医保联动 [22] 医疗器械企业未来方向 - 质量驱动:从GMP到临床真实表现 [23] - 合规优先:信用评价成为政策门槛 [23] - 支付进阶:从集采中标走向医保定价 [23] - 数据闭环:产品使用、经济性、疗效全面进入监管视野 [23] - 价值认知:临床急需、技术稀缺、成本可控是未来入局敲门砖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