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资产处置

搜索文档
300亿元!消金公司加快不良贷款处置节奏
搜狐财经· 2025-08-04 21:03
今年上半年,消费金融公司以挂牌方式处置不良贷款的节奏明显加快。 依据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简称 "银登中心")公开挂牌信息统计发现,截至 6 月 28 日,已有 15 家消费金融公司通过该平台挂牌不良贷 款项目 110 期,涉及资产包规模(包含未偿本金与利息)约 304.8 亿元,较往年同期大幅增长。 需要注意的是,为提高不良资产转让效率,不少消费金融公司在核销不良贷款后,未对借款人提起司法诉讼便直接挂牌转让,"未诉即转" 已成为 行业新的处置模式。 | | | 2025年上半年消费金融公司不良贷款挂牌转让情况 | | | --- | --- | --- | --- | | 序号 | 消费金融公司 | 未偿本息挂牌规模(亿元) | 转让项目期数 | | 1 | 招联消费金融 | 85.32 | 11 | | 2 | 兴业消费金融 | 48.62 | 14 | | 3 | 中银消费金融 | 41.12 | 55 | | 4 | 南银法巴消费金融 | 39.95 | 4 | | 5 | 湖北消费金融 | 32.41 | 10 | | 6 | 捷信消费金融 | 12.81 | 3 | | 7 | 蚂蚁消费金融 ...
从亏3亿到赚1.5亿!中银消金左手甩不良,右手搭合作
南方都市报· 2025-07-31 18:41
近期,中银消费金融三股东上海陆家嘴金融发展有限公司发布了2025年半年报,其中披露了中银消费金 融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 据半年报显示,中银消费金融总资产达817.0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55%;营业收入达36.81亿元,同比 增长2.8%;净利润扭亏为盈,为1.5亿元,去年同期亏损3.06亿元。 | | | | | | | 甲保:元 巾秤:人民中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来会額/ 本期发生額 | | | | 開初会額/ 上開发生額 | | | | 上海中心失腹健设发 | 上海湖东盗景城房 | | 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 上海螺塔置业有限 上海中心大厦建设 上海域东嘉里城房 | | 中製消費公體有限 | 上海醒悠置业有限 | | | 展有限公司 | 地产有限公司 | | 52.10 发展有限公司 | 地产机版公司 | 22.70 | 100 | | 境动资产 | 924, 541, 630, 76 | 428, 430, 077. 57 | 79, 226, 745, 527, 70 | 24, 793, 97 ...
本年度TOP10法拍房捡漏技巧,不良资产处置推荐
搜狐财经· 2025-07-31 06:47
在 法拍房捡漏过程中,精准选房是确保成功的基础。首要法则是深入研究房产信息,包括位置、面积和过往交易记录,避免因疏忽导致后续问题。其次, 委托专业机构进行 市场价值评估,确保竞拍价格合理,防止高价风险。第三,严格审查 产权状况,确认无隐藏债务或法律纠纷,这一步对 不良资产处置至 关重要,能有效识别优质资产。更多实用技巧可参考详细解析。通过系统筛选,买家能降低不确定性,为后续步骤奠定基础。 在参与法拍房拍卖时,掌握低价竞拍技巧能显著提升成功概率。首先,深入研究目标房产的市场估值,避免盲目竞价;其次,设定明确的预算上限,并在竞 拍过程中保持冷静,防止情绪化决策。此外,观察其他竞拍者的出价规律,选择最佳时机介入。这些方法不仅有助于以较低成本获得资产,还紧密关联不良 资产处置流程,确保投资风险可控。 在法拍房交易中,不良资产处置流程是确保安全捡漏的核心环节。该流程通常从资产的专业评估开始,包括实地勘察和市场价值分析,以识别潜在风险。随 后,进入拍卖准备阶段,涉及法律文件审核和信息公开,确保透明度。竞拍成功后,买家需完成付款和产权过户手续,并处理后续管理事项。整个过程强调 风险控制,避免纠纷。更多细节可参考权威指南。 ...
个贷不良年度透视:消费贷占比攀升,投资者偏好“大包小户”资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17:57
不良贷款转让市场总体情况 - 2024年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成交额达2258亿元(未偿本息口径),创历史新高 [1] - 银登中心已开设1004个业务账户,覆盖337家机构,成为市场关键基础设施 [1] - 转让公告包含贷款笔数、本金余额、逾期天数等核心指标,提供丰富数据支持 [1] 业务结构分析 - 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占比达70.1%(1583.5亿元),是对公业务总和的2.3倍 [2] - 个人消费类不良贷款呈现三大特征:短账龄项目占比提升、多为已核销资产、未诉讼资产数量上升 [2] - 借款人画像:授信额度集中在30万元以内,年龄以40-45岁为主,华东地区占比超30% [2] 交易机制与价格趋势 - 多轮竞价方式占比超90%,平均合格意向受让方接近5家 [3] - 转让价格与逾期时间负相关:逾期1年内折扣率11%,5年以上仅2.5%,价差超4倍 [3] - 投资者偏好规模大但户均小的资产包,30-50岁借款人资产更受青睐 [3] 参与主体变化 - 出让方结构多元化:股份制银行占比下降,国有大行、城商行、消费金融公司份额提升 [4] - 信托公司首次入场,光大兴陇信托完成首单3亿元个人不良贷款转让 [5] - 受让方中地方AMC仍为主力,全国性AMC加速入场,信达首次进入前十活跃榜单 [5] 市场发展与数字化建设 - 行业预计2025年将有更多类型参与者加入,推动处置效率提升 [6] - 银登中心计划上线移动应用程序,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市场透明度和服务效率 [6]
规范地方AMC经营行为 夯实合规底线 地方AMC迈向规范发展新阶段
金融时报· 2025-07-30 10:30
我国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AMC")近日迎来监管新规,行业迈向更加规范、可持续发展的新阶 段。 近年来,地方AMC作为专业的不良资产经营处置机构,在服务实体经济、改革化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 作用,但也出现了一些高风险甚至违规行为,如偏离主业、违规跨区域经营、帮助金融机构虚假出表等 乱象。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发布《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范地方 AMC经营行为,对业务边界、风险管理和监管机制进行全面规范,明确了"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 进一步夯实行业风险管理和合规经营底线。 2022年3月,原银保监会公布地方AMC名单,彼时名单中共有59家地方AMC。在经历了数年发展后, 截至2024年底,名单中已有1家地方AMC注销,另有1家地方AMC获批在所在省份开展企业不良资产批 量收购业务。由此来看,地方AMC总数仍维持在59家。 当前,地方AMC发展情况如何?《办法》如何强化风险管理?将给地方AMC行业带来哪些影响?对 此,兴业研究金融业研究部高级研究员陈昊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办法》出台后,将 引导地方AMC聚焦主责主业,有效服务地方。同时,《办法》设置了过渡期,将 ...
623亿!中国最大房企破产案落幕:创始人血本无归,神秘大佬来接盘!
水皮More· 2025-07-29 18:08
核心观点 - 协信远创623亿债务重组方案获批,成为中国房地产史上最大破产重整案,创始人吴旭彻底出局[3][5] - 三家AMC采用"资产剥离+服务信托"创新模式解决债务问题,4796家债主按比例分配资产[5][9] - 外资投资方新加坡CDL亏损93亿退出,冯仑等新投资者入局接盘部分资产[8][9] - 该案例可能成为未来房企债务重组的参考样本,展示市场化化解大规模债务的可能性[6][9] 公司发展历程 - 协信远创1999年成立,曾与龙湖、金科并称"渝派三甲",2014年销售额突破100亿[6] - 2014年创始人吴旭涉案导致发展停滞,转型"不动产+金融+科技"战略失败[7] - 2019年引入新加坡CDL注资90亿换取51.01%股权,但8个月内资金耗尽[8] - 2021年CDL以1美元退出,成为外资在华地产投资最惨案例[8] 债务重组方案 - 核心资产由三家投资人以5.85亿元接手[9] - 非核心资产装入5年期服务信托逐步变现[9] - 3万元以下小额债权6个月内现金清偿[9] - 冯仑持股企业接手商管公司,国企接手金融岛项目[9] 行业启示 - 展示超600亿债务通过AMC介入实现市场化重组的可能性[6][9] - 服务信托模式提供5年缓冲期,避免资产贱卖[9] - 外资盲目接盘高风险房企导致重大亏损的警示[8][9] - 标志房地产行业进入"大洗牌时代",市场自发出清机制显现[10]
AMC大举进军股份行的战略布局
财经网· 2025-07-29 13:21
AMC增持银行股的核心观点 - AMC近期通过增持可转债并快速转股的方式入股多家股份制银行,如信达投资增持浦发银行可转债1.18亿张(占发行总量23.57%)并在三日内完成转股,类似操作此前中国华融对光大银行也有实施 [1] - 这一行为背后存在多重战略考量,包括纾困银行资本压力、获取投资收益、强化不良资产处置合作以及体现政策维稳意图 [1][4][5] 银行资本压力与AMC纾困 - 浦发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季度末为8.38%,接近监管要求的8%下限,且其可转债转股率此前仅0.01%,面临10月到期兑付压力 [2] - AMC通过转股操作直接补充银行核心一级资本,类似光大银行案例,此举具有稳定市场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双重作用 [2] AMC的业绩诉求与银行股吸引力 - 信达资产归母净利润从2020年132亿元降至2024年30亿元,中国华融及长城资产也面临业绩压力 [3] - 银行股提供稳定收益:浦发银行2024年现金分红比例达30.16%(同比+0.11pct),光大银行实施中期分红,民生银行跟进类似政策 [3] 不良资产处置的政策与业务协同 - 2024年5月金融监管总局允许银行向AMC转让风险资产,2025年4月进一步支持AMC加大银行不良资产收购力度 [4] - 浦发银行2023年处置不良资产1087亿元创历史新高,AMC与银行在政策与需求端高度匹配 [4] 政策层面的战略布局 - AMC股东背景为中央汇金或财政部,其入股银行与财政部增资国有大行逻辑一致,属于国家稳定金融体系的战略行为 [5] - AMC高管进入银行董事会(如长城资产入驻民生银行),意味着对银行治理和业务方向的影响力提升 [1][5]
涉及50余家机构!金融监管总局发布这项监管新规,如何理解
金融时报· 2025-07-24 20:23
地方AMC监管新规核心内容 -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全面规范业务边界、风险管理和监管机制 明确行业合规经营底线 [1] - 新规旨在解决行业乱象 包括偏离主业、违规跨区域经营、协助金融机构虚假出表等问题 [1] - 截至2024年底 全国地方AMC数量维持59家 其中1家已注销 1家新获批省内业务资格 [1] 行业发展现状与作用 -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规模从2017年1.4万亿元增至2024年3.8万亿元 地方AMC处置角色日益重要 [2] - 相比全国性AMC/AIC 地方AMC在地域性资产处置中具有尽职调查和盘活优势 [2] - 广东省拥有4家地方AMC 福建/辽宁/山东/浙江各3家 为数量最多的省份 [5] 风险管理量化指标 - **集中度风险**:单一客户投融资余额≤净资产10% 单一集团客户≤15% 防范风险过度集中 [3][4] - **流动性风险**:优质流动资产需覆盖未来30天净资金流出 类似商业银行LCR要求 [4] - **杠杆率风险**:融资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3倍 限制过度加杠杆扩张 [4] 过渡期安排与行业影响 - 设置三年过渡期 与不良资产"冰棍效应"处置周期相匹配 允许机构逐步整改 [5] - 行业可能出现"减量提质"发展 部分资源禀赋不足的机构面临淘汰压力 [5] - 新规推动地方AMC聚焦主业 立足本地开展不良资产处置业务 [2][5]
新规出台,助力地方AMC规范化专业化发展丨曾刚专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9 06:53
地方AMC行业发展现状 - 全国已成立59家地方AMC,覆盖除西藏外的所有省份,机构总资产规模超过万亿元 [2] - 地方AMC累计处置不良资产规模超过5万亿元,在化解银行业不良资产、盘活存量资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 - 地方AMC深度参与区域经济发展,在服务地方政府债务化解、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表现突出 [2] 地方AMC面临的主要挑战 - 业务边界模糊,部分公司偏离不良资产处置主业,过度涉足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3] - 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对集中度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关键风险点缺乏有效控制 [3] - 盈利模式单一,主要依靠传统收购处置业务,面临市场竞争加剧和处置难度增加的挑战 [3] - 专业人才不足,特别是在风险识别、资产定价等关键环节缺乏人才 [4] - 监管体系不完善,此前缺乏统一监管规则和标准,存在监管套利空间 [4] 《办法》的核心制度安排 - 明确地方AMC"以防范化解区域性金融和实体经济风险为主要经营目标"的功能定位 [6] - 规定地方AMC近三年年均收购金融不良资产投资额占新增投资额的比重不低于30% [7] - 设立业务"负面清单",包括不得通过虚假交易掩盖不良资产、不得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 [7] - 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集中度风险(单一客户不超过净资产10%)、流动性风险(优质流动资产不低于未来30天净流出)等要求 [8][9] - 规定杠杆率上限,融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3倍 [10] - 确立"省级地方金融管理机构负总责、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协同配合"的监管体制 [10] 《办法》出台的意义 - 标志着地方AMC行业进入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的新阶段 [11] - 有助于引导地方AMC回归本源,聚焦不良资产处置和风险化解 [6] - 强化地方AMC社会责任,平衡商业利益和社会效益 [6] - 为地方AMC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1]
海德股份:调整蓄力长期发展,不良资产业务根基稳固
证券时报网· 2025-07-15 08:48
公司业绩表现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500万元—17500万元,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1] - 业绩下降主要原因:部分收购重组业务本金逐步收回导致存量业务本金余额减少,重组业务收入同比下降 [1] - 新增业务多处于本金回收阶段,会计处理准则要求回款先冲减本金,进一步拉低报告期内收入 [1] - 业内人士认为业绩变动体现公司在不良资产投资领域的风险把控能力,通过安全回收不良资产完成资金回笼并为未来储备资源 [1] 业务布局与行业环境 - 2024年我国不良资产处置规模达3.8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市场活跃度持续攀升 [2] - 公司聚焦能源、上市公司等熟悉领域及特殊机遇业务,采用重组、重整、盘活等手段化解风险并提升资产价值 [2] - 截至2024年末,能源类困境资产项目存量余额45亿元,未来将持续贡献稳定重组收益 [2] - 上市公司困境资产项目余额6.55亿元,特殊机遇项目存量余额22.35亿元,业务结构与国家政策导向契合 [2] 政策与市场机遇 - 监管部门鼓励AMC发挥"金融稳定器"作用,通过重组、重整等手段盘活困境资产 [3] - 经济转型期涌现的特殊机遇资产为行业提供增量空间 [3] - 公司与多家银行、地方AMC及非持牌资管机构构建全方位合作关系,巩固行业竞争力 [3] - 未来随着存量项目收益释放与新增业务落地,公司有望抓住不良资产行业新一轮发展机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