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出海

搜索文档
政策+产业双轮驱动 创新药激活医药板块
证券时报· 2025-05-26 02:14
医药行业回暖 - 医药行业最困难的时刻可能已经过去,投资筹码出清较为彻底,对医药行情的预期相对乐观 [1][3] - 港股创新药牛市行情持续演进,带动医药板块回暖,恒生医疗保健指数自年初低位上涨31.89%,远超同期恒生科技指数和恒生中国企业指数 [2] - A股市场中,创新药指数和申万医药生物一级行业指数分别上涨超过24%和10%,超过同期上证指数、沪深300、全A等主要指数表现 [2] 医药基金表现 - A股全市场282只医药主题基金中,超251只基金实现年内正收益,其中66只基金年内业绩涨幅超过20% [2] - 医疗主题基金业绩分化显著,首尾相差超过60个百分点,涨幅居前的基金重仓持有港股医药公司 [2] - 中银港股通医药C年内业绩回报达50.5%,核心来源于港股的翰森制药、科伦博泰生物-B、康方生物等 [2] 反弹动因分析 - 政策支持与产业基本面改善是港股创新药此轮反弹的核心驱动力 [3] - 创新药政策转向明确,从支付端到审批端、价格端的全链条支持,推动市场预期从悲观转向中性偏暖 [3] - 板块估值自2021年以来累计下跌51.2%,处于历史低位,南向资金年内净买入超6000亿元,外资回流等流动性改善形成估值修复合力 [3] - AI技术加速药物研发降本增效,创新药企收入增长与业绩扭亏的基本面拐点进一步催化行情 [3] 创新药发展趋势 - 中国创新药已进入2.0时代,全球竞争力显著提升,国内医保谈判加速创新药放量,商保支付体系完善打开商业化天花板 [3] - 2025年中国BD项目占国际大药企合作比例超40%,成为全球早期创新药最大输出国,合作金额持续攀升 [3] - 国内创新药尚处于发展期,海外市场均为增量市场,随着产业政策和集采政策不断优化,板块盈利和估值有望迎来双升 [4] 投资主线与方向 - 创新药出海与技术赋能是2025年医药投资的两大主线 [5][6] - 创新药商业化放量更加顺畅,海外BD持续落地,创新药投资或将成为医药板块内部的主线 [6] - ADC(抗体偶联药物)、多抗药物交易金额亮眼,未来3—5年有望主导欧美市场 [6] - 创新药估值抬升将带动传统制药板块,AI医疗因技术确定性提升与产业生态清晰化,预期回报率持续上行 [6] - 重点关注产业逻辑和业绩具有确定性,以及后续业绩有反转预期的高赔率方向,如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 [7] - 医保丙类目录及商业保险普及可能带来的支付端扩容有望打开医药板块的成长空间 [7]
长江医药:药品产业链周度系列(一)速览靶点DKK1
长江证券· 2025-05-25 21: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实体瘤潜力新靶点 DKK1,是 Wnt 信号通路的典型分泌型拮抗剂,在多种癌种中表达;全球多家药企已布局 DDK1 靶点,君实生物 JS015、安济盛 AGA2118、礼来制药 Sirexatamab 研发进度领先,进入临床 II 期,君实生物 JS015 在治疗 CRC 以及 GC 中展现 BIC 潜力 [2] - 2025 年医药投资逻辑集中在创新出海与内需复苏,创新药有望借船出海,院内业务和消费内需型企业基本面将改善 [7] 相关目录总结 实体瘤诊疗形势严峻,DKK1 初现 BIC 潜力 - 国内胃癌高发,2020 年新发病例 47.9 万,死亡 37.4 万,约占全球新发和死亡病例的 44.0%、48.6%;晚期胃癌治疗手段有限,一线和二线及后线治疗方案多样 [14] - DKK1 是 Wnt 信号通路的典型分泌型拮抗剂,1998 年被发现,蛋白由 266 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约 29 kDa;Wnt 信号通路包括经典和非经典通路 [18] - DKK1 在胃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可能是潜在的胃癌筛查生物标志物;多个药企布局 DKK1 靶点,君实生物 JS015、安济盛 AGA2118、礼来制药 Sirexatamab 进入临床 II 期,辉瑞 RN564 进入临床一期 [22][23] - 君实生物 JS015 初步临床数据亮眼,2L 治疗 CRC 试验组中 38 例可评估患者 ORR 和 DCR 分别达 31.6%、94.7%,1L 治疗 CRC 试验组中 9 例可评估患者 ORR 达 100%,1L 治疗 GC 试验组中 15 例可评估患者 ORR 和 DCR 分别为 66.7%、93.3%;各联合治疗方案耐受性良好,安全性可控 [26] 投资观点 - 药品方面,医保“腾笼换鸟”持续,创新药出海是投资主线,看好有源头创新能力等的创新药企,关注新赛道 [30] - CXO 方面,重视板块性投资机会,外向型 CDMO 受益于海外需求,内需型 CRO 有望受益于国内生物医药投融资上升 [30] - 医疗器械方面,2025 年看好院内业务恢复,短期关注设备更新,院内耗材关注电生理、骨科等领域,中长期关注家用医疗器械板块 [31] - 生命科学服务方面,板块或周期见底,重视初现拐点或持续向上的标的 [31] - 中药方面,关注基药目录等,预计 2025 年行业迎来收入利润拐点,看好品牌 OTC 药企和稳健资产 [31] - 生物制品方面,优先胰岛素/血制品,持续关注疫苗 [31]
全球生物医药版图迎来更多中国声音,独特优势有哪些?
第一财经· 2025-05-25 21:10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阶段 -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从传统引进向自主创新输出转变,研发和临床试验保持高速增量 [1] - 创新药市场规模从2019年1325亿美元增至2024年1592亿美元,全球占比约15%,2030年有望突破3000亿美元 [1] - 中国创新药企业在治疗领域和技术路线上呈现专业化、差异化布局,部分产品实现"中国新"或"全球新" [1] 国际药物信息大会(DIA)与行业国际化 - DIA上海代表处成立加速中国创新药国际化,促进国内外药监交流 [2][3] - 中国加入ICH后,海外新药进入中国时间从7-8年大幅缩短 [3] - 创新药出海模式升级,从"贸易思维"转向解决当地健康需求的"国际化2.0" [4] 创新药出海交易数据与趋势 - 2024年中国License-out交易94笔,总金额519亿美元(同比+26%);2025年Q1达41笔/369.29亿美元 [3] - DIA年会新增北非、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药监交流,优化注册路径 [3] - 上海2024年海外授权交易额198.3亿美元(同比+30.5%),5亿美元以上项目15项 [7] 中国临床试验的全球优势 - 2024年全球新启动临床试验5300项,中国占比30%(美国35%),成本比美国低1/3 [5] - 2025年3月全国获批创新药IND 126个,上海占36个(全国第一) [8] - 上海73个临床机构新增562项试验,21家医院组建协同网络推动国际化 [8]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生态 - 2024年上海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超2000亿元,获批7个1类创新药(占全国17.5%) [7] - 上海出台全链条支持政策,包括临床赋能、审评审批优化、医保支付和融资支持 [8] - 允许外资在沪开展干细胞/基因治疗研发、设立独资医院,提升通关便利性 [8] 研发策略与全球贡献 - 中国以"患者需求"为核心的研发策略,在部分领域形成差异化创新效应 [7] - 中国临床研究在人种差异和药物代谢方面的数据为全球药企提供上市优势 [8] - 全球30%新启动临床试验源自中国,展现速度、成本和质量优势 [5][7]
长江医药:药品产业链周度系列(一):速览靶点DKK1-20250525
长江证券· 2025-05-25 20:3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丨维持 [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实体瘤潜力新靶点 DKK1 是 Wnt 信号通路的典型分泌型拮抗剂,在多种癌种中表达,多家药企已前瞻性布局,君实生物 JS015 等研发进度领先且初现临床潜力 [2][7] - 2025 年医药投资逻辑集中在创新出海与内需复苏,创新药有望借船出海,院内业务和消费内需型企业也值得关注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实体瘤诊疗形势严峻,DKK1 初现 BIC 潜力 - 国内胃癌高发,2020 年新发病例 47.9 万,死亡 37.4 万,约占全球新发和死亡病例的 44.0%、48.6%,晚期治疗手段有限,一线和二线及后线治疗有不同方案 [16] - DKK1 是 Wnt 信号通路的典型分泌型拮抗剂,能拮抗 Wnt/β - catenin 信号通路,在脊椎动物中有同源蛋白但作用有差异 [22] - DKK1 在胃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与病变严重程度相关,可能是潜在胃癌筛查生物标志物,高表达患者生存期差,是肿瘤复发和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 [27] - 多家药企布局 DKK1 靶点,君实生物 JS015、安济盛 AGA2118、礼来制药 Sirexatamab 进入临床 II 期,辉瑞 RN564 进入临床一期,主要适应症包括实体瘤和骨质疏松等 [7][28] - 君实生物 JS015 披露初步临床数据,2L 治疗 CRC 试验组中 38 例可评估患者 ORR 和 DCR 分别达 31.6%、94.7%,1L 治疗 CRC 试验组 9 例可评估患者 ORR 达 100%,1L 治疗 GC 试验组 15 例可评估患者 ORR 和 DCR 分别为 66.7%、93.3%,各联合治疗方案耐受性良好,安全性可控 [30][31] 投资观点 - 药品方面,医保“腾笼换鸟”持续,创新药出海是投资主线,看好有源头创新能力等的创新药企,关注新赛道 [35] - CXO 方面,重视板块性投资机会,外向型 CDMO 受益于海外需求,内需型 CRO 有望受益于国内生物医药投融资上升 [35] - 医疗器械方面,2025 年随着政策缓和,看好院内业务恢复增速,短期关注设备更新,院内耗材关注电生理、骨科等,中长期关注家用医疗器械 [36] - 生命科学服务方面,板块或周期见底,重视初现拐点或持续向上的标的 [36] - 中药方面,关注基药目录等,预计 2025 年行业迎来收入利润拐点,看好品牌 OTC 药企和稳健资产 [36] - 生物制品方面,优先胰岛素/血制品,持续关注疫苗 [36]
利好空袭!下周A股,关键时刻
搜狐财经· 2025-05-25 18:58
市场表现 - 三大指数全线调整 贵金属、汽车、包装等行业板块涨幅居前 互联网、工业机械、酒类等行业板块跌幅靠前 市场分化较为严重 [1] 货币政策与金融支持 - LPR迎来年内首降 1年期降至3% 5年期以上降至3.5% 均下降10个基点 [2] - 中国人民银行重申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 保持金融总量合理增长 [2] 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 - 国务院审议通过《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 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是大势所趋 [2] - 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 强化新型工业化绿色底色 [2] - 推进传统产业深度绿色转型 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实施 加快重点行业绿色改造升级 [2] - 引领新兴产业高起点绿色发展 加大清洁能源、绿色产品推广 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 [2] 科技金融政策 - 中国证监会将持续优化科技企业境内上市环境 实施新股发行逆周期调节机制 把握新股发行节奏和规模 [3] - 深化科创板、创业板发行上市制度改革 支持优质红筹科技企业回归境内上市 [3] - 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适用"绿色通道"政策 推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新案例落地 [3] 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 - 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协同赋能、融合发展 [4] - 高标准实施"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升级版、标识"贯通"行动和工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发展行动 [4] - 建设高质量工业数据集 打造"高价值、高纯度、高可用性"工业语料库和多模态数据集 [4] - 推动建设工业领域专业大模型 鼓励基础大模型向工业领域开源共享 [4] - 加快智能算力建设布局 构建"云边端"协同的智能算力网络 [4] 创新药行业 - 国内制药公司与国外制药龙头签署协议 授予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SSGJ-707全球开发、生产、商业化权利 获得12.5亿美元首付款及最高48亿美元里程碑付款 [5] - 中国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从十年前的33.3%提升至2023年年底的43.7% 相当于每年多挽救50万名患者生命 [5] - 港股创新药板块上涨受政策红利、产业升级、全球化突破等长周期逻辑驱动 [6][7] - 中国创新药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价值重估进程方兴未艾 行业进入"产品周期+政策周期"共振阶段 [7] 下周A股市场 - 下周A股市场将有48只股票面临解禁 合计解禁数量为5.28亿股 解禁市值为168.24亿元 环比减少27.06% [8] - 万达轴承将解禁市值超50亿元 流通盘增加超480% 炬芯科技、菲菱科思、并行科技将解禁市值均超10亿元 [8] - 下周将有3只新股申购 创业板、北交所、科创板各有1只 [8] - 世昌股份北交所IPO将于5月30日上会 拟募集资金约1.71亿元 投资于新能源高压油箱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8] 政策法规 - 修订后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自6月1日起施行 进一步明确付款期限 完善非现金支付方式 明确无争议款项的付款义务 [9] - 修订后的《快递暂行条例》自6月1日起施行 推进快递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 鼓励使用环保包装材料 [9] - 《国家发展改革委行政处罚裁量规则》自6月1日起施行 明确行政处罚的六个种类 [9]
66只基金涨超20%!基金经理:医药开始赚钱了!
券商中国· 2025-05-25 07:20
"医药行业最困难的时刻可能已经过去了。" 融通基金 基金经理万民远的一句感慨道出了众多医药基金经理、基民和股民多年持仓的坚守与转折。随着港 股创新药的牛市行情仍在持续演进,今年不少基民发现,自己持有亏损多年的医药基金开始赚钱了。 近期港股创新药板块持续走强,医药股、医药基金投资价值再次引起市场关注。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采访 国泰基金麻绎文、景顺长城基金金璜、融通基金万民远、金鹰基金欧阳娟、华富基金廖庆阳、诺安基金唐晨等 多位基金经理,围绕市场反弹动因、全年主线逻辑及细分赛道机会展开深度解读。 接受采访的多位基金经理均认为,港股创新药板块的上涨并非短期情绪驱动,而是政策红利、产业升级、全球 化突破等长周期逻辑的集中体现。尽管短期需关注政策落地节奏与外部环境变化,但中国创新药从"跟 跑"到"领跑"的趋势已然确立,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价值重估进程方兴未艾。对于投资者而言,把握创新药出海 与技术融合主线,兼顾低估值修复与业绩兑现逻辑,或是分享产业升级红利的关键。 医药行业最困难时刻或已过去 Wind数据显示,年初低位以来,恒生医疗保健指数(HSHCI.HI)上涨达到31.89%,远超同期恒生科技指数和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 ...
从连云港到香港,恒瑞医药创下近五年港股医药最大IPO,募资总额近百亿港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3 22:42
恒瑞医药港股上市概况 - 5月23日恒瑞医药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开盘价57港元/股较发行价44.05港元上涨29.4%,收盘报55.15港元/股上涨25.20%,A股报54.50元/股下跌1.62% [1] - 全球发售H股约2.25亿股(行使超额配售权前),发行价44.05港元,募资总额约98.90亿港元,创2020年以来港股医药板块最大融资规模纪录,暂列2025年第二大港股IPO [1] - 上市仪式由董事长孙飘扬敲锣,标志着公司正式迈入"A+H"双平台上市时代 [1][2] 公司战略与高管动态 - 副董事长戴洪斌表示港股上市是迈向国际资本市场、加速创新国际化的关键一步 [2] - 公司将以港股上市为契机持续加码创新研发,扩大全球合作网络,目标让创新成果惠及全球患者 [3] - 4月2日戴洪斌由总裁升任副董事长,将协助董事长进行战略制定、投资及董事会管理 [6] 行业背景与发展趋势 - 2024年Q4起A股公司赴港上市趋势增强,2025年4月单月披露计划的公司数量及市值总和已超过Q1,预计发行潮将发生在2025年下半年 [9] - 近期医药行业BD交易活跃,如三生制药与辉瑞创纪录合作,提振投资者对中国药企全球化能力的关注 [9] - 分析师指出恒瑞上市将提振中国创新药企赴港信心,更多企业将以临床数据和管线布局为基础讲好投资故事 [9] 公司国际化布局 - 在全球设立14个研发中心,研发团队达5500余人,已在美欧澳日韩等启动超20项海外临床试验 [10] - 累计达成14笔创新药对外授权合作(近三年9笔),涉及多个核心品种,累计交易金额约140亿美元 [10] - 拥有超过90个新分子实体,港股募资将用于临床研发推进及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同类首创/最佳产品开发 [11] 公司发展历程 - 前身为1970年成立的连云港制药厂,2000年在上交所上市 [6] - 2020年末市值一度突破6000亿元,后经历业绩承压,2021年孙飘扬重返董事长职位推动业务重组 [7] - 通过BD交易将多个创新项目推向国际市场,逐步走出低谷 [7]
桥水达利欧再度警告美债,美股债汇怎么走?高手抓住可控核聚变机会,看好这些板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3 17:23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集体回调 沪指跌0.94%收报3348.37点 上涨股票1107只 下跌股票4204只 可控核聚变概念表现突出 [1] - 英伟达800V HVDC数据中心供电概念股周四走强但周五下跌 华为鸿蒙折叠电脑发布后折叠屏产业链未大涨 "520"概念股短暂冲高后回调 [4] - 上证指数短期面临3380点压力位 下方有多条均线支撑 方向不明朗 [5] 掘金大赛赛况 - 第60期比赛冠军收益率28.38% 亚军27.28% 季军26.60% 460名选手获正收益奖励 [1] - 冠军操作:分三笔买入中洲特材(23.45元/26元)后33.24元卖出 并捕捉丽人丽妆行情 亚军操作天元宠物(33.42元买入/38.29元卖出) 季军操作郑中设计(10.78元买入/15.27元卖出) [4] - 多名选手成功捕捉宠物经济(天元宠物)和可控核聚变(中洲特材)热点行情 [5] 投资机会分析 - 创新药出海存在双重逻辑:1)中国市场规模从2021年1000亿元增至2024年1.13万亿元 年增速超20% 2)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提供增量空间 [5] - 高股息资产(银行/高速公路/自来水)具避险属性 游资量化主导的热门题材股当前持续性差且波动剧烈 [6] - 需警惕全球流动性趋紧风险 美日国债拍卖遇冷反映日元流动性不足可能加剧美国股债汇"三杀" [5] 赛事规则更新 - 第61期比赛模拟资金50万元 周赛奖励结构调整:第1名688元 第2-4名188元/人 第5-10名88元/人 其余正收益选手均分500元 [7] - 月度积分王需满足每期操作≥3只股票(否则积分打8折) 积分相同者按末期收益率排名 年度积分受月度累积影响 [8] - 报名福利包含查看高手持仓权限、"火线快评"5天免费阅读及比赛交流群资格 [9]
折价发行,恒瑞医药港股股价首日开盘涨三成
第一财经· 2025-05-23 11:56
港股IPO发行情况 - 恒瑞医药港股发行价定为44 05港元 股 较A股5月22日收盘价55 40元 股折价约27%(按当日汇率计算)[1] - 上市首日港股开盘涨幅达30 08%至57 05港元 股 同期A股微跌0 40%至55 16元 股[1] - 基石投资者包括GIC 景顺 瑞银 高瓴资本等 认购总额41 31亿港元 占总发行规模41 77%(未计超额配售)[1] 募资用途与财务状况 - 本次IPO募集资金净额97 47亿港元 计划用于研发 海内外生产研发设施建设及现有产能升级[2] - 截至一季度末公司账面货币资金240 86亿元 但需支撑90多个在研创新药及约400项国内外临床试验[2] 创新药竞争格局 - 恒瑞医药与百济神州在A股争夺"创新药一哥"地位 后者已有两款创新药在海外自主上市销售[3] - 公司近三年达成9笔海外授权合作 涉及Lp(a)抑制剂 DLL3 ADC等核心品种 累计交易额约140亿美元[3] 国际化战略展望 - 公司通过港股上市增强国际布局 需突破自主出海能力以巩固行业地位[4] - 当前创新药出海主要依赖对外授权模式 涉及默沙东 德国默克等国际药企[3][4]
爆发!上市首日大涨30%
第一财经· 2025-05-23 11:56
港股上市表现 - 恒瑞医药于2025年5月23日登陆港股,开盘股价涨幅达30 08%,报57 05港元/股,同时A股微跌0 40%至55 16元/股 [1] - 港股IPO发行价定为44 05港元/股,较A股前一交易日收盘价折价约27%(按当日汇率计算) [1] - 基石投资者阵容包括GIC、景顺、瑞银全球资管、高瓴资本等,总认购金额41 31亿港元,占总发行规模41 77%(未计超额配售) [1] 募资用途与财务状况 - 本次港股IPO净募资97 47亿港元(总募资98 9亿港元),计划用于研发、海内外生产/研发设施建设及现有产能升级 [2] - 截至一季度末公司账面货币资金240 86亿元,但需支撑90多个在研创新产品及约400项国内外临床试验 [2] 创新药出海战略 - 与百济神州相比,恒瑞医药尚未有创新药在海外获批上市,目前出海主要依赖对外授权合作模式 [3] - 近三年达成9笔海外授权交易(涉及Lp(a)抑制剂、DLL3 ADC等核心品种),累计交易金额约140亿美元,首付款已成为收入来源之一 [3] - 市场认为公司需从"借船出海"转向"造船出海"以巩固行业地位,此次港股上市旨在强化国际布局 [4] 行业竞争格局 - 恒瑞医药与百济神州在A股市场争夺"创新药一哥"地位,后者已实现两款创新药海外上市并自主运营销售团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