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苗经济学
搜索文档
宏观经济深度研究:从安倍经济学到早苗经济学
工银国际· 2025-10-22 21:12
宏观经济背景 - 2025年10月21日高市早苗当选日本首位女性首相,经济处于结构改革与周期调整关键阶段[1][2] - 日本通胀自2022年4月以来持续维持在2%-4%区间,2024和2025年春季工资谈判平均增速连续两年超过5%,创近三十年最高水平[2] - 2025年7月CPI同比增速为3.1%,但剔除能源与食品后的核心通胀率仅为1.6%,显示当前物价上涨主要由短期因素驱动[2] 早苗经济学政策框架 - 早苗经济学保留安倍三支箭框架:宽松货币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但更强调政策的结构导向与战略投资功能[1][6] - 货币政策定位转为审慎,主要功能是维持金融环境稳定,弱化了其在增长战略中的核心地位[6] - 财政政策从总量刺激转向结构性导向,聚焦半导体、能源、先进制造和基础科研等提升生产率和关键能力的领域[6] - 结构改革重点从市场效率转向经济安全建设,目标从提升经济灵活性转向提高供应链韧性和产业竞争力[6] 金融市场影响与风险 - 财政扩张可能推升国债供给,使收益率曲线陡峭化;货币政策正常化节奏或放缓,短期内对日元形成压制[1][10] - 中长期随着美国降息周期推进,日元有望获得支撑;日元套息交易延续可能为全球市场提供流动性[1][10] - 日本股市结构性行情被视为全球资金重新配置亚洲风险资产的重要信号,理性上涨有助于提升区域风险偏好[1][10] - 政策执行存在不确定性,包括财政纪律与投资效率的平衡、资本投入能否带来生产率实质性提升等风险[10]
从安倍经济学到早苗经济学|国际
清华金融评论· 2025-10-22 20:18
文章核心观点 - 高市早苗成为日本首位女性首相,其“早苗经济学”政策框架是安倍经济学的传承与创新,旨在通过战略投资与产业升级破解日本通胀回温但增长乏力的结构性困局 [1][2] - 政策组合为财政扩张、货币维稳及供应链强化,预计将导致日债收益率曲线陡峭化,日元短期承压但中长期获支撑,并对亚洲资金配置产生显著影响 [1][3] 日本经济现状与通胀特征 - 日本通胀已摆脱长期低迷,自2022年4月以来月度CPI同比持续维持在2%-4%之间,2024和2025年春季工资谈判达成的平均工资增速连续两年超过5%,创近三十年最高水平 [6] - 当前通胀主要由短期因素驱动,2025年7月CPI同比增速为3.1%,但剔除能源与所有食品项目的通胀率仅为1.6%,显示内生需求动力不足 [7] - 日本经济进入菲利普斯曲线更陡峭区间,通胀对就业与薪资变化的敏感度显著上升,即便经济增速放缓,价格仍可能受结构性供给约束支撑 [7] 早苗经济学的政策框架 - 在货币政策上,主张维持宽松金融环境以稳定融资成本,但弱化了货币政策在增长战略中的核心地位,定位更为审慎 [10] - 在财政政策上,从安倍时期的总量刺激转向结构性导向,聚焦财政支出效率,将资源投入半导体、能源、先进制造等提升生产率和关键能力的领域 [11] - 在结构改革上,重点从提升市场效率转向经济安全建设,强调通过政策引导提升本国产业竞争力和供应链安全 [11] 金融市场影响与传导机制 - 财政扩张将增加国债净供给压力,若央行放缓货币政策正常化,可能导致收益率曲线呈现供给推动型陡峭化结构 [2][14] - 货币政策正常化速度放缓使日美利差维持,短期内对日元形成压制,但随美国降息周期推进,利差收敛趋势下日元中长期仍有支撑 [3][14][15] - 日元套息交易的延续可能为全球市场提供阶段性流动性,日本股市的结构性行情被视为全球资金重新配置亚洲风险资产的重要信号,其理性上涨将提升区域风险偏好 [3][15]
黄金再跳水,日韩股市直线下挫,软银跌超1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2 09:25
股市表现 - 日经225指数早盘跌超1% [1] - 韩国综合指数跌0.4% [4] - 软银集团股价跌超10%至22335日元 [1][2] - 住友金属矿山股价跌6.09%至4977日元 [1][2] - 三星电子和海力士股价均跌超1% [4] 黄金市场动态 - 现货黄金盘中一度大跌超2% [1] - 现货黄金价格快速反弹至4070美元/盎司之上,日内跌幅约1% [5] - 10月21日现货黄金一度跌破4100美元/盎司,日内重挫250美元,创下自2013年4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达6.3% [7] - 现货白银在10月21日跌超8%,一度跌破48美元/盎司 [7] - COMEX黄金期货主力日内跌幅为0.5% [5] 宏观经济与政策 - 3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上涨1个基点至3.135% [3] - 专家分析认为日本新首相的扩张性经济主张短期内可能刺激总需求和战略产业投资,但长期会加剧债务风险、通胀及日元贬值 [5] - 美元走强和避险情绪降温削弱了贵金属吸引力 [7] - 欧洲领导人支持俄乌停火谈判进一步削弱了市场避险需求 [7]
黄金再跳水,日韩股市直线下挫,软银跌超1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2 09:19
亚太股市表现 - 10月22日早盘日经225指数下跌1.11%至48768.73点,下跌547.33点 [1][2] - 软银集团股价下跌超过10%,住友金属矿山和三金金属等股票跌幅居前 [1] - 韩国KOSPI200指数下跌0.67%至531.70点,韩国综合指数下跌0.44%至3807.10点 [2] - 三星电子和海力士股价下跌超过1% [3] 日本政策影响分析 - 高市早苗成为日本首位女首相,其扩张性经济主张可能带来短期繁荣与长期风险 [2] - 积极的财政支出和货币宽松政策短期内可刺激总需求并提升战略产业潜在增长率 [2] - 长期来看政策可能加剧日本债务风险并增加财政压力,宽松政策可能削弱日元汇率并加剧成本推动型通胀 [2] 黄金市场动态 - 现货黄金价格大幅波动,一度下跌超过2%,随后反弹至4070美元/盎司上方,日内跌幅约1% [2] - COMEX黄金期货主力合约日内下跌0.5%,现货白银下跌超过1.17% [2] - 10月21日现货黄金跌破4100美元/盎司,日内重挫250美元,单日跌幅达6.3%,创2013年4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4] - 现货白银价格日内下跌超过8%,一度跌破48美元/盎司 [4] 贵金属市场驱动因素 - 市场避险情绪降温、美元走强以及投资者锁定利润是黄金下跌的主要因素 [5] - 欧洲领导人支持俄乌停火谈判进一步削弱了避险需求,美元走强降低了贵金属吸引力 [5] - 印度排灯节休市导致市场流动性萎缩,但央行持续购金等长期支撑因素未改变,分析师预计未来几个月金价将恢复上涨 [5] 债券市场 - 3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上涨1个基点至3.135% [3]
高市早苗“涉险过关”成日本首位女首相 “早苗经济学”或难奏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2 07:16
政治事件与市场反应 - 高市早苗于10月21日当选日本第104任首相,在临时国会众议院和参议院的首相指名选举中胜出 [2] - 首相选举结果触发了日元走弱、日股走强的“高市交易”,日经225指数连续两日创历史新高,21日收盘报49316.06点,盘中一度接近5万点 [2][9] - 与此同时,日元兑美元呈现贬值态势,截至北京时间21日下午6点,汇率为1美元兑151.9日元,周内贬值幅度为0.85% [2][9] 政策主张与预期 - 高市早苗在经济领域主张延续并强化“安倍经济学”,核心是大规模货币宽松和积极财政政策,被称为“早苗经济学” [5][10] - 其政策承诺将资金重点投向半导体、人工智能和国防等战略性关键产业,市场预期这将为日本经济注入动力并加速转型 [10] - 市场对扩张性政策的乐观预期是导致日股上涨和日元贬值的主要原因,前任首相石破茂在财政政策上相对谨慎,而高市主张大胆推行宽松政策 [9] 联合执政格局 - 为确保执政,自民党与日本维新会签署联合执政协议,维新会以“阁外合作”形式参与,即其成员不进入内阁担任大臣 [2][6][7] - 两党结盟是出于现实政治考量,自民党在失去公明党支持后需要确保国会多数以推行政策,维新会则可借此首次成为执政党,提升政治影响力 [6] - 然而,两党在政治资金改革等议题上存在分歧,联合执政协议可能是一个妥协产物,未来政策推行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 [6][7] 经济前景与风险 - 截至2024财年末,日本国家债务总额达到1323.7155万亿日元,较上一财年增加26.554万亿日元,连续九年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11] - 扩张性政策短期可能刺激总需求和战略产业投资,但长期会加剧日本债务风险,若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可能引发成本推动型通胀,侵蚀国民购买力 [10][11] - “高市交易”的持续性取决于高市能否在“少数执政”下成功推进改革、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走向,以及通胀能否转化为工资实质性增长等因素 [12]
高市早苗“涉险过关”成日本首位女首相 “早苗经济学”能否奏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1 22:29
政治事件与市场反应 - 高市早苗于10月21日当选日本第104任首相,在国会首相指名选举中获237票 [1][2] - 其当选触发“高市交易”,表现为日股强势和日元弱势,日经225指数连续两日创历史新高,10月21日收于49316.06点,盘中一度接近5万点 [1][7] - 日元兑美元持续贬值,截至北京时间10月21日下午6点,汇率为1美元兑151.9日元,周内贬值幅度为0.85% [1][7] 政策主张与理论基础 - 高市早苗在经济上主张延续并强化“安倍经济学”,其政策被称为“早苗经济学”,核心是大规模货币宽松和扩张性财政政策 [2][8] - 政策重点包括将资金投向半导体、人工智能和国防等战略性关键产业 [8] - 在民生领域,主张扩大对弱势族群和育儿家庭的支持,提高女性就业参与率 [2] 执政联盟与政治挑战 - 自民党与公明党联盟破裂后,与日本维新会签署联合执政协议,以支持高市早苗当选首相 [1][2] - 联合执政为“阁外合作”形式,维新会成员不进入内阁 [5] - 高市早苗将面临“少数执政”困境,自民党在国会众参两院失去稳定多数议席,政策推行可能举步维艰 [3][6] 经济前景与潜在风险 - 日本国家债务总额在2024财年末达到1323.7155万亿日元,连续九年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9] - 扩张性政策短期可能刺激需求并提升潜在增长率,但长期会加剧日本债务风险和主权债务风险 [8][10] - 宽松政策可能加剧通胀和日元贬值,若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可能引发成本推动型通胀,侵蚀国民购买力 [8][10] 市场预期与可持续性 - 市场对“高市交易”的持续性存在疑虑,其能否持续取决于高市早苗能否在少数执政下成功推进财政支出和改革 [11] - 外部因素如美联储货币政策、全球避险情绪以及日本国内通胀与工资增长数据也将影响交易走势 [11] - 若市场对政策推行或经济增长的预期动摇,或日本央行因通胀调整政策,“高市交易”可能迅速逆转 [11]
日本迎首位女首相
北京商报· 2025-10-21 22:23
高市早苗当选日本首相 - 日本国会于10月21日举行首相指名选举,64岁的自民党新总裁高市早苗在众议院获得过半票数,成为日本第104任首相,也是自1885年日本内阁制度创立以来首位女性首相 [2] 政治背景与立场 - 高市早苗于1993年以无党派身份首次当选国会众议员,1996年加入自民党后,相继得到森喜朗、小泉纯一郎、安倍晋三的赏识而平步青云 [4] - 她以鲜明的右翼保守立场著称,主张日本传统价值观与民族自豪感,强调修宪、强化安保、维护天皇制权威,被视为"安倍路线"的头号继承者,也被称为"安倍女孩" [4] - 专家分析认为,自民党新内阁的政策可能不会发生重大变化,高市早苗执政后仍将遵循积极财政经济、鹰派安保外交、保守社会价值、科技联西抑中的大方向 [5] 经济政策主张 - 高市早苗的经济政策主张被称为"早苗经济学",以主张激进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而闻名,主要内容包括重视抑制通货膨胀、增加对地方政府补贴、提高个人所得税抵扣额、取消汽油和轻油临时税以刺激中低收入消费者支出 [6] - 她在货币政策上采取谨慎态度,呼吁日本央行继续保持超低利率,必要时政府应增发公债为缓解生活成本上升影响的举措提供资金支持,外界猜测日本央行在其任期内会面临更大压力 [6] - 野村证券分析认为"早苗经济学"与前首相安倍晋三的"安倍经济学"颇为相似,但担心其许多经济政策可能加速通胀,日元的进一步贬值将加剧通胀压力 [7] 执政联盟与政治挑战 - 高市早苗能当选首相得益于自民党与日本维新会的联合,作为交换条件,日本维新会提出12项条件包括设立大阪"副首都"、削减约10%国会议席数、两年内将食品消费税率下调至零等 [8] - 专家分析认为自民党与日本维新会的联合是双方为执政权达成的协议,并无深厚信任和利益基础,存在很大隐患,双方在主要政策上仍有重大分歧,这种"部分联合"方式缺乏稳定性 [9] - 高市早苗政权内部存在较多不稳定因素,自民党新班底中麻生太郎出任副总裁,"麻生派"核心成员担任要职,引发党内不满,有人嘲讽这实际上是"麻生政权" [8]
日本首位女首相,将面临一系列严峻考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1 21:52
政治事件概述 - 高市早苗于10月21日当选日本第104任首相,在临时国会众议院和参议院的首相指名选举中胜出 [1][4] - 高市早苗的政策理念与前首相安倍晋三相近,主张继承和强化“安倍经济学”,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5] - 自民党与公明党联盟破裂后,与日本维新会签署联合执政协议,高市早苗因此获得支持并险中取胜 [1][5] 政治格局与联盟分析 - 自民党失去公明党支持后,在国会众参两院面临“少数执政”困境,政策推行将举步维艰 [6] - 日本维新会作为在野党第二大党,通过结盟首次成为执政党,可提升其政治影响力 [6] - 两党联合执政协议以两年为前提,但协议条件并未完全谈妥,存在政策拉锯和博弈的不确定性 [8][9] 市场反应与政策预期 - 高市早苗当选触发“高市交易”,日经225指数连续两日创历史新高,21日收涨0.27%至49316.06点 [1][11] - 日元兑美元汇率呈现贬值态势,截至北京时间下午6点录得1美元兑151.9日元,周内贬值0.85% [1][11] - 市场预期高市早苗将推行大规模货币宽松和积极财政政策,资金将重点投向半导体、人工智能和国防等战略性关键产业 [11][12] 经济政策与潜在风险 - “早苗经济学”核心是大规模货币宽松和积极财政政策,短期内有利于刺激总需求和促进经济增长 [12] - 日本国家债务总额在2024财年末达到1323.7155万亿日元,连续九年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加剧财政压力和主权债务风险 [12][13] - 长期来看,扩张性政策可能加剧通胀和日元贬值,若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可能侵蚀国民购买力 [12][13]
高市早苗“涉险过关”成日本首位女首相,“早苗经济学”能否奏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1 20:41
政治事件与市场反应 - 日本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于10月21日在国会首相指名选举中当选日本第104任首相,第一轮投票获得237票 [1][2] - 高市早苗的当选触发了“高市交易”,即日元走弱、日股走强的市场现象 [1][6] - 截至10月21日收盘,日经225指数连续两日创历史新高,收涨0.27%至49316.06点,盘中一度接近50000点 [1][6] - 日元兑美元汇率呈现贬值态势,截至北京时间10月21日下午6点,录得1美元兑151.9日元,周内贬值幅度为0.85% [1][6] 政策主张与预期 - 高市早苗在经济领域主张延续并强化“安倍经济学”,其政策被称为“早苗经济学”,核心是大规模货币宽松和积极财政政策 [2][7] - 政策重点包括将资金投向半导体、人工智能和国防等战略性关键产业 [7] - 市场预期日本将实施大规模财政和货币宽松政策,从而刺激总需求并推高企业盈利预期,这是日股上涨的主要原因 [6][7] - 相较于前任首相石破茂相对谨慎的财政政策,高市早苗的主张更为大胆 [6] 联合执政与政治挑战 - 高市早苗在选举前与日本维新会签署联合执政协议,以获得国会支持,此前长期盟友公明党因政策分歧退出执政联盟 [1][2][3] - 自民党失去公明党支持后,在国会众参两院面临“少数执政”困境,政策、法案和预算的通过将面临挑战 [3][5] - 联合执政存在不确定性,两党在政治资金改革等议题上存在分歧,合作基础可能面临调整 [4][5] - 日本政治可能迎来“多党化时代”,高市早苗有成为“短命首相”的风险,政策受挫或联盟解体可能导致提前大选 [5] 经济前景与潜在风险 - 专家认为“早苗经济学”短期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战略产业投资,但长期会加剧日本的债务风险 [7][8] - 截至2024财年末,日本国家债务总额达到1323.7155万亿日元,连续九年刷新历史最高纪录,较2023财年末增加26.554万亿日元 [8] - 持续宽松政策可能加剧通胀和日元贬值,若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可能引发成本推动型通胀,侵蚀国民购买力 [7][8] - “高市交易”的持续性取决于高市能否成功推进财政支出和改革、全球货币政策动向以及日本国内通胀与工资增长数据 [9]
一上任就要对中国打“铁拳”?日本首位女首相正式登场
虎嗅· 2025-10-21 15:55
日本政治格局演变 - 自民党与公明党结束联盟关系,导致对下一任首相人选的预测出现变化[1] - 自民党随后与维新会签署政权合意书,维新会承诺从大选第一轮起支持高市早苗[1] - 高市早苗已连续赢得自民党总裁与日本首相选举,其成为日本首位女性首相的可能性随之波动[2] 高市早苗与撒切尔夫人比较分析 - 高市早苗在形象和行为上常被与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相比较,并视其为政治偶像[3][4] - 两位女性均出身普通家庭,无政治背景,依靠个人才智在男性主导的政坛崛起[4] - 高市早苗拥有关西人直率性格,受母亲教导形成柔中带刚的个性,成绩优异[5] - 撒切尔夫人以“铁娘子”著称,原则坚定不妥协;高市早苗同样保守刚毅,呼吁议员“像马一样工作”[6] 日本社会经济挑战 - 日本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面临长期经济低迷,GDP增长率常年在1%左右徘徊[7] - 日本社会面临少子老龄化挑战,高龄人口占比达30%,给政府财政带来巨大压力[7] - 日本处于中美贸易摩擦与地缘政治竞争的夹缝中,处境尴尬[7][9] - 高市早苗以“反华”、“反外”姿态知名,但其当选后取消了参拜靖国神社的计划,显示其面临现实政治压力[8] 经济政策对比 - 撒切尔夫人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反对政府干预,主张去监管化,但加剧了社会经济不平等[11] - 高市早苗提出“早苗经济学”,核心包括通过投资加强国家危机管理能力、推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由政府负责制定货币政策[12] - “早苗经济学”与“安倍经济学”的“三箭”政策相似,包括大胆的货币政策、灵活的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12] - 有专家担忧“早苗经济学”在通胀环境下若缺乏财政支出改革,可能导致物价失控[13] 领导风格与政治前景 - 高市早苗展现出力排众议、突出重围的野心,其领导魄力塑造了不同于撒切尔夫人的“铁娘子”形象[14] - 高市早苗提出“JAPAN is back”的口号,但其具体指向的时代背景和目标尚不明确[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