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
搜索文档
对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17家车企先后“发声”,业内人士:实现难度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1 18:41
车企支付账期承诺 - 小鹏汽车、零跑汽车、长城汽车、小米汽车、理想汽车、奇瑞集团等车企宣布将对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 [1] - 中国一汽、东风汽车、广汽集团、赛力斯、长安汽车等头部车企率先承诺60天账期 [1][4] - 截至发稿时已有17家主流车企做出60天账期承诺,包括比亚迪、上汽集团、北汽集团、蔚来、江汽集团等 [7] 汽车零部件市场反应 - A股汽车零部件概念股集体走强,同心传动涨停,美晨科技、欣锐科技涨幅超20% [1] - 汽车零部件板块指数上涨2.18%至5750.45点 [2] - 迪生力、泉峰汽车、金麒麟、西上海等多股涨停,涨幅均超10% [2][3] 政策背景与行业现状 - 新修订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规定大型企业应在60日内支付款项,6月1日正式施行 [3] - 当前车企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周转天数平均为182天,是国际车企账期的两倍 [7] - 特斯拉对供应商付款周期为90天左右,宝马为30至45天 [7] 供应链企业反馈 - 供应链企业表示60天账期可减少垫资需求,直接释放现金流 [7] - 部分车企账期长达一年,到期后可能支付6个月承兑汇票 [8] - 车企主要通过现金、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三种方式付款,商业承兑汇票信用风险高 [8] 行业竞争与挑战 - 车企"年降"变为"一年多降",持续对供应商施加价格压力 [8] -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指出部分主机厂要求汽车板降价超10%,导致钢厂资金压力倍增 [10] - 行业存在利用供应链金融平台故意延长账期现象,将财务成本转移给供应商 [8] 车企应对措施与行业呼吁 - 一汽、广汽承诺通过数字化工具实现付款流程透明化 [11] - 比亚迪提出"技术与管理双优化",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 [11] - 行业呼吁抵制"内卷式"竞争,坚持质量安全、诚信经营和长期主义三条底线 [11][12]
工行无锡宜兴支行成功投放供应链金融贷款1000万元
江南时报· 2025-06-11 16:29
公司动态 - 工行无锡宜兴支行向某电线电缆上游供应商发放数字供应链融资1000万元 [1] - 该行采用自主研发的数字供应链产品工银e信 实现全流程线上化操作 [1] - 通过供应链核心企业信用 供应商无需额外担保即可获得低成本融资 [1] - 该行利用大数据风控模型和区块链技术确保贸易背景真实性 [2] - 数字供应链平台与核心企业ERP系统直连 实现交易数据实时共享 [2] 行业分析 - 电线电缆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 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生产至关重要 [1] - 电线电缆上游供应商多为中小微企业 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1] 业务模式 - 通过供应链金融贷款方式为中小微供应商提供金融支持 [1] - 创新的线上化、场景化服务模式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精准度 [2] - 动态监控资金流向确保信贷资金精准投向实体经济 [2] 未来规划 - 将围绕制造业、农业、建筑等重点行业拓展核心企业合作场景 [2] - 为产业链上下游客户提供定制化金融解决方案 [2]
供应链金融,真的是万恶之源?
虎嗅· 2025-06-09 19:11
看到网上都在讨论车企供应链金融的问题,各种链,舆论的导向就是大厂对中小供应商的压榨。 毛利率,对吧,毛利率对应了商业模式,从毛利率能看出这是不是个好生意。 毛利率高,说明企业要么有核心技术,要么有品牌溢价,要么有垄断性资源,对吧。 然后还看什么?帐期,对么? 帐期的本质是什么?是议价能力,是行业地位,是话语权,咱们不仅要看上游应付的帐期,还要看下游 应收的帐期。 最好的模式是什么?就是上游的应付能拖得长长的,下游的应收一秒不等,甚至预付款到账才发货。 那帐期这个东西,本质就是一种折扣啊,资金有成本有收益嘛,对吧。 我要来了180天帐期,实际上就是货款有便宜了3%-5%,所以本质就是一种溢价能力。 其实这一切的一切,归根结底就两个字——帐期。 一夜之间好像帐期变成了一个很坏的东西,供应链金融也变成了一个剥削的工具。 可是咱们现在换个角度想一想,当你去看一家企业的投资价值的时候,去做尽职调查的时候,会看什 么? 所以帐期是万恶之源么?杜绝的了么?如果没有帐期了,会怎么样? 如果没有帐期了,大家就会直接卷价格啊。 因为这就是一个市场行为,有的是人想进供应商库主动给帐期呢,别说180天了,360天都能给。 作为中小供 ...
21专访丨中企云链董事长刘江:发展供应链金融需秉持契约精神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9 12:16
产业数字金融发展趋势 - 数字化和平台化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的两大核心趋势 数字化技术解决了产业与金融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平台化理念将核心企业、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链接成网 实现信息对称和高效融资[3] - 供应链金融新规出台后 行业获得监管认可 更多银行和核心企业加入商业模式体系 监管明确"主体信用"、"数据信用"、"物的信用"三大维度 推动产融数字化规范发展[4] 应收账款电子凭证创新 - 中企云链通过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破解企业融资瓶颈 核心企业在线对应付账款主动确权 供应商可即时凭证融资 该凭证具有可拆分、可流转特性 提升中小企业融资可得性[2][4] - 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等部门政策肯定供应链金融对银行数字金融和普惠金融的赋能作用 应收账款数字化工具获得政策支持[4] 行业发展痛点与建议 - 行业存在自建平台垄断和低价竞争问题 需防范商业模式异化为不正当盈利工具 低价竞争可能对行业造成伤害[5] - 微观操作痛点包括银行要求供应商多开户限制 以及个体工商户融资受限问题 需与监管机构及银行持续沟通优化[6] - 契约精神是行业健康发展的核心 需推动核心企业发挥"链长"作用主动履约 银行才能更积极服务中小企业 监管督导是维护契约精神的重要外力[7]
沂链通供票小课堂:沂链通供票平台具有供票融资功能吗?
搜狐财经· 2025-06-09 09:58
平台定位与优势 - 沂链通平台是全国首个由地方政府主导发起、具有商贸物流产业背景的供应链票据公共服务平台,直连上海票据交易所[1] - 平台提供电子商业汇票全生命周期线上化服务,核心功能为供票融资[1] - 已实现供票业务规模突破200亿元,位居全国前五[10] 核心功能与技术特点 商票直融功能 - 基于真实贸易背景匹配金融机构与持票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1][2] - 具备秒级到账、海量资方、免费询价、操作便捷四大特点[2] - 通过流量引擎、数据风控、额度管控和开放接口保障业务高效开展[3] 银票秒贴功能 - 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直接触达银行的票据贴现信息服务[4] - 支持一键向多家银行在线询价,实现极速匹配、快捷贴票、秒级放款[5] 供应链票据管理 - 支持出票、承兑、背书、贴现、质押、兑付等全线上化处理[6] - 票据可等分化签发流转,流通性强且不占用企业银行授信或保证金[7] 实际应用效果 - 核心企业通过平台签发供应链票据支付货款,供应商可拆分流转或快速贴现[8] - 供应商将应收账款转化为供应链票据后,系统自动审核实现秒级放款[9] 行业合作生态 - 获得齐鲁银行、临商银行、华夏银行济南分行、青岛银行等多家银行合作[10] - 通过资源整合构建完善供票生态体系,推动供应链票据业务发展[12]
稳定币,新交易场景的一般等价物
2025-06-09 09:42
纪要涉及的行业 稳定币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稳定币的定义和作用**:稳定币是价格相对法定货币更稳定的加密数字货币,为数字货币提供价值锚定机制,作为交易媒介提升数字货币与法定货币交割便捷性和流动性,类似支付宝在淘宝的作用[1][3] - **香港推出稳定币条例的背景**:一是促进虚拟资产交易市场发展,二是应对国际贸易支付体系不确定性,稳定币或承担新支付体系作用保证国际贸易稳定[1][4] - **稳定币产业链结构**:分为一级市场(发行方、托管行、资产管理方)和二级市场(交易所、做市商),各方通过发行、托管、资产管理和交易等环节盈利[1][5] - **稳定币发行方商业模式**:采用零息负债和投资收益息差模式,以港元 1:1 兑换稳定牌照可零息获负债并投资,如 Circle 的 USDC 储备资产利息收入是主要收入,2024 年总收入 16.76 亿美元,99%即 16.6 亿美元来自此收入,未来或开展金融业务但资产端监管预计更严[6][8] - **稳定币市场竞争格局**:呈现高度集中化趋势,USDT 和 USDC 等头部稳定币市场份额超 85%,发行方需增强信用背书并披露资产结构增强信心,香港传统支付巨头未来可能获发行资格助市场发展[9] - **未来贸易场景金融需求**:围绕真实贸易场景可能衍生更多供应链金融需求,海外数字货币交易已出现融资融券等服务,具有贸易场景的平台与稳定币结合可衍生金融业务,有很大投资价值[1][10] - **大型机构参与稳定币发行的重要性**:具有信用背书的大型机构参与能增强市场信心和用户信任度,更可能占据重要市场份额,影响行业竞争格局[2][1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在香港市场有 5 家参与沙盒演练的稳定牌照申请者,以港元作为兑付基础按 1:1 比例兑换为稳定牌照[6]
邮储银行创新数据信用模式 构建产业协同新生态
证券日报· 2025-06-08 22:39
供应链金融创新 - 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成功落地全国首笔物流场景脱核"U保理"融资业务 基于核心企业与上游承运商的物流运费结算场景 创新运用历史交易数据核定授信 打破传统担保模式 [2] - 该业务为民营小微企业提供无需抵押担保的融资 放款速度快 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压力 融资不占用核心企业在邮储银行的授信额度 也无需额外签署担保协议 [2] - 邮储银行持续推进供应链金融业务创新 构建零售模式授信新体系 研发线上订单融资、线上有追索权保理等创新产品 [2] 金融科技应用 - 邮储银行依托自主搭建的U链供应链金融平台 实现与核心企业数据实时交互 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小微企业精准画像 提供线上主动授信服务 [2] - 将业务申请、材料提交、确权审批、合同签署等全流程线上化 改变传统融资业务繁琐的纸质操作模式 [2] 行业发展趋势 - 供应链金融线上化、脱核化已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邮储银行创新数据信用融资模式 将核心企业从传统"担保者"角色转变为"数据提供者" 释放核心企业信用资源价值 [3] - 邮储银行未来将以"保链稳链强链"为目标 紧跟产业组织形态变革趋势 加大金融科技投入 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3]
比亚迪,真的会是下一个“恒大”吗?
海豚投研· 2025-06-04 19:37
核心观点 -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暗示汽车行业存在类似恒大的高负债企业,市场将焦点集中在负债5943亿的比亚迪身上 [1] - 比亚迪近期发起大规模降价促销,22款车型最高降价5.3万元,引发市场对其财务状况的担忧 [1] - 比亚迪的负债结构以经营性负债为主,有息负债仅占7%,与恒大依赖有息负债的模式存在本质区别 [8][9] - 公司通过"迪链"供应链金融模式利用产业链话语权实现低成本融资,但该模式高度依赖销量持续增长 [15][16] - 当前价格战策略基于公司24%的毛利率优势,旨在维持市场份额和资金周转 [39][45] 负债结构分析 - 比亚迪2024年资产负债率75%,低于极氪(85%)和蔚来(87%),处于行业中等偏高水平 [3] - 有息负债占总负债比重从2020年32%降至目前7%,远低于恒大79.8%的有息负债率 [8][6] - 经营性负债占比达43%,主要为应付账款和"迪链"凭证,属于无息负债 [8][9] - 公司净现金水平行业领先,有息负债率仅5%,低于长城汽车(9%) [12] 供应链金融模式 - "迪链"是比亚迪向供应商开具的电子债权凭证,供应商可选择到期收款、转让或贴现 [15] - 供应商贴现年化利率3.6%-5%,低于普通商票4.8%-15%的利率水平 [17] - 该模式使比亚迪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达127天,远超行业45-60天平均水平 [18][23] - 国内前十大车企中至少有8家运营类似供应链金融平台,属于行业普遍做法 [21][22] 风险传导机制 - 模式核心风险在于销量持续增长,一旦下滑将引发经销商回款困难和供应链连锁反应 [27][31] - 垂直一体化模式在销量下滑时会导致单车折旧成本快速上升,挤压利润率 [34] - 当前已出现经销商"0公里二手车"现象,反映渠道库存压力增大 [28] - 应收账款保理业务若触发追索权可能转化为表内有息负债 [24] 竞争策略分析 - 一季度汽车业务毛利率24%,单车净利0.9万元,具备持续降价空间 [39] - 研发投入强度显著高于吉利,重点布局城市NOA智驾技术下放 [43][45] - 海外市场拓展战略明确,利用高毛利海外业务反哺国内价格战 [45] - 最新周订单量已环比回升1万辆至8万辆,显示降价策略初步见效 [47] 行业对比 - 经销商渠道占比70%-80%,与长城、吉利等传统车企模式相近 [26] - 单车核心经营利润0.6万元,仍高于吉利0.4万元水平 [41][43] - 在智驾领域加速布局,计划2025-2026年实现7-15万元车型城市NOA覆盖 [45] - 相比蔚来(高有息负债率)和理想(净现金1000亿),财务结构更为稳健 [11][12]
中汽协发倡议,众专家亮观点(五)| 张君毅:一切高速发展均应以保证质量为前提
经济观察报· 2025-06-04 10:23
行业价格战现状 - 2025年5月23日起多家车企发起大幅降价活动,引发行业新一轮"价格战"恐慌 [4] - 无序价格战加剧恶性竞争,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影响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保障 [2] - 截至2025年4月全国乘用车库存达350万辆,新能源汽车库存创历史峰值(85万辆) [6] 价格战背后的结构性矛盾 - 补贴退坡倒逼市场出清:2025年国补退坡后新能源车购置成本上涨10%-15%,超30万元车型加征10%购置税 [5] - 产能过剩与库存积压:头部企业通过降价消化库存,中小车企产能面临挤出压力 [6] - 技术迭代加速:新品快速迭代导致旧品淘汰压力,用户面临"背刺"现象 [6] - 资金链压力:整车及零部件供应商净利润率从2015年9%降至2025年一季度3.8%,中小供应商现金流普遍不足3个月 [8] 行业影响与风险 - 整车企业要求供应商年降25%,远超行业承受阈值,存在偷工减料风险 [8] - 经销商资金链承压:厂商补贴不到位导致经销商资金链断裂风险上升 [8] - 行业利润率持续下滑:整车销售及零部件供应商利润率从去年4.3%降至2025年1-4月4.1% [8] 解决方案与行业倡议 政府层面 - 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建立动态价格监测机制 [12] - 升级智能驾驶、电池安全等技术标准,倒逼质量竞争 [13] - 限制整车企业拖欠供应商货款行为,改善供应链财务状况 [13] 车企层面 - 头部企业应避免垄断,通过技术研发构建护城河 [15] - 中小企业应聚焦细分市场差异化,开拓海外市场 [15] - 建立长期利润模型,拒绝牺牲售后服务和产品质量的短期行为 [17] 供应链层面 - 与车企签订长期协议,避免终端降价倒逼原材料成本压缩 [20] - 联合研发降本技术(如电池回收利用),从供应链端降低车企压力 [22]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正从国内市场为主转向全球化发展阶段 [22] - 行业发展需以保证质量为前提,以用户利益最大化和行业健康为底线 [22]
华菱钢铁: 关于子公司深圳华菱商业保理有限公司股权调整暨关联交易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03 20:15
关联交易概述 - 公司拟将所持华菱保理51%股权转让给下属4家核心钢铁控股子公司,具体为华菱湘钢20%、华菱涟钢20%、华菱衡钢10%、阳春新钢铁1% [1] - 阳春新钢铁拟额外受让湖南钢铁集团所持华菱保理9%股权,交易完成后4家子公司合计持股比例提升至60% [1] - 关联交易金额为4,405.29万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归母净资产的0.08%,未达股东大会审议标准 [2] 华菱保理基本情况 - 注册资本50,000万元,主营业务包括供应链金融平台"华菱通宝"和传统保理业务,2024年未经审计资产总额28.39亿元,净资产4.89亿元 [3][4] - 2023年审计数据显示营业收入2.35亿元,净利润3,329.68万元,经营活动净现金流3.38亿元 [4] - 股权结构清晰,华菱钢铁与湖南钢铁集团分别持股51%和49%,无权利限制 [4] 湖南钢铁集团背景 - 湖南省国资委控股70.6%,2024年未经审计资产规模2,085.51亿元,归母净利润8.46亿元 [6] - 主营业务涵盖钢铁制造、资源开发、金融投资等多元领域,2023年审计营业总收入2,400.80亿元 [6] 交易定价依据 - 以2025年3月31日评估值为基准,华菱保理净资产评估值48,947.71万元,增值率0.04% [7][8] - 总交易对价29,368.62万元,其中阳春新钢铁支付湖南钢铁集团4,405.29万元 [10] 交易目的与影响 - 强化核心钢厂与华菱保理协同效应,形成产业链利益共同体,保障上游供应链稳定 [7] - 交易后公司仍通过子公司合并华菱保理报表,对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 [12] 审批程序 - 董事会及独立董事专门会议审议通过,关联董事回避表决,评估报告经湖南省国资委备案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