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未来启示录》
搜索文档
TVB试水、福克斯入股,AI会“颠覆”微短剧吗?
环球时报· 2025-11-05 06:53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吕克】当人工智能(AI)渗透到生活的各个层面,方兴未艾的微短剧市场如今也成为其中的"一分子"。不久前,"香港首部AI生成微短 剧"在当地引发热议。在此之前,内地已有此类剧集,国内多个视频平台还发起"微短剧大赛"。低廉的制作成本和较快的流程,给微短剧市场带来巨大潜力 的同时,也引发不少争议和讨论:AI会颠覆微短剧市场吗? 《在我心中,你是独一无二》上线后褒贬不一,有网友认为该剧"总体质量还过得去""人物看起来挺漂亮的,就是细看不像真人";但也有人认为情节简单, 剧长太短,制作不够细致,"三个人的感情线铺垫得都不够"……这正反映出AI微短剧的现状和瓶颈,在人物、场景和剧情上仍有改进空间。 如今,AI短剧成了行业新风口,虽然有些画面"一眼假",但不少"脑洞大开的创意"仍让网友们津津乐道。一些剧集凭借对仙侠剧的模仿和反转剧情引发热 议。 这类微短剧的制作流程相对简单,通常是主创先写出一段设定,让AI扩充成剧本,然后再导入各种AI生成图和视频,最后经过简单的剪辑、配音,即可完 成。凭借各种荒诞式的道具、角色和反转情节,以及借助AI在场景转场、造型变形等方面的独特效果,此类微短剧呈现出独有的"想象力" ...
古蜀文明催热四川文博经济:文化遗产赋能文旅融合创新表达
中国新闻网· 2025-10-28 13:25
古蜀文明催热四川文博经济:文化遗产赋能文旅融合创新表达 中新网成都10月28日电(记者 岳依桐)气温渐低,但位于四川省的新津宝墩遗址博物馆、广汉三星堆博物 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仍热度不减。近年来,以宝墩、三星堆、金沙三大遗址为核心的古蜀文明IP持 续"破圈",不仅带动博物馆客流与文创销售屡创新高,更推动珍贵文化遗产与多业态深度融合,为四川 文博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图为游客在三星堆博物馆通过VR"沉浸式"体验考古发掘现场。三星堆博物馆供图 比如,日前国内知名游戏王者荣耀日前与三星堆博物馆合作推出部分角色皮肤,引发广大玩家的广泛关 注和好评;再如,2024年的全国首部AIGC生成式连续性叙事科幻短剧集《三星堆:未来启示录》,上 线不到一个月传播总量就超过1.4亿次……随着数字文创、AI等产业日渐成熟,多业态融合或将助力更 多类似"三星堆"的热门IP焕发新活力。 实际上,从考古遗址到文旅热门目的地,从静态文物到动态 IP,古蜀文明正以全新的姿态融入现代生 活,为四川文旅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有业内相关人士指出,未来随着古蜀文明相关遗址考古研究工 作的不断深入、创新表达形式的持续丰富,四川文博经济有望迎来更大发展空 ...
成都排名全国第二!2025中国科幻城市指数发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4 21:37
每经记者|石普宁 每经编辑|唐元 10月24日,成都华语科幻文学大赛成果发布活动在成都科幻馆举行,为2025成都华语科幻文学大赛交出了一份指向"内容—技术—场景—消费"闭环的产业化 答卷,本届大赛的主题为"想象力驱动生产力"。 成果发布会上,《2025中国科幻城市指数报告》和《2025中国成都科幻产业报告》正式发布。两份报告共同为观察中国科幻产业的未来走向,提供了数据坐 标与产业剖面。 《2025中国科幻城市指数报告》显示,成都在2025中国科幻城市指数排名中,取得全国第二的成绩,并稳居全国城市科幻发展第一梯队。此外,《2025中国 成都科幻产业报告》显示,2024年成都科幻产业总营收达到255.77亿,稳居全国头部阵营。 成都位列中国科幻城市指数全国第二 大会现场,中国科幻研究中心发布了《2025中国科幻城市指数报告》,报告构建起涵盖"基础环境与发展支撑""科幻产业与消费活力""文化传播与公众参 与""科幻融合与城市建设"四大维度的指标体系,共包含18项具体指标,力求全面、立体地反映城市科幻发展的真实面貌。 评价结果显示,全国GDP万亿城市中,科幻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为:北京、成都、上海、深圳、杭州、南京 ...
AI短剧:资本追逐的新风口
创业邦· 2025-10-23 11:23
AI短剧市场爆发态势 - AI短剧传播力表现亮眼,例如68集AI真人短剧《奶团太后宫心计》累计播放量达2.1亿,国内首部付费AI短剧《兴安岭诡事》上线不到21小时播放量破千万,累计播放量达5613.3万,抖音原生端收益超过30万,账号涨粉超10万,海外作品《AfterDivorce》登顶短剧周榜,累计热力值超500万[5] - 制作效率出现断崖式提升,全AI制作微短剧《白狐》由4人团队完成,将传统3个月制作周期压缩至两周,每分钟制作成本从数万元降至万元级别[9] - 行业已从技术试验品快速跃变为资本争相押注的商业蓝海,爆发态势清晰可见[10] 资本与平台加速入场 - 已有超10家A股上市公司从技术研发、内容创作到平台运营等多个维度押注AI短剧赛道[10] - 平台方大力加码,即梦AI与抖音启动“AIGC短剧联合招募计划”,快手推出“星芒短剧×可灵AI大模型「AI创想剧场」”,两大平台均提供千万级现金激励与亿万级流量扶持,百度搜索旗下的AI短剧生成平台也推出亿元创作基金、百亿流量扶持[13][14] - 博纳影业是较早探索的企业,成立了AIGMS制作中心,并与抖音联合出品国内首部AIGC科幻短剧《三星堆:未来启示录》[11] 上市公司布局策略 - 昆仑万维构建技术壁垒,其AI短剧创作平台SkyReels支持30秒长视频生成,旗下短剧平台DramaWave月流水达1000万美元,实现技术研发到商业变现的闭环[14] - 掌阅科技计划每月上线3部左右AI短剧以跑通流程,国脉文化累计完成240集AI短剧制作,全网播放量突破7000万次[15] - 华谊兄弟凭借IP储备与工业化经验,已储备7部AI短剧和1部AI电影,将推出国内影视行业首个全AI制作片单[15] - 中文在线2024年已用AI技术制作近百部漫画与动态漫,累计观看量超30亿次,并计划上线自研AI工具链[16] AI技术重塑制作流程 - AI技术系统性变革制作流程,实现显著降本增效[18] - 在创作端,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能依据关键词快速生成剧本初稿并优化剧情,光线传媒利用AI系统批量评估上千个剧本,大幅缩减剧本孵化周期[19] - 在制作端,AI文生图、图生视频技术替代高成本实景搭建与动画建模,广泛应用于场景预演和特效准备,使单人借助AI即可完成曾需团队协作的高级特效[19] - Sora2等工具进一步降低技术门槛,可生成时长达10秒、接近4K细节的短视频,并在语音与口型同步上有所提升[21] 行业面临的挑战 - 内容层面,AI短剧尚未诞生现象级作品,部分作品过度追求画面而忽视故事连贯性与角色塑造,导致剧情逻辑混乱[23] - 市场面临严重内容同质化,大量作品扎堆玄幻、科幻等易生成题材,导致观众审美疲劳[24] - 技术层面,AI生成的情感表达与人物塑造能力不足,表演生硬,且存在人物与场景一致性问题[24] - 商业层面,整体盈利能力尚未充分验证,多数作品依赖平台补贴,普遍存在IP属性不足、用户留存率低的问题,短期主义创作倾向损害用户体验并阻碍健康商业模式建立[24] - 版权与伦理问题频发,部分剧组用AI一键生成剧本、换脸明星甚至售卖“定制亲密戏”,严重侵犯他人权益,尽管有法规管理但违规行为屡禁不止[25]
超10家A股公司布局AI短剧赛道
证券时报网· 2025-09-26 11:11
AI短剧市场发展 - 国内首部获网络剧片发行许可证的AIGC科幻短剧《三星堆:未来启示录》由博纳影业制作 标志着AI在影视内容生产的突破 [1] - 2024年7月上线的《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全网播放量超2亿次 市场反响良好 [3] - 行业已出现多部爆款AI短剧 包括快手星芒短剧与可灵AI出品的《新世界加载中》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美猴王》等 [3] 技术流程革新 - AI技术颠覆传统影视制作流程 省略剧本创作 选角 置景 拍摄等环节 实现全流程智能化 [4] - AI作为策划工具可生成故事大纲和情节 创作者通过对话和素材投喂引导内容生成 [4] - 单集制作时间压缩至"小时级" 成本大幅降低 效率显著提升 [4] - 博纳影业在创作中通过AI生成世界观 人物和事件 团队仅需进行方向选择 [3] 企业布局动态 - 超10家A股公司布局AI短剧赛道 涵盖技术侧和内容侧 [5] - 昆仑万维发布AI短剧创作平台SkyReels 支持30秒长视频和多主体场景 [5] - 华谊兄弟储备7部AI短剧和1部AI电影 即将推出行业首个AI制作片单 [5] - 国脉文化累计完成240集AI短剧制作 全网播放量突破7000万次 [6] - 抖音 快手等平台从技术和内容两端发力 如快手推出可灵AI平台和星芒短剧品牌 [5] 成本与效率优势 - AI短剧制作成本显著低于传统方式 小型团队可依靠AI完成科幻 玄幻类作品 [6] - "AI+真人表演+CG"模式可用低成本实现大片视觉效果 [6] - AI技术允许在预算有限条件下启动重工业项目 并快速获得市场反馈 [7] 受众特征与内容趋势 - AI短剧核心观影人群60%集中在18-35岁 用户画像为国风爱好者 旅游达人等年轻高知群体 [8] - 国脉文化平台AI生成内容占比达10% 预计未来提升至30%-50% [8] - 行业从单纯技术展示转向叙事核心追求 注重情感表达和细节丰富度 [9] - 博纳影业将《三星堆:未来启示录》第二季升级为院线电影 融合AI技术与工业化制作流程 [9]
AI短剧渐成风潮 上市公司大举抢滩
证券时报· 2025-09-26 02:20
AI短剧行业发展现状 - AI短剧制作成本低、效率高 已吸引十多家A股公司布局该赛道 [2] - 2024年7月上线的国内首部AIGC科幻短剧《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全网播放量超2亿次 [3] - 行业呈现"从无到有 从有到优"发展态势 快手星芒短剧《新世界加载中》、央视《美猴王》等爆款作品持续涌现 [3] 技术应用与流程变革 - AI技术颠覆传统影视制作流程 实现从策划、剧本创作到人物形象生成的全流程覆盖 [4] - 单集制作时间压缩至"小时级" 较传统方式成本大幅降低 [4] - 博纳影业2023年底成立AIGMS制作中心 通过AI对话和素材投喂完成世界观构建与情节生成 [3] 上市公司布局动态 - 昆仑万维发布AI短剧创作平台SkyReels 支持30秒长视频与多主体场景 [5] - 华谊兄弟储备7部AI短剧和1部AI电影 即将推出行业首个AI制作片单 [5] - 国脉文化累计完成240集AI短剧制作 全网播放量突破7000万次 [7] 市场反馈与受众特征 - AI短剧核心观影人群六成集中在18至35岁 用户画像呈现"国风爱好者""科技极客"等特征 [8] - 年轻群体对AI内容接受度高 追求文化底蕴与审美价值 [8] - 国脉文化平台AI生成内容活跃度占比达10% 预计未来提升至30%-50% [8] 行业发展趋势 - 从单纯技术展示转向叙事核心追求 注重人物微表情与情感表达细腻度 [9] - 博纳影业将《三星堆:未来启示录》第二季升级为院线电影 融合AI技术与工业化制作流程 [9] - AI技术成为与年轻世代对话的新媒介 激发内容创新与制作模式变革 [6]
即梦AI、火山引擎亮相釜山电影节 5支AI短片引热议
南方都市报· 2025-09-23 19:28
中国导演梁鸣、韩国导演金泰勇、制片人李少伟、摄影指导夏永康、美术指导王竞、社会学家李银河、上海温哥 华电影学院高级讲师Odet Abadia、好莱坞电影Reza Sixo Safai等来自全球各地的知名电影人、行业专家,在峰会现 场共同探讨了AI技术对于影视行业的影响。峰会还展映了5支AI短片。这些短片来自"未来影像计划"全球征集活 动,由来自中国、韩国等地的创作者使用即梦AI等AI工具独立完成。在火山引擎Seedance、Seedream等模型支持 下,少年时期幻想中的好朋友、10年前记忆深刻的梦境、更具现实意义的反叛童话等故事有了可视化的影像表 达。 中国创作者晓薇的《小怪物》讲述了一个关于童年幻想与城市孤独的温馨故事;文君的《一目五先生》则从《子 不语》中汲取灵感,将中国古典志怪故事与AI技术完美融合;小文导演的《权利童话》颠覆传统童话叙事,让白 雪公主成为现代社会的"反派"网红;中国香港团队创作的《九宵》以科幻外壳包裹香港社会观察,对现代人的工 作困境发出诘问;韩国创作者的《Beopche》则尝试用视觉语言还原梦境中的神秘故事。 9月22日,第30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上,一场名为"未来影像"的AI电影国际 ...
业内专家共议AI时代下影视创作新范式
北京晚报· 2025-09-18 13:40
文章核心观点 - AI技术正深度革新影视行业全流程,实现降本增效并激发创作自由度 [1][2] - AI不仅是高效辅助工具,更是拓宽行业产值、激发产业新活力和发展空间的重要推动力 [2] - 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通过技术力量使文化转化为更易传播的影像形态,助力中国文化传播 [2] - 行业关注点从技术本身转向以人为本运用技术,回归创作本质以激发原创力 [3] AI技术应用案例与效率提升 - 传统方式需一个小组工作一周的镜头,通过AIGC技术仅需一人半天即可完成 [2] - 博纳影业《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快手可灵AI与星芒短剧出品《新世界加载中》等作品展示了AI生成影视的应用 [1] - 通过AI技术让古画"动起来",使更多人感受中国文化底蕴,体现了"文化+科技"融合 [2] 行业专家观点与未来趋势 - AI为电影人重拾创作本真与勇气,使创作者获得前所未有的创作自由度,以更低成本追寻内心影像表达 [2] - 科技发展有效赋能文化传播,文化是根,科技是翅膀,推动中国文化走向更广阔受众 [2] - 行业探索从AI重塑流程的'破界'实践,到催生新语言、新审美的'立新'探索 [3]
2025北京文化论坛|AI如何重塑影视创作——“破界共生:科技激发文化原创力”平行论坛首场沙龙举办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7 19:13
行业观点 -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以前所未有方式重塑文艺创作生产方式和表现形态 提供文化创新全新可能[5] - AI技术正在革新影视工业全流程 传统制作链条开始全面应用AI技术[9] - 生成式AI普及实现对创作者平权 极大降低创作门槛[12] - AI技术将如手机和数码相机一样成为日常工具 实现技术平权时代进步[12] - 行业需依靠自身力量打造垂类模型 自主研发算法和构建训练数据体系 避免被科技发展碾压[16] - AI是拓宽行业产值 激发产业新活力和发展空间的重要推动力[19] - 科技发展有效赋能文化传播 通过AI技术使中国文化底蕴更易传播[19] 技术应用 - AI生成影视作品在科幻构想 文化创新 国风动画等维度展现强大能力[5] - AIGC技术使传统需要小组工作一周的镜头仅需一人半天完成 实现降本增效和简化创作沟通流程[9] - AI在前期概念设计 特效场面预览以及通过预演工具辅助导演进行全片规划方面带来全新突破[14] - 多模态大模型发展将使AI在影视制作每个环节发挥更重要作用[12] 创作影响 - AI为电影人重拾创作本真与勇气 提供前所未有的创作自由度[11] - 创作者得以更低成本 更无畏心态追寻内心影像表达 拥抱艺术创作无限可能[11] - AI未改变内容为王根本逻辑 但提供重新定义创作流程和参与全球竞争的机遇[16] - AI在降低制作门槛同时抬高内容标准 使更质朴贴近生命与灵魂的表达更为珍贵[19] - 内容创作核心竞争力将更集中于深刻叙事与人性洞察[19] 活动背景 - 北京文化论坛平行论坛首场专业沙龙在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举行[1] - 沙龙由北京市文联和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承办 作为四季影像主题创作分享会[3] - 论坛将继续举办多场科技与文化融合主题专业交流活动[23]
2025北京文化论坛“破界共生:科技激发文化原创力”平行论坛首场沙龙举办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7 18:11
行业技术应用 - AI技术已全面渗透影视工业全流程 传统制作链条开始广泛使用AI技术 [7] - AI在科幻题材创作中实现创新突破 主要应用于前期概念设计 特效场面预览和全片规划辅助 [10] - AIGC技术大幅提升制作效率 传统需小组工作一周的镜头现仅需一人半天完成 [7] 创作范式变革 - AI技术为创作者提供前所未有的创作自由度 显著降低创作成本并简化沟通流程 [8] - 技术实现"平权化"趋势 AI终将成为不被特意标注的日常创作工具 [10] - 行业核心竞争力将更集中于深刻叙事与人性洞察 AI在降低制作门槛的同时抬高了内容标准 [11] 作品与项目案例 - 多部顶尖AI影视作品集中展示 包括博纳影业《三星堆:未来启示录》 快手可灵AI与星芒短剧《新世界加载中》 北京卫视春晚AIGC短片《生肖今晚要换班》等 [5] - 《三体》第二季创作过程中系统化应用AI技术 [10] - 通过AI技术使古画"动起来" 有效赋能文化传播与转化 [10] 产业发展影响 - AI不仅是高效辅助工具 更是拓宽行业产值 激发产业新活力和发展空间的重要推动力 [10] - 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推动"文化+科技"模式发展 助力中国文化走向更广阔受众 [10] - 技术推动文明与审美共同进步 使更多美好作品被看见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