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服务贸易
icon
搜索文档
商务部:聚焦人工智能、科技金融等前沿领域开展制度创新
快讯· 2025-07-04 16:10
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发展 - 商务部将围绕促进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的发展,试点一批有利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制度创新举措 [1] - 支持自贸试验区在更多领域制定数据出境负面清单,推出更多便利化举措,促进数据高效、便利、安全跨境流动 [1] - 聚焦人工智能、科技金融等前沿领域开展制度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样板 [1]
2025年全球经济半年报,哪些指标在预警,哪些领域有亮点
第一财经· 2025-07-03 20:09
全球经济增速放缓 - 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计将放缓至2.4%,比2024年的2.9%下降0.5个百分点,比1月份预测低0.4个百分点 [2] - 世界银行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1月份的2.7%下调至2.3% [2] - IMF预测2025年全球公共债务将上升2.8个百分点,达到GDP的95%以上 [10] 全球贸易政策不确定性 - 全球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创历史新高,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将重创今年全球贸易增速 [3] - 联合国贸发会议预测2025年全球贸易增长将从2024年的3.3%大幅放缓至1.6% [14] - 美国关税政策落地后,全球商品贸易增长将受重创 [3] 外国直接投资(FDI)趋势 - 2024年全球FDI下降11%至约1.5万亿美元,连续两年下滑 [4] - 发达经济体FDI下降22%,欧洲降幅高达58%,北美逆势增长23% [5] - 非洲FDI激增75%至创纪录的970亿美元,占全球FDI的6% [5] 数字经济与服务贸易亮点 - 2024年全球数字经济领域FDI增长14%,绿地投资额达3600亿美元,是2020年的近三倍 [13] - 数据中心、AI、云计算、网络安全成为主要投资方向,占新项目的28% [13] - 2025年3月服务贸易额达4.25万亿美元,占全球商品和服务出口额的近14% [14] 并购活动与市场信心 - 标普500和纳斯达克指数创新高提振市场对下半年并购活动更活跃的乐观情绪 [1][13] - 2024年上半年全球签署17528笔交易,100亿美元以上交易数量同比增加62% [14] - 亚洲并购活动增至5839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2699亿美元 [14] 公共债务与通胀压力 - 2024年全球公共债务从97万亿美元增至102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10] - 61个发展中国家将超过10%财政收入用于偿还债务利息 [10] - 全球总体通胀率从2022年7.9%降至2024年4.0%,但65%国家仍高于2015-2019年平均水平 [11]
姜增伟:服务贸易日益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凤凰网财经· 2025-06-28 15:36
论坛概况 - 2025中国企业出海高峰论坛于6月28-29日在深圳举行,主题为"为开放的世界",旨在为中国企业搭建思想碰撞、资源对接、规则对话的高端平台 [1] - 论坛由凤凰网主办,雪花高端系列品牌-醴首席赞助合作,中国企业出海全球化理事会联合主办 [1] 全球经济形势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为2.8%,较年初下调0.5个百分点,2026-2030年平均增速预计为3.1% [3] - 当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多种风险交织叠加,经济增长动力偏弱 [3] -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向纵深发展,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孕育了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3] 服务贸易发展 - 2020-2024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额从5.3万亿美元增长至8.7万亿美元,增幅达66% [4] - 服务贸易增速高于同期世界货物贸易和经济增长速度 [4] - 世界贸易组织预测2040年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占比将从2024年的26.4%提高到30% [4] - 服务业跨国投资占FDI比重波动上升,成为服务贸易第三种交易模式 [3] - 服务贸易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开放发展、提升创新水平、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 全球服务贸易联盟 - 全球服务贸易联盟是唯一覆盖服务贸易全领域的国际组织 [4] - 联盟秉持中立、开放、包容、创新原则,发挥交流合作、智库研究和政策对话三大功能 [4] - 致力于为企业提供服务、为行业谋发展,推动各国服务业市场开放、创新、融合发展 [4]
第九届南博会闭幕:国内外新老客商齐聚 外贸订单纷至沓来
证券日报· 2025-06-25 00:31
展会概况 - 第九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吸引2510家境内外企业参展,较上届增长14.7% [1] - 实际签约商贸合同153个,外贸合同金额达84.79亿元,入馆人次突破50万 [1] - 展会涵盖特色服饰、非遗文创、创意食品、智能家居等产品,成为区域协作桥梁 [1] 参展企业动态 - 云南博闻科技首次参展,展示咖啡种植至深加工全产业链成果,目标推动"云咖"国际化 [2] - 云南云天化花匠铺科技与阿联酋企业签署1.5亿元鲜花采供协议,助力云南鲜切花对接国际标准 [2] - 云南炳宇昆国际贸易公司与孟加拉国采购商签订2500万元贸易合同,涉及灯泡厂配套、五金工具、箱包等领域 [3] 国际合作与贸易 - 马里香料商人、斯里兰卡手工艺人等"老朋友"持续参展并积累客户 [2] - 伊朗参展商带来挂毯及手工艺品,巴基斯坦家具商通过航空运输展示异域风情家具 [2] - 国外参展商期待在工业机械、生物医药、医疗康养等前沿领域深化与中国企业合作 [5] 科技与创新展示 - 南网澜湄国际公司通过VR展示越南、老挝等国的电力项目成果,服务湄公河流域国家 [4] - 科大讯飞展示多语种AI透明屏,实现实时翻译和数字导览 [4] - 13家数字贸易企业组团展示AI导览问诊、把脉、美容按摩等应用 [4] - 中国广核动态展示智慧水电平台、智能巡检机器人及无人机巡检技术 [4] - 杭州八脉科技AI中医"把脉"仪器健康评估准确率超80%,可结合传统中医提升诊疗效果 [5] 文化与传统产业融合 - 云南白药创新设立科技文化体验展区和中医药文化集市,通过互动项目传播中医药文化 [5]
专家议深圳新一轮综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中国新闻网· 2025-06-22 13:58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解读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赋予深圳一系列重大改革任务,旨在打造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制度先导样板城市 [1] - 深圳通过制度创新推动技术跃升,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机制,推动技术由试验室转向市场端,为国家突破"中等技术陷阱"提供路径示范 [1] -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已实施5周年,积累了48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1] 深圳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 - 深圳需在外部压力中主动锻造制度优势,以综合改革推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建设,实现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规则制度、科技标准输出的系统性开放 [2] - 深圳需加快推动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数字规则等新型要素开放,打造"中国品牌""中国服务""中国质量""中国标准",同时深化数据跨境流动、数字服务出口、绿色技术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试点 [2] - 前海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点位,需以高质量制度供给匹配市场创新,降低交易成本与不确定性,探索成功经验后向全国复制推广 [2][3] 前海人才特区建设 - 前海可探索建设"人才特区",以香港金融、法律、税务等专业人士为样本,探索执业资格互认与跨境服务标准对接 [3] - 这种"稳中有序"的开放模式可降低高端人才来华成本,为更广泛的国际人才引进积累经验 [3]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 - 《意见》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置于首位,体现国家对深圳"创新之城""先行示范区"定位的战略升级 [1] - 高质量发展要求新动能,同时呼唤创新驱动 [1]
236家世界500强企业为何选择山东,青岛峰会给出答案
齐鲁晚报· 2025-06-20 09:31
作为全国工业门类最齐全的省份,山东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今年1-4月,山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同比增长8.1%,41个行业中有35个实现正增长。我们要立足山东产业优势和市场需求,携手跨国公司在 新质生产力、服务贸易、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方面,共享产业迭代升级新机遇,提升山东产业与世界 链接的能力,在双向奔赴中奏响合作强音。 跨国公司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创新创造的重要参与者,是中国联通世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 当前,关税壁垒不断增多,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峰会的举办,对推 动跨国公司与中国共同应对挑战、稳定预期、提振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历来重视与跨国公司合作,截至目前,累计有236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山东投资946个项目,投资总 额1059.1亿美元;今年一季度,山东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占比达到44.2%,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跨国 公司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动力活力。这次峰会,首次参会的"新面孔"达131人,报名参会企业中, 新兴市场企业占比超过50%。峰会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标志着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与期待持续 升温。把握峰会契机,持续提升合作能级、放大溢出效应 ...
2025澳中经贸合作论坛在墨尔本举行
中国新闻网· 2025-06-18 00:16
中澳自贸协定十周年成果 - 中澳自贸协定签署十年来成为双边经贸关系的重要引擎,推动贸易额屡创新高 [1] - 中国连续多年保持澳大利亚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澳大利亚成为中国对外投资主要目的地之一 [1] - 澳大利亚优质农食产品和矿产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电子机械产品和日用消费品在澳受欢迎度提升 [1] 双边合作展望 - 中方提出将进一步深挖协定潜能,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 [1] - 双方计划深化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合作 [1][2] - 澳大利亚贸易部长强调协定为两国带来实际利益,创造更多就业和投资机会 [2] 行业合作领域 - 论坛重点讨论绿色能源、农业食品、健康产业、服务贸易、数字经济、跨境电商等领域的合作机会 [2] - 中国消费者对澳大利亚产品需求旺盛,特别是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表现明显 [2]
十年翻番,中国与南亚经贸往来发展势头良好
新华社· 2025-06-17 19:51
中国-南亚经贸合作 - 2024年中国与南亚国家贸易额接近2000亿美元,十年间实现翻番,年均增长约6.3% [1] - 中国连续多年稳居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1] - 中国给予阿富汗、尼泊尔和孟加拉国等南亚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输华产品零关税待遇 [2] 南博会概况 - 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将于6月19日至24日在云南昆明举办,由斯里兰卡担任主题国,泰国为特邀伙伴国 [2] - 共设11个专业馆,聚焦先进制造、绿色能源、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专业馆占比近70% [2] - 展览面积、企业参与度较往届大幅提升,已有来自54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多家企业确认参展 [3] - 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超120家,较上一届增长36% [3] - 吸引境内近3000名采购商报名,涵盖南亚国家、RCEP成员国及欧美非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3] 企业案例与市场动态 - 能全电气科技(西畴)有限公司首次出口113万个打火机至巴基斯坦,实现当地生产型出口企业"零"的突破 [1] - 阿富汗地毯商对华出口量达7吨,较去年增长近一倍 [2] - 巴基斯坦商人反馈其家居饰品、手工皮具等商品在中国市场日益受欢迎 [2] - 斯里兰卡参展商带来手工艺品、香料等特色商品,连续5年参与南博会 [2] 合作领域与平台建设 - 本届南博会将突出绿色贸易、数字贸易、服务贸易和"新质生产力"成果展示 [3] - 云南计划推动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绿色电力交易平台与跨境产业链协同枢纽 [3] - 举办近40场专题活动,包括中国—南亚合作论坛、采购对接会等,促进产业链资源对接 [3] - 中方提出通过贸易、投资、技术合作等方式深化与南亚国家产供链合作 [3]
东方大国怒了,美国对等关税忽悠人
搜狐财经· 2025-06-16 22:01
你有没有发现,美国人最近又开始在对等关税这件事上叨叨起来了? 老实说,我是真听烦了。啥叫对等?你买我100块的,我也买你100块的,这听着公平对吧?可问题是,美国嘴里说的对等,根本不是这个意思。更像是:你 不能赚我便宜,我可以多占点便宜,这样才叫平衡。 服务贸易在全球经济中的分量,早就不是当年那点边角料了。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全球服务业产值已经占到GDP的三分之二以上。尤其是像金融、IT、教 育这些高附加值服务,基本都掌握在美国和几个发达国家手里。你在货物贸易上哭穷,在服务上数钱,这算盘打得谁听了不觉得别扭? 更讽刺的是,美国一边骂中国搞非市场经济,一边在AI芯片、高端设备上各种出口限制。你这不也是挑肥拣瘦?要自由市场就一起自由,要保护主义就别 光让自己当裁判。全世界看得清清楚楚,美国不是要公平,是想要只对自己公平。 我查了下,欧盟最近也有点坐不住了。德国副总理哈贝克前几天在柏林说,全球不能再陷入关税大战,必须有更强的多边协调机制。这话可不是随便讲的, 连欧洲都开始喊大家冷静点,说明这股单边主义风真的吹得太狠了。 我自己做小生意的朋友最近就很焦虑,进出口报关一波三折,他说以前最多是关税波动,现在是直接不让进, ...
中方代表:美国“对等关税”叙事片面误导 忽视服务贸易顺差
财联社· 2025-06-14 20:24
中美服务贸易争端 - 中方批评美国"对等关税"叙事具有误导性 要求美方遵守世贸规则并通过多边合作解决分歧 [1] - 美国是全球最大服务贸易顺差国 2024年顺差接近3000亿美元 [1] - 美国通过参与高附加值环节(研发/设计/销售)获取远超贸易数据显示的收益 [1] 美国贸易政策争议 - 美方片面强调货物贸易逆差却避谈服务贸易顺差 存在双重标准问题 [1] - 美方对不同领域规则采取"合则用 不合则弃"的实用主义态度 [1] - 美方政策倾向限制发展中成员获取合理贸易利益 [1] 多边贸易体系主张 - 中美通过平等协商缓解贸易紧张 但双边安排需以世贸规则为基础 [1] - 中方呼吁在世贸框架下解决争端 反对单边措施损害第三方利益 [1] - 需加快世贸组织改革以巩固开放稳定的多边贸易体制 [1] 国际社会反应 - 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成员支持中方立场 [2] - 巴西/巴基斯坦等发展中成员呼应服务贸易对供应链韧性的重要性 [2] - 各方共同呼吁克制贸易限制措施 确保监管政策稳定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