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研发

搜索文档
海思科: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海思科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之发行保荐书
证券之星· 2025-07-07 12:12
发行基本情况 - 中信证券作为保荐机构负责海思科医药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项目,项目保荐代表人为沈子权和王琦,项目协办人为杜雨林 [2][3] - 海思科医药注册资本为1,119,917,970元人民币,注册地址位于西藏山南市,股票代码002653 [4] - 公司经营范围涵盖药品生产销售、医学研发、技术服务等,拥有40余个药品品种,其中4款1类新药已获批上市 [4][48] 公司历史与股权结构 - 公司前身为2005年设立的西藏康欣药业,2010年改制为股份公司,2012年在深交所上市 [4][5] - 上市后通过多次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及股权激励,总股本从4亿股增至11.2亿股 [6][7][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控股股东王俊民直接持股35.68%,与其配偶合计控制40.11%表决权 [13][17] 财务数据 - 2024年营业收入37.21亿元,同比增长10.92%;归母净利润3.95亿元,综合毛利率71.46% [16] - 研发投入持续高位,2022-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28.37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达26%-32% [35] - 截至2025年3月末,开发支出账面价值11.54亿元,占净资产比例较高 [44] 研发与产品管线 - 公司拥有900余人研发团队,硕士以上占比35%,已建立从早期发现到商业化的全流程技术体系 [50] - 在研1类新药管线覆盖麻醉、呼吸、肿瘤等领域,4个产品进入临床中后期阶段 [49][51] - 创新药收入快速增长,核心产品环泊酚注射液2022-2024年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67.17% [52] 行业与竞争优势 - 医药行业受"十四五"规划支持,创新药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5年目标成为全球重要创新源头 [48] - 公司构建了覆盖6,000家医院的营销网络,商业化团队超2,000人,具备专科领域深度渗透能力 [52] - 五大生产基地通过GMP认证,产能储备充足,可支持新产品快速商业化 [51]
荣获“ESG创新实践卓越企业”,四环医药(0460.HK)“医美+创新药”双轮驱动迈向盈利
格隆汇· 2025-07-07 09:38
ESG投资趋势与公司认可 - 全球ESG投资加速主流化,ESG表现优异的企业在创新能力和长期韧性方面更具优势,能创造更稳定可持续的投资回报 [1] - 四环医药荣获"格隆汇金格奖·ESG创新实践卓越企业",体现对其可持续发展实践和高增长医美与创新药领域成就的认可 [1] 医美业务表现与战略 - 2024年医美业务收入达7.44亿元,同比增长65.4%,产品矩阵覆盖填充、塑形、光电设备及皮肤管理等60余款产品 [3] - 自主研发的"少女针"和"童颜针"获批国家III类医疗器械,7月19日将进行产品上市直播 [4] - 光电设备业务重点拓展,Sylfirm X获FDA和NMPA双认证,疗效和安全性获广泛认可 [4] - 在研III类产品线包括胶原蛋白、水光针等,预计未来1至3年内陆续获批 [4] - 渠道网络覆盖全国370个城市,合作医美机构6200余家,采用"直营+代理"双轨模式 [6] - 通过全资收购美国子公司加速国际化,产品已在印尼和马来西亚上市,重点开拓巴西及中东市场 [6] 创新药研发进展 - CDK4/6抑制剂吡洛西利片获批两大适应症,是国内首个获批单药用于HR+/HER2-晚期乳腺癌后线治疗的CDK4/6抑制剂 [8] - 吡洛西利单药治疗mPFS达11个月,联合氟维司群二线治疗mPFS达14.69个月,安全性优于同类产品 [9] - 安奈拉唑钠肠溶片是国内首个完全自研PPI创新药,具有差异化代谢和排泄特点 [10] - ALK抑制剂XZP-3621的NDA获受理,用于一线治疗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10] - 轩竹生物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11] 生物药领域突破 - SGLT-2抑制剂脯氨酸加格列净片获批上市并进入国家医保目录 [12] - 国产首仿药德谷胰岛素注射液和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液获批上市 [12] - 司美格鲁肽注射液降糖适应症处于Pre-NDA阶段,减重适应症完成临床III期入组 [12] - 与英国、印度、巴西企业达成授权协议,推动降糖药物进入全球市场 [12] - 司美格鲁肽原料药完成美国FDA登记 [12] 财务与市场表现 - 公司股价今年涨幅超60%,但估值仍具吸引力 [13] - 在手现金储备近40亿元 [13] - 目标2025年实现收入约23亿元,整体营业利润扭亏为盈 [13] - 总市值99.29亿,总股本91.94亿 [14][15]
【私募调研记录】弘尚资产调研百诚医药
证券之星· 2025-07-07 08:09
公司调研信息 - 知名私募弘尚资产近期对百诚医药进行了电话调研 [1] - 公司采取创新药和仿制药研发双线发展战略,积极布局自主立项的创新药物研发 [1] - 创新药物研发项目覆盖肿瘤、自身免疫、神经精神及呼吸道疾病等关键医疗领域 [1] - 小分子创新药重点推进项目为BIOS-0635,针对KT6靶点,拟用于治疗实体瘤 [1] - 大分子创新药有四个进展较好的品种,包括一个抗CD24品种和三个双抗产品 [1] - 公司建立了多个成熟的类器官模型,应用于抗肿瘤药的药效评价、个性化精准医疗、药物毒性预测等 [1] - 0618靶点针对OS和神经病理性疼痛,市场潜力大,尤其是OS患者人数众多 [1] - 新药研发平台涵盖多个关键技术平台,团队规模超过200人,硕博比例超80% [1] 机构背景 - 弘尚资产由公募基金优秀团队与红杉资本联合创建,成立于2013年10月 [2] - 公司是红杉资本在中国唯一的权益证券资产管理平台 [2] - 凭借优秀业绩和稳健运作,屡获金阳光、金长江及金牛奖等行业大奖 [2] - 专注于绝对收益目标的权益类投资策略,以基本面研究驱动的权益类资产管理能力为核心竞争力 [2] - 投研团队包括大型基金公司高管、外资投研主管、金牛基金经理、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等资深投研人员 [2] - 非投研板块的业务带头人全部来自公募基金,具有深厚的管理经验和行业影响力 [2] - 公司是中国基金业协会会员,具备投顾资格 [2]
【策略周报】高股息稳盘,多主题轮动延续
华宝财富魔方· 2025-07-06 22:04
重要事件回顾 - 6月中国制造业PMI为49.7%,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生产、订单、进口、价格等分项普遍修复,但就业指标小幅回落 [2] - 国家医保局联合卫健委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加大创新药研发支持力度,鼓励商业保险通过投资基金等方式提供长期资金 [2] - 美国对越南出口商品征收20%关税,第三国经越南转运商品面临40%关税,越南将对美国产品实行零关税 [2] - 美国6月非农就业人口14.7万人,超预期11万人,失业率降至4.1%,市场预期9月美联储降息概率达80% [2] - 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大而美丽法案》,参议院版本赤字水平高于此前众议院版本 [3] - 中国人民银行修订《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业务规则》,形成征求意见稿以适应CIPS业务发展 [3] 周度行情回顾 债市 - 7月初流动性扰动消退,资金面宽松,6月PMI虽回升至49.7%但仍低于荣枯线,债市情绪积极,本周小幅上涨 [5] A股 - 中美签署贸易谅解协议,叠加国内创新药政策利好,A股情绪回暖 [6] 港股 - 南向资金净流入126.8亿元但环比趋缓,A股赚钱效应增强导致部分资金回流,港股承压 [7] - 淘宝闪购启动500亿元补贴计划,市场担忧外部竞争加剧 [7]
百诚医药(301096) - 301096百诚医药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03
2025-07-04 17:32
创新药研发情况 - 公司秉承创新药和仿制药研发双线发展思路,布局自主立项的创新药物研发,广泛布局于肿瘤、自身免疫、神经精神及呼吸道疾病等领域 [1] - 小分子创新药研发中心有两个案例获批,在研品种众多,BIOS - 0635 是重点推进项目,适应症为肿瘤药,开发 KAT6 靶点小分子创新药,拟用于治疗实体瘤 [1] - 全球抗肿瘤药物以靶向药物为主,占整体市场 60%以上,免疫治疗药物占比 23.4%,未来份额将增长;2023 年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达 3260 亿元,公司后续可能与医院合作开展精准化医疗和抗肿瘤药物用药 [2] - 大分子创新药项目四个品种进展较好,一个抗 CD24 品种处于 IND 前阶段,三个双抗产品,一个处于临床体验阶段,两个处于 PCC 阶段,均为癌症相关产品 [2] 类器官布局 - 2013 年类器官被评为年度十大技术,FDA 和中国药监局出台相关文件,已有新药通过类器官试验获临床批件 [3] - 公司有多个成熟类器官模型,分人肿瘤类器官、IPSC 来源的人的正常类器官、毒性预测类器官三大类 [3] - 类器官用于抗肿瘤药药效评价、个性化精准医疗、药物毒性预测等,公司将其应用在新药研发中,客户已将类器官评价服务内容加入要求 [3] - 公司建立类器官服务平台,分为肿瘤类器官平台和非肿瘤类器官平台,聚焦建立类器官库及相关芯片开发和系统构建 [4][5] 0618 市场潜力 - 0618 靶点是组胺受体 H3 受体拮抗剂,有两个适应症,一是针对 OSA 患者日间嗜睡,30 到 60 岁人群中全球约 9.36 亿人患轻度至中度 OSA,4.25 亿人患中度至重度 OSA,中国约 2.1 亿 OSA 患者,同靶点竞品 2023 年净销售额 5.82 亿美元,2024 年 7.1 亿美元 [6] - 二是神经病理性疼痛,处于 Ib 阶段临床试验,我国约九千万人口受困扰,市场需求大 [6] 新药研发平台及团队 - 新药业务范围涉及从苗头化合物发现到 NDA 申报等环节,平台围绕成熟靶点 fast follow on 产品和全新靶点 first in class 产品布局 [7] - 新药研发中心建立 DMPK 平台、肿瘤药效平台等多项关键技术平台 [7] - DMPK 平台着力开发药物分析方法,为 1.1 类小分子药物研发不同阶段提供 DMPK 研究服务 [7] - 肿瘤药效平台以抗肿瘤药物临床前药效评价为核心,团队由海归博士领衔,具备多种动物肿瘤模型 [7][8] - 公司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吸纳人才,新药研发团队逾 200 人,硕博比例超 80%,领军人物为海外归来的国千人才 [8]
翰森制药盘中最高价触及31.550港元,创近一年新高
金融界· 2025-07-04 17:08
股价表现 - 截至7月4日收盘,翰森制药报31.150港元,较上个交易日上涨2.47% [1] - 当日盘中最高价触及31.550港元,创近一年新高 [1] - 当日主力净流入3805.63万港元 [1] 公司概况 - 翰森制药是中国领先的创新驱动型制药企业,专注于抗肿瘤、抗感染、中枢神经系统、代谢及自身免疫等重大疾病治疗领域 [2] - 公司连续多年位居全球制药企业百强、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企业前三强 [2] - 2019年6月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03692.HK) [2] 研发能力 - 公司在上海、连云港、常州及美国马里兰州设立四个研发中心,拥有超过1800名专业研发人员 [2] - 建立了从前沿信息搜集到临床医学研究全过程的研发体系,并创建了多个国家级研发机构 [2] - 拥有高效的创新药物研发能力,覆盖ADC、合成多肽、siRNA、双抗及小分子等领域 [2] - 现有40个候选创新药项目正在开展超60项临床试验 [2] 财务表现 - 2024年收入122.61亿元,同比增长21.3% [2] - 创新药与合作产品销售收入为94.77亿元,占总收入比例上升至77.3% [2] 产品与市场 - 已有7款创新药获批上市,其中9项适应症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2] - 生产质量体系已获得美国FDA、欧盟EMA、日本PMDA的官方认证,重点制剂及原料药已获准销往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 [2] 国际化战略 - 已累计合作11个引进项目,其中9个处于临床阶段,2个已进入商业化阶段 [2] - 与GSK、默沙东等国际领先制药企业达成对外许可合作 [2] ESG表现 - 连续保持MSCI ESG评级AA级,在企业行为、公司治理、普惠医疗等五个关键议题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2] - 在标普全球2024年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估中,再次位居中国制药行业首位 [2]
长春高新IL-1β单抗获批上市,科创生物医药ETF(588250)上涨近2%!
新浪财经· 2025-07-04 13:41
上证科创板生物医药指数表现 - 截至2025年7月4日13:15,上证科创板生物医药指数(000683)上涨1.56% [1] - 成分股神州细胞(688520)上涨14.55%,荣昌生物(688331)上涨12.37%,上海谊众(688091)上涨8.67% [1] - 科创生物医药ETF(588250)上涨1.62%,最新价报1.13元,近1周累计上涨2.88% [1] 百利天恒研发进展 - 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EGFRXHER3双抗ADC(iza-bren)在鼻咽癌III期临床试验中达到主要终点 [1] - 该产品为全球首款进入III期的双抗ADC,10项适应症临床中5项获突破性疗法,上市进程加速 [1] 长春高新新产品获批 - IL-1β单抗(伏欣奇拜单抗)获批上市,针对急性痛风百亿蓝海市场 [2] - 对比现有疗法起效快且复发率低,全球仅诺华竞品,格局良好 [2] - 该产品将丰富公司成人自免领域布局,增强市场竞争力 [2] 行业政策动态 - 政策推动医保领域公共数据资源向创新药研发开放,依托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开发数据产品 [2] - 此举可帮助企业精准定位高发疾病和临床短缺领域,减少研发资源错配,预计大幅提升创新药研发效率 [2] 上证科创板生物医药指数构成 - 指数从科创板选取50只生物医药等领域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0.3%,包括联影医疗、百济神州、惠泰医疗等 [3]
眼科创新药企拨康视云今起招股,千万级BD难掩研发高增压力
格隆汇· 2025-07-04 09:25
港股创新药板块回暖 - 2025年上半年港股创新药板块显现回暖迹象 拨康视云计划于7月3日在港交所挂牌(股票代码2592) [1] - 公司IPO发行约6058万股 定价每股10.10港元 目标筹集资金主要用于两款核心眼科新药的研发和商业化 [1] - 上市前已获得鼎晖 建银国际 远大医药等知名投资机构重金押注 [1] 公司核心产品管线 - 公司已建立八种候选药物组成的创新管线 其中四款处于临床阶段 四款处于临床前阶段 [2] - 核心产品CBT-001针对翼状胬肉 是全球首个进入III期临床的靶向治疗药物 已完成全球患者入组 [3] - CBT-001采用多激酶抑制剂机制 旨在通过非侵入治疗阻断疾病进展 减少手术需求 [4] - 另一核心产品CBT-009专注于青少年近视防控 是唯一采用非水性制剂的临床阶段候选药物 [4] - CBT-009已于2023年初完成早期临床试验 2024年向美国药监局提交临床申请 [5] - 同步布局多元研发管线 包括CBT-006(干眼症)和CBT-004(血管化睑裂斑) 均具同类首创潜力 [5] 财务表现与商业化挑战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0美元 0美元及1000万美元 2024年首次产生收入 [6]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6683.8万美元 -1.29亿美元及-0.99亿美元 亏损同比收窄 [6] - 2024年收入主要源自授权予参天的CBT-001管线许可协议 尚无商业化产品 [6] - 公司四次递表港交所 直到2025年创新药周期拐点到来才通过聆讯 [7] - 2022-2024年研发支出分别为-1529万美元 -2749.2万美元及-3794.6万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57.54% [14] - 截至2024年末 公司账上现金3486.2万美元 贸易应付约476.6万美元 [14] 市场竞争与定价策略 - CBT-001定价参照再生元阿柏西普 美国 中国价格分别为600美元 6000元 [11] - CBT-009定价比兴齐眼药的阿托品滴眼液贵50% 年治疗费用达5437元 [11] - 翼状胬肉预期诊疗率在美国和中国分别只有3% 0.6% [12] - 青少年近视药物领域面临激烈竞争 国内有超过15款同类在研药物 [13] - 国际竞品如Ryjunea已率先上市 具有三年保质期等实用优势 [13] 行业趋势与资本环境 - 港股创新药公司股价回调但IPO热潮未停 显示资金仍在涌入该赛道 [9] - 投资人既怕错过"神药"机会 又担心公司光有研发计划缺乏商业化能力 [9] - 创新药企需在商业策略与研发实力间找到平衡点 加速核心产品上市 [15] - 建议探索医保或援助计划 通过与跨国药企合作分担风险 [15]
招股火热进行中!“眼科新贵”拨康视云在创新驱动下未来增长可期
格隆汇· 2025-07-04 09:25
公司概况 - 拨康视云是一家以创新驱动的眼科生物科技公司,专注于"同类首创"及"同类最佳"眼科疗法的研发和商业化[1] - 公司已成为First-in-Class眼科创新药领域的先驱[1] - 公司构建了由八种候选药物组成的自主研发创新管线,其中四款已进入临床阶段[3] 核心产品CBT-001 - CBT-001是一种潜在的同类首创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翼状胬肉发展以及减少结膜充血[4] - 目前全球尚无专门治疗翼状胬肉的获批药物,CBT-001有望填补这一市场空白[5] - CBT-001通过抑制血管生成和纤维化在根源上治疗疾病,可能减少或推迟手术需要[6] - 该药物已完成全球多中心三期临床试验患者入组,临床进展领先于其他两款同类在研药物[6] - 全球翼状胬肉患者人数预计将从2023年的9.74亿增长至2033年的10.59亿[7] - 翼状胬肉药物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8年的1.78亿美元增长至2033年的17.8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58.6%[7] 核心产品CBT-009 - CBT-009是针对青少年近视的非水性阿托品眼用制剂,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受性[11] - 全球青少年近视药物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3年的0.9亿美元增长至2033年的36.97亿美元[11] - 中国青少年近视药物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3年的5.2百万美元增长至2028年的347.9百万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13.8%[11] - CBT-009已完成第1/2期临床试验,并于2024年7月向美国药管局提交研究新药申请[12] 研发实力 - 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从2022年的1529万美元增至2024年的3794.6万美元[13] - 研发团队由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领导,创始人Ni Jinsong博士拥有近30年行业经验[13] - 公司在美国和中国设有三个研发中心,并建立了MKI和ADS两个专有技术平台[14] 商业化进展 - 2020年与远大医药达成CBT-001在大中华区的独家商业化许可安排[15] - 2024年8月与参天制药达成协议,授权后者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开发及商业化CBT-001[15] - 公司将获得总额高达9100万美元的首付款及里程碑付款,以及未来净销售额的两位数百分比特许权使用费[15] 行业背景 - 眼科赛道被称为"金眼银牙",是消费医疗市场中的黄金赛道[16] - 2025年以来创新药板块持续上涨,恒生创新药指数已实现59.5%的涨幅[16] - 创新药出海加速、医改后创新药集中进入收获期以及政策支持共同推动行业增长[16]
百诚医药20250703
2025-07-03 23:28
纪要涉及的公司 百诚医药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转型与布局**:2018 年起转型创新药研发,2023 年积极转型,从仿制药为主转向创新药和改良新药研发,因集采政策和 MH 制度变化致仿制药市场信心下降 [2][4] - **研发平台与产品**:拥有小分子、大分子创新药及创新药发现和评价三大研发平台;小分子创新药 0,618 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和 OSA 患者日间嗜睡,还有抗肿瘤 XPO1 靶点 0,629 等多个在研品种;大分子有四个主要品种,一个抗 CD24 品种处于安利前阶段,三个双抗产品处于不同研究阶段 [2][6] - **BD 市场布局**:国内外 BD 市场火热,中国创新药数量和质量提升;公司设定 BD 目标,不限于 0,618 项目,2023 年开始全球布局,获欧盟 CEP 证书,2025 年将 BD 作为最大考核方向 [7][8][9] - **盈利情况**:2025 年第一季度延续 2024 年第四季度悲观行情,亏损超 2000 万元,期待全年好转回到正常盈利状态 [3] - **潜力产品** - **0,618 项目**:靶点为组胺受体 H3 受体拮抗剂,有神经病理性疼痛和 OSA 患者日间嗜睡两个适应症;全球 30 - 60 岁约 9.36 亿人患轻度至中度 OSA,4.25 亿人患中度至重度 OSA,中国约 2.1 亿 OSA 患者,同靶点替诺利森销售额从 2021 年 3.1 亿美元增长到 2024 年 7.1 亿美元;OSA 日间嗜睡预计 2026 年上半年完成二期临床 [14] - **XPO one 靶点 0,629**:抗肿瘤药物,小鼠体内试验显示优于阳性药物,预计今年底或明年初提 IND 申请 [15][16] - **0,635**:抗肿瘤产品,靶点卡特 6,正在加快开发 [17] - **RIPK one 靶点 0,625**:适应症为肠炎和自身免疫疾病,今年下半年提 IND 申请 [18] - **创新研发投入**:每年保持约 20%比例投入创新研发,创新是长期发展基石,研发平台在质量控制和选题把握上有优势 [5][1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类器官业务布局**:布局多个成熟类器官,用于抗肿瘤药物评价、个性化精准医疗和毒性预测等新药研发,计划与医院合作进行精准医疗和抗肿瘤用药评价,类器官服务内容纳入正常研发过程 [11] - **市场发展状态影响**:2025 年春节后港股生物医药板块和国内创新药研发公司表现好,国家出台支持政策为创新药开发提供机遇;一级市场因未盈利企业难上市资本退出困难,表现落差,但有优质标的,公司希望合作优化产业布局 [12] - **增持计划**:实际控制人和董事长看好公司长期发展,大力增持股份,短期内无减持计划,虽持股平台可能减持,但当前股价低于发行价不会在二级市场减持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