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发行

搜索文档
财政部拟发行2025年记账式贴现(三十五期)国债 竞争性招标面值总额550亿元
快讯· 2025-06-04 15:16
国债发行计划 - 财政部拟发行2025年记账式贴现(三十五期)国债 期限为182天 [1] - 本期国债竞争性招标面值总额550亿元 允许甲类成员追加投标 [1] - 采用贴现发行方式 发行价格通过竞争性招标确定 低于票面金额 [1] 发行机制 - 国债发行采用竞争性招标定价机制 市场化程度较高 [1] - 甲类成员可参与追加投标 显示发行渠道的专业性 [1] - 贴现债券特性 体现短期融资工具属性 [1]
应对长债风暴,日本要学耶伦?
华尔街见闻· 2025-05-28 17:07
与此同时,夏季参议院选举结果可能加大经济刺激措施或消费税减免的需求,可能需要增加发行量。在削减超长期国债发行之际,可增发其他期限国债, 以维持2025财年发行总量不变。 这似曾相识的一幕,不由得令人想起了美国前财长耶伦!在今年1月卸任前,由于触及债务上限,时任美国财长耶伦采取了"非常措施"以避免债务违约, 暂停长期债券发行,通过发行更多短期国债(如国库券)维持政府运转。 超长期国债供需失衡推动减发预期 为了应对债市风暴,日本可能大幅削减长债发行量,增发其他期限债券,来缓解市场压力。 5月27日,据报道,日本财务省将于6月20日举行一级交易商会议,此前已向参与者发送调查问卷,征询对2025财年日本国债各期限发行量的意见。 据追风交易台消息,野村证券在最新研报中称,由于超长期国债供需严重后果失衡,市场对超长期国债减发的预期正在升温。据野村证券分析师Masaki Kuwahara测算: 30年期和40年期国债月度供需缺口高达3000亿日元,预计将通过大幅削减长债发行量来缓解市场压力。 报告称,目前引发显著供需担忧的30年期和40年期国债发行量平均每月约1.1万亿日元。 从需求端看,假设海外投资者的超长期债券净购买量 ...
50Y国债发行?一般谁买?
华创证券· 2025-05-23 21:4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5月23日“25特别国债03”发行定价高偏7.5BP,反映机构对超长债投资需求不足,招标结果公布后债市收益率普遍回调 [1][10] - 保险公司是50Y国债二级市场主要承接主体,近年加大长久期债券配置,但2025年以来对50Y国债新券配置需求减弱,或致本次超长期特别国债一级发行偏弱 [2][15][19] - 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进度加快,预计5 - 9月为发行高峰,后续需关注长债估值波动风险及央行是否重启买债工具 [5][27][3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今天50Y国债发行利率高于二级 - 5月23日“25特别国债03”加权中标收益率2.1%,较5月22日5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高偏7.5BP,反映机构对超长债投资需求不足,一级认购情绪弱 [1][10] - “25特别国债03”招标结果公布后,债市收益率普遍回调,30y国债活跃券收益率短线上行近1BP,最高触及1.9300% [1][10] 超长期限国债一般谁在买 - 二级市场净卖出主体为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净买入主体包括保险、基金以及理财,保险是主要净买入机构,2022年以来保险净买入规模占比近98% [2][15] - 2022年以来保险公司净买入50Y国债中,新券、老券占比分别为74%、26% [2][19] - 2022年以来,50Y国债发行月和非发行月,保险月均净买入规模分别为109亿元、12亿元,主要是新券放量所致;2022 - 2024年新券发行月保险承接比例平均为36%,2025年2月降至3.2%,或说明保险对新券配置需求减弱 [3][19] - 2025年一季度保险公司人身险保费收入累计17878亿元,同比增速0.2%,弱于2023 - 2024年同期10.7%,弱化保险公司对长久期债券配置需求;二季度是配债淡季,5月净买入规模为季度内低点,导致50Y国债新券认购需求偏弱 [4][23] 超长期国债发行进入加速期 - 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进度加快,1.3万亿安排在4 - 10月发完,分期限假设均匀发行,20年规模3000亿、30年8500亿、50年1500亿 [5][27] - 预计发行高峰在5 - 9月,5、8、9月单月规模有望达2400亿附近,6、7月单月规模有望达1900亿附近,10月发行接近尾声;延续超长期普通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交替发行规律,10月特别国债发行完毕后,11月普通国债重启发行 [5][30] - 长债供给放量后的季末窗口,需关注大行因久期指标考核调仓带来的长债估值波动风险,以及央行是否重启买债工具 [5][30]
中国50年期特别国债加权平均中标利率2.1%,为2022年以来首次走高
快讯· 2025-05-23 16:08
国债发行 - 中国财政部发行5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加权平均中标利率为2 1% [1] - 本次50年期国债中标利率较2月同期限国债发行时的纪录低点上行19个基点 [1]
宏观量化经济指数周报20250511:特别国债发行前置或推升4月社融增速-20250511
东吴证券· 2025-05-11 18:30
指数情况 - 截至2025年5月11日,本周ECI供给指数为50.25%,较上周回升0.01个百分点;需求指数为49.93%,较上周回落0.01个百分点[1][6] - 5月前两周,ECI供给指数为50.25%,较4月回落0.10个百分点;需求指数为49.94%,较4月回升0.02个百分点[1][7] - 截至2025年5月11日,本周ELI指数为 - 1.00%,较上周回升0.06个百分点[1][11] 经济态势 - 5月初经济呈现生产端放缓、需求端小幅回暖态势,地产销售和汽车零售回暖或支撑5月内需[1][7] - 预计2025年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7000亿 - 7500亿元,社融新增1.5 - 1.6万亿,社融增速回升至8.8%[1][14] 高频数据 - 本周主要行业开工率环比互有升降,库存有增有减,部分负荷率有变化[16][17][18] - 4月乘用车市场零售179.1万辆,同比回升17.0%,环比回落8.0%[22] - 5月上旬基建投资部分指标回升,房地产投资土地供应面积回升、成交面积回落[26][27] - 本周出口价格指数涨跌互现,4月韩国出口总额同比增速3.70%,国内监测港口货物吞吐量环比增长9.0%[32][33] - 本周国内猪肉批发价回升、蔬菜批发价回落,国际布伦特原油期货结算价回落、COMEX黄金期货结算价回升[38][39] 政策与风险 - 本周央行货币净回笼7817亿元,7天shibor利率回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回升[41] - 本周多部门出台多项政策,包括降准、降息、支持小微企业等[47] - 存在短期“抢出口”、政策力度低于预期、房地产改善持续性待察等风险[1][47]
基差方向周度预测-20250425
国泰君安期货· 2025-04-25 22:1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关税问题缓和,指数震荡偏强,但市场下调国内政策对冲力度预期,行情持续上行驱动暂缺 [2] - 本周LPR连续六个月不变,央行加量续作MLF注入中期流动性,政治局会议提及积极宏观政策等内容后宽基指数反弹 [2] - 本周市场成交较弱,融资余额基本走平,中小盘品种补涨,上证50小幅下跌 [2] - 本周各品种贴水较上周收敛,IH升水,IF、IC、IM年化贴水分别约2%、8%和10%,IC和IM有贴水空间获取指数增强收益 [2] - 期限结构较上周走平,近端上行多,12月合约年化贴水较9月合约略窄,保持近低远高正常结构 [2] - 本周模型预测下周IH、IF、IC、IM基差均走强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本周回顾 - 关税问题缓和,指数震荡偏强,市场下调政策对冲力度预期,行情持续上行驱动暂缺 [2] - LPR连续六个月不变,央行加量续作MLF注入中期流动性,政治局会议后宽基指数反弹 [2] - 市场成交较弱,融资余额基本走平,中小盘品种补涨,上证50小幅下跌 [2] - 各品种贴水较上周收敛,IH升水,IF、IC、IM年化贴水分别约2%、8%和10%,IC和IM有贴水空间获取指数增强收益 [2] - 期限结构较上周走平,近端上行多,12月合约年化贴水较9月合约略窄,保持近低远高正常结构 [2] 本周预测结论 - 本周模型对下周IH、IF、IC、IM基差运动方向判断均为走强 [3] 近期预测结论 - 展示了IH、IF、IC、IM真实基差变动和预测基差变动情况 [5]
证券时报:LPR连续6个月“按兵不动”,择机降准降息预期持续升温
快讯· 2025-04-22 06:54
货币政策预期 - 市场对央行在二季度"择机降准降息"的预期持续升温 [1] - 财政部将于4月24日启动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和5000亿元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发行工作 [1] - 市场专家认为未来降准或早于降息落地 [1]
LPR连续6个月“按兵不动”
证券时报· 2025-04-21 12:24
LPR利率情况 - 1年期LPR为3.1%,5年期以上LPR为3.6%,连续6个月保持不变 [2] - LPR报价缺乏调整动力,因央行政策利率未调整且经济基本面良好 [2] - 商业银行净息差水平偏低,报价行缺乏调整LPR加点的意愿 [2] 货币政策环境 - 美联储放缓降息节奏导致中美利差压力增大,制约国内降息空间 [2] - 多家银行4月密集下调存款利率,缓解银行负债端成本 [2] - 二季度被视为货币政策施策窗口期,财政部将发行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和5000亿元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 [3] 政策动向与市场预期 -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和"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3] - 专家认为二季度降准降息时机成熟,稳楼市迫切性上升 [3] - 政府债券供给加大可能扰动债市,央行或通过逆回购、净买入国债及降准等方式补充流动性 [3] 财政与货币协调 - 财政供给放量可能带来资金面扰动和利率上行压力 [4] - 央行或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恢复国债买入以投放流动性 [4] - 降准可能优先于降息,配合窗口临近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