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谁将LABUBU推上全球舞台?中国制造出海背后的“黄金跳板”
36氪· 2025-06-27 16:24
LABUBU全球现象 - LABUBU玩偶在全球引发抢购热潮,从中国杭州到美国洛杉矶、日本东京、英国伦敦等地均有排队现象[1] - 一只薄荷色LABUBU在永乐2025春季拍卖会上拍出108万元天价[1][4] - LABUBU 3.0系列发售时引发线上线下抢购,线上平台"秒空",线下门店出现凌晨4点排队现象[3][6] - 二手市场价格飙升,499元官方售价的LABUBU拿铁款涨至4000-4999元区间,增值近10倍[3] 品牌运营策略 - 泡泡玛特采取"线下标杆+线上渗透"策略,线下选择核心城市顶级商圈开店,线上重点运营TikTok[21][23] - 公司搭建覆盖多国的TikTok官方账号矩阵,包括开箱号、生活方式号等子账号,形成立体化内容网络[23] - TikTok Shop成为重要销售渠道,LABUBU新品"前方高能"系列在美国首发时2万个新品几秒售罄,8小时带货150万美元[26] - 2024年TikTok为泡泡玛特贡献2.61亿元营收,同比增长近58倍,成为增长最快的线上平台[27] 社交媒体助推 - TikTok是LABUBU走红的关键平台,labubu词条下有超180万条视频,相关衍生词条播放量突破10亿次[16][20] - 国际名人如Lisa、贝克汉姆等主动带货,Lisa多次公开携带LABUBU并在社媒发布相关内容[6][15] - 用户自发创作开箱、排队购买、美容等视频,一条普通开箱视频播放量达1100万次[13][15] - TikTok的社交属性打破传统品牌传播模式,实现双向互动和用户共创[23][24] 文化符号打造 - LABUBU通过融入各国文化场景打破文化隔阂,如与法国卢浮宫、新加坡鱼尾狮、泰国皇室等联名[8][10] - 其"又怪又酷"的形象特质呼应当代人"拒绝被定义"的精神诉求,成为全球性文化符号[12][20] - 与传统玩偶温暖形象不同,LABUBU的古怪丑萌形成独特反差感,具有高度辨识度[12][15] - 被《福布斯》称为罕见能打破文化壁垒的IP,既被亚洲文化接纳又受西方明星喜爱[8] 行业趋势 - 中国IP衍生品零售销售额2022年达715亿元,预计2027年突破1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20%[28] - TikTok成为中国潮玩品牌出海"黄金跳板",在美区收藏品销售榜单中泡泡玛特排名第一,名创优品第二[28][31] - TikTok已帮助超26万中国企业将商品售往全球,提供更轻量高效的出海新通路[31] - 潮玩品牌Finding Unicorn等也通过TikTok获得大量粉丝,展现中国潮玩出海热潮[28][31]
中国汽车产业迎接“出海2.0时代”要做到三点
证券日报· 2025-06-26 00:24
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 - 中国汽车前5个月累计出口283万辆 同比增长16% 稳居全球汽车出口榜首 [1] - 行业正从"市场换技术"转向"技术换市场" 进入"出海2.0时代" 从投资建厂扩展到技术赋能 [1] - 比亚迪 蔚来 长城等车企在泰国 挪威 巴西等市场实现品牌露出与渠道布局 [1] 全球化战略实施路径 文化融合 - 需超越物理位移 实现生活方式 审美价值 使用习惯等隐性维度的文化融合 [1] - 部分新能源产品存在对当地用户审美偏好与社会心理了解不足的问题 [1] 合规经营 - 欧盟新电池法追溯回收责任至原料获取 美国《通胀削减法》要求产业链本土化 [2] - 数据流动 AI伦理等前沿议题形成新的合规壁垒 合规成本持续走高 [2] - 理想汽车在德国组建百人团队专门应对数据主权问题 [2] 价值同盟构建 - 需与当地产业深度耦合 从产品输出转向技术赋能 [2] - 单纯市场扩张模式易遭遇针对性限制 技术创新与文化融合是持久竞争力关键 [2]
大唐印尼金光公司首获“亚洲最佳雇主企业”贡献大奖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24 11:23
公司荣誉与成就 - 大唐印尼金光公司首次荣获亚太权威人力资源机构评选的"亚洲最佳雇主企业"贡献大奖 [1] - 该公司此前已获得2024年印尼"人力资源管理卓越贡献奖" [1] 人才发展战略 - 公司构建"校企合作+成长体系+评优激励+情感关怀"四位一体机制,累计培养本土技术人才超420人,带动就业超1500人次 [4] - 与印尼国家电力公司理工学院、哈鲁奥莱奥大学等高校合作,定制化培养84名工程师与40名技术骨干 [4] - 公司95%的员工为印尼籍,40余人晋升至中高层管理岗位,200人因"人才溢出效应"进入其他企业 [4] 社会责任与民生项目 - 推进"小微经济扶持""生态大棚""STEAM教育计划"等民生项目,覆盖教育、环保、医疗等领域,造福数百名当地居民 [5] - 开展"友谊之桥"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包括节庆互动、联合观影、职工运动会和安全漫画比赛等 [5] - 通过轮岗交流、赴华培训等方式增强属地员工的归属感与发展空间 [5] 企业文化与活动 - 组织中印尼籍职工及家属观影《哪吒2》 [3] - 以中印尼建交75周年为契机,深化文化融合,构建共建共享的企业文化氛围 [5]
彩色贝壳面包Concha,怎么走出墨西哥,火到北美去了?
东京烘焙职业人· 2025-06-23 14:08
Concha面包的流行现象 - Concha是墨西哥经典甜面包 因顶部贝壳状花纹得名 在美国咖啡店和面包店近期成为"网红面包" [1][5] - 由松软酵母面团和酥皮组成 传统口味为香草和巧克力 近年新增抹茶 芒果 辣椒等创新口味 [5][13] - 纽约知名店铺如Atla's Conchas和Masa Madre每日售罄率超90% 节假日限定款需提前预订 [7] 流行驱动因素 - 年轻烘焙师对传统Concha进行潮酷改造 推出咸味三明治和焦糖盐粒等创新吃法 [13][14] - 社交媒体助推 Concha的彩色酥皮和独特纹理符合视觉美学需求 在Instagram和TikTok引发传播 [16] - 纽约多元文化环境催化 拉丁裔文化从社区小众走向主流认可 [18][20] 文化内涵与市场启示 - Concha是西班牙殖民时期欧洲发酵技术与墨西哥甜味文化结合的产物 象征文化混血与生活小确幸 [11] - 对中国烘焙行业的启示:需注重产品视觉体验与文化内涵结合 挖掘本土文化元素创造情感共鸣 [22][25] - Z世代消费注重价值观表达 品牌需将产品设计为文化符号和情感载体 [27] 市场拓展与创新案例 - 纽约热门店铺包括Las Conchitas Bakery和Guadalupana Bakery 新晋店铺Ánimo推出覆盆莓 南瓜等轮换口味 [31][32] - 吃法多元化 从传统配热巧克力发展为三明治夹层和甜点创新款 [9] - 行业趋势显示 小众异域风味如东南亚和热带口味可能成为下一轮爆点 [25]
专访TVB行政主席许涛:塑造新香港,TVB能做什么
36氪· 2025-06-18 11:32
TVB战略转型与内地融合 - 公司于6月12日广州发布会宣布与腾讯视频合拍《笑傲江湖》《玫瑰战争》,与TME开展大湾区音乐合作,推动港剧登陆深圳卫视黄金档[1][2] - 改革核心为打破封闭体系:60%管理层更换,引入非TVB体系人才(如监制钟澎佳),组建粤语/普通话双语团队[2][20][22] - 广告收入从2020年不足10亿港元回升至14-15亿港元,市场份额逆势提升[15][16] 内容创作策略革新 - 爆款方法论:平衡香港本地化与出圈元素,如《新闻女王》结合港式职场金句与强叙事结构[3][8] - 保留刑侦/职场剧优势题材但革新表达,新增科技企业等现实题材[7][8] - 现实主义题材需权衡传播性,《香港爱情故事》本地共鸣强但跨区域传播受限[10] 香港文化生态挑战 - 上游内容源头萎缩:缺乏新文学IP,依赖金庸等经典改编,本土无网文生态支撑[11] - UGC生态薄弱:香港YouTuber内容产出不足,公司计划加强PGC与短视频结合[12][19] - 对比八九十年代"港风"席卷亚洲的盛况,当前需重塑兼具大湾区特色与国际吸引力的文化标签[1][4] 大湾区市场拓展 - 收入增长点布局:与腾讯音乐/摩登天空探索线下演出,AI开发片库短视频[18] - 制作地域融合:12部剧集主要在大湾区拍摄,采用当地灯光/制作团队[22] - 艺人体系变革:要求艺人适应外部平台(小红书/抖音),重构经纪激励机制[23]
以教育对外开放助力中华文明建设
新华日报· 2025-06-17 11:26
教育对外开放的历史演进 - 自汉唐丝绸之路开辟起,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互动交流不断加强,教育对外开放渐成雏形 [1] - 鸦片战争后引进西方科学知识、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为中国现代教育发展奠定基础 [1] - 新中国成立初期通过吸引海外学子回国初步打开教育国际合作通道 [2] - 改革开放后大规模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技术和资源,中外合作办学、留学生交流项目快速增长 [2] - 新时代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纵深推进,全方位参与全球教育治理 [2] 教育对外开放的战略意义 - 文化融合视角: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汲取多元文化精华为中华文明建设注入智慧滋养 [3] - 知识创新视角:通过国际合作加速学术研究与科技创新,解决全球性挑战如能源危机、粮食危机 [3] - 人力资本视角:培养兼具本土文化理解与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融合传统与现代理念 [3] 教育对外开放的实施路径 - 强化开放意识:引入国际前沿教育思想培养跨文化人才,促进中华文化与各国文化互鉴 [4] - 创新开放举措: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推动中外合作办学、联合科研及汉语文化推广 [4][5] - 健全开放体系:构建多层次国际合作机制,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以提升影响力和话语权 [5] 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结合 - 16世纪以来全球五大科学人才中心(意、英、法、德、美)均以教育开放为驱动 [2] - 需植根本土服务本土,同时吸纳世界一流教育资源与创新要素支撑中华文明建设 [3]
“为开放的世界”,全球大咖云集!凤凰网2025中国企业出海高峰论坛议程公布
凤凰网财经· 2025-06-11 22:05
中国企业全球化挑战与机遇 - 全球供应链面临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技术封锁、碳壁垒、数据主权争端等新型贸易壁垒的复杂挑战 [2] - 中国企业全球化经历三次跨越:从"成本驱动型"商品出海到"资源整合型"跨国并购,再到"规则定义型"技术标准输出 [4] - 当前全球化逻辑从"效率优先"转向"安全可控",区域化、近岸化、友岸外包趋势加速,技术民族主义抬头 [5] 2025中国企业出海高峰论坛 - 论坛主题为"为开放的世界",旨在搭建思想碰撞、资源对接、规则对话的高端平台 [2] - 论坛将于6月28-29日在深圳举行,参会报名平台已开启 [2][3] - 论坛汇聚全球政界、商界、学界顶尖领袖,包括潘基文、姜增伟、龙永图等重量级嘉宾 [6] 中国企业出海战略升级 - 出海战略需从单一市场拓展转向参与全球产业新秩序重构,适应多维度规则体系 [5] - 企业需具备全球合规架构、区域深耕策略、伙伴生态构建能力,并将ESG融入商业逻辑 [5] - 技术标准输出与产业升级、合规与风险防控、文化融合与本地化创新等成为关键议题 [8] 国际资源与生态网络 - 论坛汇聚中东、东盟等核心市场的顶级资源方阵,包括阿联酋哈利法经济区、阿曼主权基金、马来西亚关丹产业园等 [7] - 联动亚投行、沙特华商协会、越南总商会、欧洲投资巨头Tikehau Capital等构建跨境生态网络 [7] - 论坛旨在打破信息孤岛,促成中国企业与国际资源方的高效精准匹配 [7] 长效生态平台建设 - 论坛将发起成立"中国企业出海全球化理事会",打造常态化协作机制 [8] - 理事会聚焦"硬技术突围、软文化浸润、全生态护航"等议题,助力企业抢占先机 [8] - 旨在构建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的"安全垫"与"加速器",提供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的全方位支持 [8] 论坛意义与愿景 - 论坛在深圳举办,象征中国坚持开放共赢的决心,展现中国企业拥抱全球化的坚定信念 [9] - 论坛不仅是思想盛宴,更是向世界宣告中国全球化战略的升级 [9] - 旨在将"媒体势能"转化为"出海动能",助力中国企业从"走出去"到"融进去" [9]
记者观察丨 新加坡文旅之道:多元文化,何以为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7 21:35
新加坡旅游市场 - 新加坡旅游局推出全新中国市场营销主题"新加坡 反正好玩",针对年轻职场人、成熟客群、银发族等五大客群推出新玩法 [2] - 2023年新加坡接待游客1650万人次,同比增长21%,其中中国游客308万人次,同比增长126%,排名第一 [2] - 2024年一季度中国仍是新加坡最大游客来源国,预计全年入境游客1700-1850万人次,旅游收入290-305亿新元,有望恢复至2019年水平 [2] 中国白酒出口新加坡 - 2023年新加坡进入中国白酒前十大出口目的地,出口量、出口额和均价同比增速分别为17.8%、87%和59%,增速在十大目的地中排名第一 [2] - 文化隔阂是中国酒企出海新加坡面临的主要障碍,需注重文化融合而非简单文化输入 [6] 新加坡华族文化特点 - 新加坡华人占比74%,但已形成独特的本地华族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差异 [9] - 新加坡春节假期仅2天,拜年习俗需送两个桔子,新年小吃包括蛋卷、华人沙拉、黄梨糖等 [10] - 新加坡华人更关注本地春晚而非央视春晚,建议酒企调整推广策略 [11] - 华语使用率下降影响文化传承,但华人家庭仍坚持通过活动推广华族文化 [12] 新加坡多元文化融合 - 新加坡非华人人口占比26%,包括马来人(15%)、印度人(8%)等,形成多元文化社会 [15] - 组屋政策促进种族混居,异族通婚普遍,催生娘惹菜等文化融合产物 [20] - 多元文化环境为企业提供更广阔市场机会,如摄影师可服务各族群客户 [23] 中国企业新加坡本土化策略 - 张亮麻辣烫调整出餐速度以适应新加坡快节奏生活方式 [24] - 胡大饭馆针对不同种族推出多元口味,包括小龙虾、海鲜小馆、红烧肉等 [24] - 贵州茅台、洋河股份、青岛啤酒等中国酒企正尝试在新加坡市场寻找突破口 [24]
为什么美国不灭掉加拿大,吞并墨西哥,一统北美洲?
搜狐财经· 2025-06-03 14:54
美国全球霸权地位 - 美国在经济、科技和军事领域具有世界级影响力 几乎没有国家能与之匹敌 [1] - 美国军事实力长期位居全球领先地位 通过霸权主义手段维持全球霸主地位 [1] 吞并邻国的军事可行性分析 - 现代战争极少通过直接吞并领土实现 历史上成功案例多针对军力悬殊的小国(如印度吞并锡金、伊拉克占领科威特) [3] - 科威特被吞并时人口仅210万 伊拉克部署54万大军形成绝对优势 [3] - 锡金被吞并时人口仅20万 印度投入百万级军队实现控制 [3] 加拿大与墨西哥的体量特征 - 加拿大面积超过美国 人口近4000万 文化多元且体制独立 [4] - 墨西哥人口超1亿 面积达200万平方公里 历史文化深厚难以融合 [4] - 两国与美国的体制、文化差异显著 加拿大虽是盟友但仍保持强烈民族认同 [4] 吞并大国的综合成本 - 军事代价高昂:需应对数百万现役军队及民兵 初期优势可能被持久抵抗抵消 [8] - 战略资源分散:战争将削弱美国在全球其他区域的军事布局能力 [10] - 难民危机风险:1.7亿人口邻国可能引发远超欧洲中东难民潮的冲击 [11] 文化融合与社会治理挑战 - 美加墨三国文化背景差异巨大 强行合并将加剧现有社会裂痕 [12] - 美国多民族社会已存在冲突 新增异质文化群体将导致治理复杂度指数级上升 [12] 替代性霸权维持手段 - 现代霸权可通过金融操控、舆论影响等非军事手段实现财富积累 [13] - 殖民时代的领土占领模式已被更高效的经济控制方式替代 [13] 国际政治合法性约束 - 现代侵略行为需包装"正义"借口 直接吞并缺乏国际舆论支持基础 [14] 战略价值评估结论 - 加拿大作为合作伙伴的价值高于吞并收益 墨西哥虽大但不构成战略威胁 [16] - 全面吞并带来的资源消耗远超地缘政治收益 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16]
大运河新城即将新建的这座天桥很文艺
每日商报· 2025-05-14 10:44
项目规划 - 杭州大运河新城丽水路与平炼路交汇处将新增未来艺术科技中心人行桥 设计形似"钥匙" 右侧圆环形设计兼具观赏与引流功能 [1] - 人行桥连接杭州炼油厂旧址与平炼路大道市集 通过空间重构激活工业遗产与创新业态的融合 [1][2] - 大运河未来艺术科技中心项目分三期建设 集成文、产、商融合创新业态 定位为创意聚集地 [1] 功能定位 - 人行桥不仅是交通设施 更是居民社交新场所 通过观景平台设计促进人流自然汇聚 [1] - 平炼路大道市集涵盖美食、音乐表演、潮流快闪等多元场景 东段侧重烟火气 西段强化艺文气息 [1][2] - 项目构建"步行友好型"城市网络 串联地铁站点、文化地标、滨水空间 实现市井生活与文艺体验的无缝切换 [2] 文化价值 - 杭州炼油厂旧址保留粗犷管道、斑驳墙体等工业遗迹 承载上世纪工业生产历史记忆 [1] - 人行桥象征产业迭代 将工业遗产转化为创新经济孵化器 形成历史与现代的空间对话 [2] 建设进展 - 人行桥目前处于方案研究阶段 具体实施方案尚未最终确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