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搜索文档
王浩赴淳安调研
杭州日报· 2025-07-11 11:16
产业发展 - 淳安已形成茶叶、淡水鱼、中药材等10亿元级"土特产"全产业链 [2] - 千岛湖龙冠茶叶有限公司采用"企业+合作社+青叶经纪人+茶农"模式带动农户增收 [2] - 当地推动"生产+加工+科技+品牌"全产业链融合,重点发展名优茶种植和品牌建设 [2] - 淳安发展"保水渔业"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双赢,探索渔业与农文旅融合新路径 [2] - 当地谋划特色主导产业,包括全域旅游、水产业、茶叶、有机鱼和中药材 [5] 城乡融合 - 淳安推动"重点村+周边村"组团联动发展,形成"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 [3] - 文屏村引进专业团队统一运营民宿群,开发美丽经济新模式 [3] - 杭淳开高速公路将整合沿线产业和旅游资源,形成县域经济动脉 [4] - 当地优化城乡路网、水网、充电网、通信网、物流网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4] 生态经济 - 淳安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导,打造生态富民示范区 [1][5] - 当地通过生态渔业和茶叶产业实现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统一 [2][5] - 规划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示范样板区 [5] 公共服务 - 临岐镇中心卫生院推进医疗领域"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改革和医共体建设 [4] - 当地加快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一体化,创新供给方式 [4]
李鸿忠在黑龙江开展执法检查时强调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 推动森林法全面有效实施
新华社· 2025-07-10 20:19
森林法实施检查 - 执法检查组在黑龙江漠河、抚远、哈尔滨等地开展森林法实施情况实地检查 [1] - 检查内容包括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林下经济发展、林长制落实、森林防火调度指挥、三北防护林建设、造林绿化、森林及动植物资源保护、林草数智化监测系统运用、森林碳汇工作等 [1] - 黑龙江省坚持保护森林和发展林下经济并举,实施森林法等法律法规,在提质增绿、兴业富林、利民共享的绿色发展之路上取得积极成效 [1] 林业发展理念 - 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2] - 坚持扩绿兴绿护绿"三绿"并举,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四库"联动 [2] - 目标是通过增加森林面积和提高森林质量,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厚植绿色家底 [2] 林业发展措施 - 严格落实森林保护职责,加强森林资源和林地、林农权益保护工作 [2] - 用好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的法律制度,深化林区和集体林权改革,推动现代林业转型升级 [2] - 强化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协同,用法治力量保障森林生态高水平保护和现代林业高质量发展 [2]
“十四五”经济大幅跃升,2025年GDP预计达140万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9 13:12
经济总量与增长 - 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120万亿、130万亿,2024年预计达到140万亿左右,增量超过35万亿,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或广东、江苏、山东三省经济总量总和[2] - 前四年经济增速平均5.5%,在经受各种风险挑战下保持这一增速在经济发展史上前所未有[2] - 制造业增加值每年超过30万亿元,连续15年稳居全球制造业第一,20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3] 基础设施与实体经济 - 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公路网、高铁网、港口网、城市轨道交通网、输配电网、宽带网[3] - 拥有全球数量最多的风电装机、光伏装机、充电桩、快递网点等现代化基础设施[3] - 实体经济根基越来越强,中国不能造的越来越少、能造的越来越好[3] 创新能力与科技发展 - 全球规模最大的研发人员队伍,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26个、占比全球第一,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6万家[4] - 自主研发高性能芯片和操作系统、AI大模型、工业机器人,创新"势能"向经济"动能"持续转化[4] - "三新"经济增加值2024年超过24万亿元,相当于北京、上海、广东地区生产总值总和[4] 能源与粮食安全 - 粮食生产实现"21连丰",2023年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谷物、肉类、花生等产量居世界首位[6] - 能源自给率保持在80%以上,2024年油气总产量首次超过4亿吨油当量,发电量达10万亿千瓦时[6] - 构建煤、油、气、核、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6] 国际影响力与软实力 - 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全球共同繁荣之路,单方面免签"朋友圈"扩大至47国[5] - 2024年外国旅客入境量增长96%,"中国游""中国购"持续升温[5] - 网剧、网文、网游等文化"新三样"在海外影响甚广[5]
为绿色未来注入“中国力量”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8 11:08
绿色能源与农业协同发展 - 贵州省利用光伏板下土地种植农作物并发展畜牧养殖,结合山地特色农业带动农民增收 [2] - 当前贵州省森林覆盖率达63.3%,绿色经济占比达48% [2] 生态治理与城市转型 - 贵阳市南明河从黑臭水体转变为城市"会客厅",成为生态治理典型案例 [4] - 荷兰科学家指出南明河水质显著改善,反映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 [5] 绿色产业国际领先地位 - 中国光伏组件、风电设备占全球供应链70%以上,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十年全球第一 [6] - 绿色低碳产业在研发、生产、消费领域处于世界前列,关键技术如光伏、储能、氢能等全面或局部领先 [6] 全国生态环境改善数据 - 2024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降至29.3微克/立方米,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90.4% [8] - 长江干流连续5年、黄河干流连续3年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建成全球最大碳市场和清洁发电体系 [8] 生态文明理念全球化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获匈牙利、印度等国际代表高度认同 [10] - 该理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榜样,并融入"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指数 [10] 国际论坛与合作平台 -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汇聚62国近1000名嘉宾,成为全球生态治理合作桥梁 [6][11] - 论坛推动国际经验共享,如浙江"千万工程"、蚂蚁森林等项目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6][10] 绿色技术输出与标准制定 -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指数纳入40多国评估体系,成为联合国环境署参考标准 [10] - 中国绿色转型实践被南非、所罗门群岛等国家视为可推广的范例 [12]
桐庐让绿水青山“游”出经济活力
杭州日报· 2025-07-08 11:00
赛事概况 - 2025年中国·长三角桐庐分水江公开水域游泳邀请赛在桐庐分水镇举行,吸引长三角地区500余名游泳健儿参与 [2] - 赛事设置500米畅游组和1000米竞速组,兼顾专业竞技与大众健身需求 [2] - 畅游组选手体验"人在画中游"的诗意,竞速组选手展现速度与激情的巅峰对决 [2] - 上海嘉定泳协、浦江泳协、桐庐泳协分获团体冠、亚、季军 [3] 生态与体育融合 - 赛事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主题宣传活动的一部分,展示桐庐生态保护成果 [4] - 桐庐通过"富美100"攻坚行动统筹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4] - "生态+体育"模式凝聚全民生态共识,弘扬绿色生态文化 [4] 经济与社会效益 - 赛事形成"体育+文旅+消费"多元经济链条,直接带动周边消费超百万元 [4] - 分水镇周边餐饮、住宿、文旅产业迎来客流高峰,激活文旅市场活力 [4] - 赛事推动全民健身普及,激发公众游泳运动热情 [4] 城市品牌与文化传播 - 桐庐以"处处皆风景,时时可旅游"城市品牌展现魅力,运动员体验潇洒桐庐的城市特色 [4] - 赛事参与者通过亲水运动感受"绿水青山"与"绿色发展"的和谐之美 [4]
万泉河水清又清(我家门前有条河)
人民日报· 2025-07-08 06:28
万泉河生态治理成效 - 万泉河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达2097.53亿元,成为海南首个流域GEP核算案例[6] - 政府实施封堵排污口、关停污染企业、拆除养殖场、建设污水处理厂等综合治理措施[4][5] - 河道清淤工程持续进行,两岸种植护坡植物促进生态恢复[5] 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 水质改善带动旅游大巴数量增加,河岸咖啡馆及农家乐生意兴隆[6] - 游客数量显著增长,散步、拍照、露营等休闲活动成为新消费场景[5][6] - 沿岸新建公园和防护栏等基础设施提升旅游体验[6] 环境治理与经济效益转化 - 生态修复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直接提升居民收入水平[6][8] - 流域治理形成"清新空气+洁净水源+景观价值"的复合型生态产品体系[6] - 环境改善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转型,生态旅游业成为新增长点[8]
在全面绿色转型中讲好中国生态环保故事
中国环境报· 2025-07-07 07:17
全面绿色转型的理论创新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2]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深化人类与自然关系认识 [3]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打破传统发展模式束缚,揭示经济与环保辩证关系 [3] -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3] 全面绿色转型的制度创新 -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构建 [4] -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排污许可管理制度等推动生产经营绿色转型 [4] - 交通运输碳排放核算与监管制度推进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4] - 建筑能效等级制度、废弃物收集利用体系促进城乡建设绿色转型 [4] 全面绿色转型的实践创新 - 厦门筼筜湖治理、"三北"工程等标志性项目展示生态保护修复成果 [5] - 塞罕坝造林、右玉荒漠化防治等提供中国特色生态治理模式 [5] - 清洁能源、节能环保产业、循环经济成为新经济增长点 [6] - 生态移民工程、生态旅游业等实现民生改善与环境保护双赢 [6] 生态环保故事的传播策略 - 采用国际环保话语衔接与分众化传播策略增强感染力 [7] - 运用影视、VR/AR等数字技术实现数据可视化与沉浸式体验 [8] - 构建全媒体矩阵,培养复合型对外传播人才队伍 [9]
浙江余村:金融活水浇灌绿水青山
人民网· 2025-07-04 09:11
余村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 余村从"卖石头"转向"卖风景"的生态发展模式 村集体年收入从关停污染企业后的21万元低谷重新崛起[1] - 2005年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后 余村启动矿山复绿工程 将矿区改造为生态景区 矿工转型为导游和民宿经营者[3] - 通过"1+1+4"抱团发展模式 余村联合周边4个村扩大发展空间 2022年进一步扩展为包含24个村的"大余村"景区[4]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 - 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2018年起在余村试点"金融自治" 首批贷款投向民宿和旅游项目 如村民葛军获得110万元改造民宿[3] - 农业银行湖州分行发放全国首笔乡村旅游重点村项目贷款5700余万元 支持田园景观改造等20余个农旅项目 带动500余农户增收[4] - 农业银行为云上草原度假区授信9亿元组合贷款 支持景区扩建 该项目累计投入超15亿元[5] 产业融合发展成效 - "大余村"整合各村特色资源 形成竹海漂流、高山茶厂等差异化项目 2024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00亿元 村均集体收入超280万元[6] - 云上草原度假区新建索道缩短通行时间至6分钟 预计带来30%客流增长 配套"云上仙城"项目将于7月开放[5] - 余村启动"全球合伙人计划"吸引60余个项目落地 1200多名大学生入驻 "新乡人"数量超过"原乡人"[6] 创新业态发展 - 农业银行推出最高1000万元的"乡村振兴带头人贷款"等产品 支持青年创业 并协助对接市场资源[8] - 余村发展"乡村元宇宙"、数字农场等新业态 举办文创市集、国潮音乐节等活动 推动传统村落现代化转型[8] - 农行浙江分行涉农贷款余额达8700亿元 绿色信贷余额6900亿元 持续支持乡村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9]
从东江源到香江:倒流的水 同源的心
北京晚报· 2025-07-01 10:55
东深供水工程历史与贡献 - 东深供水工程1965年建成,全长83公里,将石马河改造成逆流输水人工运河,解决香港淡水匮乏问题 [2] - 60年来累计对港供水300亿立方米,占香港淡水总用量近80%,年供水能力从0.68亿立方米提升至24.23亿立方米 [3] - 香港地区生产总值60年间增长266倍,东江水供应稳定支撑其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3] 源头生态保护措施 - 东江源头水质保持国家标准Ⅰ类以上,江西实施最严格生态保护制度,安远县关停企业160余家,拒绝投资项目340个,年牺牲GDP超百亿元 [5][6] - 寻乌县移民搬迁592户2297人,森林覆盖率从45%提升至82.37%,柑橘种植从60万亩缩减至28万亩 [7] - 定南县拒绝污染企业90余家,减少直接投资150多亿元,清理涉污企业20家,年减税8000万元以上 [7] 生态经济转型成果 - 安远县打造生态研学线路,2024年接待香港深圳学子1.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20亿元,5年引进大湾区项目108个占总数70% [8] - 寻乌县利用废弃矿区种植油茶等经济作物,定南县完成低效林改造5.6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7.75平方公里 [8][9] - 安远、寻乌、定南三县生态产业对GDP贡献率从2018年23%跃升至2024年61% [10] 大湾区与源区联动 - 香港组织600名青少年开展东江水源考察,2008年起源头植树18万株,设立思源亭、思源学校等标志性设施 [11] - 香港青年公益基金推动饮水思源活动,香港同胞通过投资、捐资助学反哺源头地区 [11]
废弃砂坑变身现代牧场
经济日报· 2025-06-30 09:09
生态修复与产业转型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将废弃砂石料场改造为现代化万头肉牛养殖示范园区,实现生态修复与土地高效利用的双赢 [1] - 通过铲高垫低的场地平整工程,将南北最大高差30多米的破碎地貌转化为适宜畜牧养殖的产业用地 [1] - 项目成为国内首家在高标准矿山综合治理项目上建成的规模化肉牛养殖场 [2] 养殖基地建设与规模 - 园区建设封闭式基础母牛舍4栋、开放式自繁牛舍12栋,配套1万平方米饲草料棚及3.1万平方米的青贮窖池10座 [1] - 目前存栏肉牛11000头,全面投用后养殖规模可达2万头 [2] - 2024年计划引进13000头纯种安格斯肉牛,建成全自治区最大的纯种安格斯肉牛养殖繁育基地 [2] 产业链升级与经济效益 - 通过引进纯种安格斯繁育母牛,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延伸,提升产品附加值 [2] - 安格斯牛肉被誉为"贵族牛肉",标准化养殖有助于提升区域肉牛产业整体水平 [2] - 项目带动周边农户就业,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2] 利益联结模式与乡村振兴 - 创新构建村集体增收、农牧民养殖合作、订单种植、就业带动、技术服务五种利益联结模式 [3] - 农企联建模式让村集体获得稳定收入,村民实现本地就业,形成利益共同体 [3] - 项目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能,激活乡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3] 未来发展规划 - 乌拉特后旗将持续提升养殖园区集约化、标准化、智能化水平,打造肉牛产业新样板 [3] - 目标是将肉牛产业发展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牛路子",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