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探索

搜索文档
马斯克的星舰可能最终会烂尾
搜狐财经· 2025-05-29 07:53
星舰发射失败分析 - 星舰最近三次发射均失败 累计9次发射中5次失败 失败率超过50% [1] - 多次失败表明问题可能涉及设计、工艺、制造、零件、装配等多个环节 难以定位具体原因 [1][2] - 仿真技术应用受限 因仿真需建立在生产制造无问题前提下 而当前多环节存在不确定性 [1] 技术设计挑战 - 一级助推器搭载33台猛禽发动机 二级飞船配备6-9台 多发动机协调控制复杂度高 [2] - 采用304L不锈钢材料 虽成本低但导热性高 需增加壁厚承受压力 高温影响内部配件稳定性 [2][3] - 设计目标过多 包括大载荷、多发动机协同、回收利用等 系统复杂度超出当前技术能力 [4] 生产制造问题 - 美国技术工人短缺 星舰装配管理松散 发射场管理类似普通工地 [3] - 配件检查和质量控制不严格 生产制造环节存在系统性缺陷 [3] - 资金投入不足 主力团队年龄结构老化 缺乏年轻技术人才和熟练技工 [4] 系统性问题 - 设计、材料、制造、装配、软件等多领域问题交织 难以通过单次发射定位具体故障点 [3] - 每次失败涉及多个问题点 技术团队无法针对性解决 发射成功率依赖运气因素 [3] - 当前模式难以实现根本性改进 持续失败可能导致项目终止 [4] 行业对比 - 美国制造业基础能力下降 在航母、飞机等高端制造领域均面临产业工人不足问题 [5] - 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展现更强潜力 可能成为未来太空探索主导力量 [6]
华大智造国产测序仪“解码”中国空间站新物种
证券时报网· 2025-05-20 12:10
中国空间站微生物新物种发现 - 中国科研团队首次在中国空间站发现并鉴定微生物新物种"天宫尼尔菌"(Niallia tiangongensis),拓展了太空环境微生物多样性认知边界 [1] - 该菌株具有适应极端太空环境的机制,可能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1] - 研究使用华大智造(688114)自主研发的DNBSEQ-T7测序平台进行基因测序 [1] 华大智造测序技术 - DNBSEQ-T7测序仪被业界誉为"超级生命计算机",支持PE100和PE150测序读长 [1] - 该设备最快可在24小时内生成至少7Tb数据,单张载片有效reads数达5800M [1] - 广泛应用于全基因组测序、全外显子组测序、多组学、医学科研等领域 [1] 天宫尼尔菌特性 - 菌株JL1B1071T为革兰氏阳性、好氧、产芽孢、杆状菌株 [1][3] - 基因组大小为5166230个碱基对,G+C含量为35.6mol% [3] - 与地球近亲环状尼尔菌基因组相似度仅83.3%,远低于物种界定标准(95%) [3] 菌株特殊能力 - 具有更强的抗氧化应激能力和辐射损伤修复能力 [2] - 具有独特的水解明胶能力,可在营养有限环境中利用明胶 [4] - 在GAF结构域含蛋白和DNA连接酶D蛋白中存在关键indel突变 [4] 研究意义与应用 - 研究成果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期刊 [2] - 破译其生存机制有助于设计微生物控制策略 [2] - 潜在应用领域包括太空技术、农业和医学等 [2] 研究背景与方法 - 研究属于中国空间站居留舱微生物监测任务(CHAMP)的一部分 [3] - 样本由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2023年5月采集 [3] - 采用基因组测序和代谢分析等多学科手段进行研究 [1][3]
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成热门
经济日报· 2025-05-17 05:53
中国馆参观数据 - 中国馆开馆满一个月累计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 [1] - 日均参观人数约7000人次,是本届世博会最热门展馆之一 [1] - 高峰时段参观人数可达上万人次 [2] 展馆主题与设计 - 以"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为主题 [1] - 展馆外形设计宛如一卷徐徐展开的中华书简 [1] - 设有"天人合一"展区,展示二十四节气主题多媒体动态影像 [1] - 多媒体透景画壁《耕织图》展现中国古代生态智慧 [2] 特色展品与科技展示 - 展出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1号青铜神树(复制品),高近4米 [2] - "生生不息"展区展示嫦娥五号、嫦娥六号采集的月球正面和背面土壤样品 [3] - 采用AI技术生成"共绘桃花源"巨幅画卷,观众可扫码参与创作 [3] - 展区内设置"AI孙悟空"大模型与观众互动 [4] 观众反馈与文化影响 - 日本参观者佐藤惠子称赞二十四节气展项色彩搭配与文化共鸣 [1] - 东京游客加藤表示三星堆青铜器刷新了对中国文化的认知 [2] - 马来西亚教授称赞中国馆对特殊人群的人文关怀服务 [3] - 波兰参观者评价汉字"是活的",体现文化传播效果 [3] 运营与服务 - 招募约60名志愿者提供引导与讲解服务 [2] - 建立人性化分流机制,优先保障特殊人群参观 [2] - 志愿者团队由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学生组成 [3]
几天前,一颗半吨重的钛球击中了地球
虎嗅· 2025-05-13 16:37
北京时间5月10日14时24分,在印度洋安达曼岛以西560公里处的天空中传来了低沉的爆响,一团巨大的火球划破天际,包裹着一块钛合金外壳的球状物 体,最终坠落在印尼西面的印度洋外海。所幸这次坠落没有造成任何人员和财产的损失,也没有出现科幻电影中钛球落地变形为外星机械的夸张场景。 一、这究竟是什么? 地球大气层几乎每时每刻都有外太空物质进入,例如大量微小的陨石颗粒,它们大部分会在高速进入大气层时剧烈摩擦分解燃烧殆尽,流星现象就源于 此,而某些没有燃烧分解完毕的物质则会坠落到地表,形成陨石或太空垃圾残骸。然而这件坠落物并不普通。它原本来自地球,计划奔赴另一颗行星,却 在太空中漂泊了53年,最终回到地球。 它的真实身份是半个世纪之前的苏联金星探测器——金星9A,后又得名为宇宙482号(Kosmos 482)。听起来像是苏联上世纪航天计划中随处可见的普通 工程编号,但它的故事,堪称"冷战时代的太空漂流瓶"。 图源:莫斯科航天博物馆 二、金星9A的发射背景 故事开始于1972年春,当时正值苏美两国冷战高峰,苏联虽然在载人登月方向上落后,但他们已经在另一颗星球探测上取得了突破,他们的目标是比月球 更遥远,完全被硫酸云层所包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观察者网· 2025-05-11 14:17
但美国《纽约时报》指出,由于"宇宙-482"是一个金星探测器,设计用于承受金星表面460度以上高温 和90倍地球气压的极端环境,该航天器有可能在坠落过程中保持"完好无损"。美联社称,根据联合国条 约,任何幸存的残骸都属于俄罗斯。 【文/观察者网 陈思佳】据俄罗斯塔斯社5月10日报道,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证实,苏联于1972年发射 的金星探测器、被命名为"宇宙-482"(Kosmos-482)的航天器在流浪53年后重返地球,于莫斯科时间10 日9时24分(北京时间14时24分)进入大气层,最终坠落在中安达曼岛以西560公里的印度洋海域。 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表示,坠落的航天器质量接近500千克,但不太可能构成威胁,"事实上,平均每天 有5个物体坠落到地球上,其中七分之一的质量超过500千克,我们可以在夜间观察到它们,就像流星一 样。但造成物质损失的情况非常少见,也没有引发过人员伤亡。" "宇宙-482"是苏联拉沃契金科研生产联合体研制的一对金星探测器之一,在设计、机载系统和科学设备 方面与"金星8号"探测器相同。1972年3月31日,"宇宙-482"从苏联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但由 于运载火箭出现故障,该探测 ...
外媒:美国政府拟削减NASA预算 将重心转向登月与火星
中国新闻网· 2025-05-04 20:52
美国政府NASA预算调整 - 美国政府提出削减NASA预算约60亿美元的计划,同时为火星探测项目引入10亿美元投资 [1] - NASA下财年预算将从248亿美元缩减至188亿美元,降幅约24% [1] - 预算调整后NASA将专注于载人登月和火星探测任务,减少太空科学和地球观测等项目资金 [1] NASA资金分配变化 - 月球探索项目将获得超过70亿美元拨款 [1] - 火星探测项目将新增10亿美元投资,但未公布具体使用方式和时间表 [1] - 预算调整可能导致终止多个"负担不起"的任务并减少科学任务 [1] 行业影响与反应 - 预算调整与SpaceX创始人马斯克的愿景高度契合,外界认为资金可能支持SpaceX火星项目 [1] - 美国行星协会太空政策负责人认为这将导致美国不再引领全球太空事业 [2] - NASA声明称仍将优先支持关键科学与技术研究,但需要精简劳动力和设施维护等 [1]
白宫预算提案:将拨款超过70亿美元用于月球探索,10亿美元用于火星相关项目的投资。
快讯· 2025-05-02 23:10
白宫预算提案:将拨款超过70亿美元用于月球探索,10亿美元用于火星相关项目的投资。 ...
特朗普政府寻求对国际空间站(ISS)的人员规模和运营规模“瘦身”。根据美国白宫预算方案,要求波音公司在三次试飞之后结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太空发射系统(SLS)项目。要求大幅削减NASA科学的预算。提议扼杀提取火星样本并重返地球的太空项目。
快讯· 2025-05-02 22:52
国际空间站运营调整 - 特朗普政府计划对国际空间站(ISS)的人员规模和运营规模进行"瘦身" [1] NASA预算与项目调整 - 白宫预算方案要求波音公司在三次试飞后终止NASA太空发射系统(SLS)项目 [1] - 提案要求大幅削减NASA科学预算 [1] - 计划取消火星样本提取并返回地球的太空项目 [1]
太空1111天:专访俄宇航员科诺年科,“我坚信,俄罗斯航天事业将始终处于世界科学的前沿”
环球网资讯· 2025-04-28 07:06
来源:环球时报 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宇航员分队指挥官、宇航员奥列格·科诺年科展示世界首位宇航员尤里·加加林的照 片。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4月12日是国际航天日,《俄罗斯报》记者当天采访了俄罗斯英雄、俄罗斯国家 航天集团宇航员分队指挥官、宇航员奥列格·科诺年科。他用1110天14小时57分钟打破纪录,成为人类 在太空停留时间最长的宇航员。 《俄罗斯报》:您认为载人航天哪个未来更现实,月球还是火星? 奥列格·科诺年科:苏联航空和航天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说过,太空是无穷无尽的资源来源。所以既 要飞往月球,也要飞往火星。 《俄罗斯报》:全球太空竞赛正在加速,您认为俄罗斯在载人航天领域是否仍保持领先地位? 奥列格·科诺年科:俄罗斯开辟了人类飞往太空的先河,我们有坚实的基础和明确的目标。俄罗斯国家 航天集团每年往国际空间站派遣两批宇航员,我们在空间站进行的科学实验和研究有助于推动地球上医 学和工业的发展。此外,俄罗斯有世界上最可靠的运载火箭。我坚信,俄罗斯的航天事业将始终处于世 界科学的前沿。 《俄罗斯报》:埃隆·马斯克提出两年内让国际空间站脱离轨道,并集中精力开展火星飞行。您对此怎 么看? 奥列格·科诺年科:没人否认人 ...
航天日,神舟二十号成功发射!“中国继续巩固在下一个太空探索时代的地位”
环球网资讯· 2025-04-25 06:49
文章核心观点 4月24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正值第十个“中国航天日”,中方发布一系列航天新动向,体现中国太空领域宏伟抱负,且在国际合作方面有诸多进展 [1][3][4] 神舟二十号任务情况 - 神舟二十号是神舟系列飞船第15次载人飞行,前往中国天宫空间站,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5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载人航天工程第35次飞行任务 [1][3] - 执行任务的3名航天员为陈冬、陈中瑞、王杰,指令长陈冬第三次执行飞天任务,陈中瑞和王杰首次进入太空 [1] 航天日发布新动向 探月工程 - 发布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八号任务合作项目遴选结果,11个国家和地区、1个国际组织的10个项目入选 [4] - 嫦娥八号计划2029年前后发射,着陆月球南极附近莱布尼茨 - 贝塔高原,与嫦娥七号共同开展科研和资源开发利用验证试验,为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奠定基础 [5] - 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5] 火星探测 - 发布《天问三号火星取样返回任务国际合作机遇公告》,开放天问三号探测器20千克质量资源开展国际合作 [5] 国际影响与合作 - 中国计划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其他国家也在推进探月计划,国际密切关注神舟二十号发射 [6] - 中巴开展巴基斯坦航天员选拔工作,意味着巴基斯坦航天员将成首位登上中国天宫空间站的外国人,体现中国加强太空外交 [6] - 中国已与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近200份政府间航天合作协议,涵盖多领域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