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
搜索文档
省领导参加第四届儒商大会相关活动
大众日报· 2025-10-31 09:00
金融创新与开放 - 金融支持保障作用在当前山东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日益凸显 [1] - 金融创新驱动引领价值对于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拓展发展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1] - 聚焦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 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产品 为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注入动能 [1] - 聚焦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 吸引更多境外资本参与山东经济建设 为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创造条件 [1] - 聚焦优化营商环境 鼓励各类金融主体大胆创新 开发更多符合山东实际、具有山东特色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 [1] 人才与创新驱动 - 深入实施人才兴鲁战略 扎实推进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发展 [2] - 注重人才集聚、成效发挥、合作交流 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2] - 以校友经济为纽带 推动更多创新要素在山东集聚、更多创新成果在山东转化、更多创新项目在山东促成 [2] - 为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蓄势赋能 [2] - 山东大学全球校友齐鲁行启动 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与双招双引政策推介 [2] 儒商文化与企业发展 - 推动儒商文化和企业家精神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3] - 山东以儒促商、以商弘儒 希望民营企业家厚植家国情怀 传承儒商文化 弘扬企业家精神 坚持守正创新 秉持讲信守诚 做到义利兼顾 [3] - 为获评优秀企业文化案例的企业颁奖 [3] - 深入挖掘儒商文化的时代内涵 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7] - 以新时代儒商精神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助力高质量发展 [7] 区域合作与产业赋能 - 山东财经大学是省内重要的财经人才与智力高地 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支持企业国际化方面作用突出 [4] - 临沂积极推动商城国际化、数字化建设 发展基础好、潜力足 [4] - 活动是校地合作深化和产学研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旨在打造链接政府、高校、企业、商协会的开放平台 [4] - 为山东企业探索更加稳健、高效的国际化之路 [4] - 山海齐鲁 财赋沂蒙活动聚焦沂蒙区域发展 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推动产教融合、校地协同 [3] 消费与市场拓展 - 山东将提振消费摆在重要位置 坚持政策、活动、方式、场景同向发力 全力推动消费扩容提质 [6] - 消费新动能持续壮大 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6] - 山东作为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消费大省 具备新型消费发展的巨大空间 [6] - 期待更多企业布局山东 推动落户更多特色门店、首发更多优势产品、拓展更多业务板块 [6] - 山东将加强项目对接、资源导入、人才招引 为企业在鲁发展搭建平台、提供服务、营造环境 [6] 对外开放与侨资助力 - 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主动回乡投资兴业 帮助引进高层次人才 弘扬齐鲁文化 为推动山东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8] - 希望广大侨胞抓住山东产业升级、扩大开放等机遇 服务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8] - 深度参与万企出海 鲁贸全球国际市场开拓行动 [8] - 讲好新时代山东故事 谱写侨助鲁兴、鲁侨共赢新篇章 [8]
浦发银行南宁分行助力广西民企跨域经营落地科创并购贷款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30 18:20
转自:新华财经 浦发银行南宁分行响应广西深化民营经济发展支持政策,推动民营企业突破地域、行业边界实现高质量 发展。近日,该行成功助力桂林某医疗电子民营企业完成对江苏某民营学校的跨界并购,以定制化金融 方案破解民企并购难题,为广西民企实现产业链协同提供坚实金融支撑。 "浦赢并购"是浦发银行以并购为核心结合科技赛道以及跨境赛道打造的"超级产品",该产品以浦购投 研、浦购投顾、浦购投资、浦购投融、浦购投服为核心,精心打造并购金融综合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 全景、全量、全域金融服务,陪伴企业全周期成长。 该医疗电子民营企业成长于桂林本土,深耕医疗仪器、医学检测仪器生产领域多年,拥有发明授权96 项,有效实用新型专利198项,是国内临床分析仪器生产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面对医疗健康产业智能 化、人才专业化发展需求,企业拟通过并购外省具备相关专业办学资质的院校,搭建 "产教融合" 平 台,既解决医疗器械研发所需的专业人才储备问题,也为下游医疗机构输出实操型技术人员,完善企业 "研发—生产—人才" 产业链闭环。 得知企业需求后,浦发银行南宁分行第一时间启动 "并购服务快速响应机制",组建专属服务团队,配 备并购金融、行业研究、 ...
产教融合发力 双向赋能出彩
新浪财经· 2025-10-30 08:28
"我们把企业真实的生产订单引入校园,学生以'准员工'身份参与生产,既能掌握操作技能,也能理解企业的 质量标准与管理流程。"贵州东佑电子集团总经理周一鸣表示,专业建在产业链上,课堂放在生产线上,企业 真实生产线变身教学场景,用"教室即车间、作品即产品"的培养模式和创新实践,就是要让学校与企业合 作"一头热"变为"两头甜"。 转自:贵州日报 职院学生在"校园工厂"打造的"教室—实验室—真实产线"流水线上实习。 "这条智能装配线和企业车间完全一致,学生毕业就能直接上手,这样的人才我们抢着要!"10月27日,在贵 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的"校园工厂"内,一位前来参加2025年马黔教育人文交流活动的马来西亚学员感叹道。 作为贵州首家本土电脑品牌企业,贵州东佑电子集团公司抢抓数字经济机遇,创新推动产业资源与教育场景 深度融合,将多条成熟的产业级智能生产流水线整体迁入合作院校,同步建成科技展厅、智慧教室与实训教 室,以"校园工厂"模式刷新产教融合新高度,引发国内外客商密集预约考察,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在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3000平方米的教学实训基地智能制造实训生产线上,自动取料机械臂和AGV车等智 能系统正在运作,学生们熟 ...
康养产业学院及实践基地落户海南陵水 政企行校协同助力自贸港康养发展
央视网· 2025-10-29 16:24
10月26日,三亚理工职业学院康养产业学院、康养旅游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在海南陵水正式揭牌成 立。仪式由海南省养老康养产业协会主办,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代表及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标志 着海南康养产业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方面迈出实质性一步。 仪式上,校方代表与企业代表共同为康养产业学院和实践教学基地揭牌。李慧院长在发言中分享了 大健康与生活服务学科平台建设、康养旅居产业发展趋势及产教融合路径,引发与会嘉宾共鸣。 政策与生态双轮驱动 海南康养产业迎发展良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民众对健康生活的需求已从"疾病治疗"转向"品质康养"。越来 越多老年人不再局限于传统医疗康复,而是选择在自然与人文环境优越的地区践行健康生活,这一趋势 为康养产业注入新动力。 作为全国唯一热带岛屿省份,海南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气候资源和明确的政策支持,成为发展康养 产业的理想之地。其中,三亚、陵水等地因生态禀赋突出、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正成为康养旅居的热门 区域。 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海南全岛封关运作进入倒计时,将为康养产业带来新一轮政策红利。封关 后,海南将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的监管模式,并实施"零关税、低 ...
职教的前途在于与产业同频共振 镇江高等职业学校“现场把脉” 产教融合
扬子晚报网· 2025-10-28 14:25
此行不仅是关怀,更是一次深入的调研。座谈会上,校企双方围绕课程对接、双师型教师培养等议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讨。旅游管理系实习科长姚佳表 示:"我们来,就是为了'听真声音,找真问题'。来自一线学生和企业的双向反馈,是我们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最宝贵的依据。" 现场 扬子晚报网10月28日讯(通讯员林璐记者万凌云姜天圣)10月25日,镇江高等职业学校(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镇江分院)副校长潘俊率旅游管理系实习科长 姚佳等人,深入校企合作单位镇江火车站,看望客运岗位上的实习生,并为深化产教融合"现场把脉"。 现场 在车站繁忙的客运一线,实习生们已成为服务队伍中一股活跃的新生力量。从旅客引导、实名验票到候车服务与重点帮扶,他们用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 娴熟、从容地应对着实际工作中的各项挑战。他们展现出的职业素养与快速成长,获得了现场企业导师的充分肯定。 "职教的前途在于与产业同频共振。"在与实习生交流时,潘俊副校长强调,"我们不仅要'送出去',更要'融进去'。通过与镇江火车站这样的优质企业紧密 合作,我们才能共同为学生们铺就通往未来的'金色轨道'。" 此次走访是推动校企合作从"形式结合"迈向"实质融合"的缩影。未来,双方将继续 ...
走出实验室,融入产业链! 江科大近50 名青年博士赴镇江高新区对接技术需求
扬子晚报网· 2025-10-28 14:17
扬子晚报网10月28日讯(通讯员刘凯朱大智记者万凌云姜天圣)当理论研究遇上火热实践,一场围绕"双高协同"的 深度对话,在学校与地方推进高校与高新区创新链与产业链高度契合的生态圈热烈展开。为推动青年博士走出实 验室、融入产业链,10月27日,江苏科技大学组织近50名的青年博士团走进镇江高新区,开展以"双高驱动青教 促融"为主题的学习交流与技术项目对接活动。 现场 座谈交流需求直通,校企共话技术攻坚。座谈会上,青年博士与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技术需求、政策支持与 合作机制展开深入交流。 座谈会上,高新区党群工作部汇报了"红帆领航.链通高新"先锋行动的推进情况,推动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技 术攻坚"先锋队介绍了"双高协同"校企合作项目与"团山人才"政策,为青年博士落地创业提供制度保障。"产教融 合"先锋队则汇报了基于"三单"机制梳理的27项企业技术需求涵盖船舶海工、高端装备制造等多个方向。来自江苏 科技大学的青年博士代表积极回应,分享了在智能制造、机器视觉、3D打印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就创业政策、 成果转化机制提出建议,希望高新区在资金支持与项目孵化上提供更灵活的保障。 现场 在实地调研环节,博士团走访了先进船舶海 ...
产教融合“破题”人才瓶颈 山东职教赋能区域经济提质增效
中国新闻网· 2025-10-28 13:25
产教融合模式 - 聊城市东昌府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将葫芦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融入教学 打造非遗与电商融合的特色教学模式[1] - 临沂市工业学校通过开设常林班、戴克班、金沂蒙班等定制班级实现“订单式培养” 年输送技能人才500余人[2] - 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与珞石机器人、山能集团等28家大中型企业合作 通过“订单班”“校中厂”等模式共建育人平台[3] 专业设置与产业适配 - 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紧扣当地“1+5”主导产业和“两大千亿产业集群” 构建智能制造、智慧交通等特色专业群 重点建设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前沿专业[3] - 郓城县针对电子商务、电工、焊工等热门领域开展技能培训 每年组织开展企业职工技能提升等一系列培训活动[4] - 山东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 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 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4] 人才培养成效与规模 - 临沂市工业学校南校区建成投用后 每年将提供3300个职教学位 输送1300余名高职生源和1000余名技术技能人才 毕业生本地企业就业率超90% 年短期技术技能培训能力突破3万人次[2] - 山东现有职业院校547所 在校生274.4万人 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4] -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优势产业集群等主要领域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4] 特色产业赋能案例 - 聊城市东昌府区葫芦产业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 种植加工量占全国市场份额75% 年综合效益达16亿元人民币 学校计划牵头成立“聊城葫芦产业产教联盟”[1] - 非遗电商专业学生作品在直播中成为“爆款” 让学生在实战中收获职业自信[1] - 珞石(山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与学校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学生直接参与真实产品制造 实现“学习即实践、毕业即上岗”[3]
深化专业群产教融合 用科技与创新书写冷链物流新篇
经济日报· 2025-10-28 06:21
公司与院校合作 - 冰轮环境与山东商职学院合作近50年,累计为冷链制冷行业培养输送近万名专业人才[1] - 公司于2025年9月派金牌技师到校开展主题宣讲,并于2025年5月举办第3批冰轮产业学院现场工程师招募活动,前2批学员已全部进入公司一线岗位[1] - 双方共建冰轮产业学院,开展现场工程师培养,企业工程师与学校教师深度合作开发教材和教学[3][4] 行业人才需求与培养 - 冷链物流是支撑现代农业和服务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2] - 专业群面向产业链上中游,培养能胜任智能控温、低碳制冷、自动化集成等复杂问题的复合型人才[2] - 为适应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学校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融入课程,并增加制冷系统数字运维工程师、绿色低碳工程师等新兴岗位课程[3] 产教融合与科研平台 - 专业群牵头组建全国冷链物流、能源装备两大产教融合共同体,运营6个省级以上产教融合平台[4] - 专业群教师团队参与4个国家、省级科研平台建设,近3年主持24项省部级及以上课题、19项横向课题,累计到账额超500万元[5] - 学校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0余项,提供企业技术咨询服务50余项,培养了山东省50%以上制冷行业小微企业创始人和冰轮环境80%海外工程师[5] 专业群建设与发展 - 冷链物流专业群由4个专业构成,构建了岗位化课程体系,按典型岗位角色轮换设置实践教学[2] - 学校与京东集团共建智慧供应链产业学院,与10余家企业开展生产性实训[3] - 学校将开设智能物流技术等新兴专业,以适应专业群发展的动态需求[3]
人工智能重塑技工教育新图景——全国百所院校无锡共话产教融合新路径
扬子晚报网· 2025-10-27 21:51
10月27日,作为全国百所技工院校"无锡行"系列活动的重要环节,以"人工智能背景下产教融合发展的 路径和方向"为主题的技工教育高峰论坛在无锡技师学院李巷报告厅隆重举行。来自全国技工教育领域 的领军人物齐聚一堂,共探AI时代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新范式与新路径。 春华秋实:弦歌不辍,铸就育人典范 江苏省无锡技师学院和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分别作主题报告和主旨报告。 江苏省无锡技师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文华系统回顾学院七十载办学征程。从新中国工业起步时期的 担当,到国防科工建设的奉献;从传承无锡工商精神的实践,到践行中国智造战略的探索,无锡技师人 从未缺席,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 张文华介绍,该学院凝练形成三大办学成果:培根铸魂,育强国工匠;深化改革,闯融合新路;服务发 展,担时代使命。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8%以上,累计培养10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面 向"十五五",学院将紧扣国家战略,聚焦复合型人才培养,构筑"战略领航、内涵攻坚、治理赋能"三大 支柱,奋力建设全国一流、全省领先、中而强、小而美的现代化技师学院。 实践探索:多元路径,彰显特色创新 在圆桌沙龙环节,来自六所技工院校的负责人分享了各具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