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icon
搜索文档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美丽江苏实践”学术交流会在宁举行
新华日报· 2025-10-20 07:38
会议概况 - 会议于10月18日在南京举行,主题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美丽江苏实践” [1] - 会议由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和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联合主办 [1] - 会议邀请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8家单位的专家进行研讨 [1] 研讨议题 - 研讨议题包括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学理阐释、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经济大省绿色低碳转型路径 [1] - 会议系统梳理了美丽江苏建设的成效与挑战,形成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操价值的共识成果 [1] 江苏实践成效 - 江苏作为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先行省,将“环境美”作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鲜明标识 [1] - “十四五”以来,江苏全省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蓝天白云成为常态、绿水青山触目可及、太湖水质创下本世纪最好水平 [1]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深度观察·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人民日报· 2025-10-20 06:30
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 安吉农商银行推出专为白茶农户定制的“两山白茶贷”,通过明确绿色标准和利率倾斜实现精准投放[3] - 安吉农商银行设计“绿色工厂贷”,将环保纳入准入因子并根据绿色星级实行差异化利率,五星级工厂利率可下降30个基点[4] - 中国建设银行安吉支行落地浙江首笔“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影响(VEP)气候贷”,授信210万元,将贷款条件与企业绿色发展挂钩[5] - 安吉农商银行推出“生态修复贷”,为矿山生态修复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向红庙经济合作社授信700万元,向浙江深蓝旅游发展公司授信1000万元[8] - 安吉农商银行创新“水权贷”,以流域3.2亿元生态价值为依据为企业授信1000万元,实现“绿水”作为抵押物[10] 绿色金融支持产业发展成效 - “两山白茶贷”助力茶农盛时卫增收,其茶叶价格从每斤600元提升至700元,每年增收10多万元[4] - 2024年安吉白茶种植面积达20.06万亩,种植户1.7万余户,全产业链产值达68.45亿元,连续15年入围全国茶叶区域品牌价值十强[5] - “生态修复贷”支持改造的“深蓝计划”景区单日最高售出8818杯咖啡,带动百余人就业,使红庙村年集体经营性收入增加100多万元[9] - 安吉县2024年接待游客3402.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75.6亿元,蝉联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第一名[7] 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与推广 - 安吉农商银行推出“两山绿币”体系,将居民低碳行为转化为积分,可用于贷款增信提额和利率优惠,全县已有25万人拥有绿币,累计兑换价值超300万元[12][13] - 安吉农商银行余村绿色支行成为全国首个自身运营的“碳中和”网点,屋顶光伏年发电6.8万千瓦时,余电上网2.5万千瓦时,年减排二氧化碳超30吨[11] - 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发布绿色金融发展五年行动计划,专项开发“绿惠通”等三款绿色普惠信贷产品,实现多项碳金融“零”的突破[14] - 近10年浙江绿色贷款年均增速达28.81%,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16.05个百分点,2025年上半年碳减排贷款发放791.2亿元,带动碳减排约1145.8万吨[14][15]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20 05:17
生态文明建设核心理念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阐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2][5] -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揭示了发展与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3][5] -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5] 绿色发展方式与路径 - 必须摒弃粗放型发展方式,因其会造成大范围雾霾、水体污染和土壤重金属超标等突出环境问题[8] -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8][9] -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9] 林业生态与国土绿化 -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关系国家生态安全、淡水安全、国土安全、物种安全和气候安全[6] - 我国总体上仍是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植树造林、改善生态任重道远[6] - 植树造林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实践,需要全民推进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6][7] 基层实践与示范效应 - 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过20多年持续奋斗取得巨大成效,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是基层农村的成功实践[10] - 全国已建立572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240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为全国提供经验借鉴[11] - 这些示范基地在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方面发挥了重要引领和示范作用[11]
驻华使节浙江行:绿水青山间看发展新篇
新华社· 2025-10-19 07:24
10月14日至18日,来自19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22位驻华使节、外交官及代表,应外交部邀请在浙江杭州、绍兴、宁波三地参访,领略"绿水青山就 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展新篇。 十月的杭州西湖,垂柳拂堤,梧桐掩映。沿湖西行,群山环抱中的外桐坞村桐坞书院,是此行目的地之一。 10月15日,驻华使节在杭州外桐坞村向村民学习中国画。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画法有聚散、有浓淡。"村民厉萍手把手带领格林纳达驻华使馆一等秘书特里西娅体验绘制国画牡丹。 白墙黛瓦依傍茶山,木质雕花建筑错落而立,移步间可见墙面题字彩绘作品……这里是传统西湖龙井茶主产区,也是依托美院高校资源、与村民 共建的新兴文化旅游艺术村。 步入茶山凉亭品茗休憩,走进村中美术馆欣赏展陈,津巴布韦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潘迪赛·马耶拉对茶香古韵与艺术产业之美印象深刻:"这座 百年古村既保留传统韵味,又焕发着现代和艺术气息,让我看到中国乡村发展古今交融。" "新建楼房是否都加装电梯?""光储一体化电力驿站对村民有什么好处?""村里小学这么好,对外招生吗?"宁波下应街道湾底村把村庄整治与发 展经济结合,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000万元。农商旅特色产业并进的亮眼实践成果,令使 ...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研究林长制和林草工作等事项
大众日报· 2025-10-18 08:35
妇女事业与妇联工作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球妇女峰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和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的重要论述 [2] - 更好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 深化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 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2] - 推动妇联工作改革创新 开创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 对外工作与开放合作 - 深入践行习近平外交思想 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对外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 [2] - 扎实做好地方外事工作 深化国际科技创新 产业合作 经贸往来 [2] - 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和地方友好交往 积极探索参与全球治理的有效路径 [2] - 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 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2] 生态文明与林草工作 - 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2] - 强化林草资源保护 持续抓好绿化工作 不断壮大林草产业 [2] -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压紧压实工作责任 推动全省林草工作再上新台阶 [2]
让冷资源“热”起来
人民日报· 2025-10-17 12:35
冷凉经济发展现状 - 青海冷水鱼2024年出口额超3亿元,同比增长近12倍 [1] - 青海冷凉蔬菜产业集中在西宁、海东2000米到2800米的"黄金海拔"地带 [1] - 西宁湟中区打造"湟中冷凉蔬菜"品牌,构建产业体系,超2万农户受益 [2] 冷凉经济的定义与特点 - 冷凉经济指利用年均温度较低、无霜期短、昼夜温差大等气候特色发展农业、旅游业、能源产业的经济模式 [1] - 冷凉蔬菜指适宜在气候冷凉地区夏季生长的蔬菜,具有喜冷凉、耐低温特点,常见品类包括甘蓝、西蓝花等 [1] - 青海年均气温仅3.4摄氏度,气候冷凉使作物生长周期变长,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量少,蔬菜品质提升 [1] 产业发展驱动因素 - 科技创新是根基,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开展育种技术研究,培育适应高原条件的高产抗病蔬菜新品种 [2] - 产业升级是抓手,通过因地制宜打造品牌构建产业体系 [2] - 较低气温使青海数据中心一年超300天不用开空调,为发展绿算产业提供条件 [1] 成功案例与区域实践 - 宁夏固原冷凉蔬菜远销新加坡 [3] - 河北崇礼彩椒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 [3] - 浙江桐乡濮院镇"无中生有"发展羊毛衫产业 [3]
淅川石漠化综合治理案例入选北大县域治理创新优秀案例
中国经济网· 2025-10-17 11:03
日前,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大学公共治理研究所公示"2025县域治理创新优秀案例"。其中,由 淅川县林业局推荐上报的《石漠化综合治理赋能县域绿色发展—以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为例》榜上有 名,为全国50个创新治理案例之一。 为厚植绿色底蕴,筑牢生态屏障,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淅川县认真践 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水质保护、绿色发展"主线不动摇,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 略,举全县之力向困难地宣战、向石漠化进军,创新治理模式、规划模式和管护模式,突出大保护、大 生态、大屏障、大融合理念,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科技支撑"的治理格局。通水10 年来,淅川累计完成人工造林60多万亩,县域内石漠化全部得到治理,环库森林覆盖率由"十二五"末的 45.7%提升到61.7%,"青山抱绿水、绿水映青山"已成为环库荒山最真实写照,淅川石漠化治理和困难 地造林的做法先后以简报和工作交流形式被国家、省、市刊发推广,先后创成省级森林城市、省级生态 县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未来,淅川县将进一步科学推进国土绿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进一步写好绿水青山"建 设""保护""利 ...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福建:“三多”妙笔写活山林文章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10-17 10:46
编者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改革实践。福建省、江西省、重庆市3个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 区打样板、走在前,以落实《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为重点,以兴林富民为目标,创新集体林权制度,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拓展"两山"转化 路径,形成了一批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新蓝图加速转化为"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实景画。 福建省邵武市二都国有林场。黄海摄 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近年来,福建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建设现代林业强省目标,持续深化集体 林权制度改革,接续实施林业"八大工程",生态红利不断释放,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如今,绿色已经成为福建高质量发展的最亮底色。林业,不仅展示出"生态美",同时促进了"百姓富"。 逐绿前行 筑牢东南沿海生态屏障 福建是我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也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山多林多是其一大特色和优势。 同时,福建林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从生态建设来看,森林分布不均衡,东南沿海人口密集地区森林覆盖率较低,总体生态系统较脆 ...
小草峪何以“碧如玉”(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一线故事)
人民日报· 2025-10-17 06:2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保护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位于河南省淅川县,该工程事关战略全局、长远发展和人民福祉 [1][2][3] - 淅川县面临喀斯特地貌广布和石漠化面积达125万亩的生态挑战,需平衡生态保护与百姓致富的发展需求 [3] 扩绿举措与成效 - 通过实施水土保持重点防治项目,采用人背马驮、从山下挑土、石头围堰提水灌溉等方式在石漠化区域造林 [5] - 科学规划种植,近水区域种五角枫、侧柏以涵养水源,近村庄区域种石榴、核桃以增加居民收入 [5] - 小草峪流域8800亩水保林年拦蓄泥沙3.2万吨,有效守护丹江口水库水源 [5] - 全县森林覆盖率从"十二五"末的45.7%提升至61.7%,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从100多种增加至510多种 [5] 兴绿产业与经济效益 - 发展特色林果产业,23万亩特色林果带动10万群众增收 [7] - 依托生态资源发展旅游,一条10公里长的"彩虹路"连接景区与乡村,吸引916万人次游客,带来超72亿元旅游综合收入 [7] - 2024年12月25日完成河南省首单水土保持碳汇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交易额216万元,实现生态效益货币化 [7] 护绿机制与技术支持 - 构建由730名基层护林员、4个区域性扑火队及众多志愿者组成的"护绿大军" [8] - 采用手机APP、无人机、林火视频监控系统等科技手段,形成"人防+技防+制防"的多元管护模式,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 [8]
滋养“新疆好地方”
人民日报· 2025-10-16 14:45
生态治理成效 - 赛里木湖生态系统显著恢复,现有140多种动物和630多种植物栖息[1] - 通过拆违建、禁放牧、迁牲畜及修复植被等措施,湖区从生态退化转变为“纯净之蓝”[1] - 生态改善带动旅游业发展,景区今年接待游客突破700万人次,成为重要收入来源[1] 治理策略与机制 - 采用系统治理方法,结合林长制与塔里木河流域生态输水长效机制等制度创新[2] - 广泛应用遥感监测、智能种植机器人等技术提升治理精准性[2] -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引导牧民转型为生态管护员或旅游从业者,保障其收入增长[2] 产业转型与经济效益 - 当地牧民通过经营小店、参与马队运营等旅游相关业务,实现收入远超放牧[2] - 生态治理成功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1][3] - 旅游业发展体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1] 社会参与与民族团结 - 各族群众共同参与生态治理,如赛里木湖禁牧转产协商、塔克拉玛干沙漠治沙等行动[3] - 民族团结成为生态治理成效卓著的深层源泉,凝聚守护共同家园的合力[3] - 党员干部与各族群众协作,将生态理念转化为共同行动,促进理解与尊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