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风险

搜索文档
三高一低?美国经济或出现技术性衰退,特朗普下午4点到访美联储
搜狐财经· 2025-07-24 19:45
特朗普与美联储的政策冲突 - 特朗普签署《税收与支出法案》将联邦债务上限提高至40万亿美元,预计未来十年新增债务3.3万亿美元[1] - 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萎缩0.5%,失业率攀升至4.2%,减税刺激失效[1] - 特朗普公开要求美联储降息,威胁若不降息将导致经济危机,声称降息每年可节省1万亿美元利息[1]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拒绝降息,强调决策基于通胀、就业和增长数据,并指出特朗普关税政策导致核心商品通胀反弹至3.8%[3] 美国经济现状与政策影响 - 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环比萎缩0.5%,若第二季度继续负增长将陷入技术性衰退[5] - 《大而美法案》预计未来十年增加联邦赤字3.4万亿美元,减税导致收入减少4.5万亿美元,支出削减仅1.1万亿美元[5] - 法案修改《平价医疗法案》条款,预计到2034年使1000万美国人失去医疗保险[5] - 美国债务/GDP比率可能在2029年升至135%,赤字率持续高于7%危险线[5] - 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国债发行量达破纪录的7.2万亿美元,超过2020年疫情危机时期[5] 美联储独立性与政治压力 - 美联储副主席布雷纳德强调货币政策独立性,反对政治干预[3] - 特朗普团队试图通过法律手段罢免鲍威尔,共和党议员提交刑事转介信指控其在美联储总部翻修项目中作伪证[3] -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警告美联储屈服于政治将威胁美元霸权[3] 政策矛盾与市场风险 - 特朗普关税政策推高进口商品价格加剧通胀,高利率抑制企业融资导致制造业PMI连续三个月低于荣枯线[7] - 特朗普宣称美联储不降息将导致每年损失1万亿美元,但其《大而美法案》减税造成的收入损失达4.5万亿美元[7] - 摩根大通测算显示若财政部与美联储政策背离超过6个月,美债收益率曲线倒挂幅度可能扩大至150基点,触发系统性风险[9] 特朗普访问美联储的潜在影响 - 特朗普计划访问美联储,显示其团队意识到政策执行受阻[9] - 历史经验表明白宫与美联储角力往往伴随剧烈市场震荡,如1979年沃尔克紧缩周期和2013年缩减恐慌[9] - 当前美国国债市场规模达35万亿美元,政策错位可能引发流动性危机[9]
欧洲央行新任管委:欧洲央行应更加关注政治风险
快讯· 2025-07-19 13:49
欧洲央行新任管委观点 - 欧洲央行必须比过去更加关注政治风险 政治正日益成为波动性 不确定性和系统性风险的来源 央行在评估时必须考虑国内和全球政治发展 [1] - 最近事件凸显关税之外潜藏危险 法国为修复公共财政所做的努力对虚弱政府施压 特朗普一再谴责鲍威尔 [1] - 欧洲央行2%存款利率处于或非常接近中性区间 任何进一步调整将是谨慎的 基于即将公布的数据 [1] 欧洲央行人事变动 - 保加利亚央行行长迪米塔尔·拉德夫将从明年起参与制定欧元区利率 今年9月开始以观察员身份参加欧洲央行会议 [1] - 拉德夫上世纪80年代曾任保加利亚财政部官员 经历政府突然关闭财政部事件 [1]
ETF风险管理迎新规!要求强化运作风险防控,做好客户分类管理
搜狐财经· 2025-07-06 22:05
ETF风险管理新规发布 - 沪深交易所修订发布ETF风险管理指引 强化基金管理人风险防控要求并明确会员客户交易行为管理细则 新规自8月1日起施行[1][3] - 主要修订内容包括两方面 一是要求基金管理人加强ETF申购赎回清单管理 审慎设置参数 完善内控制度 二是要求会员完善客户分类管理 强化重点客户交易行为监控[3] - 明确基金管理人需设立ETF运作团队和风险管理小组 建立带自动报警功能的风险监控系统 实时监控ETF运作情况[4] ETF市场发展现状 - 近五年ETF规模持续增长 2020-2024年末规模分别为1 11万亿元 1 42万亿元 1 61万亿元 2 05万亿元 3 73万亿元 截至7月6日规模达4 32万亿元[5] - 2025年1月证监会印发《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旨在提升指数化投资规模比例 强化资产配置功能 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5] 新规实施影响 - 通过实时风险监控和会员客户交易行为管理 可有效应对市场复杂性 防止风险传导至整个金融市场[4] - 强化风险管理将提升投资者对ETF市场安全性的信心 有利于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6] 后续监管方向 - 沪深交易所表示将加强ETF自律监管 持续研究优化ETF制度机制 推动市场高质量发展[5]
意大利央行将美国、英国、瑞士和俄罗斯列为与意大利银行相关的系统性风险重要国家。
快讯· 2025-07-05 00:15
意大利央行系统性风险国家名单 - 意大利央行将美国、英国、瑞士和俄罗斯列为与意大利银行相关的系统性风险重要国家 [1]
审计署: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快讯· 2025-06-24 20:34
政府债务管理 - 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做好超长期特别国债与其他中央财政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的统筹衔接 [1] - 加强对地方专项债券的穿透式监管,严格审核地方化债成效 [1] - 动态调整债务高风险地区名单 [1] 重点领域风险防范 - 压实地方主要领导的风险处置责任,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和地方中小金融机构3类风险 [1] - 防止房地产、地方债务和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交织传导 [1] - 强化央地监管协同,保持对非法集资等涉众风险的高压严打态势 [1]
美经济指标连跌触发衰退信号,股市虚涨难掩下行风险
搜狐财经· 2025-06-21 16:57
美国经济指标恶化 - 美国领先经济指标(LEI)连续第六个月下滑,5月环比下降0 1%至99 0点,4月数据被下修至暴跌1 4%,正式触发经济衰退信号 [1] - 消费者信心低迷、新订单疲软、首次申领失业救济金人数增加、建筑许可数量减少是LEI系统性下滑的主要推动力 [3] - 2025年美国GDP增速预计大幅放缓至1 6%,持续性关税政策将在2026年造成进一步下行压力 [3] 实体经济疲软表现 - 制造业订单下降反映终端需求不足,劳动力市场松动显示企业对前景持保留态度,建筑许可锐减预示房地产市场受压 [5] - 股市短暂反弹(如5月因特朗普回撤部分关税)掩盖不了实体经济疲软,科技板块调整明显,标普500与纳斯达克双双回落 [3][7] - 美国制造业回流乏力、企业成本上升、全球市场信任度大减,导致外资撤离和订单转移 [5] 政策与结构性风险 - 财政空间被高通胀和债务上限消耗殆尽,货币政策因高利率锁死宽松通道,结构性风险无回旋余地 [3] - 特朗普临时性关税回撤实质性撕裂全球贸易体系稳定,过去关税战和长臂管辖导致供应链主导权重塑失败 [5] - 美联储政策不确定性与财政风险上升,美元与美债失去避险工具地位 [7] 全球市场潜在影响 - 新兴市场将面临资本回流、汇率承压与金融市场震荡三重夹击 [8] - 欧亚大陆制造业与供应链承压于需求疲软与融资成本上升 [8] - 美国若对外转嫁经济风险(贸易、金融、技术手段),可能引发新一轮全球博弈 [7]
《生态跃迁》摘录 | 标品信托规模大幅增长,还能延续吗?
华宝财富魔方· 2025-06-12 19:30
标品信托规模增长驱动因素 - 2024年6月末标品信托总规模较年初大幅增加1.78万亿元,占信托资产规模总增加额的57.68%,增长主要源于行业转型加速、债券市场表现及产品灵活性优势 [1] - 银行理财资金通过标品信托进行收益平滑操作,包括利用信托准备金/管理费调节收益、期限/信用错配、私募债收盘价估值降低波动等,形成双赢合作模式 [2] - 2024年债券市场环境下,信托公司借助城投债投资经验,通过信用下沉+拉长久期策略实现高于市场平均的收益率,吸引低风险偏好资金流入 [13][14] 监管政策变化与风险 - 2024年6月监管部门下发《信托与理财合作管理通知》,重点整改四大问题:违规收益平滑、理财产品间风险资产交易、低评级债券嵌套投资、不当估值方法 [3] - 监管措施旨在消除"变相资金池"操作,防范流动性风险,拉平资管机构竞争起跑线,包括禁止信托为理财提供收盘价估值服务等穿透式监管 [9][10] - 历史背景显示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后因投研能力不足转向弱流动性资产,2022年赎回潮暴露风险,当前监管旨在避免风险隐匿行为 [8] 业务模式可持续性挑战 - 借道增长模式依赖通道费收入,缺乏内生增长动能,可能因监管收紧导致规模收缩,且市场波动时易传导流动性风险至信托公司 [7] - 2025年城投债信用利差处于历史低位,信用下沉策略超额收益获取难度加大,业绩驱动规模增长的可持续性面临考验 [15] - 长期发展需提升主动投研能力,转向多元资产配置,否则难以维持2024年的高收益表现 [15] 行业转型方向 - 部分信托公司依托非标时期城投资源,快速布局固收类标品信托,形成"标债池"业务协同优势 [13] - 未来需通过极致投资管理能力降低客户追涨杀跌效应,回归长期价值投资本源 [7] - 税收政策差异(如公募基金增值税/所得税优惠)可能成为下一步监管平衡的焦点,影响各类资管机构竞争格局 [11]
新能源及有色金属日报:市场观望情绪浓厚,沪镍偏弱震荡-20250604
华泰期货· 2025-06-04 10:4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核心观点 市场观望情绪浓厚,沪镍和不锈钢均偏弱震荡,精炼镍现货交投低迷、供应过剩,不锈钢受镍铁成本支撑减弱影响或延续弱势震荡,短线操作建议暂缓,中长线对两者均维持逢高卖出套保思路 [1][2][3][5] 各品种分析总结 镍品种 市场分析 - 2025年6月3日沪镍主力合约2507开于121770元/吨,收于121250元/吨,较前一交易日收盘变化0.14%,成交量73462手,持仓量91891手 [1] - 主力合约全日偏弱震荡,成交量大幅下滑、持仓量小幅减少,日线MACD绿柱面积缓慢缩窄,60分钟线曾现底背离但被击穿,关注上方122000 - 123000压力位和下方120000支撑位 [2] - 现货市场主流品牌报价有涨幅,下游补货需求不明显,成交一般,升贴水小幅下调且近期平稳,前一交易日沪镍仓单量22038(-19.0)吨,LME镍库存201462(1152)吨 [2] 策略 - 预估近期区间上沿122000 - 123000,下沿120000附近,短线操作暂缓,中长线逢高卖出套保,单边区间操作,跨期、跨品种、期现、期权无操作 [3] 不锈钢品种 市场分析 - 2025年6月3日不锈钢主力合约2507开于12705元/吨,收于12630元/吨,成交量75047手,持仓量85193手 [3] - 主力合约跟随镍价窄幅震荡,成交量和持仓量均有萎缩,日线MACD绿柱面积扩大,关注上方13100压力位 [3] - 现货市场佛山商家报价多数持平、个别下调,交投一般、信心低下,镍铁价格基本持平,预计短期内维稳,无锡和佛山市场不锈钢价格均为13100元/吨,304/2B升贴水520至720元/吨,昨日高镍生铁出厂含税均价变化1.00元/镍点至955.0元/镍点 [3] 策略 - 因镍铁成本支撑减弱,短期内或延续弱势震荡,预估近期区间上沿13000 - 13100,下沿12500 - 12600,短线操作暂缓,中长线逢高卖出套保,单边区间操作,跨期、跨品种、期现、期权无操作 [5]
危机四伏的特朗普加密王国
搜狐财经· 2025-06-03 16:51
比特币作为战略资产 - 美国副总统万斯认为中国对去中心化加密货币的排斥是美国应拥抱比特币的理由,比特币将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资产 [1][3] - 美国约5000万人持有比特币,这一数字将持续增长,而中国自2019年起全面禁止加密货币交易与投资 [3] - 特朗普政府推动加密货币纳入主流经济,包括成立AI与加密货币工作组并召开加密峰会 [3] 特朗普政府的加密政策 - 特朗普签署行政令推动美国成为数字资产与金融科技领导者,并撤销多项加密监管,如取消数字资产交易者报告义务 [3] - 参议院推进加密立法,要求稳定币必须由持牌机构发行 [3] - 特朗普禁止美联储发行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转而推动私人稳定币支付系统 [4] 稳定币的风险与争议 - 《GENIUS法案》存在监管漏洞,可能导致监管套利和高风险稳定币泛滥 [18] - 稳定币储备金管理不善,允许非流动性资产作为储备,重现2008年影子银行危机的隐患 [18] - Tether的1000亿美元储备包含高风险成分,5%的集中赎回可能引发资不抵债恐慌 [21] 地缘政治影响 - 特朗普反对央行数字货币(CBDC)可能将阵地拱手让给中国的数字人民币,后者已占中国跨境交易的54% [19] - 特朗普的加密政策可能加速金砖国家去美元化进程,促使它们开发替代方案 [19][27] - 数字人民币可能成为波动性美国稳定币的稳定替代品,尤其在全球南方市场 [26] 系统性风险与市场影响 - 稳定币是DeFi借贷和杠杆交易的基石,崩盘将引发大规模清算,导致比特币/以太坊暴跌 [22] - 稳定币发行方持有1500亿美元以上美债,抛售这些资产可能扰乱债券市场 [23] - 算法稳定币2.0可能因严格监管转向高风险模型,类似TerraUSD 2022年崩盘 [24] 全球影响与潜在情景 - 依赖稳定币的经济体如越南、阿根廷、土耳其可能因稳定币失败导致货币体系混乱 [25] - 主要稳定币崩盘可能引发加密货币市场挤兑,并通过美债抛售传导至传统市场 [28][29] - 金砖国家可能抛售美债并采用CBDC,加速去美元化 [29] 政策建议与评估 - 政策制定者需对稳定币实施全额储备要求,如100%现金/短债储备 [30] - 美联储应提供流动性支持,将系统性稳定币视同银行以防挤兑 [31] - 全球协调与MiCA等框架统一规则,遏制离岸套利 [32] - 特朗普议程是一场高风险赌博,可能侵蚀美元地位并引发金融不稳定 [33][34]
权限分配不合理如何影响企业运营?
搜狐财经· 2025-06-01 20:53
权限管理现状与挑战 - 权限管理混乱已成为企业系统性风险,影响运营效率、信息安全和合规性 [1] - 多系统并行导致权限分散与孤岛化,用户需重复注册账号,权限设置互不关联 [2] - 角色定义模糊导致权限分配基于临时需求而非岗位职责,员工权限与职责不匹配 [3] - 授权滞后依赖手动配置,新员工入职或业务调整时权限分配耗时长、易出错 [4] - 缺乏审计机制导致权限变更记录不完整,难以满足金融、医疗等高合规性行业要求 [5] - 权限过度或不足分别增加数据泄露风险或限制员工生产力 [6] 不合理权限分配的影响 - 运营效率低下:权限配置延迟导致新员工无法登录系统,跨部门协作资源访问受阻 [7] - 信息安全风险:74%企业数据泄露与内部权限管理不当相关,离职员工账号未及时禁用 [8] - 合规性挑战:权限管理缺失导致企业无法通过ISO 27001/GDPR检查,如City National Bank被罚6500万美元 [9] - 管理成本上升:IT团队耗费大量时间处理权限申请和错误修复 [10] - 员工体验下降:权限不足增加等待时间,权限过度导致职责不清 [11] 解决方案与实施策略 - 建立统一身份管理平台(如KPaaS),消除权限孤岛,实现多系统账号统一映射 [12] - 构建清晰角色体系,按岗位/部门定义权限边界,支持权限继承与隔离 [14] - 自动化权限同步与审批,员工转岗时系统按规则自动分配权限 [16] - 强化审计功能,完整记录权限变更细节以生成合规报告 [17] KPaaS平台核心功能 - 统一身份管理:集中管理用户账号,集成引擎同步权限至ERP/CRM等业务系统 [17] - 灵活角色体系:自定义销售专员/区域经理等角色,差异化数据访问权限 [18] - 实时同步机制:集成引擎确保权限更新时各业务系统数据一致性 [19] - 动态组织架构:自动关联用户部门与权限策略,随架构变化调整权限 [21] 业务价值 - 降低人力成本:自动化减少权限管理错误率与操作耗时 [22] - 提升响应效率:快速权限调整保障员工工作效率 [22] - 增强安全性:精细化权限控制结合审计机制降低泄露风险 [22] - 支持数字化转型:为数据治理和流程自动化奠定基础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