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短剧
搜索文档
欢瑞世纪(000892) - 000892欢瑞世纪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26
2025-09-26 16:56
财务表现与业务数据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98亿元,同比增长83.72% [2] - 抖音账号"星恋剧场"和"凤麟剧场"累计播放量超过30亿次,总粉丝量从不足10万提升至230万 [10] - 多部短剧在抖音播放量破亿次,现象级短剧作品超过5亿次播放量 [10] - 公司签约近百位艺人 [13] - 雁荡山文旅项目目前处于前期投入亏损状态 [8] 业务战略与创新布局 - 资源重点聚焦短剧、互动影游、AI短剧、AI漫剧等新兴赛道 [2][13] - 与阶跃星辰合作探索影视内容AI赋能,已上线AI短剧先导概念片和AI生产作品 [3] - 海外短剧平台已上线探索布局 [10][11] - 建立完整短剧制作全链路,覆盖策划、创作、制作、宣发全流程 [10][11] - 通过星链视界平台实现艺人服务线上化管理及资源对接 [13] 影视项目进展 - 互动影游项目《江山北望》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上线 [3] - 2025年起预计成片或播出影视剧包括《千香》《佳偶天成》《十年一品温如言》等 [3][5] - 拥有《沧海笑》《天香》《谪仙》等40余部IP电视剧改编权 [5] - 《千香》项目处于后期制作阶段 [7] - 积极推进《天下长安》等剧集的播出安排 [7][8] 政策与行业环境 - 国家广电总局《进一步丰富电视大屏内容促进广电视听内容供给的若干举措》为影视内容创作及上线播出提供更大空间 [4][7][8] - 政策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影视行业带来积极影响 [4][7][8] 风险与挑战应对 - 因业绩承诺方股份被司法冻结,公司拟通过诉讼方式追讨补偿 [2] - 长剧制作周期长,公司通过业务创新和政策利好应对播出延误问题 [4] - 短剧同质化严重,公司通过精品化内容和AI技术扩展应对市场竞争 [10]
AI短剧渐成风潮 上市公司大举抢滩
证券时报· 2025-09-26 02:20
AI短剧行业发展现状 - AI短剧制作成本低、效率高 已吸引十多家A股公司布局该赛道 [2] - 2024年7月上线的国内首部AIGC科幻短剧《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全网播放量超2亿次 [3] - 行业呈现"从无到有 从有到优"发展态势 快手星芒短剧《新世界加载中》、央视《美猴王》等爆款作品持续涌现 [3] 技术应用与流程变革 - AI技术颠覆传统影视制作流程 实现从策划、剧本创作到人物形象生成的全流程覆盖 [4] - 单集制作时间压缩至"小时级" 较传统方式成本大幅降低 [4] - 博纳影业2023年底成立AIGMS制作中心 通过AI对话和素材投喂完成世界观构建与情节生成 [3] 上市公司布局动态 - 昆仑万维发布AI短剧创作平台SkyReels 支持30秒长视频与多主体场景 [5] - 华谊兄弟储备7部AI短剧和1部AI电影 即将推出行业首个AI制作片单 [5] - 国脉文化累计完成240集AI短剧制作 全网播放量突破7000万次 [7] 市场反馈与受众特征 - AI短剧核心观影人群六成集中在18至35岁 用户画像呈现"国风爱好者""科技极客"等特征 [8] - 年轻群体对AI内容接受度高 追求文化底蕴与审美价值 [8] - 国脉文化平台AI生成内容活跃度占比达10% 预计未来提升至30%-50% [8] 行业发展趋势 - 从单纯技术展示转向叙事核心追求 注重人物微表情与情感表达细腻度 [9] - 博纳影业将《三星堆:未来启示录》第二季升级为院线电影 融合AI技术与工业化制作流程 [9] - AI技术成为与年轻世代对话的新媒介 激发内容创新与制作模式变革 [6]
短剧:高速增长的内容赛道
2025-09-24 17:35
行业与公司 * 涉及的行业为短剧行业 以及相关的影视制作、网文、长视频平台等 [1] * 涉及的公司包括平台方如红果、河马、喜番、番茄小说、字节跳动旗下平台 以及制作出品方如中文在线、博纳影业、欢瑞世纪、华策影视、上海电影、掌阅科技、芒果超媒等 [1][2][12][14][15][16][17][18][19]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短剧行业总收入达到500亿元 已超过电影行业票房 [1][3] * 预计未来几年行业年增速将保持在30%以上 [1][3][15] * 相比其他互联网行业 短剧是高速增长的赛道 [3] 商业模式演变 * 商业模式从过去以付费短剧(IAP)为主 转向付费与免费(AA)双足鼎立 [1][2][4][9][13] * 付费短剧通过用户直接付费观看变现 免费短剧则依赖广告变现 [1][4][9] * 免费短剧的流水已占据整个行业的50%以上 [9] * 免费模式要求平台通过算法分发内容以提高用户留存 从而增加广告加载量实现盈利 [1][4][5][9] 行业参与者关系变化 * 制作公司与平台的关系从疏离走向紧密 [1][5] * 过去制作方单独负责买量推广 平台仅提供渠道 现在双方共同承担买量推广和内容分发责任 [1][5] * 合作模式的改变旨在提高用户留存和广告变现效率 [1][5] 内容质量与变现能力 * 免费短剧对情节质量要求更高 因为需要吸引用户持续观看以增加广告加载量 [1][4][6] * 情节质量直接影响变现能力 高质量内容可确保用户长时间停留 实现更好商业效果 [1][6][7] * 免费短剧内容通常较为下沉 以爽文类型为主 但难以形成IP 付费短剧内容更精致 有可能形成热门IP [9][10] 行业发展阶段与盈利状况 * 整个行业仍处于摸索阶段 各种商业模式和变现路径正在演化中 [1][7][20] * 目前大部分流水仍被平台赚取 出品公司大多难以盈利 主要收入仍用于买量 [1][8][20] * 买量成本压力有所减轻 部分压力由平台分担 [8] * 随着商业模式转变和技术进步 出品公司盈利能力未来有望提升 [8][20] 传统影视公司与网文公司的参与 * 传统影视公司如博纳影业、欢瑞世纪、华策影视等尝试制作短剧及互动产品 直接向C端用户变现 [1][12][17] * C端用户收费弹性高 产品大爆可能带来巨大流量和收入 类似电影票房效应 [12] * 网文公司如掌阅科技的大量网文内容为短剧制作提供支撑 其短剧收入规模已超过其他业务 [19] * 网文行业从付费到免费的发展路径对短剧行业具有借鉴意义 [10][11] 技术应用与降本增效 * 多家公司积极拥抱AI技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如博纳影业、上海电影与抖音、吉梦AI视频产品合作 [1][2][17] * 博纳影业成立AI短剧部门 其AI制作的短剧播放量达1.6亿 [17] * AI视频行业技术变化显著 大模型如谷歌V3对降本增效起重要作用 [17] 海外市场拓展 * 中文在线通过海外并购和本地化运营取得成功 其产品RealShort在美国iOS免费应用榜排名前十 [1][18] * 中文在线在海外招募团队制作符合当地文化特色的内容 如在日本邀请本地演员参演 [18] * 海外产品目前处于用户积累阶段 通过买量支撑增长 未来随着用户稳定 利润空间将逐步释放 [18] 平台竞争格局 * 头部平台中 红果表现突出 是领先者之一 [14] * 字节跳动旗下的平台如番茄小说通过广告进行有效变现 [14] * 字节跳动旗下的红果短剧月活跃用户数已超过优酷视频 并有望超越腾讯视频和爱奇艺 [15] * 长视频平台如爱奇艺、芒果超媒面临竞争压力 纷纷推出短剧内容以吸引广告主 [15][16] * 芒果超媒与红果短剧合作 将优质短剧内容引入芒果TV 以提升广告库存并吸引中小广告主 [16]
可灵AI二季度又多赚了一个亿,2025年收入预计比年初目标翻倍
36氪· 2025-08-27 18:00
可灵AI财务表现 - 二季度可灵AI收入达2.5亿元 较一季度1.5亿元环比增长66.7% [1] - 2025年全年收入目标较年初规划实现翻倍 [8] 用户群体与商业模式 - 主要收入来源于专业创作者用户群体 包括AIGC创作者/设计师/电商广告从业者/影视制作工作者 [2] - 定位为面向B端的专业化大模型 目标渗透游戏制作和专业影视制作等工业级场景 [2] 技术进展与产品迭代 - 推出灵动画布新功能 支持多人实时协作与智能辅助创作 [3] - 专注于基础模型开发 视频生成能力持续提升 [3] - 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1.2%至34亿元 主要投向AI领域 [6] 短剧领域应用突破 - 与星芒短剧联合出品AI单元短剧《新世界加载中》 展现技术实力 [3] - 较首部短剧《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在人物一致性与画面精细度显著提升 [3] - AI短剧成为新兴风口 市场潜力达百亿规模 [3] 战略地位与资源投入 - 高级副总裁盖坤兼任可灵AI技术负责人 直接向CEO程一笑汇报 [6] - 2025年推理算力投入较年初预算翻倍 [9] - 推理算力层面已实现毛利率转正 对集团利润影响控制在1-2个百分点 [9] 行业竞争格局 - AI短剧创作需整合多模型能力 市场存在多方案竞争 [3] - 需全面提升各方面能力以占据更多B端市场份额 [4]
可灵AI二季度又多赚了一个亿,2025年收入预计比年初目标翻倍
36氪未来消费· 2025-08-23 20:26
财务表现 - 可灵AI二季度收入超2.5亿元 较一季度1.5亿元增长66.7% [4] - 2025年全年收入目标较年初计划翻倍 [14] 用户定位与商业模式 - 主要用户为专业创作者群体 包括AIGC创作者、设计师、电商广告及影视制作从业者 [5] - 定位B端专业化大模型 目标拓展至游戏制作和专业影视制作等工业级场景 [5] - 推理算力已实现毛利率转正 追加投入对集团利润影响控制在1-2个百分点 [14] 技术进展与产品创新 - 发布灵动画布功能 支持多人实时协作与智能辅助创作 [8] - 与星芒短剧联合出品AI单元短剧《新世界加载中》 人物一致性与画面精细度显著提升 [7] - 专注于基础模型开发 视频生成能力具备更大拓展空间 [7] 战略投入与组织调整 - 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1.2%至34亿元 AI为主要投入方向 [11] - 高级副总裁盖坤兼任可灵AI技术部负责人 强化技术战略部署 [11][12] - 2025年推理算力投入预算较年初翻倍 [14] 行业竞争与市场机遇 - AI短剧成为百亿规模新兴市场 但需整合多模型能力应对竞争 [8][9] - 短剧业务成为商业化重要跳板 推动技术能力向工业级场景渗透 [6][7]
当马斯克“AI版Vine”撞上Veo 3,谁更胜一筹?
AI研究所· 2025-08-07 17:50
Grok Imagine功能上线 - Grok Imagine正式向Grok Heavy订阅用户开放 功能被称作"AI版Vine"并迅速登上社交平台热搜 [1] - 网友使用该功能生成历史名人复活 恶搞马斯克等创意内容 相关视频最高浏览量超1300万 [2][3][4] - 马斯克亲自点赞用户作品并转发魔戒小分队 赛博仕女图等生成内容 [7] 产品核心竞争优势 - 相比OpenAI Sora和谷歌Veo强调电影级效果 Grok Imagine主打全民创作的低门槛体验 [10] - 创作无需剪辑技巧和复杂参数 仅需一句话即可完成文生图到图生视频的全流程 [12] - 支持Spicy模式提供差异化风格 渲染速度从60秒提升至15秒 预计本周内将压缩至12秒 [13][15] - 深度整合X平台形成生成→分享→传播闭环 戴尔CEO和Shopify CEO均公开称赞其创新性 [18][19][20] 行业影响与趋势 - 国内可灵 讯飞绘镜等工具推动AI创作从基础玩法向工业化生产进阶 [21] - AI技术已能标准化处理短剧制作的七大要素 下半年或迎来AI短剧产能爆发 [23][25] - 技术迭代将创作周期压缩至分钟级 正在重塑内容产业底层逻辑 [26]
AI短剧正以“野蛮人”的身份闯入短剧赛道,50块钱做3集月入50万?制作人称做一集只需2小时
新浪财经· 2025-08-06 14:22
行业热度与市场表现 - AI短剧热度逐步提升 多部作品在2024年下半年上线 题材集中在仙侠、科幻、宠物和末日领域 [1][6] - 《九尾狐男妖爱上我》播放量超1.8亿 连更27集 类真人古装仙侠题材 每集1分钟 [1][2][5] - 《霸总雪纳瑞》播放量超1500万 萌宠主题AI短剧 [9] - 业内预言2025年下半年将迎来AI短剧井喷 [8] 制作技术与成本效率 - 制作周期压缩至小时级 单人即可完成全流程 真人短剧仍按天计时 [1][10] - 单集1分钟AI短剧制作时长约2小时 仅需构思、脚本、AI生成、剪辑、发布5个步骤 [10] - 网传"50元做3集"偏离实际 实际成本包含设备及人工 5分钟视频成本约100元 [12] - 画面生成效率快速迭代 穿帮镜头大幅减少 从反复试错优化至一次生成满意画面 [11] 内容特性与用户反馈 - 采用高频反转和猎奇元素 如古装女主开挖掘机、Labubu化身魔头等剧情设计 [6] - AI生成画面存在瑕疵 包括角色面容不稳定、场景抽动、特效粗糙(如九尾似鸡毛掸子) [6] - 部分用户将技术瑕疵视为特色 产生"开盲盒"式观看体验 [6] 商业化与收入现状 - 变现方式包括广告合作(如泰国船面酱植入)、流量分成、付费观看及培训课程 [12] - 从业者月收入约五位数 全职AI视频制作月收入约2万元 网传"月入50万"偏离实际 [12] - 行业尚未形成规模商业化 技术壁垒高 无法量产 商业化水平有限 [13] - 掌阅科技等大厂开始布局 目标积累制作经验并打通商业化通道 [13] 行业定位与发展前景 - AI短剧被视为对传统影视行业的补充而非替代 现阶段无法解决情感表达等核心问题 [10] - 市场认为需尽快跑通制作与商业化流程 才能实现2025年下半年的预期井喷 [13]
“AI大模型+数千创作者”助力微短剧出海
新华日报· 2025-08-04 10:46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自研AI创作平台"北斗智影"提供短剧内容自动识别分析、剪辑建议(如"黄金3秒"和"结尾悬念")及一键剪辑翻译功能 [1] - 公司依托AI生成、智能分发和变现支持技术构建覆盖"创作—分发—变现"的全链路生态 已与多家微短剧内容平台合作 [2] - 平台收录超6万部小说、微短剧和影视剧版权 供创作者安全进行二次创作并一键分发至视频平台 [2] - 平台通过预生成搜索口令或跳转链接追踪创作者推广效果 用户通过对应链接付费后即记录分佣 [2] - 公司现有约70名员工 其中一半为研发人员 主要专注微短剧海外市场推广 [2] - 平台当前拥有约6000名创作者 每人持有1-3个社交平台账号 用户平均日增长近百位 [2] - 网页端平台已上线 未来将开发安卓、iOS移动端APP及适配各电脑操作系统的应用程序 [2] 行业市场数据 - 2023年中国微短剧投流规模达312亿元 2024年预计约为420亿元 2025年预计接近400亿元 [1] - 行业竞争激烈 制作方通过剪辑精彩片段进行付费推广 引导用户付费解锁剧情或通过广告分成盈利 [1] 发展战略 - 公司本月将赴马来西亚拓展合作 与当地微短剧平台洽谈 复制微短剧出海模式 [3] - 计划教海外创作者使用平台参与剧集推广 并拓展反向业务将东南亚等地区短剧通过二创在中国推广 [3]
影视ETF(516620)上涨1%,AI应用与暑期档成行业双主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1 14:55
行业观点 - 传媒行业明线为AI应用起势 暗线为内容输出带来的文化自信[1] - 看好今年成为中国开源大模型的爆发及应用格局重塑之年[1] - 电影行业在重点单片驱动下景气度向上 受《南京照相馆》等单片驱动大盘边际改善明显[1] - 后续仍有大单片待映 看好大盘持续性[1] - AI短剧等进展较快[1] ETF表现 - 影视ETF(516620)上涨1%[1] - 跟踪中证影视指数(930781)[1] - 指数从A股市场选取涉及影视内容制作、发行、放映及相关服务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1] - 成分股覆盖影视全产业链 具有较强的行业代表性[1]
互联网巨头接连布局,京东被曝进军短剧市场,行业出海也正在提速
选股宝· 2025-07-10 22:51
京东布局短剧市场 - 京东集团开始招聘短剧运营岗位 有意布局短剧市场 职位要求包括建设短剧IP分级体系 提升生产资料采买效率 并对用户画像及路径深度分析 [1] - 京东为短剧核心岗位开出45-70K月薪(20薪制) 折算年薪90-140万元 体现战略级重视程度 [1] 短剧行业现状 - 2024年中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超6亿人 市场规模达505亿元 首次超过全年电影票房收入 [1] - 预计2025年短剧市场规模634.3亿元 2027年达856.5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9.2% [1] - 互联网巨头加速布局短剧 字节成立短剧版权中心 腾讯推出免费短剧小程序 百度发起"百剧计划" [2] - 短剧出海提速 中国短剧成为东南亚 美国等地区主流力量 [2] 相关公司动态 - 中文在线AI大模型实现剧本多语种创作 构建超1000部多语言短剧库 海外平台ReelShort 2024年营收29.1亿元(同比+324%) [3] - 慈文传媒开始尝试短剧出海业务探索 主营业务涵盖影视剧制作 游戏研发及泛文化IP运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