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
搜索文档
【文脉华章】习言道 | 这块隋碑,习近平挂念40余年
中国新闻网· 2025-06-02 09:39
文化遗产保护 -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龙门石窟时提及河北正定隆兴寺的隋碑"龙藏寺碑",该碑刻立于隋开皇六年,被誉为"隋碑第一"和"楷书之祖" [1] - 1984年习近平同志在《中国青年》杂志撰文介绍正定时,特别提到龙藏寺碑的书法价值,称其"上承南北朝余风,下开初唐书法诸家先河",是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代表作 [3] - 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发现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撰写的"本命长生祝延碑"缺乏保护,立即批评并要求整改 [3] 文化传承与创新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理念,并以时代精神激活其生命力 [4] - 在山西云冈石窟考察时提出要让旅游成为"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 [4] - 在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指出需激发青少年对祖国和中华文明的热爱 [4] 地方实践案例 - 福建三明万寿岩史前遗址面临爆破开采时,习近平同志紧急批示停止爆破,保留远古人类遗迹 [3] - 浙江良渚遗址保护中,习近平同志果断关停影响遗址安全的湖州德清县6家石矿场 [3] -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考察时寄语青少年"多到实地寻溯中华文化,从小树立文化自信" [4]
百年非遗“圈粉”世界 外国友人用行动投票:爱上龙舟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02 09:33
文化传承与国际化 - 广东佛山叠滘龙舟活动吸引外国友人参与,形成中外融合的独特风景线 [1][3] - 德国龙舟爱好者本杰明通过参与训练,从竞技体验延伸到对非遗文化的深度认同 [3][5] - 本地队员温永铖积极推广龙舟文化,体现文化自信并促进国际交流 [7] 外国参与者的融入与体验 - 本杰明作为啤酒酿酒师,在佛山生活十几年后视当地为家,通过龙舟加深文化连接 [3][5] - 德国队员迈克尔为参与训练每日往返4小时,因团队情谊坚持三个月风雨无阻 [9][11] - 外国队员在落水时获队友即时救助,体现龙舟团队无国界的协作精神 [11] 龙舟文化的生命力 - 叠滘龙舟凭借独特文化底蕴和开放包容性,持续吸引外国爱好者加入 [7] - 外国"扒仔"与本地队员同舟共济,推动百年非遗技艺焕发新生 [11] - 龙舟活动从体育竞技升华为村落凝聚力象征,强化文化认同感 [5][7]
第一观察|总书记要求这些事“从娃娃抓起”
新华社· 2025-06-01 10:55
教育理念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要求从娃娃抓起树立正确价值观 [2] - 提出"节约粮食要从娃娃抓起",从小传递美好道德观念如"精忠报国" [2] - 指出小学、中学甚至幼儿园在人生中起重要作用,必须从娃娃抓起 [2] 文化传承 - 在河南龙门石窟考察时,鼓励孩子们多实地寻溯中华文化,从小树立文化自信 [4] - 早在浙江工作期间就强调精神文明建设要"从娃娃抓起",奠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基础 [4] - 今年全国两会再次强调"从娃娃抓起",要求从小树立理想,培养可靠接班人 [4][6] 综合素质培养 - 强调科学素养培养,要求"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 [7] - 在北京育英学校勉励学生从小树立"科技创新、强国有我"的志向 [7] - 重视体育健康,2014年提出"从娃娃抓起"提高竞技体育水平,2019年强调"体育运动要从娃娃抓起" [9] 全面发展 - 提倡从小培养劳动意识和生态意识,参加植树活动"把绿色的种子种进心里" [9][11] - 比喻"孩子教育跟植树一样",一开始就要竖正,否则就会长歪 [11] - 寄语少年儿童"从小学习做人、立志、创造",成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未来生力军" [11]
端午消费何以长红
经济日报· 2025-05-31 05:56
民俗文化消费热度 - 端午民俗相关搜索量同比增长超100%,"龙舟""粽子"等关键词热度环比增长超200% [1] - 佛山、汨罗等民俗游目的地预订量显著增长 [1] - 南北粽子"甜咸"争论及艾草花束身价暴涨反映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推崇 [1] 传统节日商业创新 - 粽子品牌推出冰粽、低糖粽等新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1] - 各地以民俗文化为切入点创新消费场景,将传统文化转化为可感知的消费力 [1] - 赛龙舟通过体旅融合将赛事"流量"变为消费"增量",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1] 民俗文化国际吸引力 - 赛龙舟和粽子在海外受追捧,彰显中国民俗文化吸引力 [2] - 入境游持续升温,端午节可成为"China Travel"重要名片 [2] - 国内文旅产品可通过差异化竞争突出民俗特色及地方优势 [2] 节日经济产业链效应 - 甘肃庆阳香包带动当地就业增收 [2] - 小粽子串联农业、物流、加工、文创产业链 [2] - 龙舟赛衍生出制造业、体育赛事、文化旅游三大主体产业 [2] 消费环境与文化传承 - 传统工艺需在传承创新中坚守质量底线 [2] - 文旅融合需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避免商业噱头 [2] - 消费者期待兼具文化底蕴与商业活力的传统节日 [2]
专访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苑举正:和平统一才是正途,需相信社会主义对未来的价值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30 09:28
两岸关系与民进党政策 - 民进党当局将两岸关系比作"公司并购"的说法被批评为对主权概念的无知 主权理论强调不可分割和强制统一的力量 大陆对台湾的惠台政策基于"一家人"的扶持而非条件交换 [3][4] - 民进党从赖清德上台以来一事无成 政治上"大罢免"导致台湾当局永无宁日 经济上台积电被送给美国 外汇存底被滥用 限制陆客来台让经济雪上加霜 社会层面通过修改"人口"构成等政策制造分裂 [5] - 赖清德称"台湾与日本像家人"的言论被批评为美化殖民历史 日本对台湾实行殖民统治 台湾是全世界唯一被殖民后"爱上"殖民帝国的地方 这是殖民教育的恶果 1945年台湾根据《开罗宣言》回归中国 [5] 中美博弈与台湾地位 - 台湾民众对中美博弈中的台湾地位有三种态度 一是迷信"美国会出手保护台湾" 二是赞成和平统一 三是市井小民只求温饱 美国未必干预 和平统一才是正途 [6] - 大陆在贸易战中有底气 从2018年开始已筹备七八年 预料到美国可能的行动 中央政府的命令能让全民团结对抗美国欺压 持续发展军事科技对美国形成警告 美国国内存在分裂因素迫使特朗普调整政策 [7] - 台湾在贸易战中缺乏话语权 与大陆无法相比 [7] 文化自信与制度优势 - 大陆的制度优势在应对中美贸易战中已显现 准备时间长 中央统筹能力强 军事科技威慑力足 但文化自信仍需进一步强化 部分大陆人对"美国梦""哈佛教育"等存在盲目崇拜 [8] - 对台湾而言 大陆需展现统一后的愿景 不是"吞并"而是"融合" 消解对立 凝聚共识 [8] - 特朗普限制哈佛招收外国学生可能削弱美国在全球的教育影响力 动摇"美国梦"的根基 [9] 台湾青年与媒体生态 - 台湾青年的认知存在分化 部分有识之士主动来大陆求学怀揣"大中国梦" 也有不少青年受民进党"去中国化"影响对大陆认知模糊 大陆可通过文化共鸣证明制度优势 [10] - 大陆媒体需在"事实"与"话语权"上双管齐下 明确惠台政策的本质是基于"两岸一家亲"的扶持 主动解读国际事件 通过具体案例展现大陆实力 传递"社会平等"的价值观 [10] - 台湾媒体生态可概括为"放任自由下的政治缩影" 统派与"独派"媒体泾渭分明 部分媒体通过分析国际新闻强调中国崛起 "独派"媒体则以诽谤造谣攻击大陆为主 台湾媒体未促进社会融合反而加深撕裂 [10]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文化强国丨更好担负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5-30 08:38
文化强国建设战略 - 文化强国建设被置于治国理政突出位置 推动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1] - 习近平文化思想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 为文化繁荣和强国建设提供思想武器与行动指南 [2][4] - 文化建设成就体现新时代伟大变革 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凝聚力 为复兴注入精神力量 [2][6]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意义 -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深化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 [3][4] - 提出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 推动物质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坚定文化自信等创新观点 [4] - 形成明体达用的科学体系 包含理论突破与战略部署 如意识形态责任制 文化体制改革等 [4][8] 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 坚持党对文化的全面领导 发展面向现代化世界的社会主义文化 壮大主流价值与舆论 [8][9] - 激发文化创新活力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 实现数字化赋能 [10] - 培养高质量文化人才队伍 完善选拔激励机制 建设高水平专业化团队 [11] 文化软实力与国际传播 -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构建多渠道对外传播格局 创新网络外宣 [12] - 推进全球文明倡议 加强国际人文交流 创造汇通中外的文化成果 [12] - 宣介中国主张与形象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 [6][12]
港人创业盯上岭南醒狮:这是能把全球华人连在一起的文化符号
南方都市报· 2025-05-29 21:16
公司背景与创业历程 - 香港人周皓晖以岭南醒狮文化为原型,于2016年在佛山创立服装品牌HEA,品牌理念为开心(Happy)、简单(Easy)、无所畏(Anyway)[1] - 创业灵感来源于个人生活经验,周皓晖自小接触舞狮文化,留学期间看到海外华人舞狮激发文化认同感[3] - 创业前曾探索佛山陶瓷、家具、电器等传统产业,最终选择服装行业结合传统文化IP[3] - 公司初期设计以岭南醒狮为原型的小狮子IP作为服装图案,后发展为文化载体[3] 品牌发展与业务布局 - 经过九年发展,公司已形成服装、茶饮咖啡、文创线下门店、客栈等多业务板块[1] - 2017年在佛山开设第一家线下服装实体门店,一年内扩展至60家,次年新增180家门店[6] - 首家省外门店选址重庆,基于线上销售数据排名第一的考量,目前最远门店已扩展至新疆和西藏[8] - 尚未进入香港和澳门市场,计划未来将港澳门店打造为文化传播桥梁[10] 文化理念与市场策略 - 品牌通过调研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地华人社区,强化醒狮作为全球华人文化符号的定位[4][5] - 海外调研发现马来西亚举办世界级醒狮比赛,华人群体对醒狮文化保持高度热情[5] - 重庆门店成功验证省外市场对南方醒狮文化的接受度,增强文化自信[8] - 计划将港澳门店作为向国际传播岭南文化的窗口[10] 销售渠道与业绩表现 - 全面布局九大电商平台官方旗舰店,包括抖音、天猫、拼多多等[10] - 2023年7月启动抖音本地生活直播,累计销售超100万件商品[10] - 2024年全年GMV达5亿元[10] - 战略重心从电商向实体店回调,强调线下体验的情感交互价值[10] 行业观察与区域发展 - 中国零售行业转型迅速,被认为是全球领先水平[10] - 粤港澳大湾区创业配套完善,企业注册手续可一日办结[8] - 鼓励香港青年把握湾区创业机遇[8]
百器列阵展风华 千峰萃珍树自信
消费日报网· 2025-05-29 10:48
行业概况 - 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是国内工艺美术行业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展会之一,具有展示、宣传、学习和交流的功能,能有效促成现场订单和长期客户关系[1] - 南宋官窑瓷器以造型端庄、紫口铁足、薄胎厚釉、金丝开片等特色享誉天下,但因工艺难度大在宋亡后失传,后世工匠致力于复原其技艺[1]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创始人金国荣1980年进入杭州瓷厂工作,经10年磨炼后赴景德镇古窑瓷厂进修传统手工拉坯技艺,2001年赴日本交流学习现代陶艺风格[3] - 2007年创办个人工作室专注创作,从业四十余年坚持手工制作,以"品质优先"理念推动品牌建设,逐步形成独特风格[3][4] 产品与技术 - 参展作品《弦音》采用南宋官窑材质紫金土,融合手工拉坯、捏刻技法,突破传统器形装饰,保留紫口铁足等特征的同时创新表现音乐律动感[4] - 创作理念强调"遵古法而不拘泥于古法",在传承南宋官窑薄胎厚釉、冰裂纹等核心工艺基础上进行造型创新[1][4] 市场推广 - 通过连续五次参展博览会建立客户黏性,现场订单转化率较高,部分参观者发展为长期客户[1][5] - 战略定位为"以陶瓷文化讲好中国故事",通过展会平台扩大官窑青瓷影响力,推动文化自信建设[1][5]
“弦歌不辍”略说(人文茶座)
人民日报· 2025-05-25 05:52
诗礼教化的历史渊源 - 孔子在武城听到弦歌之声后,用"杀鸡何必用牛刀"比喻,后肯定言偃"君子学道则爱护百姓,百姓学道则易于管理"的观点 [1] - 古代《诗》学传授均配以弦乐歌咏,《史记》记载"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后以"弦歌"代指礼乐教化和学习诵读 [1] - "武城弦歌"和"弦歌不辍"成为崇文重教、向化文明的代称 [1] 诗礼教化的精神内涵 - 诗是心灵的吟唱和情感的流淌,以优美韵律和深邃意境滋养心灵,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 - 礼是行为准则和社会规范,以庄重仪式和严谨秩序维系人际和谐,塑造社会文明 [1] - 孔子提出"富而教之"主张,强调经济发展后更需要充实人民精神世界,使人们富而知礼、富而守义、富而能仁 [2] 弦歌精神的历史体现 - 孔子周游列国失败后仍"慷慨讲诵,弦歌不衰",在陈蔡被围困时依然坚持 [2] - 孔门弟子如原宪"家徒四壁却匡坐而弦歌",颜回、曾参等人也体现这种精神 [2] - 明末黄宗羲在抗清时写下"锋镝牢囚取次过,依然不废我弦歌",展现不屈精神 [3] 弦歌精神的现代意义 - 弦歌代表礼乐文明和价值观信仰,是民族永恒的精神追求 [3]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理念如天下为公、民为邦本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 [3] - 新时代"弦歌不辍"意味着传承五千年未中断的文明,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3]
中国时尚经济创新发展峰会召开 中国时尚经济指数发布
深圳商报· 2025-05-25 01:42
峰会概况 - 中国时尚经济创新发展峰会于5月24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召开,主题为"东方美学·时代华章" [1] - 峰会由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组委会办公室与中国服装协会共同主办 [1] - 汇聚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高校智库及全球时尚界代表,探讨中国时尚经济发展路径与全球化战略 [1] 核心成果 - 《中国时尚经济指数规划报告》发布,提出构建中国自主的时尚评价体系,推动从"学习与适应欧美标准"向"引领全球时尚标准"跃升 [1] - 报告由新华指数研究院、国际时尚产业研究中心、北京服装学院时尚传播学院和《时尚芭莎》杂志社联合发布 [1] - 峰会启动"中国国风时尚周",永久发布会址落户河南中牟新区,该区正打造"国潮文化中原核心区" [2] 行业趋势 - 东方美学正成为全球品牌灵感的重要来源,东方文化已深植于全球设计语汇 [2] - 欧洲时尚品牌经验显示,本地化表达是全球时尚的核心动力,需深度融入当地文化 [2] - 中国时尚产业加速跨界融合,从服饰箱包扩展到文化驱动的生活方式与美学表达 [3] 产业升级 - 中国时尚产业依托制造基因及文化与科技优势,正突破传统西方时尚格局 [3] - 峰会聚焦时尚经济产业全链条,推动文化自信下的产业升级发展 [1] - 中牟新区由农业大县转型为文旅消费强县,加速推进时尚产业融合发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