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再生能源
icon
搜索文档
大美丽法案,最终会成就了谁的风光?
雪球· 2025-07-04 15:55
能源塑造世界格局的历史演变 - 煤炭推动英国成为19世纪世界工厂并维持百年霸权 [2] - 石油奠定美国20世纪全球经济与军事主导地位,其通过控制石油开采、出口及全球军事布局维护能源利益 [3] - 能源被视为文明底层架构,可再生能源将重塑21世纪物质与地缘政治格局 [4] 可再生能源对物质世界的重塑 能源生产模式转型 - 集中式供电(火电、核电)转向分布式模式(屋顶光伏、风电、储能微电网),提升系统灵活性与韧性 [11][12] 基础设施重新定义 - 智能电网取代传统电网,充电桩网络成为新型“加油站”,储能设施作为战略储备 [13] 制造业生态重构 1. **产业链电动化** - 钢铁行业转向电弧炉或氢能炼钢 [15] - 化工行业从石油化工转向电化学合成 [16] - 交通行业全面电驱动(汽车、船舶、飞机),建材行业(水泥、玻璃)电气化改造 [16][17] 2. **成本结构洗牌** - 电力成本成为制造业核心竞争要素,清洁能源富集区替代原料产地优势 [19] - 美国数据中心用电量预计从2018年76TWh(占1.9%)增至2028年325TWh(占6.7%),电力需求2035年增长16% [19] 数字化与能源融合 - 能源物联网实现设备数据节点化,AI优化调度,区块链推动去中心化交易 [22] - 新商业模式涌现:能源即服务(EaaS)、虚拟电厂、碳交易市场激活 [22] - 美国2024年81%新增电力为太阳能+储能,德克萨斯州占11GW太阳能装机 [21] 地缘政治影响 石油美元体系松动 - 可再生能源交易或绕过美元结算,新能源设备贸易计价货币多元化 [25] - 传统能源出口国需寻找新经济增长点以应对收入长期下降趋势 [25] 新兴能源强国崛起 - 中国主导全球70%光伏、60%风电产能,动力电池(宁德时代、比亚迪)及稀土加工近乎垄断 [26] - 挪威、丹麦等国家可能成为新能源时代“技术沙特” [26] 能源标准竞争 - 充电标准、储能技术标准制定权争夺将决定先发优势,影响深远 [27] 能源转型的挑战与矛盾 - 美国《大美丽法案》反映能源转型焦虑,试图延缓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光伏、风电、电池、电动车)主导趋势 [7] - 电力需求激增与供应矛盾:AI、加密货币挖矿推高电价(德克萨斯州2023年批发电价涨5%),极端气候加剧供需冲突 [21] - 美国燃气轮机短缺导致新建项目交付延迟至2030年,太阳能快速部署成关键 [20] 未来展望 - 可再生能源推动文明形态根本性变革,技术领先者将塑造21世纪全球格局 [9][28] - 美国爱荷华州83%电力来自风光能源,但政策波动(如《大美丽法案》税收抵免期限)可能影响产业规划 [22][23]
4位在全省科技大会上受到表彰的科技工作者分享创新故事与前沿成果
大众日报· 2025-07-04 09:13
5G技术与工业物联网 - 山东大学智能通信技术研究院研发面向工业物联网的5G关键技术 通过"精准过滤+预测调度"方案解决工业场景下5G通信服务质量不足问题 构建低时延 高可靠 大连接的工业物联网 实现工厂全要素 全流程数字化互联互通 [2] - 该技术在海尔空调胶州工厂应用后 有效提升产线效率 实现设备"看得更清 反应更快 协作更智能" 形成可复制 可移植的解决方案 推动山东构建万物互联 智能协同的未来工厂新范式 [2] 海洋能开发利用 - 中国海洋大学团队建成我国首座600kW海洋能多能互补独立电站 解决岛上300多户居民部分生活用电 为海水养殖提供绿色动力 实现海洋能海岛供电工程示范 [3] - 团队创新提出"海能海用 就地取能 多能互补 独立供电"理念 研制适应我国海况的系列化波浪能原型装置 通过与海洋工程 能源电力企业合作建立多样化应用场景 加速波浪能商业化进程 [3] 农业科技创新 - 烟台市农科院培育的"烟薯25"甘薯品种自2015年推广以来 2019年起成为全国推广面积最大品种 累计增加社会经济效益超500亿元 引领甘薯产业发展并助力乡村振兴 [4] - 团队将针对淀粉型甘薯品种存在的高产 高淀粉率 淀粉品质难以兼顾等产业短板进行攻关 目标选育高淀粉 高黏度 高产 抗病新品种 服务农业产业振兴 [4] 激光雷达技术突破 - 青岛镭测创芯科技自主研发激光雷达核心器件 打破国外长期技术垄断 形成覆盖地基 船载 车载 机载的全系列大气海洋激光雷达产品 构建完整产业化体系 [5] - 公司在政府拨改投资金和创业园区孵化支持下 产品在气象 环境 风电 航空等领域开展应用示范 快速提升市场影响力 [5]
负债超30000亿!工信部, 光伏再发声
DT新材料· 2025-07-03 21:38
光伏行业负债情况 - 光伏行业总负债规模达2万亿元,同比增长8.36%,整体资产负债率为63.24%,同比增长2.65个百分点 [2] - 光伏企业负债排行榜显示三峡能源以2533.58亿元总负债位居榜首,同比增长12.41% [3] - 通威股份总负债1510.37亿元,同比增长41.78%,增速最快 [3] - 阳光电源总负债787.66亿元,同比增长47.88%,增速排名第二 [3] - 立新能源总负债127.77亿元,同比增长83.63%,增速最高 [4] - 光伏行业资产负债率排行榜显示*ST嘉寓(退市)以324.97%的负债率居首 [7] - 亿晶光电资产负债率达92.81%,同比增长20.55个百分点 [7] - 爱旭股份资产负债率85.97%,同比增长11.08个百分点 [7] 可再生能源制氢论坛 - 论坛将于2025年7月10-11日在江苏苏州举办,聚焦ALK/PEM/AEM制氢技术 [11] - 论坛将探讨制氢技术市场发展现状、关键部材及系统工艺创新、绿氢项目应用新趋势 [11] - 同期活动包括PEM制氢产业创新发展技术研讨与对接会、供需对接和参观博世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事业部 [21][22][24] - 清华大学杨福源教授将分享4A/cm²以上高电密PEM电解水制氢技术路径探索 [27][29][30] -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邝允教授将介绍电解海水制氢技术进展及应用实践 [31][33] - 中能建氢能源王潇羽将分析风光氢氨醇一体化发展实践与趋势 [34][36] - 双良节能王法根将探讨碱性电解槽关键技术研究 [41][43] - 复旦大学张波教授将讲解高性能低成本PEM电解水技术及发展 [52][54] - 北京化工大学唐阳教授将分享碱性体系电解制氢新型电极材料研究进展 [72] - 佛山仙湖实验室李光福将探讨阴离子交换膜水电解技术进展与挑战 [88][90] 制氢技术发展 - PEM电解水制氢技术因高电流密度、快速启停响应等优势成为可再生能源消纳关键技术 [58] - 电解水制氢技术正朝着高性能低成本方向发展,需突破材料瓶颈和工程化挑战 [30][54] - 海水制氢技术已实现千瓦级到兆瓦级系统研发,技术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3] - 风光氢氨醇一体化成为氢能应用重要方向,多个示范项目正在推进 [34][36][39] - 阴离子交换膜(AEM)电解水技术接近商业化,但耐久性和成本仍需提升 [87] - 高性能阴离子交换膜是AEM电解水技术突破关键,多家机构开展相关研究 [86][90][93][95]
240万颗出货!辉能锂陶电池量产突围
DT新材料· 2025-07-03 21:38
论坛概述 - 2025(第五届)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发展论坛将于7月10-11日在江苏苏州举办,聚焦ALK/PEM/AEM制氢技术、关键部材及系统创新[3] - 主办单位为DT新能源,协办单位包括上海市氢科学技术研究会、博世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事业部等[5][6] - 特色活动包括PEM制氢技术研讨与对接会(邀请制)、供需对接及博世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事业部参观交流[14][15][16] 技术主题与演讲嘉宾 PEM电解水制氢 - 清华大学杨福源教授将探讨4A/cm²以上高电密PEM电解水技术路径,提出非均匀担载催化剂有序化扩散层一体化模块理念[21][23][24] - 复旦大学张波教授研发的PEM膜电极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已达美国DOE2026目标,孵化企业产品性能行业领先[49][50] - 嘉庚创新实验室王汉春研究员发布全球首个500标方PEM电解槽,重点介绍低铱催化剂开发及膜电极界面优化[52][54] 电解海水制氢 -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邝允团队突破高抗腐蚀电极材料瓶颈,研发首台套兆瓦级电解海水系统,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26][28] 碱性电解槽技术 - 双良节能王法根将分析碱性电解槽关键技术,公司战略布局氢能装备制造[36][38] - 北京化工大学唐阳团队开发低能耗长寿命新型电极,完成2项工业放大(2000mm*2000mm)[67] 阴离子交换膜(AEM)技术 - 合肥工业大学魏海兵教授研发AEMemr®系列膜,探讨AEM耐久性提升边界[79][80] - 赢创工业集团顾忠民介绍高性能阴离子交换膜助力绿氢降本[76][77] - 佛山仙湖实验室李光福聚焦AEM电解堆标准化测试与膜电极组件创新[83][84] 行业应用与项目实践 - 中能建氢能源王潇羽分享风光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开发经验,涉及松原氢能产业园等案例[29][31] - 中电工程东北院张秀岩分析绿色氢氨醇油一体化项目技术路线及关键技术问题[34][35] - 国氢科技"氢涌"电解水产品已在可再生能源制加氢一体化项目中示范应用[41] 材料与测试技术 - Syensqo胡君提出Aquivion短支链离聚物解决方案,覆盖制氢全产业链材料需求[44][46] - 博世王秋实开发PEM/AEM电解槽测试平台及定制化制氢系统[57] - 特嗨氢能孙辉基于测试数据提升氢能产品安全性,参与多项行业安全标准制定[63][64] 膜技术创新 - 元泰能材李洋洋聚焦电解水制氢膜技术产业化,团队取得23项软件著作权[70][71] - 深圳理工大学李南文研究碱性电解水离子膜稳定性问题,发表130余篇SCI论文[73][74] - 浙江大学单冰开发新型阴离子交换膜,通过聚合物结构调控提升器件性能[86][87]
市场分析:人工智能繁荣、可再生能源和关税不确定性推动铜价上涨
快讯· 2025-07-03 19:57
铜价上涨驱动因素 - 铜价本周上涨2.7%,年初至今累计上涨近14%,接近历史高点 [1] - 人工智能繁荣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推动铜需求,该金属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数据中心、电动汽车和太阳能发电系统 [1] - 美国买盘激增,交易员在潜在关税前提前采购进一步推高价格 [1] 潜在价格压力 - 主要矿商正在提高产量,可能对铜价形成下行压力 [1] - 特朗普破坏性贸易政策可能减缓全球经济增长,间接影响铜价 [1]
中国海大史宏达:深耕海洋能技术,为国家能源战略注蓝色动力
齐鲁晚报· 2025-07-03 12:37
海洋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 - 团队自2008年起专注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实现从实验室研究到工程应用的跨越式发展 [4] - 突破"宽谱俘能 高效转换 稳定供电"等关键技术瓶颈 研制出适应中国海况的系列化波浪能原型装置 [4] - 建成中国首座600kW海洋能多能互补独立电站 满足300多户居民部分生活用电及海水养殖需求 [5] 商业化应用与经济效益 - 与数十家企业及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多样化应用场景 加速波浪能商业化进程 [4] - 技术应用于海上通信 海岛民生等领域 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4亿元 [4] - 正在建设"海洋能海上综合测试场" 打造国家级实海况测试平台 [5] 关键技术突破案例 - 2014年成功投放自主研发"10kW级组合型振荡浮子波能发电装置" 解决传统设备"小浪不发电 大浪易损坏"问题 [4] - 提出"海能海用 就地取能 多能互补 独立供电"理念 2012年启动北方首个海洋能示范基地建设 [4] 未来发展方向 - 技术将向大型规模化与小型专精化发展 支撑远海岛礁供电 深海养殖等场景 [5] - 可与风能 太阳能耦合提升能效 保障海洋浮标等设备供电 [5]
明晟公司MSCI北欧国家指数zhang 0.6%,报352.46点,北欧工业板块领跑。可再生能源公司维斯塔斯风力技术涨10.1%,领跑一众成分股。
快讯· 2025-07-02 23:45
市场表现 - 明晟公司MSCI北欧国家指数上涨0.6%,报352.46点 [1] - 北欧工业板块领跑市场 [1] 个股表现 - 可再生能源公司维斯塔斯风力技术股价大涨10.1%,成为成分股中表现最佳的公司 [1]
氢能产业供应链发展的关键点
DT新材料· 2025-07-02 23:18
全球碳中和战略下的氢能产业布局 - 提出全球碳中和战略框架下的氢能产业布局框架,强调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协同发展 [2] - 通过阶段性分析揭示国际氢能产业布局与供应链的逻辑关系 [2] 氢气制取的上游构建 - 氢气生产供应链核心在于原料多元化、路径低碳化、工艺高效化,化石能源热化学转换仍占重要地位 [6] - 电解水制氢成为低碳能源突破口,依赖催化剂、电解膜等核心材料创新,模块化电解槽提升与可再生能源耦合能力 [6] - 先进气化及热解工艺优化氢气收率并降低碳排放,推动供应链向高效化、低碳化、智能化升级 [6] 氢气储运的中游完善 - 储运环节聚焦提升储氢密度、降低输运成本,吸附剂材料(如MOFs、石墨烯)提升吸附效率与动态响应能力 [7] - 多国启动氢气掺混天然气管网、纯氢管道建设,压缩/液化技术形成全链条输运网络 [7] - 地质储氢(如盐穴)技术助力大规模储存,支撑电力系统长周期调节应用 [7] 氢气使用的下游拓展 - 终端应用覆盖交通、工业、建筑、电力储能四大领域,交通领域形成"制-储-运-加氢-整车"闭环体系 [8] - 工业领域氢气用于绿氢炼钢、化工原料合成(绿色甲醇/氨)、高温燃料替代(玻璃/陶瓷/水泥) [8] - 建筑领域发展氢基微网、燃料电池供热发电,电力储能领域通过"电解-储氢-回电"模式与可再生能源融合 [8] 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论坛 - 论坛聚焦PEM电解水制氢技术,议题包括高电密路径、电解海水制氢、风光氢氨醇一体化等 [19][20] - 关键技术讨论涵盖碱性/PEM电解槽材料、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测试技术等 [20][21] - 参会机构包括清华大学、中能建氢能、国家电投氢能等产学研单位 [19][20][21]
7月2日电,据欧盟统计局,欧盟2024年可再生能源的供给量同比增长了3.4%,总计在1.13亿兆焦耳,可再生能源占欧盟电力生产的47.3%。
快讯· 2025-07-02 18:00
智通财经7月2日电,据欧盟统计局,欧盟2024年可再生能源的供给量同比增长了3.4%,总计在1.13亿兆 焦耳,可再生能源占欧盟电力生产的47.3%。 ...
全球能源领域碳排放量再创新高
中国化工报· 2025-07-02 11:14
中化新网讯 近日,英国能源研究所发布的年度世界能源统计回顾显示,尽管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创下历 史新高,但由于化石燃料消耗持续攀升,2024年全球能源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连续第四年创历史新 高。 报告数据凸显了当前世界经济试图摆脱对化石燃料依赖的挑战,俄乌冲突已重塑俄罗斯的油气流向,而 中东地区的战乱则引发了全球对能源供应安全的担忧。去年全球气温达到有记录以来最高值,较工业化 前水平首次超过1.5°C。 报告联合作者、科尔尼咨询公司的罗曼·德巴雷(Romain Debarre)在声明中表示:"去年受地缘政治紧张局 势升级的推动,全球能源格局迎来又一转折点。"毕马威合伙人瓦法·贾夫里(Wafa Jafri)则指出:"COP28 会议提出了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翻三倍的宏伟愿景,但实际进展参差不齐。尽管全球增速迅猛,但仍 未达到所需节奏。" 报告指出,2024年全球能源供应总量同比增长2%,石油、天然气、煤炭、核能、水电和可再生能源等 所有能源类型均实现增长,这导致2024年能源领域碳排放量同比增加约1%,达到408亿吨二氧化碳当 量,超过前一年创下的纪录。在2024年全球消耗的化石燃料中,天然气增幅最大,同比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