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搜索文档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首次设立“主宾国+主宾城市”
新华网· 2025-05-22 09:30
非遗节活动规模与参与方 -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首次设立"主宾国+主宾城市"机制,邀请马来西亚作为主宾国,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尔、马来西亚槟城、泰国清迈、意大利巴里作为主宾城市 [1] - 活动将吸引来自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位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驻华使节参与 [1] - 本届非遗节共有近600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参展参演,全面展示全国非遗保护成果 [2] 科技赋能非遗创新 - 设置科技赋能非遗专题板块,16家研究机构和科技企业依托桑蚕丝织技艺、西游传说等非遗项目推出30余项可参与、可互动的科技体验装置 [2] - 通过游戏、VR数字展览、短视频等多种形式拓展非遗呈现方式、展示创新成果 [2] 非遗品牌商业化运作 - 将再次举办非遗品牌IP授权交易活动,搭建非遗品牌创新转化平台 [2] - 活动将牵手非遗传承人、创新企业、设计师、艺术家、品牌机构等,促进非遗与市场对接 [2] - 与十余家头部企业合作举办"抖音非遗嘉年华""2025携程全球合作伙伴大会"等活动 [2] - 深化与行业组织合作,共同举办传统医药推广周、国际非遗美食周等活动 [2] 活动主办方与时间 -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共同主办 [2] - 活动将于5月28日至6月3日举办 [2]
让船工号子穿越历史长河(暖闻热评)
人民日报· 2025-05-22 05:59
非遗保护与传承 - 澧水船工号子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传承人黄苏平通过实地走访和资料采集完成系统性整理,并于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1] - 该非遗项目源自船工拉纤时的即兴创作,具有"上河腔"(高亢快速)和"下河腔"(舒缓优雅)的地域性差异,其艺术形式直接反映澧水不同河段的地理特征与劳动场景 [2] 文化创新实践 - 湖南文理学院将船工号子改编为情景舞蹈《澧水船夫》,结合光影技术再现劳动场景,澧水黄家套景区推出研学活动实现沉浸式体验 [3] - 常德河街通过业态融合实现83个非遗项目商业化运营,例如改良非遗擂茶为奶茶等新形式,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并形成自我造血能力 [3] 非遗价值挖掘 - 非遗保护需突破"博物馆式"困境,通过科技与旅游融合(如《新刘海砍樵》幻境秀整合花鼓戏、湘绣等元素)强化现代传播力 [4] - 船工号子虽失去原始劳动场景,但其蕴含的奋斗精神通过研学体验持续引发共鸣,证明精神内核传承比技艺复刻更具持久生命力 [4]
潮宏基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 正筹划赴港上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1 19:03
公司动态 - 公司正在筹划在香港联交所发行H股上市事项,相关细节尚未确定 [2] - 公司股票连续3个交易日(2025年5月16日、19日、20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 [2] - 公司由廖氏父子创办于1996年,目前由职业经理人管理,运营"CHJ潮宏基"与"FION菲安妮"两大核心品牌 [2] 业绩表现 - 公司一季度实现营收22.52亿元,同比增长25.36% [3] - 一季度净利润1.89亿元,同比增长44.38% [3] - 公司是A股首家时尚珠宝上市公司,近两年业绩增长亮眼并开启海外布局 [3] 产品定位 - 公司主打东方文化、传承非遗元素,2024年以来推出多款非遗工艺纯金饰品 [3] - 相较于老铺黄金的高奢定位,公司产品更为亲民,淘宝旗舰店有千元左右的热卖饰品 [3] - 公司秉持"将传统文化时尚复兴"理念,坚持时尚设计与精湛工艺结合 [3] 市场表现 - 截至5月21日收盘,公司股价报收12.22元/股,上涨8.33% [3] - 公司总市值108.6亿元 [3]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28日启幕
央视网· 2025-05-21 17:21
活动概述 -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将于5月28日至6月3日在成都举办 主题为"增进交流互鉴 激发传承活力 共享美好生活" [1] - 活动由四川省人民政府 文化和旅游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共同主办 [1] - 非遗节聚焦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展示非遗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创新成果 宣传非遗品牌IP与相关领域的深入合作 [1] 展示保护成果 - 本届非遗节共有近600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参展参演 [1] - 开幕式巡游中51支国内外队伍将开展行进式表演 [1] - 广东坪山麒麟舞社区队伍和四川槐树街社区队伍展现"非遗在社区"的生机活力 [1] - 川剧 四川清音学生队伍展示"非遗进校园"的青春力量 [1] - "人间好时节"主题展览展示自贡灯会 潍坊风筝 龙舟说唱等岁时节令习俗 [1] 群众参与 - 推出国际非遗美食周 8个世界美食之都带来特色美食项目 与全国各地70余项饮食类非遗代表性项目汇聚成美食集市 [2] - 设置家庭厨艺秀 非遗节里过端午等贴近生活的互动项目 [2] - 传播中医药文化 在主会场和成都市社区 街区 景区等开展健康咨询服务 [2] - 围绕端午习俗开展龙舟竞渡 群众文化汇演 传统技艺展示 节日民俗互动等活动 [2] 科技赋能 - 设置科技赋能非遗专题板块 16家研究机构和科技企业依托桑蚕丝织技艺 西游传说等非遗项目推出30余项可参与 可互动的科技体验装置 [2] - 通过游戏 VR数字展览 短视频等多种形式拓展非遗呈现方式 [2] - 《二十四节气》手游 《有趣的甲骨文》VR数字艺术展 太极拳数字文化体验空间等将首次发布 [2] - 开展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交流分享 深入探讨"文旅融合" "科技赋能"等热点话题 [2] 非遗消费 - 开展非遗品牌IP授权展示 推介和交易 深化非遗与相关知名品牌合作 [3] - 组织丝路锦绣展 推动蜀锦蜀绣及相关产业发展 [3] - 吸引全国游客在端午节期间购买非遗好物 品尝非遗美食 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 [3]
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掀起“苏州热”
苏州日报· 2025-05-21 06:52
中国馆设计 - 中国馆外观设计如一轴展开的历史书简,镌刻《枫桥夜泊》诗句[1] - 馆内影厅播放《中国人的十二时辰》,画面包含苏州吴门三桥(蟠龙桥、泰让桥、人民桥)[1] 文创产品销售 -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风格的十二生肖杯垫在中国馆文创商店几乎断货[1] - 桃花坞木版年画以红、黄、蓝、绿为基调,人物头大身宽,风格对比鲜明[1] 非遗展演 - 昆曲与评弹结合的《枫桥夜泊》在中国馆非遗展演区吸引外国观众拍摄[2] - 江苏省演艺集团评弹团创新编曲,融合昆曲和评弹两种艺术形式[2] 苏绣展示 - 苏绣艺术家俞君瑶现场展示金鱼图,丝线可劈成128股,正反两面图案一致[2] - 展台陈列双面绣《水乡人家》、双面异色绣《螳螂猫》等经典作品[2] -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姚惠芬介绍苏绣技艺,助力苏州非遗走向国际[2]
2025深圳国际渔业博览会盐田分会场启幕
南方都市报· 2025-05-20 20:57
核心观点 - 2025深圳国际渔业博览会盐田分会场以"渔跃盐田·筑梦深蓝"为主题,聚焦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展现盐田区在海洋文化保护、智慧渔业创新及消费新场景打造上的探索成果 [1] - 活动通过非遗传承、科技赋能、消费新场景三大板块,推动渔业与文化、科技、消费深度融合,助力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3][4] 非遗传承 - 分会场以"非遗新生"开篇,通过舞蹈《鱼跃龙门》和疍家鱼贴画、浸纸拓印等手作体验,将传统渔灯文化与现代表演艺术融合 [3] - 活动响应国家"非遗保护传承高质量发展"政策,创新表达传统渔业文化,培育具有盐田特色的海洋文化IP [3] 科技赋能 - 盐田区积极布局"蓝色科技",推动深海养殖、水产种业等关键技术攻关,展示"产、学、研"一体化成果 [3] - 特设海洋渔业科普课堂,通过生态缸互动、VR养殖模拟等科技手段普及海洋生态保护知识,培养青少年成为海洋可持续发展践行者 [3] 消费新场景 - 升级打造"渔跃集"市集,17家摊位涵盖盐田生猛海鲜、全球水产及非遗文创三大板块,形成"产供销体验"闭环 [3] - 川源顺集团展示200公斤蓝鳍金枪鱼开鱼秀,通过品鉴活动激活"舌尖上的海洋经济" [3] 政策联动 - 分会场采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全民共享"模式,契合深圳"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方向,为夜间经济、文旅消费提供新样本 [4] - 盐田依托港口优势与生态资源,加速构建"渔业+"产业生态圈,争当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海洋产业协同发展 [4]
把民族服饰“穿到”外国街头(新国潮)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19 06:02
非遗文化传播 - 中国女孩苏晓玲通过身穿民族服饰在海外街头展示中华非遗文化,吸引超200万粉丝关注 [1] - 从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到捷克布拉格广场,她以服饰和影像为媒介传播非遗文化 [1] - 视频内容从服饰展示拓展为文化解读,包括民族介绍、工艺说明和节庆背景 [4] 民族服饰创作 - 民族服饰承载深厚文化内涵,如苗绣的花鸟图腾、傣族的水纹裙摆、瑶族头饰上的龙凤意象 [3] - 每套服装需提前数月联系借服渠道,查阅文献并请教族中长者以确保准确性 [3] - 拍摄时需穿着重达20斤的服饰,在户外站立数小时 [4] 创新与融合 - 采用"加法思维"创新传统服饰,如将苗族鱼尾裙与皮影结合打造戏剧感造型 [4] - 在打铁花主题视频中搭配畲族"凤凰装",寓意中国文化生生不息 [4] - 化身为"剪纸娃娃",在年节布景中营造节庆氛围 [4] 跨文化互动 - 在法国、意大利、捷克、韩国等地展示民族服饰,记录当地观众反应 [5] - 外国观众对中国非遗兴趣超出预期,如法国退休教授建议将瑶族服装送进博物馆 [5]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可跨越语言和国界 [5] Z世代与文化自信 - Z世代是互联网原住民和文化自信传承者,通过短视频让观众了解民族文化 [5] - 希望民族文化以日常方式融入现代生活,如佩戴彝族银饰或苗绣挎包 [5]
非遗焕新
经济日报· 2025-05-18 05:45
非遗市场发展 - 非遗产品通过"茶馆+非遗""书店+非遗""商场+非遗"等模式融入日常生活,并借助跨界联名吸引年轻消费者,成为乡村振兴和文化传递的重要载体 [1] - 文化和旅游部启动"非遗焕新购物月",各地依托本地非遗资源开展差异化促消费活动,创新消费场景以满足多元需求 [1] 跨界创新与市场表现 - 非遗产品在"非遗年货购物月"中订单量同比增长33%,老字号回力鞋业将崇明土布、东阳竹编等非遗元素融入球鞋设计,打造潮流单品 [2] - 上海回力鞋业"非遗100+创新运动设计"项目计划推出100款跨界产品,其中10%将上市,并开设线上线下专柜以链接当代消费者 [2] - 东海贝雕艺术博物馆通过影视剧联名文创产品实现"破圈",联名产品被抢购一空,推动非遗技艺活态化传承 [2] 业态融合与消费场景 - 杭州解百商场打造"非遗茶空间",融合制茶技艺、天竺筷、西湖绸伞等非遗项目,吸引消费者打卡并配备专业讲解服务 [4] - 晓风·明远书院通过"非遗+书店"模式增加营收,提供红茶制作、雕版印刷等体验活动 [4] - 浙江省推动"非遗茶空间"建设,整合茶相关非遗项目,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 [5] 乡村旅游与国际化传播 - 浙江长兴县顾渚村民宿引入紫笋茶制作技艺非遗体验,开设采茶、制茶研学课程,提升回头客率 [6] - 非遗与乡村文旅深度融合,从消费端促进供给端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6] - 东海贝雕艺术博物馆年接待外国游客超1万人次,非遗产品成为外国游客了解中国文化的符号 [7] 文旅融合新实践 - 福建泉州"五一"推出宋风古韵奇妙游,北京朝阳区举办汉文化节,均融入提线木偶、鱼灯表演等非遗活动以丰富旅游体验 [7]
“民艺江南——上海民间艺术影像特展”在布达佩斯中国文化中心开幕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5-17 15:11
5月15日下午,展览开幕式隆重举行。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馆代表、匈中友好协会副主席维兹·巴拉兹和巴尔塔·艾丽卡等中外嘉宾出席开幕活动。 布达佩斯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金浩和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项目负责人金晓琳代表活动主办方分别致辞。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 主席、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非遗"海派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李守白邀请全体嘉宾参与体验海派剪纸,共同开启此次展览的精彩之旅。 本次展览通过四个版块:"彩墨纸韵·绘影江南""锦绣霓裳·织绣美学""精工造物·器物之美""岁时风华·节庆韵律",集中展示了包括海派剪纸、金 山农民画、衍纸、松江丝网版画、顾绣、点翠、药斑布、盘扣、宝山罗泾十字挑花、嘉定竹刻、微缩艺术技艺、卢(鲁)庵印泥、老凤祥金银细工制 作技艺、珐琅工艺、罗店彩灯、香囊、上海面人赵、毛氏风筝等在内的十八项上海特色非遗技艺。 展览采用"情景再现"的影像作品,以现当代视角叙事性地展示了上海本土特色民间技艺的工艺流程、工艺技法、主要材料、制作工具以及生活 习俗运用场景和文化表现,将传统民间艺术及非遗技艺与现代影像艺术语言完美融合,呈现生活中的非遗之美。此外,展览还聚焦海派民间手工艺 人的创新创造,重新定义都 ...
为新世代车型再添“中国味”,“BMW中国文化之旅”启动系列创新行动
中国经济网· 2025-05-15 17:14
宝马中国2025年文化创新举措 - 公司宣布遵循"创新+责任"新思维启动四大创新行动为宝马新世代中国专属车型增添"中国味"[1] - 新世代概念车操作系统X已采用"二十四节气"主题显示体现"更人文更智能更负责任"的未来出行愿景[3] - 公司强调"家在中国"战略是将创新基因植入本土土壤而非口号多项创新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3] 非遗保护与文创开发 - 首个举措为资助10名漆艺编织刺绣等非遗传承人与清华美院合作开发概念性衍生文创品[5] - 项目时间线:5月启动传承人遴选6-9月创意工作坊10-12月成果发布[6] - 遴选标准包括非遗项目可量产性传承人创新意识及跨界合作能力优先选择国家级/省级传承人[6] - 项目将结合宝马工业设计与清华美院资源推动非遗活态传承打造文化智能与用户体验结合的跨界作品[6] 大运河文化推广 - 第二个举措为7月开启隋唐大运河河南段探访延续"传承点亮未来"主题进行文明溯源[8] - 2024年已启动大运河文化保护教育公益项目聚焦沿岸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8] - 第三个举措是与《舌尖上的中国》合作推出跨界Vlog《赏味苏州》展示运河风味与苏绣之美播放量超千万次[10] 非遗商业化落地 - 第四个举措推动非遗文创品上市首款产品"BMW非遗龙泉青瓷旅行茶具"已登陆MY BMW APP[12] - 该茶具由越窑青瓷传承人与清华教授设计融合宝马新世代车型前脸造型与智能座舱元素[12] - 产品突破传统茶器具造型范式实现"非遗走入现代生活"承诺[12] 企业社会责任体系 - 公司建立中国汽车业首个企业公益基金宝马爱心基金运营"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等多项公益活动[12] - 通过"BMW美丽家园行动"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现商业成功与生态环境社会责任的平衡[12] - 公司强调"家在中国"战略是深度参与中国社会核心议题持续创造长期价值[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