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水稻
icon
搜索文档
天津港东疆港区“海水稻”开镰3000平方米盐碱地稻田迎丰收
新浪财经· 2025-10-16 05:06
10月15日,工人在天津港东疆港区收获"海水稻"。据了解,海水稻,又称耐盐碱水稻,是在现有自然存活的高耐盐碱野生稻的基础上,利用杂交育种技术,选育出能在盐度较高的土壤中生长的 10月15日,工人在天津港东疆港区收获"海水稻"。(无人机照片)中新社记者 佟郁 摄 10月15日,工人在天津港东疆港区收获"海水稻"。中新社记者 佟郁 摄 ...
天津港东疆港区“海水稻”开镰 3000平方米盐碱地稻田迎丰收
中国新闻网· 2025-10-15 20:27
日,工人在天津港东疆港区收获"海水稻"。中新社记者 佟郁 摄 10月15日,工人在天津港东疆港区收获"海水稻"。据了解,海水稻,又称耐盐碱水稻,是在现有自然存 活的高耐盐碱野生稻的基础上,利用杂交育种技术,选育出能在盐度较高的土壤中生长的水稻品种。 2024年,天津港集团与天津农学院合作,在东疆港区开辟3000平方米盐碱地进行海水稻的种植试验。 (无人机照片)中新社记者 佟郁 摄 10月15 10月15日,工人在天津港东疆港区收获"海水稻"。(无人机照片)中新社记者 佟郁 摄 ...
情系深喀一家亲,光峰科技中秋助农走进新疆喀什
新浪证券· 2025-09-30 10:09
光峰科技中秋助农项目的第三年,我们跨越五千多公里,从南海之滨的深圳,来到了壮美辽阔的新疆喀 什。 喀什是深圳对口援疆城市,自2010年启动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整整十五载,从深圳湾到帕米尔高原, 山与海的情谊日益深厚。科技、文化、产业、人才交流持续深化,共同谱写出"深喀一家亲"的温暖篇 章。 我们此次的目的地,是喀什的帕哈太克里乡——一个在深圳援疆支持下精心打造的"乡村振兴小镇"。 帕哈太克里乡位于喀什市西南部,总人口约1.8万人。虽然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但得益于帕米尔 高原的高山冰川和积雪融化,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水网,颇有几分江南水乡的韵味,也为水稻种植创造了 得天独厚的条件。 然而,水资源充沛并没有让这里的稻米产业一蹴而就——大片耕地属于盐碱地,土壤盐碱化严重。数据 显示,当地土壤盐分含量最高达39.7‰,甚至比海水还要高出9.7‰,这曾让耕地产量长期低迷。 从荒芜的盐碱地到丰产的稻田 帕哈太克里乡完成了从盐碱荒地到远近闻名的 "塞上粮仓" 的华丽转身,当地村民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 了深圳科技帮扶的强大力量。 帕哈太克里乡盐碱地 盐碱地治理是一道世界性难题。在我国,除了18亿亩耕地外,还有15亿亩尚未有效利 ...
万企助力“百千万工程”,广东县域产业长出内生动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0 09:41
广东县域经济整体增长态势 - 广东57个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9%,2024年达到1.8万亿元,增速快于全省平均水平 [2] - 截至今年8月末,全省登记在册民营经济组织达1925.17万户,同比增长6.47%,占全省经营主体总量96.45% [2] “百千万工程”下的产业投资与合作 - 全省工商联组织发动民营经济领域参与“百千万工程”上规模的投资合作项目75个,共投资总额210亿元,捐赠款项总额8220万元 [3] - 全省2066家商会与109个县(市、区)、854个镇、1105个村结对共建,推动实施产业项目421个,投资金额超356亿元 [5] - 全省11688家民营企业结对8992个村,实施项目11517个,总投资164.3亿元 [9] 新能源产业发展 - 阳山县石羊楼风电项目年均上网绿色清洁电能可达1.2亿度,全县已有14个风电项目列入省级规划 [5] - 山高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在德庆投资7.5亿元的光伏产品、设备项目 [5] - 鑫晖朗电子科技(广东)有限公司开展年产15GW新型光伏接线盒的项目 [5] - 阳山县探索“板上发电+板下种养”的高效发展路径,推广“农光互补、渔光互补、林光互补”等新型模式 [7] 现代农业与食品加工业升级 - 温氏蛋业水台蛋鸡场项目配备智能养殖系统,120万羽产蛋鸡的养殖基地全面实现智能化 [8] - 广东海稻红农业公司将海水稻的亩产从200多斤提升至900多斤,帮助农民每亩增收1500至2000元,盐碱地改良成本从3000-5000元/亩缩减至2000元 [8] - 连平县工商联与高速公路管理处合作构建协作助农机制,累计服务企业20余家,展销特色产品80多种,助农营业额突破13万元,惠及农户近50户 [9] 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转移与升级 - 清远清城区的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园吸引大量珠三角纺织服装企业入驻,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带动清城区时尚产业2024年1至11月产值实现437.30亿元 [11] 农文旅融合新业态 - 浙江云涧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在惠州落地甘化厂改造、博罗县上良村民宿集群建设等7个重点项目,在全省共布局14个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 [6] - 惠州上良村通过“五金”增收体系,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百万元 [11] - 乡村产业涌现出“电商+特色产业”“文旅+生态农业”等新业态 [3]
科技扎根田野间 多地探索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农业高质量发展模式创新 - 多地通过产学研协同 科技育种 智慧种植 特色产业培育和生态改良等多元模式推动农业生产向生态化 智能化 产业化转型 [1] - 山西采用高校+企业+农户合作形式构建粮菌菜肥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 以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为纽带 [2] - 海南建立6000亩西甜瓜示范基地 创造产值超1200万元 实现从试验田到生产地的科研成果产业转化 [3]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内蒙古使用无人机沿预设航线喷洒农药 实现从扛锄头到点屏幕 从看天色到读数据的种植方式跨越 [4] - 福建推广机械化种植使耕种收综合利用率大幅提升 同时创新智能农机装备实现盐碱地增产 [6] - 云南引进先进技术发展规模化种植 培育加工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 [7] 特色产业培育成效 - 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发展黄菇娘种植产业 采用绿色种植方式和传统手工劳作带动家门口就业 [5] - 云南南华县将食用菌作为重点特色产业 从深山菌窝发展到全国餐桌 成为撑起富民强县的大产业 [7] - 福建通过试验耐盐碱水稻品种和菜稻轮作模式 实现向盐碱地要粮的农业变革 [6] 生态农业与循环经济 - 山西以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为引领 打造区域有机旱作农业和特优农业发展的绿色样板 [2] - 各地通过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构建有机旱作生态循环链 [2] - 内蒙古坚持绿色种植方式 福建探索菜稻轮作模式实现土地高效利用 [5][6]
(走进中国乡村)盐碱地中荡稻浪 新疆南部乡村成“水乡”
中国新闻网· 2025-08-19 00:04
海水稻种植技术突破 - 通过微生物分解盐分和微量元素调节 将盐碱地pH值从11降至7.5 土壤含盐量从3‰降至1‰左右 [1] - 经过反复筛选培育优化 成功攻克种子关 实现4个品种海水稻亩产稳定在600公斤以上 最高达853公斤 [1] - 采用土地流转模式实现超万亩规模化种植 取代原有散户低效益种植模式 [1] 产业链与经济效益 - 建立全自动智能化加工生产线 日加工量达150吨 经十余道工序精深加工后销往粤港澳大湾区 [2] - 土地流转农户获得每亩750元固定收益 并可参与插秧/田间管理/收稻等农忙工作获得额外收入 [2] - 3家农机合作社承接万亩耕作服务 社员通过机械化服务实现增收致富 [2] 农文旅融合发展 - 依托改良后生态环境吸引40余种鸟类栖息 建成"稻乡泉村"旅游景区 [2] - 2022年吸引游客逾52万人次 带动就业超350人 村民通过民宿/农家乐获得年均6万元收入 [2] - 开发"海水稻抓饭"品牌农产品 规划建设海水稻科普教育基地实现产业与文化旅游深度结合 [2]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赢得战略主动(高质量发展故事汇·第9期)
人民日报· 2025-07-29 06:30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产业体系建设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基本形成了规模大、体系全、竞争力较强的产业体系 [4] - 持续推动产业体系迈向更高水平需推进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打造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4] - 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蓬勃兴起,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显著提升 [4] 产业智能化 - 我国已初步建成较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相关企业超4500家,核心产业规模近6000亿元 [5] - 人工智能产业链覆盖芯片、算法、数据、平台、应用等上下游关键环节,正突破传统产业发展瓶颈 [5] - "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1.5万个,覆盖全部41个工业大类 [6] 产业绿色化 - 我国已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国家级绿色工厂达6430家 [5] - 绿色工厂实现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约20%,持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5] - "和气一号"核能供汽项目为连云港石化基地输送超317万吨清洁蒸汽,节省碳排放46.23万吨 [13][14] 产业融合化 - 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一二三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6] - 国家产融合作平台汇聚38.1万家优质企业、3090家金融机构、800余项金融产品 [6] - 2024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5.8% [6]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 - 需聚焦"卡脖子"技术领域,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 [9] - 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 [9] - 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培育壮大耐心资本,完善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9] 案例研究 - 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工厂18个月建成投产,吉林省内供应商提供超七成零件 [11][12] - 南钢集团采用AI大模型研发特种钢,实现从经验驱动向智能决策转变 [13] - 中农海稻在新疆喀什盐碱地种植海水稻,亩产从450公斤提升至853公斤 [14][15]
外媒记者点赞新疆发展:“我们想把新疆的发展经验带回家”
环球时报· 2025-07-16 06:54
新疆现代化发展成果 - 新疆在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外媒记者对现代化实践给予高度评价 [1] - 伽师县饮水思源展示馆展示中国政府治水成果,尼日尔记者表示新疆经验对解决本国饮水问题具有启发意义 [1] - 安哥拉记者认为新疆发展远超预期,其实践为安哥拉解决发展难题提供可借鉴路径 [1] 农业科技创新 - 新疆中农海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盐碱地成功种植"海水稻",安哥拉记者表示希望引进该技术提高本国水稻产量 [2] - 日本记者指出海水稻技术为沙漠地区解决粮食问题提供新路径,未来可能通过技术出口惠及全球 [2] - 刚果记者强调新疆农业创新通过技术进步和农民培训提升生产能力,创造就业机会并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2]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 喀什实现包容性发展,先进农业、社区共享、文化保育与民生关怀并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典型案例 [3] - 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采用"集拼集运"物流模式,打造以"多式联运"为特色的枢纽经济圈,提升中欧班列效率 [3] - 新疆通过政府牵头、群众参与的发展项目显著提升社区经济活力和民生水平 [3] 产业多元化发展 - 新疆拥有一流棉花产业、优质奶制品产业和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展现现代化发展活力 [3] - 新疆延续古丝绸之路开放包容传统,多个城市曾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枢纽重镇 [3] - 从智慧农业到古城保护再到跨境物流,新疆发展成就打破西方舆论偏见,提供可借鉴的现代化经验 [3]
到安江看“种”播天下
人民日报· 2025-06-16 06:11
杂交水稻发展历程 - 袁隆平在安江农校任教期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开启杂交水稻研究 [3][4] - 1962年受农民"亩产800斤"愿望触动,萌生"让天下人都有饱饭吃"的梦想 [3] - 1970年11月23日在海南发现关键野生稻"野败",为杂交水稻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8] - 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技术突破,试验田亩产达1010斤 [9] 科研方法与突破 - 通过天然杂交稻"鹤立鸡群"现象获得远缘杂交启示 [5][6] - 采用"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技术路线 [9] - 研究团队足迹遍及云南、海南等地进行野生稻资源搜寻 [6][7] 科研成果转化 - 成功培育海水稻品种,实现盐碱地变良田的突破 [10] - 湖南省农科院1.2亩试验田验证杂交水稻高产潜力 [9] - "禾下乘凉"超高产品种研发持续推进中 [10] 科研精神传承 - 袁隆平在安江农校工作37年,建立完整科研体系 [9] - 提出"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实践理念 [3] - 强调"知识比金钱更重要"的价值观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