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
搜索文档
投资项目持续上新,跨国企业高管缘何纷至沓来?
搜狐财经· 2025-03-31 08:15
外资企业在华投资概况 - 开年以来稳外资政策落地显效,外资企业持续加码投资,大量外资项目落地,新增外资企业数量保持较快增长 [1] - 上海已有近8万家外资企业落户,超100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97家外资研发中心设立 [3] - 今年前两个月,德国对华投资同比增长54.7% [11] 重点外资项目与投资领域 - 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从去年5月开工到今年3月产品出口,刷新外资在华投资速度,其超大型商用电化学储能系统正式出口发运 [1] - 丰田汽车投资超1000亿日元在上海成立雷克萨斯电动汽车及电池研发生产公司,专注纯电动车型研发和生产 [3] - 阿斯利康投资25亿美元在北京建立其在中国第六个全球战略研发中心,礼来公司在北京投资设立的创新孵化器正式投入运营 [5] - 外资投资领域正向增值电信、生物医药、独资医院等开放试点新领域拓展,上海首批4家外资企业获增值电信业务批准,15家外资企业获基因诊疗、人工干细胞等方面经营许可 [3] 外资企业战略与市场定位 - 特斯拉公司能源与充电副总裁表示中国储能市场潜力很大,公司将深耕中国市场以实现持续快速增长并向全球更多国家提供产品 [3] - 仙妮蕾德全球首席执行官认为中国市场速度快、机会大,中国是其最重要的市场 [8] - 西门子在中国发布18款面向中国市场定制的产品,这些产品完全在中国定义、设计、由中国团队开发、由本地供应商参与并在中国制造,希望将其纳入全球技术生态 [10] 中德企业合作与供应链优势 - 在南京举行的隐形冠军企业对话活动中,30多家德国“隐形冠军”企业与70多家中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就科技创新和产业合作展开交流 [11] - 8000家德国公司在中国,超过50%的德国公司是全球隐形冠军公司,所有这些公司中有80%在中国投资 [11] - 德国企业代表认为中国科技发展迅猛,产业氛围好,产品和市场匹配度高,与中国“专精特新”合作可学习经验并更好适配中国市场,同时中国供应链条短,可快速生产并运输产品 [15] - 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希望通过合作发现合作伙伴,并借助原有销售网络将新产品和技术推向国外,拓展国际市场合作 [19][21] 政府互动与市场信心 - 从今年2月底至3月29日,商务部负责人共与至少26位跨国企业负责人会见,其中美国企业15家占比超一半,德国企业5家 [22] - 会见内容中“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定”、“创新”、“供应链”是高频词,体现出产业界对中国市场的热情 [24] - 中国持续在对外开放上向更深、更宽领域拓展,能提供更多核心、丰富和多元的发展资源,中国市场具有必选性,外资企业认为新产品或新商业模式在中国应用推广成功在全球就没问题 [26][27]
“魏家宇宙”狂飙:靠供应链造快餐帝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3-25 20:00
核心观点 - 魏家餐饮通过自建供应链和跨界多元化经营,构建了涵盖凉皮、汉堡、湘菜、日料、便利店等多种业态的"魏家宇宙",目前拥有近400家门店和十余家产业链公司 [1][2][16] - 公司以"高质低价"策略打造高性价比产品,如15元凉皮套餐、20元汉堡等,被网友称为本土"萨莉亚",成为西安餐饮现象级IP [1][17] - 供应链优势是核心竞争力,包括2万平米中央厨房、自建物流车队和原料种植基地,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控制 [21][23] 发展历程 - 1999年从西安大学门口凉皮摊起步,2005年已在陕西开出数十家门店 [3] - 2008年自主研发自动化凉皮生产线并建立首个加工中心 [6] - 2012年注册公司启动全国化战略,2016年投资2万平米中央厨房 [6] - 2018年起陆续推出咖啡厅、汉堡店、日料店等新业态 [8][12][15] 业务布局 - 餐饮业态:魏家凉皮(主力)、魏斯理汉堡(28家)、魏客咖啡、湘魏儿(湘菜)、魏本道(日料) [12][15] - 非餐饮业态:魏家便利(46家)、魏知足(足咖)、魏芯堂(中医馆)等 [8][15] - 供应链布局:汉中生态种植园、南郑食品公司、自建物流车队 [21][23] 运营数据 - 总门店数近400家,其中魏斯理汉堡28家(陕西20家),魏家便利46家 [12][8][16] - 中央厨房面积超2万平米,每日三次配送 [21] - 小红书相关话题浏览量近8000万次,讨论度30多万 [23][25] 商业模式 - "基地+农户"模式降低采购成本,中央厨房实现标准化生产 [23] - 垂直整合模式涵盖食品制造、建筑工程、实业投资等30多家关联企业 [26][28] - 全部自有资金运营,创始人100%控股,无外部资本介入 [33] 市场反响 - 各业态均为当地"排队王",如魏客咖啡非饭点仍需排队 [8] - 社交平台形成自发传播,网友创作大量玩梗内容 [25] - 平价策略受追捧,如汉堡价格仅为其他品牌一半 [12]
蜜雪冰城的供应链初窥
YOUNG财经 漾财经· 2025-03-19 20:38
文章核心观点 - 蜜雪冰城上市表现亮眼,但柠檬水引流单品模式与柠檬种植涉及农民生计问题,两者潜在深层问题不容忽视,且两份招股书供应商数据有差异需解释 [3][4][18] 蜜雪冰城上市及业务情况 - 3月3日蜜雪冰城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上市首日收盘价比发行价上涨43.21%,迄今市值超1700亿港元,此前公开发售超额认购5324.29倍,冻资1.84万亿港元 [3] - 凭借4元柠檬水等引流单品,蜜雪冰城成为全球最大现制饮品企业,截至去年三季度末,海内外门店超45000家,总量超瑞幸、星巴克和麦当劳 [3] - 2024年前九个月卖出11亿杯4元柠檬水,中国每10杯现制柠檬水超8杯来自蜜雪冰城,使其成为国内最大柠檬采购商 [3] 柠檬主产区现状 - 蜜雪冰城柠檬采购成本比同行业低20%以上,原因是原产地设公司建工厂和原产地收购 [5] - 我国柠檬种植集中,主产区在四川安岳和重庆潼南,安岳产量高峰时占国内六、七成 [6] - 2023年蜜雪冰城柠檬采购量11.5万吨,几乎全来自安岳和潼南,安岳占比最多,约占两大主产区产量15%-20% [7] - 2020 - 2023年安岳柠檬产量涨幅约25% [7] 价格与利润问题 - 蜜雪冰城一定程度上能影响柠檬市场价格,4元柠檬水利润率不高 [9] - 2023年雪王柠檬公司在川渝黄果柠檬采购价2.1 - 2.6元/斤,2022年一季度水果销售均价4.3元/斤,柠檬产地收购成本占比55.8%,销售柠檬利润空间低 [9] - 维持柠檬水4元价格,柠檬采购价/保底价变化及种植户利润空间受影响;提价则可能丧失线下流量 [10] 供大于求问题 - 柠檬树结果需数年,安岳柠檬产量涨幅与蜜雪冰城采购模式时间正相关 [11] - 蜜雪冰城销售柠檬利润低,“资本热情”退潮后,其市场地位、定价策略、“保底价”等存不确定性,可能出现果贱伤农现象 [11] - 主产区有关部门提出柠檬“稳产 + 提质”计划,蜜雪冰城与产地农户联系更紧密 [12] 两份招股书差异 - A股招股书2021年前五名供应商与港股招股书不同,港股中排名第四是包装企业,销售2.7亿货物,排名第五为佳禾食品 [13][15] - 根据两份招股书数据计算,2021年蜜雪冰城采购额相差超11亿元 [17]
8元奶茶撬动1300亿市值,1杯柠檬水日赚近300万!资本为何爱喝这杯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8 22:56
蜜雪冰城上市表现与市值分析 - 蜜雪冰城在港交所上市后一周累计上涨75 31%,市值突破1348亿港元,相当于48个奈雪的茶(奈雪的茶最新市值28亿港元)[1] - 公司发行价202 5港元/股,上市首日股价涨幅43 21%,显著高于同行奈雪的茶(-13 54%)、茶百道(-26 86%)等破发表现[1] - 当前市值规模已超越新茶饮行业中奈雪的茶(294亿峰值)、茶百道(192亿峰值)等所有上市企业[1] 商业模式与盈利结构 - 97 6%收入来自向加盟商销售商品和设备,2024年前三季度该部分收入达182 2亿元,毛利率31 2%[9][10] - 通过自建供应链实现核心原料100%自产,每杯柠檬水可赚取0 6元原料利润,4万家店日均销售100杯即可产生240万元纯利[4][5] - 2021年供应链销售数据:8500吨茶叶、50000吨水果、30亿根吸管,采购网络覆盖38个国家[5] 门店扩张与下沉市场策略 - 全球门店总数达46479家,超越麦当劳、星巴克,其中99%为加盟店[6][13] - 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57 2%(2024年数据),与拼多多、瑞幸相似的下沉市场策略[7][8] - 单店投资约21万元(含年费17800元),综合毛利55%,回本周期约1年[12] 海外扩张与供应链优势 - 海外已开近5000家店,越南/印尼产品定价3-6元,保持低价策略[14] - 出海采用"先建供应链再开放加盟"模式,在东南亚投入本地化营销与供应链建设[14] - 文化输出简化处理,如日本"雪王"结合传统头饰、韩国加入RAP元素等[15][16] 财务数据表现 - 2023年总营收203亿元,同比增长49 6%,净利润32亿元[11] -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187亿元(+21 2%),净利润35亿元(+42 3%),毛利率提升至32 4%[11] - 2019-2023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31 2%,净利润复合增长率58 3%[11]
商业头条No.64 | 蜜雪冰城决胜供应链
证券时报网· 2025-03-04 15:25
公司上市与市场表现 - 蜜雪冰城于3月3日在港交所上市 首日开盘价262港元 较发行价202.50港元高开29.38% 收盘价290港元 市值达1093亿港元 成为国内市值第二的上市餐饮企业 仅次于百胜中国 [1] - 公司2024年前九个月实现收入187亿元 同比增长21.2% 毛利率和净利润率分别达32.4%和18.7% 显著高于同行 [3] - 蜜雪冰城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现制饮品公司 全球门店数量达46479家 2023年出杯量达90亿杯 [2] 商业模式与供应链 - 公司收入主要来自向加盟商销售商品和设备 加盟费仅占总收入的2.4% [7] - 公司建立了完整的自产供应链体系 60%原材料自产 通过规模化效应将成本压至最低 [7] - 大咖国际工厂是公司核心生产基地 自产塑料大桶比外采成本低49% 2023年前九个月节省千万级费用 [11] - 公司在全国建有27个仓库 总面积超35万平米 物流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份 4900个乡镇 [12] 产品策略与市场定位 - 公司主打低价策略 核心产品包括2元冰淇淋和4元柠檬水 精准锚定下沉市场 [5] - 柠檬水是公司王牌产品 2024年前九个月售出11亿杯 [12] - 公司产品结构精简 菜单仅保留柠檬和橙子两种鲜果 其他水果均加工成果酱或冷冻果浆 [9] - 公司上新频率较低 2023年月均上新5款单品 低于同行11款的水平 [21] 发展历程与扩张策略 - 公司起源于1997年河南商丘的"寒流刨冰"冷饮店 2014年门店突破1000家 2020年成为首个万店茶饮品牌 [14][19] - 2020年获得高瓴资本等机构投资 高瓴领投9.33亿元 持股4% [6] - 2020-2024年每年新增门店超8000家 目前中国门店达40510家 接近测算的4.5万家天花板 [22] - 公司已开始海外扩张 在东南亚开设3971家门店 成为印尼最大连锁咖啡茶饮品牌 [24] 未来挑战与战略布局 - 国内门店数量接近饱和 公司正寻求新的增长曲线 [22] - 咖啡品牌"幸运咖"发展不及预期 2023年底仅开出2900家门店 [23] - 在东南亚面临供应链挑战 已启动菲律宾椰果加工基地和海南生产基地建设 [25]
蜜雪冰城:4万店之后的故事怎么讲?
雪豹财经社· 2025-03-03 09:54
上市表现与市场地位 - 公司于3月3日登陆港交所,上市首日上午股价较发行价上涨逾30%,市值逾990亿港元 [2] - 公司市值约为同在港交所上市的奈雪的茶、古茗、茶百道三家公司市值之和的两倍 [2] - 在公开发售环节,融资认购倍数高达5125倍,认购金额1.77万亿港元,刷新港股IPO历史记录 [4] - 公司全球门店数达到45302家,超过星巴克,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现制饮品企业 [4] - 按饮品出杯量计,公司在国内现制茶饮市场的份额占52.8%(2024年前9个月),意味着国内平均每卖出两杯现制茶饮,就有一杯来自该公司 [4] 财务业绩与增长动力 - 公司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前9个月收入分别达到136亿元、203亿元及18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1%、50%和21% [4][7]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0亿元、32亿元和35亿元,净利润增速分别为5%、58%和42% [4][7] - 公司核心产品定价在2~8元之间,均价约6元,但实现了32%的毛利率 [4][12] - 2024年第三季度末,公司流动资产净值为72.18亿元人民币,其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59.8亿元,同比增长59% [7] 商业模式与供应链优势 - 公司超过99%的门店为加盟店,但94.3%的收入来自于食品、包材等商品销售,仅2.4%的收入来自加盟费和相关服务费 [11] - 公司饮品食材自产比例高达60%,其中核心饮品食材已实现100%自产 [13] - 通过规模优势和自产,公司采购成本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如奶粉和柠檬采购成本比同业分别低约10%和20%以上,包装瓶成本降低了50% [13] - 公司生产损耗率降至0.71%,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13] - 此次IPO募资净额约32.91亿港元,约66%将用于提升端到端供应链的广度和深度 [11] 门店网络与扩张策略 - 截至2024年9月底,公司国内门店共40510家,海外11个国家有4792家门店 [16][19] - 公司57.2%的门店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一线城市门店仅占4.8% [18] - 有机构测算,假设按新一线城市每2.9万人一家店的密度,公司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门店总数潜力将接近5万家 [3][18] - 公司已不再为加盟门店设置区域保护范围,只要店址流量高且需求未满足,会批准与现有门店相距200米外的拟设店址 [16] - 海外市场是战略重点,2023年9月已成为东南亚市场排名第一的现制茶饮品牌,并计划在东南亚建立多功能供应链中心 [15][18] 单店绩效与加盟体系 - 2024年前9个月,公司平均单店日均终端零售额同比下滑5%,平均单店饮品出杯量减少了6400多杯,平均单店日均订单量减少了9笔 [16] - 根据数据,42%的加盟商经营两家及以上门店 [16] - 加盟审核趋严,社交平台上出现了各种加盟面试攻略 [16]
每周观察|人形机器人国际市场关注度升温;4Q24 DRAM产业营收季增9.9%;2024年手机面板出货量;2025全球新车销量
TrendForce集邦· 2025-02-28 12:03
人形机器人行业 - 因人力缺乏与成本上升,全球政府大力投资机器人研发项目,中、日、美、韩、德长年名列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前五名,预计2025年将持续执行总计130亿美元以上相关计划 [1] - 美国市场机器人AI生态圈较完整,中国市场聚焦建立供应链,未来产品价格和应用将更多元 [1] DRAM产业 - 2024年第四季全球DRAM产业营收突破280亿美元,较前一季成长9.9%,前三大业者营收皆持续季增 [3] - 多数应用产品合约价反转下跌,美系CSP增加采购大容量Server DDR5是支撑Server DRAM价格续涨主因 [3] - 2024年第四季三星营收112.5亿美元、SK hynix营收104.58亿美元、美光营收64亿美元,QoQ分别为5.1%、16.9%、10.8% [4] 手机面板行业 - 2024年全球手机面板出货量年增11.4%、达21.57亿片,预估2025年出货量年减3.2%,为20.93亿片 [5] 新车市场 - 2025年全球新车市场销量为9060万辆,年成长率2.4%,中国占比29%最高,美国18%居次,西欧地区15% [7] - 美国市场受关税因素面临高度不确定性,中国市场“智能化”竞争将白热化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