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文旅融合

搜索文档
人民日报点赞彰武:丰富防护林树种,增强森林抗病虫害能力
人民网· 2025-06-10 09:38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在"三北"工程区通过机械化治沙、树种创新和生态产业融合三大举措 显著提升防沙治沙效率并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协同发展 [11][12][13][14][15] 内蒙古鄂托克旗机械化治沙 - 采用帘状沙障制备机和自走式沙障机等机械 每日作业效率达20亩 较人工1亩提升20倍 [12] - 机械化治沙使综合成本从每亩1500元降至1000元 降幅达33% [12] - 2025年计划实施林草生态建设256万亩 其中29万亩为裸露沙地治理 [12] - 同步应用容器苗、种植杯等新技术提升苗木成活率及林草锁边带稳定性 [12] 辽宁彰武县树种创新与培育 - 通过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实现90%以上成活率 克服红松沙地存活难题 [13][14] - 治沙模式从单一纯林过渡至乔灌草混交林 增强森林抗病虫害能力 [14] - 培育彰武小钻杨等良种 仅在阜新市推广面积达75万亩 [14] - 年培育2000万株优质种苗 成为全国特色种苗基地 [14] 新疆于田县生态产业融合 -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种植10万株玫瑰 存活率达90% 实现锁边工程"合龙" [15] - 玫瑰种植规模近8万亩 每亩收益5000-10000元 形成花酱、花茶、精油等深加工产业链 [15] - 通过"玫瑰+文旅+农业"模式举办旅游活动 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15] 政策与技术支持 - 国家林草局哈尔滨机械研究所研发多款治沙装备 未来将建立智能调度系统及标准化规程 [12] - 卫星遥感数据由内蒙古、辽宁、新疆林草局联合国家林草局提供 [10] - 三大标志性战役包括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及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 [11]
湖北“村耕村跑”激发乡村游新引擎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10 08:21
终场哨响,一筐筐鲜亮的辣椒在田埂列队。随之而来的辣椒运输混合接力赛更是热火朝天。队员们手提 沉甸甸的辣椒竹篮奔跑、交接,既要速度,又要稳当——辣椒不慎掉落,需立刻拾回。加油声与欢笑声 在田间碰撞、升腾。 赛后,带着晨露的鲜椒被迅速装车,发往各大卖场。订单的提示音与田间的余欢共振,竞技的热度正转 化为产业跃动的蓬勃心跳。来自武汉的市民曾红站在塘边看得兴致盎然:"真没想到这么有趣!从武汉 开车来不过一小时,周末一定带孩子来玩。"据团风县副县长彭哲介绍,赛事巧妙嵌入当地特色产业, 不仅比拼传统技艺,更为团风辣椒产业注入活力,带火了乡村游,一条"农文旅"融合的路径正因"泥土 味"的体育赛事而日渐清晰。 今年已是湖北省连续第三年举办农耕趣味健身大赛。湖北省农民体育协会成员魏元林表示:"所有项目 设计都紧扣举办地的乡村产业特色,通过模拟农事劳作,既展现协作拼搏精神,更以趣味形式搭建平 台、凝聚人气,切实促进地方产业发展,推动农文旅融合与乡村全面振兴。" 不只是健康跑,活动前一天还举办了农耕趣味健身大赛,蔬菜大棚、鱼塘、田埂均化身成为欢乐的竞技 场。同时,现场还设立了健康咨询台、农产品展示区,全方位展示乡村发展的成果和魅力 ...
(乡村行·看振兴)南湖红菱“错峰”上市 “抢早”之道诠释农业新生
中国新闻网· 2025-06-07 21:26
行业技术发展 - 南湖红菱通过科技培育实现早熟品种创新 成熟期提早3个月左右[2] - 采用大棚促早栽培技术及现代化种植设备 实现温度湿度精准调节[2] - 从湖荡散养转变为大棚精种 解决水体污染和品质不可控问题[3] 产品特性与市场表现 - 南湖红菱作为红色无角菱品种 具有皮薄肉厚、清甜可口特性[1] - 首茬市场价达每斤20多元人民币 较传统品种经济效益更高[1] - 5月底开始采摘且供不应求 传统露天南湖菱需至9月上市[1] 产业融合与延伸 - 打造集种植观赏乡村旅游于一体的农业景观 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3][4] - 胜丰村"菱珑湾"景区年吸引游客数万人 实现种植采摘体验串联[4] - 延伸南湖菱画南湖菱歌等文化项目 形成文化名片效应[4] 种植历史与区域优势 - 油车港镇具有800年南湖菱栽培历史 为主要产区[1] - 2020年嘉兴市农科院与镇政府合作研发唯一红色无角菱品种[2] - 种植基地持续运营至10月 形成延长丰收周期的产业模式[4]
忻城县与广东消费帮扶联盟共商年度大计
搜狐财经· 2025-06-07 01:57
消费帮扶合作 - 广东消费帮扶联盟与忻城县达成多项重要共识,计划为忻城农产品拓宽湾区销路提供多维度、量身订做的帮扶举措 [3] - 三方共商本年度消费帮扶重点工作,谋划忻城消费帮扶新蓝图 [1] - 合作迈入深化落实新阶段,下一步将全力推动各项共识落地见效 [4] 产销对接活动 - 计划下半年在广州举办"土司贡礼·忻城甜糯玉米节"暨产销对接活动,主题为"忻城甜糯玉米节暨忻城农产品进湾区" [3] - 活动核心目标是渠道突破,力争与粤港澳大湾区超过20家知名商超及供应链企业建立稳固合作关系 [3] - 力争实现年度签约采购金额突破200万元 [3] 产业标准化 - 将共同推动制定全国首个"糯玉米糁"团体标准,严格规范生产流程与市场秩序 [3] - 通过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 [3] - 为忻城糯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 农文旅融合 - 将深度整合忻城县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资源,规划包装特色农文旅融合线路 [3] - 通过向大湾区推广忻城文旅资源吸引游客,带动特色农产品体验式消费 [3] - 实现"以旅兴农、以农促旅"的良性互动,提升忻城在湾区的知名度和综合吸引力 [3]
历经三年“烹饪”,党湾稻虾季调出何种新滋味?
杭州日报· 2025-06-06 10:43
稻虾共养产业发展 - 党湾镇稻虾共养面积从500多亩扩大至1100多亩,成为全市规模最大基地,预计年底产值突破1000万元 [7] - 每亩田可收获125-150公斤小龙虾,叠加水稻种植使亩均收益增加3000元 [7] - 建成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年农机化服务面积超12万亩次,带动农户增收超350万元 [5] 产业融合与IP打造 - 通过稻田艺术节、稻虾生活节、主题餐厅等活动持续强化"稻虾IP"影响力 [4] - 整合2000亩稻田资源打造"稻虾湾"文旅目的地,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 [8] - 2024年村级总资产达8.15亿元,所有行政村经营性收入稳定在140万元以上 [8] 活动升级与品牌推广 - 2025年稻虾乐享季升级为省级赛事平台,联动全省晚稻机插作业技能比赛 [5] - 活动周期从单日延长至三天,新增足球篮球邀请赛等"体育+文旅"内容 [5] - 设置50个共富市集摊位,改造农贸市场新增47个自产自销摊位促进农户增收 [6] 产业链布局规划 - 构建"党湾东"综合种养供应链和"党湾西"农产品深加工集群双产业带 [8] - 发展4万吨级现代农业全链体系,覆盖粮食、萝卜干、稻渔、净菜加工四条子链 [8] - 计划通过"共富工坊"片区融合链模式进一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8]
(走进中国乡村)广西象州古琶茶:老技艺吸引年轻人 促农文旅融合助致富
中国新闻网· 2025-06-06 08:40
古琶茶产业发展现状 - 象州古琶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 - 妙皇乡现有制茶企业两家、制茶手工作坊5家,带动茶农种植茶叶约1000亩,占全乡种茶面积一半以上[3] - 茶产业成为当地民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年均吸引游客5万多人次,带动民众增收300多万元[3] 古琶茶产业创新举措 - 创新推出中式调饮茶产品"蔗里茶气",深受青年消费者青睐[2] - 研制出象州古琶茶的创意产品茶蓉饼,拓宽了古琶茶产业链[2] - 开设研学基地每年接待逾千名研学青少年,累计培训369个班次、29189人次[2] 古琶茶产业带动效应 - 农户通过学习古琶茶传统制作技艺,收入从每年4000多元提升至10000元以上[2] - 企业与农户合作承包200多亩茶园,开办制茶厂带动产业发展[2] - 打造"思高屯里·山涧营地"旅游精品路线,开展茶旅文化节系列活动[3] 古琶茶文化传承 - 冯康玲被认定为古琶茶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 - 坚持190摄氏度铁锅翻炒4分钟的古法制茶工艺[1] - 培养出潘美霞等新一代古琶茶传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
金融“活水”润出英德茶香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05 19:53
英德红茶产业发展概况 - 英德红茶被誉为"世界红茶之乡",已形成年创汇超千万美元、出口70余国的产业格局,2025年品牌价值达51.78亿元并跃居全国红茶类第一 [1] - 清远市委市政府将英德红茶列入清远五大百亿农业产业之一,目标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 [1] - 英德红茶产业带动15万人就业,成为乡村振兴关键支柱和农民重要收入来源 [4] 邮储银行金融支持模式 - 构建"农牧贷+产业链"双轮驱动模式,农牧贷面向农户,产业链贷聚焦全产业链茶企 [4] - 通过"极速贷"实现茶企资金快速到账,"农贷通"为茶农提供信用贷款,覆盖种植、加工、销售全环节 [4] - 截至2025年3月,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为英德红茶产业链发放贷款1.81亿元,惠及茶农百余户 [4] - 定制茶叶批发零售产业贷等专项产品,解决季节性收购、仓储升级等融资难题 [7] 龙头企业英州红公司案例 - 英州红公司成立于2014年,现为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业务涵盖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科研及茶文化传播 [3] - 带动石灰铺镇186户贫困户脱贫,近400户农户创收增收 [3] - 邮储银行英德支行累计提供300万元贷款支持,覆盖茶厂建设至综合发展阶段 [3] 农文旅融合发展举措 - 邮储银行构建三级物流体系打通产品流通链路,打造"至茶""曹角山"等特色品牌 [5] - 重点推进"千万红茶百万笋"国家基地项目,形成"1+6+N"农业特色产业协同体系 [5] - 英州红茶趣园景区开发观光、体验、休闲等农文旅项目,计划升级为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5] 清远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布局 - 邮储银行清远市分行重点支持英德红茶、清远鸡、连州菜心、清远丝苗米、西牛麻竹笋五大百亿产业 [7] - 截至2025年3月末,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特色产业贷累计投放超280亿元,服务近3万户经营主体 [7] - 覆盖预制菜、荔枝、番薯、柚子、兰花、海鲈鱼、陈皮、南药等20多个特色产业 [7]
以双创教育塑造“曲水善湾”人文品牌
新华日报· 2025-06-05 07:25
大运河文化资源整合与乡村振兴 - 江苏大运河沿线文化资源占世界文化遗产要素全线1/3以上,苏州大学大国筑记团队对沿岸村镇文化资源进行全方位整合提炼[1] - 团队以"水韵江南"人文品牌为抓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遵循规划建设、经济发展、居民收入等五方面协调原则[3] - 采用嵌入式手法系统性推进基础设施改造,置入特色文化节点延续村庄传统肌理,营建田园乡村发展格局[4] "曲水善湾"项目规划与实施 - 项目位于苏州吴江善湾村,区域面积47.68公顷,涉及71户196人,纳入环鼋荡美丽乡村群建设项目[2] - 围绕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打造大地、自然与村落和谐共生的新业态[2] - 核心区占地1万多平方米,包含居民活动空间、特色餐厅、高品质民宿和儿童互动设施等多元设计[6] 空间优化与产业协同 - 运用GIS空间赋值分析和专家打分法形成文化资源分布图,提炼出国家治理智慧等五大文化价值构成规划框架[5] - 保留村庄原有肌理,优化布局方案提出宅基地共建模式,腾挪集体建设用地用于村庄建设[6] - 建立"共融共享乡村振兴工作站",搭建沟通协调、产业招商等多功能服务平台[7] 农文旅融合发展 - 发展"原野学社""水杉居"等载体形成乡村文化休闲观光带,有机融合乡村研学、田园生产与文化休闲[8] - 探索鱼菜共生新模式培育特色品种,开发生态农业体验、水上观光游览等"微度假"业态[9] - 精品旅游线路带动餐饮、文旅、住宿协同发展,预计新增不少于100个就业岗位[10] 社会效益与人才吸引 - 项目为村民提供每月500元养护补贴,相当于年收入6000元[9] - 吸引青年大学生、城市白领等返乡就业创业,推动村民全方位融入乡村发展[10] - 通过送戏下乡、主题研学等活动丰富乡村生活,促进文化繁荣与振兴[10]
永定河畔,甜蜜升级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05 06:48
大兴西瓜产业概况 - 第37届北京大兴西瓜节在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开幕,展示97.75千克的全国西甜瓜擂台赛瓜王和"兴小瓜"系列文创产品 [2] - 大兴区位于北纬39°的永定河冲积平原,拥有百年西瓜种植历史,是西瓜黄金产区 [4] - 大兴区打造"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推动智慧农业和农文旅融合发展 [2] 老宋瓜王公司发展 - "老宋瓜王"三代人传承种瓜技术,获得全国西甜瓜擂台赛瓜王冠军、世界水果种植者大赛银奖等荣誉 [4] - 公司解决西瓜无法重茬种植的世界难题,提高土地利用率 [5] - 公司从50亩精品园发展到45个西瓜大棚,带领500多户瓜农增收,累计销售3000多吨西瓜 [5] - 公司开拓电商业务,2020年直播3分钟卖出2000箱西瓜,并与京东、天猫等平台合作 [6] - 公司产品被纳入全国特质农品名录,并与巴基斯坦企业签订农业技术合作协议 [4][5] 永兴缘合作社创新 - 合作社推出"永定河"牌"七味瓜"系列,包括红肉"L600"、黄肉"京彩4号"等20个不同品类 [6] - 引进西瓜新品种和种植新技术,推广设施农业,试验种植红姜和水培韭菜 [7] - 合作社负责人周春秀大力推广优新品种,提升农产品品质 [7] 春华合作社数字化 - 合作社开发物联网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实现手机远程管理温室环境参数 [8] - "农智云"小程序可监测二氧化碳浓度、空气温度、光照强度等数据,并完成智能调控 [8] - 合作社发展成员320户,辐射带动周边4个镇,人均年收入从3000元提高到2.4万元 [8] - 通过直播平台4小时销售1200箱西瓜,并与企业、商超、电商建立供销合作 [9] 宏福科技农业产业园 - 产业园引进荷兰现代温室技术和智能化设备,建成5万平方米独体智能种植温室 [9] - 采用无土栽培、熊蜂授粉等技术,年产番茄约1000吨,培育出"宏福柿"优良品种 [10] - 园区克服传统种植模式下的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等问题 [10] 兴盛达智慧农业 - 产业中心建设百"种"长廊,展示143种农作物种子,未来将扩大至200亩种植面积 [11] - 推出"认养一分田"农耕体验项目和番茄公益认养活动,吸引亲子家庭参与 [12] - 基地种植"京彩"和"炫彩"两个优质西瓜品种,预计6月中旬开展西瓜认养活动 [12] 四季阳坤生态农场 - 农场占地478亩,拥有72座现代化大棚,配备智能放风系统等科技设施 [14] - 采用吊蔓栽培技术,提高空间利用率和西瓜品质 [14] - 接待学生开展现代化农业探索活动,推广农业科普教育 [14] 产业整体发展 - 大兴区建成全市唯一亿级规模育苗场,年育苗量预计3亿株,90%以上销往京津冀等地 [11] - 运用物联网、农业大数据和AI决策系统,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 [10] - 西瓜节已举办37届,成为展示产业创新成果和激活文旅消费的重要平台 [2][14]
半山晓晨光 云海沁花香(寻找最美乡村·百照村)
人民日报· 2025-06-05 05:56
云雾绕山村。 村民采摘樱桃(资料图片)。 以上图片均为章勇涛摄(人民视觉) 百照村由百罗、留屋、泽塘里3个自然村组成。山中常年云起雾涌,村庄与梯田沿山势蜿蜒分布,白墙 黛瓦的民居掩映在林间。 秀美风光为百照村吸引来众多摄影爱好者和露营爱好者。近年来,当地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特色产 业,不仅办起摄影节,建起蓝莓采摘观光园,还修建通景公路,贯通周围景点。结合富丽乡村建设打造 的"金峰—朱家—百照"乡村旅游线路,已成为当地特色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之一。 《 人民日报 》( 2025年06月05日 04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云海漫山,花海灿烂,梯田绵延,绿意扑面。百照村,就坐落在浙江杭州淳安县千岛湖北面群山深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