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疆无人机
icon
搜索文档
大疆Osmo 360,全景影像的重新解题
36氪· 2025-07-31 21:08
核心观点 - 大疆推出首款旗舰级全景相机Osmo 360,首次将1英寸影像、8K50帧画质与极致便携性结合,重新定义行业标准[2][3] - 公司通过深度定制方形传感器、系统级工程优化及生态协同,解决全景相机长期存在的"画质-体积-续航"不可能三角问题[7][8][14] - 产品填补大疆户外影像矩阵最后一块拼图,实现与无人机、运动相机等设备的色彩科学、配件及软件生态无缝衔接[16][18] 产品技术突破 - **传感器创新**:研发专为全景设计的方形传感器,剔除25%无效区域,使1英寸有效像场利用率提升25%,同时支持双镜头原生8K录制[8][10] - **性能参数**:业界首款具备2.4μm大像素、13.5挡动态范围、f/1.9光圈的8K全景相机,支持4K/120fps运动相机模式及1.2亿像素全景照片[10][12] - **散热与堆叠**:采用石墨片、VC均热板等手机级散热方案,183克机身实现100分钟8K持续录制,散热效率优于多数旗舰手机[14] 行业需求与市场 - **需求演变**:用户从平面记录转向沉浸式内容创作,期待单设备覆盖滑雪第一视角、城市夜景等多场景[3] - **市场数据**:2023年全球全景相机市场规模50亿元,预计2027年达78.5亿元,年均复合增速11%,显著高于传统运动相机[3] - **行业痛点**:现有全景相机画质落后旗舰运动相机,后期处理流程复杂,设备切换导致色彩风格不统一[3][16] 生态协同优势 - **色彩统一**:全系设备支持10-bit D-LogM色彩科学,解决多设备素材色彩匹配难题,降低后期调色门槛[16] - **配件兼容**:磁吸快拆设计兼容Osmo Action系列配件生态,电池与Action 3/4/5 Pro通用,支持第三方1/4英寸螺纹口扩展[18] - **软件整合**:DJI Mimo App实现拍摄-剪辑闭环,桌面端DJI Studio提供智能追踪功能,操作逻辑贴近主流剪辑软件[18][19] 研发历程与战略 - **开发周期**:2022年立项,2024年完成器件交付,联合供应链攻关镜头良率、像素适配等难题,2025年正式发布[4][12] - **研发逻辑**:以终为始重构技术路径,拒绝沿用传统矩形传感器方案,选择高成本定制路线解决核心瓶颈[8][10][20] - **技术迁移**:复用无人机/运动相机的影像算法、小型化硬件堆叠经验,重新调配至全景相机项目[4][14]
李嘉诚被夹在中间,中美两头不讨好,终于玩不转了!
搜狐财经· 2025-07-25 12:49
李嘉诚港口交易事件 - 李嘉诚旗下长江和记实业以228亿美元将43个国际港口(覆盖23个国家)出售给美国贝莱德财团,包括战略要地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3][5] - 巴拿马运河港口承担中国15%海运贸易量及20%对美贸易量,具有国家安全层面的战略价值[5][14] - 交易时机选择在特朗普重新执政、中美关系紧张时期,被解读为政治投机行为[7] 中国市场反应 - 港澳办三天内三次严厉警告,使用"莫天真"、"勿糊涂"等措辞[9] - 市场监管总局启动反垄断审查,明确禁止规避审查行为[9] - 中远海运等央企中止合作导致长和系香港及东南亚港口货运量骤降45%[9] 时代背景变化 - 全球化退潮使"资本无国界"逻辑失效,关键基础设施控制权成为国家安全问题[12][14] - 中国90%外贸依赖海运,巴拿马运河港口控制权涉及国家经济命脉[14] - 美国明确寻求夺回巴拿马运河控制权作为对华制衡手段[16] 企业战略对比 - 华为面对美国制裁通过鸿蒙系统、麒麟芯片等核心技术实现突破[18][20] - 大疆凭借技术优势使美国军方无法放弃其无人机产品[20] - 技术创新型企业获得国家支持,而资本投机型企业失去政治庇护[22][24] 新时代商业规则 - 政治站队成为企业生存必修课,涉及关键领域企业必须明确立场[26] - 核心技术(如华为5G)比资本运作(如港口垄断)更具抗风险能力[28][31] - "有祖国的资本"(如一带一路)比"无祖国的资本"更具发展潜力[31][33] 香港商业格局变化 - 香港特首顾问团换届出现人事变动,反映商业生态调整[37]
无人机专家交流会
2025-07-22 22:36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无人机行业 - **公司**:丰飞、中创、华谊、山河智能、一通、大疆、道通、纵横、科比特、重庆投风、重庆拓航、风飞、中创、驼行、重庆宗申摩托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市场格局** - 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主要由大疆、道通、纵横和科比特等占据,覆盖国内 80%-90%市场份额,未来发展或转向工业级[2] - 工业级无人机侧重于特定领域应用,如货运市场,有丰飞、中创等多家公司参与,工业领域增长率远高于消费级[2] 2. **重载无人机情况** - 主要用于货运,国内外市场发展迅速,中国有重庆投风、上海丰飞等公司表现突出[3] - 不同公司产品参数不同,如丰飞 V2000 起飞重量两吨,有效载荷 400 公斤等[1][4] - 应用场景广泛,包括海岛物资运输、山区物流等,南方电网已大量使用[1][6] 3. **大疆产品特点** - 最大有效载荷约 80 公斤,由农喷无人机升级而来,单价低,最高配置仅售 12 万元[1][5] 4. **中创和重庆拓航对比** - 中创 500 系列起飞重量 650 公斤,有效载荷 260 公斤,售价约 350 万元;重庆拓航驼峰 600 起飞重量 600 公斤,有效载荷 250 公斤,售价约 500 - 550 万元[1][8] - 中创资金充裕有规模效应,年订单上百台,销售额可达 3 亿元;重庆拓航年订单约十台,总销售额几千万[8] 5. **无人机在医疗救援领域潜力** - 重载无人机可用于中短途医疗救援,有成本优势,是直升机使用成本的十数倍,需求大[9] 6. **市场需求与竞争力** - 国内外对中国制造重型运输无人机需求增长,中国无人机产业链优势显著,全球市场占有率高,整体产值约占 80%,民用领域达 90%以上[10] - 主要厂商如大疆等成消费级市场主流,工业级在农业、吊装运输等方面表现突出,中创、风飞有海外订单[10][11] 7. **墨脱地区应用** - 墨脱地区无人机运输能满足 80%以上电力物资输送需求,前期用重载无人机调运物资和输送人员有必要[13][15] - 未来特高压建设中重载无人机将发挥重要作用,覆盖 90% - 95%以上使用场景[16] 8. **载重无人机类型** - 主要分为传统直升机、前后纵列式布局无人机和特殊设计轻转直升机三类,特点不同[17] 9. **发动机差异** - 国产发动机使用寿命约为国外的 80%,部分仅 60%,但价格为国外一半[18] 10. **政策倾向** - 国内政策对低空载物场景开放程度高,深圳有试点,特定线路已应用,人口稀少地区空域管理宽松[3][19][20] 11. **交付能力与降本增效** - 航空业交付能力受订单式生产、产能扩张和产品更新换代等因素限制,可通过平均分配订单等方式提高[22] - 无人机行业降本增效空间大,预计五年后价格降至目前一半,依赖规模化生产和配套产业发展[24] 12. **主机厂投标角色** - 主机厂在项目投标中角色因公司策略而异,墨脱项目应用有主机厂直接中标和运营公司采购两种形式[25][26]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选择 80 公斤级载重是基于市场需求和成本效益考虑,大疆目标是扩大销售规模[7] - 国内前后纵列式无人驾驶飞机技术与国际接轨,有 7 - 5 年市场应用经验,产品成熟[21]
从数量领先到生态繁茂,深圳“独角兽走廊”的生态进化启示录
南方都市报· 2025-07-17 12:39
深圳南山"独角兽走廊"概况 - 深圳南山不足2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形成中国最具活力的独角兽企业集群,连续6年贡献深圳超50%的独角兽企业[1] - 2020年南山区独角兽企业达12家(占全市60%),2025年增至19家保持"断崖式领先"[1] - 构建金融科技、机器人、半导体、新能源、消费新零售等15+行业的创新生态系统,形成"参天大树-灌木丛林-幼苗破土"梯度格局[1][2] 核心产业与新兴赛道分布 - **金融科技/机器人/物流**:三大支柱行业常年保持2-3家千亿级独角兽,微众银行估值超2000亿元,大疆/优必选长期占据机器人领域[3] - **半导体**:从2021年1家(嘉立创)扩容至2024年6家,航顺芯片/云英谷/云豹智能等陆续加入[3] - **人工智能**:2020年仅奥比中光1家,2025年稳定3-4家(元戎启行/云天励飞/元象唯思),覆盖计算机视觉/智能驾驶[3] - **新能源**:2024年正浩创新首次上榜,2025年持续在列[3] - **消费与新零售**:每年2-4家,涵盖喜茶(食品饮料)、KK集团(线下零售)、蕉下(快消品)、坚果投影(消费电子)等细分领域[4] 企业成长特征与估值变化 - **头部企业**:微众银行估值2400亿元,连续6年跻身全球十大独角兽[6] - **腰部企业**:KK集团估值从2020年7亿增至2025年220亿,蕉下2025年保持220亿估值[6] - **高成长企业**:元象唯思(AI)成立2年估值达130亿元,体现"南山速度"[6] - **稳健型企业**:小鹅通(企业服务)年均估值增长2亿,云英谷(半导体)年均增长5亿[6] 创新生态体系支撑 - 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7.66%(2024年),为全国平均3倍,创新能力连续7年全国百强区榜首[4] - 形成"要素集聚-协同互动-生态自循环"体系,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应用全链条覆盖[2][8] - 全生命周期培育:本土培育硬科技企业(0-1阶段)、消费/半导体爆发期企业(1-100阶段)、金融科技等稳定期企业(100+阶段)[5] 未来发展趋势 - 地理空间向西(大沙河沿岸)和东(深圳湾填海区)延伸,新增实验室/孵化器/总部基地[9] - 强化"密度+协同+韧性"三角模型,推动创新要素自由流动与产业高效协同[8][9]
戴维·奥托、戈登·汉森:“中国冲击2.0”比1.0更猛,而美国还在打“上一场战争”
观察者网· 2025-07-16 16:18
二十年过去了,当地的工人仍然未能从制造业流失的冲击中恢复。虽然部分地区重现了增长,但新增的 工作岗位大多来自低薪产业。同样的故事在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领域同时上演——如纺织、玩具、运动 用品、电子产品、塑料、汽车零部件。 然而,一旦中国的这场经济转型在2015年前后完成,其冲击的势能也不再积蓄。从那时起,美国的制造 业就业开始回升——在奥巴马总统任期,特朗普第一任期、拜登总统时期持续增长。 既然如此,您可能会问,为什么我们还要谈论"中国冲击"?我们也希望不必再谈论。我们在2013、2014 和2016年与苏黎世大学的合作者大卫·多恩(David Dorn)共同发表了系列研究,第一次系统呈现了来自 中国进口的竞争如何对美国部分地区造成长期、结构性的就业和收入损失。如今我们想强调的是:美国 的政策制定者花太多时间沉湎于过去,准备打"上一场(贸易)战争"。他们真正应该仔细研究的是正在 浮现的"中国冲击2.0" 提前剧透:这一次冲击对美国的影响可能比上一次更严重。 "中国冲击1.0"是一次性的事件:本质上,中国当时只是想明白了它数十年前就该开启的发展步伐。美 国为此付出了不必要且惨痛的工作岗位流失,但说到底,美国也不是 ...
“美国这么做是想多个筹码,但可能只会让中国更强硬”
搜狐财经· 2025-07-16 14:58
美国对中国无人机和多晶硅启动调查 - 美国商务部7月14日宣布对外国进口的无人机和多晶硅启动调查,可能作为未来对华谈判的筹码 [1] - 调查依据美国《贸易扩展法》第232条,若认定威胁国家安全,总统有权征收额外关税 [2] - 美国商务部长将在270天内提交调查结果,公众意见征集截止日期为8月6日 [3] 中国在多晶硅和无人机行业的全球地位 - 2023年中国多晶硅产量占全球供应量的92.08%,是太阳能电池板和半导体的关键材料 [2] - 中国是全球商用无人机领域公认的领导者,大疆占据美国商用无人机市场90%份额和全球消费级市场80%份额 [7] - 2024年中国出口372万架无人机,出口额约21亿美元 [7] 美国对中国无人机的长期限制 - 美国政府自2016年起以安全为由限制大疆,2017年将其列入制裁清单,2019年禁止联邦机构购买 [7] - 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授权美国安全机构在一年内评估大疆是否威胁国家安全 [7] - 美国本土制造商如Skydio已退出消费级市场,转向警用和军用领域 [10] 中国无人机产业链优势 - 中国在小型锂离子电池等无人机部件生产方面领先,宁德时代是全球最大无人机电池制造商 [8] - 即使非中国无人机公司也依赖中国提供的难以替代的零部件 [8] - 大疆无人机被美国消防、农业、建筑等行业广泛使用,被视为性价比最佳选择 [10] 市场反应与需求趋势 - 特朗普6月签署行政令要求优先采用美国国产无人机,导致大疆产品一度供不应求 [10] - CSIS预计美国无人机需求将持续增长 [10] - 美国港口货运量下降超过30%,西雅图港出现疫情以来首次零集装箱船到港情况 [6]
全球独角兽何以深圳最快 超万家潜力股蓄势待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5 12:02
深圳独角兽企业概况 - 深圳共有37家企业入选《2025全球独角兽榜》,较去年增加3家,位居全球第六、全国第三,是国内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 [2] - 上榜企业总估值超6千亿元人民币,其中5家进入全球前100名(微众银行2400亿、荣耀1700亿、引望智能1150亿、大疆840亿、货拉拉670亿) [3][6] - 37家企业中80%以上聚焦"硬科技"领域,半导体(6家)、人工智能(4家)、新能源(2家)为三大主力行业 [2][3] 重点企业分析 荣耀 - 2020年独立后启动AI转型,发布"阿尔法战略"计划五年投入超100亿美元构建AI生态,Pre-IPO估值达2000亿元 [4] - 2024年推出Magic V5作为AI战略载体,已提交上市辅导备案拟以"AI终端生态第一股"身份登陆资本市场 [4] 引望智能 - 华为系智能驾驶企业,业务覆盖智能座舱/车控领域,成立半年估值即达1150亿元,华为、赛力斯、阿维塔三方持股 [4] 大疆 - 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占率85%,2024年营收突破500亿元(十年前仅27.2亿),当前估值1600亿元 [4] 微众银行与货拉拉 - 微众银行客户近半来自三线以下城市,估值2400亿元居金融科技领域首位 [5][6] - 货拉拉覆盖中国352城,运用AI技术优化物流方案,估值670亿元 [5][6] 产业结构特征 - 半导体集群效应显著:嘉立创、比亚迪半导体等6家独角兽总估值超800亿元 [3][6] - 产业链协同创新:5家独角兽由腾讯、华为等"链主"企业孵化(微众银行、荣耀等),形成生态化创新模式 [8] - 专精特新储备雄厚:深圳现有1.1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2.1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构成独角兽后备梯队 [7][8] 政策与增长动力 - "20+8"产业政策推动机器人、半导体等硬科技集群爆发,金融资本重点投向早期硬科技项目 [7] - 深圳独角兽增速领跑全国,新增数量仅次于合肥、重庆,产业生态优势持续强化 [7]
日本:从几个产品,看中国制造的现状
新浪财经· 2025-07-14 02:23
日本零售业观察 - 友都八喜为日本三大电器销售平台之一,单店销售额位居日本零售业榜首,曾是中国游客采购马桶盖和电饭煲的热门地点[1] - 日本商场普遍采用"信息轰炸"模式,如友都八喜和堂吉诃德均以密集陈列著称,被描述为"密集恐惧症者慎入"[3] 中国品牌海外扩张 - 2024年全球智能马桶盖市场规模约45亿美元,中国产量占比70%连续三年全球第一,但仍有消费者迷信日本品牌[5] - 东芝白色家电品牌2016年被美的收购,REGZA电视品牌2017年被海信收购95%股权,三洋白电2011年被海尔收购[9] - 联想收购NEC个人电脑业务后市场份额从25%升至27%,若计入富士通PC业务(联想持股)则总份额达40%主导日本市场[10] 智能穿戴设备市场 - 2022年华为在日本智能手表市场份额15%位列第二,仅次于苹果58%[13] - 华为GT 5 Pro在日本亚马逊售价4103元获255评价,与苹果高端款评价量相当[15][19] - 日本智能手表高端市场华为与苹果各占一半,中低端市场被小米垄断[22][23] - 华为GT 5 Pro在高尔夫细分领域超越Garmin,功能强大且价格仅为竞品一半[28][31] 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分析 - 中国制造从手机→无人机→电动汽车→机器人逐步实现供应链整合与成本优势[34] - 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中国占据90%份额,大疆主导全球市场包括美国军方采购[35] - 中国电动汽车成本仅为美国1/3,比亚迪刀片电池等技术实现零部件高度自主化[35] - 中国机器人企业如宇树科技产品价格仅为波士顿动力1/30,未来5年可能实现"硬件智能革命"[36] - 在硬件制造领域中国已超越日本,21世纪成为中国制造的时代[36]
朱克力 |“十四五”新质生产力:数字浪潮、AI觉醒与低空起飞
搜狐财经· 2025-07-09 22:10
数字经济 - 2024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占GDP比重41.5%,较"十三五"末增长20万亿元,占比提升6.5个百分点 [2] - 电商领域线上零售规模2024年达15.3万亿元,同比增长11.8%,阿里巴巴、京东等企业构建"消费+服务"生态,带动物流、支付、大数据等关联产业协同发展 [2] - 三一重工"灯塔工厂"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生产效率提升30%,单位成本降低20% [4] - 江苏智慧农场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精准农业,打破传统农业局限 [4] - 共享经济全国共享单车投放量达4500万辆,累计服务用户超200亿人次 [5] - 直播电商2024年市场规模达4.9万亿元,同比增长45.2%,头部主播单场直播销售额可达数亿元 [5] 人工智能 - 中国AI大模型研发成果丰硕,包括DeepSeek、百度文心一言、字节跳动豆包、阿里通义千问、腾讯元宝等 [6] - 文心一言万亿级参数规模在自然语言处理、知识问答等任务中表现卓越 [6] - 华为分布式训练技术方案缩短大模型训练时间,降低训练成本 [6] - AI大模型在医疗领域提升疾病诊断准确率10%-20% [8] - 金融机构基于AI大模型构建智能投顾平台,服务数百万用户 [8] - 教育领域AI大模型实现个性化学习计划推荐,提升学习效果 [8] - 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超24万亿元,相当于北京、上海、广东GDP总和 [9] 低空经济 - 国家出台《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截至2024年底建成通用机场380个,较"十三五"末增加120个 [10] - 大疆创新无人机技术全球领先,农业植保效率达人工30倍以上,减少20%-30%农药使用量 [12] - 小鹏汇天等企业研发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具备垂直起降、噪音低等优势 [12] - 顺丰开展无人机配送业务,解决偏远地区"最后一公里"难题 [13] - 2024年河南洪涝灾害中无人机侦察、直升机救援展现低空经济应急作用 [13] - 张家界、三亚等地低空旅游项目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13]
离境退税体验升级“中国购”升温 老字号、硬科技产品走俏
证券日报· 2025-07-08 23:46
离境退税政策成效 - 上海上半年离境退税销售额同比增长85% "即买即退"销售额增长28倍 [1] - 北京离境退税商品月均销售额达1亿元 [1] - 上海累计为167个国家(地区)超6.3万名旅客办理离境退税 开具申请单近9万份 [1] 政策与服务创新 - 深圳推出"支付宝碰一下"即时退税服务 提升游客体验 [1] - 上海试点自助开单机和"全市通退"服务 提高办理效率 [2] - 湖北省7月1日起实施离境退税政策 武商集团完成首单业务 [3] 退税商店发展 - 北京上海退税商店数量均超1400家 深圳突破1000家 [2] - 北京老字号退税商店新增57户达164家 国货品牌占比40% [3] - 湖北省首批纳入57家退税商店 武商集团旗下5家门店入选 [3] 商品结构变化 - 北京老字号商品如中药、茶叶、丝绸成为文化传播载体 [3] - 大疆无人机、小米手机等科技产品退税数量快速增长 [4] - 深圳华强北高科技产品如手机、无人机、智能手表受外国游客青睐 [4] 行业影响 - 离境退税政策推动中国商品和文化走向世界 [3] - 老字号和硬科技产品比例上升 反映中国品牌全球竞争力提升 [4] - 政策实施范围持续扩大 为入境消费提供支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