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

搜索文档
对话越疆科技首席科学家:未来10年,每个家庭都会有台机器人
证券时报· 2025-08-11 18:13
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下称"WRC2025")上,越疆科技发布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DOBOTAtom第二代产品。越疆早期凭借创新的四轴机械臂迅速占领市场, 此后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越疆将战略重心转向更高附加值的六轴协作机器人领域,2023年起正式启动人形机器人研发。 越疆做人形机器人是基于哪些考量?人形机器人的生态未来会如何发展?带着这些问题,证券时报记者在WRC2025期间专访了越疆首席科学家郎需林。 从工业机器人到人形机器人 证券时报:越疆大概什么时候开始研发人形机器人?为什么考虑做人形机器人?越疆人形机器人的特色和亮点在哪儿? 郎需林: 我们开始的不算早,但我们选对了路径。越疆从2023年起正式启动人形机器人研发,但我们更早就在做底层准备——从控制器、驱动器到关节模组的自 研能力,为人形机器人铺设了底层"脊椎"。 之所以进场,是因为我们看到AI模型涌现带来的控制、认知、交互能力突破,让"人形"不再是外形模仿,而是"人类行为的具身再现"。 我们的Atmo系列强调"可量产、可部署",具备闭环控制系统、轻量化关节模组,以及适配VLA等大模型的多模态感知与任务泛化能力,这让它不仅能走路,还能工 作。 证券时报 ...
WRC整理床铺机器人背后模型曝光!端到端双系统全身智能VLA,仅凭少量微调就能get任务
量子位· 2025-08-11 18:12
星海图团队 投稿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报告的两大核心贡献是构建了真实世界开放数据集Galaxea Open-World,以及提出了基于"系统1(System 1)/系统2(System2)"理论的 双系统G0架构,并通过分阶段训练策略验证了其有效性。 G0模型评测结果全面优于π0完整模型,作为全球首个开放场景下的高质量真机数据集,即将面向所有具身智能开发者全面开源。 △ 星海图端到端双系统全身智能VLA模型G0 全球首个开放场景高质量真机数据集 仅凭少量后训练微调,机器人就能完全自主、连续不断地完成床铺整理任务。 而它的每一步思考与动作实时投放在大屏幕上。 在本届2025WRC上,星海图将G0模型带到展会现场,让观众直观看到"机器人在想什么、怎么做",刷新现场展示任务难度,稳定完成长程、 柔性、全身移动操作任务。 现在,星海图正式发布端到端双系统全身智能VLA模型——星海图G0,该模型将大规模开放世界真机数据集与双系统视觉-语言-动作 (Vision-Language-Action)架构结合,旨在提升机器人在非结构化环境中的泛化能力与任务适应性。 星海图开放世界数据集(Galaxea Open- ...
公募基金权益指数跟踪周报(2025.08.04-2025.08.08):两融余额创新高,市场高风偏运行-20250811
华宝证券· 2025-08-11 17:5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上周市场在银行板块支撑下回升,沪深300指数周涨幅1.23%,中证500指数周涨幅1.78%,但市场结构不稳定性加剧 [2][11] - 机器人行业从“炫技”转向“实用”,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推动发展;军工板块后市受关注;AI链短期与模型发布节奏和对比相关,长期受商业化进展影响 [3][4][12] - 主动基金超额收益回暖,众多绩优基金涌现,许多主动权益基金密集宣布限购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权益市场回顾及观察 - 上周市场在银行板块支撑下回升,部分指数创新高,但市场结构不稳定,热点转换到军工+机器人,创新药、北美AI产业链退潮 [2][11] - 8月增量资金有变化,融资盘推动小微盘创新高,市场量能温和放大,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可能为行情带来隐忧 [11] - 机器人行业从“炫技”转向“实用”,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推动发展,产品可能在多领域快速普及 [3][12] - 军工板块业绩修复预期被印证,叠加阅兵、地缘冲突等因素催化,后市受关注 [3][12] - AI链短期与模型发布节奏和对比相关,长期受商业化进展影响 [4][13] 公募基金市场动态 - 主动基金超额收益回暖,众多绩优基金涌现,许多主动权益基金密集宣布限购,如中欧医疗创新、中欧科创主题 [4][14] 主动权益基金指数表现跟踪 |指数分类|上周表现|近一月表现|今年以来表现|成立以来表现|定位|业绩比较基准| | ---- | ---- | ---- | ---- | ---- | ---- | ---- | |主动股基优选|收涨1.55%|7.16%|17.99%|18.94%|每期选15只基金等权配置,按风格遴选并配平|主动股基(930980.CSI) [15][16] |价值股基优选|收涨1.69%|3.88%|8.86%|8.95%|优选10只价值风格基金构成指数|中证800价值指数(H30356.CSI) [15][18] |均衡股基优选|收涨1.70%|6.95%|15.03%|12.51%|优选10只均衡风格基金构成指数|中证800(000906.SH) [15][20] |成长股基优选|收涨1.05%|8.74%|27.08%|15.65%|优选10只成长风格基金构成指数|800成长(H30355.CSI) [15][23] |医药股基优选|收跌1.90%|12.59%|47.10%|27.43%|选15只医药主题基金构成指数|医药主题基金指数(华宝基金投研平台拟合而成) [15][23] |消费股基优选|收涨3.34%|2.67%|11.38%|4.21%|选10只消费主题基金构成指数|消费主题基金指数(华宝基金投研平台拟合而成) [15][26] |科技股基优选|收涨1.48%|10.38%|22.61%|24.53%|选10只科技主题基金构成指数|科技主题基金指数(华宝基金投研平台拟合而成) [15][30] |高端制造股基优选|收涨1.85%|9.37%|12.77%|7.33%|选10只高端制造主题基金构成指数|高端制造主题基金指数(华宝基金投研平台拟合而成) [15][30] |周期股基优选|收涨2.88%|4.87%|15.67%|7.51%|选5只周期主题基金构成指数|周期主题基金指数(华宝基金投研平台拟合而成) [15][34]
新兴市场超百GWh需求!亿纬锂能再签重磅合作
起点锂电· 2025-08-11 17:42
人形机器人行业前景 - 人形机器人成为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新赛道 高盛预测2035年全球市场规模突破千亿美元 特斯拉CEO马斯克预计长期需求量达100亿台[2] - 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应用元年 行业加速跨越产业应用阶段[11] - 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对锂电池需求预计超100GWh 复合增长率超100%[12] 电池技术挑战与创新 - 锂电池面临能量密度、充电速度、安全性和温域适应性多重考验 需突破300Wh/kg以上高能密度方向[6] - 固态电池因安全性与长寿命被看好 成为下一代产品主攻方向[15] - 全极耳+圆柱电池因优异充放电倍率成为主流产品形态 软包+固态具备发展潜力[15] 亿纬锂能布局与进展 - 与维他动力达成深度合作 联合开发更高密度电池包 电量有望提升30% 户外续航达6小时以上[6] - 已接洽头部人形机器人客户 完成样品交付和组装 产品涵盖人形机器人、机器狗电池等[7] - 推出三款创新电池:21700-58E/26105-G26E能量密度突破300Wh/kg续航提升35% 21700-50PL降低内阻74%提升功率100% 46137 LMX系列通过针刺不起火测试[8] - 规划2025年投运固态电池中试线 2026年推高功率固态电池 2028年推400Wh/kg高比能电池[9] - 子公司更名新增智能机器人业务 入选摩根士丹利全球人形机器人上市公司百强[9] 维他动力发展动态 - 成立半年完成3亿元天使轮融资 由达晨创投领投[6] - 首款智能伴随机器人电量600Wh+ 比行业上限提升38%[6] - 与京东、火山引擎等五家行业伙伴达成深度合作 计划9月启动工厂10月内测年底产品上市[6] 行业竞争格局 - 超20家国内外车企宣布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 包括比亚迪、特斯拉、丰田等[11] - 中国超20家电池企业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 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厂商在材料研发、快充等领域创新突破[12] - 宁德时代注资千寻智能和维他动力 领投银河通用11亿元B轮融资[13] - 孚能科技向头部客户送样硫化物全固态电池 蔚蓝锂芯为多家机器人企业稳定供应电芯[13][14]
黄仁勋像押注OpenAI一样押注中国机器人,英伟达首批Jetson Thor芯片给了他
量子位· 2025-08-11 16:32
中国 首批 Jetson Thor芯片 送到了 银河通用 手里,在机器人世界大会展示无人售货场景机器人的丝滑漂移、规划能力也明显提升,惊艳全 场。 背后的Jetson Thor的性能提升也令人印象深刻:计算能力是上一代Jetson Orin的7.5倍,接近10倍;每瓦性能提升3.5倍;I/O吞吐量提升10 倍,满足高带宽感知需求。 梦晨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黄仁勋正在像押注OpenAI一样在中国押注未来的具身智能巨头。 英伟达给刚创办的OpenAI送超算这个事已经被大家津津乐道,现在他们正在把这个经验 复用到机器人领域 。 两位创始人风格迥异。 王兴兴语速飞快,连英伟达副总裁耳机里的AI翻译都跟不上他的节奏。谈起人形机器人落地,他的观点直接而犀利:"人形机器人最大的问题 还是模型不够泛化,硬件在过去一两年已经足够用了。" 作为北大副教授的王鹤则像在讲课,条理清晰地分析着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路径,对于人形机器人的市场前景,他给出了一个大胆的预测:每三 年产值乘10。 两家公司做的事风格也大有不同,宇树科技主打足式机器人,走"运动优先"的路线;而银河通用依托仿真合成数据推动人形机器人在轻工 ...
深圳争抢清华系
投资界· 2025-08-11 16:27
作者 I 杨文静 报道 I 投资界PEdaily 一群清华校友齐聚深圳南山。 从一场融资路演说起。 8月7日上午,深圳大学城国际会议中心,"X-Da y "西丽湖路演社清华校友项目专场正式上演。投资界从现场看到,本次活动汇聚了21 家清华校友创业企业,遍布人工智能、具身智能、高端装备、医疗服务等领域;同时台下超百家投资机构身影活跃。 当天上午,路演拉开帷幕—— 首先上场的是 大寰机器人 。2016年成立,大寰总部位于深圳南山,三位联合创始人师从学术泰斗戴建生教授,其中此次上台路演的创 始人兼CEO孙杰是清华大学机械自动化专业校友。 专注于灵巧手机器人,大寰已完成多轮融资,身后集结了IDG资本、字节跳动、君联资本、启明创投等明星投资方身影。 现场一位00后女性创业者令人印象深刻,她是 Ze r ith零次方 联合创始人李宜哲。身处当下火爆的具身智能技术研赛道,零次方孵化于 清华机器人实验室,20 25年初正式成立,至今已推出双足人形机器人Z1和轮式人形机器人H1。截至目前,零次方已经完成3轮天使轮 融资,投资方包括包河创投、同创伟业、力合科创、水木基金、滨湖金投集团、国耀资本等我们熟悉的投资机构。 值得一提的是 ...
银河通用:未来几个月,将在十个甚至更多城市打造百个银河太空舱
新浪科技· 2025-08-11 15:53
公司动态 - 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在202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展示了具身大模型机器人Galbot,覆盖商业售卖、工业及城市服务等领域的端到端应用 [2] - 公司展示了Galbot在商业零售场景中的自主售卖能力,能够完成商品定位、取货到交付的全流程操作,无需人工干预 [2] - 公司发布了人形机器人智慧零售解决方案“银河太空舱”,最小仅需9㎡空间,可全天候自主运营,售卖饮品、小食、文创、药品等高频消费品类 [2] - 银河太空舱单舱预计日均服务人次达2000、订单量达500单,周边人流预估提升30%-40% [2] - 公司已启动“十城百店”计划,未来几个月将以北京为起点,在十个甚至更多城市打造百个银河太空舱 [3] - 银河太空舱将结合不同区域特色,定制提供文创产品、地方特产等多样化商品和服务 [3] 技术应用 - Galbot在工业领域的汽车零件SPS分拣工作中,攻克了传统机器人难以突破的复杂难题,包括多层堆叠且错位的零件、外观高度相似的工件识别 [3] - Galbot依靠精准的视觉识别系统,能够快速锁定目标工件,精准抓取并完成深筐作业中的自主避障 [3] - Galbot可分辨近似零件,避免误抓,并在作业过程中灵活调整动作路径 [3] - 公司在工业汽车制造领域已与极氪等领先车企合作,成功实现料箱搬运等复杂作业的真实场景应用 [3] 行业趋势 - 具身大模型机器人在商业零售、工业及城市服务等领域的端到端应用成为行业亮点 [2][3] - 机器人智慧零售解决方案“银河太空舱”展示了高频消费品类自主运营的潜力,日均服务人次和订单量数据凸显其商业价值 [2] - 工业机器人技术在复杂环境下的精准识别和操作能力取得突破,为汽车制造等领域提供新解决方案 [3]
中联重科在世界机器人大会展示最新成果
中证网· 2025-08-11 15:48
公司动态 - 中联重科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展示工业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在制造业的应用落地,呈现从"环境适应机器人"到"机器人适应环境"的发展[1] - 中联重科是工程机械行业最早应用机器人技术的用户之一,2006年起重机械工厂率先引入可编程工业机械臂用于焊接作业[1] - 从2019年开始大规模使用具备感知与移动能力的自适应机器人,包括带视觉和力触觉识别的机械臂、AMR自主移动机器人等[2] - 湖南长沙的中联智慧产业城集成300多条智能制造生产线,使用超过2000台工业机器人,通过二维码实现全生命周期追溯与调度[2] - 2024年开始探索使用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已研制三款人形机器人(两款轮式和一款双足版本)[2] - 目前已有数十台人形机器人进入工厂作业,在机加、物流、装配、质检等环节开展试点[3] - 建设近百个工位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开展大规模数据采集,打造中科云谷具身智能平台[3] 技术发展 - 工厂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的重型装备超大规模敏捷制造,自适应多环节生产流程,加工对象多元化,可执行多路径工艺路线[2] - 通过软硬件协同进化形成新的生产模式,工业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集群协同作业[3] - 未来将从多品种、小批量的超大规模敏捷制造进化到单件个性化定制,打造自感知、自适应、自决策的新型智能工厂[3] - 持续融合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推动工业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的集群协同作业[3] 行业地位 - 中联重科是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主论坛创新应用篇唯一一家中国企业[1] - 中联重科是唯一一家已经在A股上市的整机企业[1] - 为工程机械行业乃至中国制造业重塑发展范式[3]
制造成长周报(第26期):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多家企业发布人形机器人新品-20250811
国信证券· 2025-08-11 15:19
行业投资评级 - 制造成长周报(第26期)对行业评级为"优于大市" [1] 核心观点 - 持续看好国内机器人产业链的迅速发展,重点关注人形机器人、AI基建、自主可控、低空经济等成长板块 [3][4][5] - 人形机器人产业从价值量和卡位上把握空间及确定性,优选T链供应商及实力强卡位好的公司 [4] - AI基建需求拉动数据中心资本开支持续增长,燃气轮机和冷水机组等环节将充分受益 [4] 行业动态 人形机器人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开幕,主题为"让机器人更智慧,让具身体更智能",吸引200余家企业参展,含50家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展出1500余件展品(首发新品100余款) [16] - 宇树发布Unitree A2星际猎豹,整机约37Kg,空载续航约20KM,具备"更轻、更强、更快"的特点,专为行业应用而生 [18] - 傅利叶推出第三代全尺寸人形机器人Care-bot GR-3,主打交互陪伴与"可触摸"特性,支持3小时续航及7×24小时连续作业 [22] - 海尔与星动纪元联合推出家务机器人"HIVA海娃",主打"最会用家电"的核心能力,覆盖客厅、厨房、卧室、洗护全场景 [25] 低空经济 - 峰飞航空2吨级eVTOL凯瑞鸥完成150公里远海石油平台物资运输飞行,成功完成全球首次海上石油平台物资运输飞行 [27] 政府动态 - 上海发布《上海市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目标到2027年突破20项核心技术,集聚百家骨干企业,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28] 公司动态 - 大疆发布ROMO系列扫地机器人,搭载无人机级"格物避障系统",售价4699元起 [30] 重点关注标的 -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飞荣达、龙溪股份、汇成真空、鼎阳科技、应流股份、冰轮环境等 [4] - AI基建:汉钟精机、冰轮环境、应流股份、豪迈科技等 [4] - 自主可控:普源精电、鼎阳科技、优利德等 [5] - 低空经济:应流股份、宗申动力等 [5] 重要事件前瞻 - 智元供应商大会将于2025年8月21日召开,集中展示智元产品技术最新进展及商业落地成果 [31]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 - 绿的谐波:2025年EPS预测为0.50元,PE为266倍 [8] - 汇川技术:2025年EPS预测为2.01元,PE为32倍 [8] - 恒立液压:2025年EPS预测为2.10元,PE为37倍 [8] - 应流股份:2025年EPS预测为0.60元,PE为45倍 [8]
1500余件展品亮相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 机器人又学了哪些新本领
人民日报· 2025-08-11 15:14
产品与技术进展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展出1500余件展品,100余款新品首发首秀,涵盖大载重工业机器人、仿生蜜蜂等尖端成果[1]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可调度多台机器人协同完成电力检修、分拣等任务[1] - 宇树科技G1格斗款人形机器人采用动态平衡算法,实现毫秒级动作响应,具备快速起身能力[2] - 因时科技推出高自由度仿人五指灵巧手,傲意科技智能仿生手实现27种手势1秒响应[3] - 优必选Walker S2人形机器人搭载深度思考大模型,支持3分钟自主换电,实现全天候工作[9]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上半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8%,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35.6%,服务机器人增长25.5%[4][5] - 中国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地位,2024年工业机器人销量达30.2万套[5] - 北京市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占全国1/3,2024年上半年营收增长近40%,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全国第一[6] - 中国厂商占据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84.7%出货量份额[10] 产业链与生态 - 北京经开区集聚300余家机器人企业,形成从核心零部件到应用场景的完整产业链[5] - 松延动力上半年获超2000台商业化订单,增设北京生产基地应对需求增长[4] - 京东发布"智能机器人产业加速计划",目标助力100个品牌销售额破10亿元,覆盖百万终端场景[8] - 北京亦庄启动具身智能社会实验计划,开放近千个真实场景数据采集点位,建设PB级数据池[11] 应用场景拓展 - 工业机器人应用覆盖国民经济71个行业大类、236个行业中类,中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全球第三[10] - 优必选计划2024年交付500台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已实现分拣协同作业[7] - 云迹科技UP机器人在酒店场景实现送餐、清洁、巡逻多角色切换[7] - 北京亦庄今明两年将释放近50亿元机器人需求,包括超千台人形机器人,覆盖医疗、电力等9大领域[12] 技术创新 - 2024年中国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量2/3,突破大模型、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2] - 人形机器人运动能力显著提升,国产产品实现连续后空翻、格斗等高难度动作[3] - 中国电子学会发布《2025人形机器人十大潜力应用场景》,推动技术产业化落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