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支持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撬动更多金融活水流向消费领域 四部门详解“双贴息”政策
期货日报网· 2025-08-14 02:10
政策核心内容 - 中央首次实施针对居民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的"双贴息"政策 补贴方式精准 支持力度大 惠及范围广 流程高效 [1] - 1%贴息比例可撬动100倍贷款资金流向消费领域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覆盖工薪阶层和灵活就业人员 服务业贷款贴息涵盖各类经营主体 [1] - 贷款利息扣减和贴息申请由经办机构负责 借款人无需额外操作 [1] 政策执行细节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自9月起实施1年 涵盖日常消费 大额商品消费及服务消费 每人单笔最高贴息500元 多笔可叠加 [2] -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期为3月16日至12月31日 单户最高贴息贷款规模100万元 最高贴息1万元 期限最长1年 [2] - 贷款资金须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服务供给能力 禁止用于投资理财和套利活动 [2] 部门协作机制 - 商务部将牵头做好餐饮住宿 家政等行业政策宣传 审核把关及效果跟踪 [3] - 人民银行将引导加大服务消费信贷投放 优化居民消费金融服务 简化审批流程 [3] - 金融监管总局督促经办机构落实差异化授信 合理设置贷款条件 强化资金用途监管 [4] 金融机构职责 - 贷款经办机构需自主开展授信 合理设置额度 期限 利率 及时发放贷款 [4] - 需健全信息系统识别合规消费信息 按财政部要求完成贴息资金测算 审核 申请 [4]
四部门详解两项贷款贴息“金融国补”,银行、消金机构火速跟进
搜狐财经· 2025-08-13 19:24
两项贷款贴息政策落地,8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金 融监管总局四部门相关负责人详解《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亮点:通 过财政与金融协同,撬动资金流向消费领域;流程设计突出简化,个人在同一家贷款机构最高可享3000元补 贴,企业则按贷款额度核算贴息,单户享受贴息最高1万元。 政策立足需求与供给两端发力,与中国人民银行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等形成合力,预计产 生"1+1>2"效应。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政策发布后,多家金融机构迅速响应,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等银行明 确9月1日起开展相关工作,蚂蚁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等机构也表态推进政策实施。在业内专家看来,下 一步金融机构应严控风险与合规,通过支付追踪、发票核验确保资金用途,依自律约定管控利率,平衡增长 与资产质量。 个人消费贷贴息可多笔叠加 为进一步提振消费、畅通经济循环,8月12日,《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以及《服务业经营主 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重磅出台。两项政策明确对个人消费贷款、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进行贴息,年贴 息比例均为1个百分点,贴息资金由中央财政承担 ...
关注 | 事关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央行等最新回应→
搜狐财经· 2025-08-13 17:54
新闻发布会现场。张馨摄 经济日报记者曾金华提问: 我们关注到,中国人民银行此前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消费的政策举措,请问接下来如何与财政支持消费有关贴 息政策形成合力?谢谢。 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负责人车士义: 13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和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 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负责人车士义。徐想摄 谢谢您的提问。今年以来,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提振消费的各项决策部署,综合运用 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牵头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 设立了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消费领域信贷供给。截至6月末,不含个人住 房贷款的全国住户消费贷款余额21.2万亿元,全国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居民服务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 经营主体的贷款余额2.8万亿元。 此次出台的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从居民消费需求和企业服务供给两端发 力,加大融资支持力度,进一步体现了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协同配 ...
中国人民银行:截至6月末不含个人住房贷款的全国住户消费贷款余额21.2万亿元
新华财经· 2025-08-13 15:16
消费贷款与服务业贷款余额 - 截至6月末全国住户消费贷款余额21.2万亿元(不含个人住房贷款)[1] - 服务消费重点领域经营主体贷款余额2.8万亿元(覆盖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居民服务等行业)[1] 财政与金融协同政策 - 出台《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2] - 政策从居民消费需求(需求端)和企业服务供给(供给端)两端发力[1] - 通过财政贴息直接降低居民消费和企业融资成本[2] - 通过央行低息再贷款激励银行加大消费信贷投放[2] 金融机构执行方向 - 指导金融机构运用再贷款和贴息政策加大对服务消费领域信贷投放(重点包括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旅游教育、养老托育)[2] - 深化与线上线下消费场景融合 提供个性化服务并简化审批流程[3] - 根据客户需求和风险特征进行产品创新与差异化定价[3] - 推进支付服务便利化 聚焦食住行游等消费场景优化支付体验[3] 政策实施机制 - 消费贷款利率由银行自主市场化定价(综合考虑资金成本、管理成本、风险溢价)[2] - 财政资金直接向居民补贴贴息部分[2] - 央行与财政部门加强信息共享和政银企融资对接[2]
人民银行车士义:将配合财政等部门抓好政策落实,全力做好金融支持消费工作
北京商报· 2025-08-13 11:55
政策核心内容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从居民消费需求和企业服务供给两端发力 加大融资支持力度 体现财政与金融政策协同配合 [1] - 需求端增强居民消费意愿 供给端提高企业优质服务供给能力 与人民银行前期消费领域金融支持政策着力点一致 产生"1+1>2"政策效应 [1] - 贴息政策通过补贴贷款利息支出直接降低居民消费和企业经营融资成本 减轻财务负担 [1] 政策实施机制 - 再贷款政策将政策激励与银行消费领域信贷投放挂钩 通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提供低息再贷款促进银行加大消费领域信贷投放 [1] - 消费贷款利率由银行综合考虑资金成本 管理成本 风险溢价等因素按市场化原则自主确定 [1] - 贴息部分由财政资金直接补贴给老百姓 在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同时兼顾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可持续性 [1] 未来工作重点 - 引导加大服务消费领域信贷投放力度 指导金融机构用好用足再贷款和贴息政策 [2] - 加大对住宿餐饮 文体娱乐 旅游教育 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信贷投放 [2] - 促进相关产业和企业发展壮大 扩大高质量消费供给 [2] 金融服务优化方向 - 优化居民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 指导金融机构深化与线上线下消费场景融合 [2] - 提供个性化服务 简化审批流程 增强消费金融产品吸引力 支持居民真实消费需求 [2] - 提高消费贷款利率定价能力 根据客户需求和风险特征进行产品创新和差异化定价 [2] - 持续推进支付服务便利化 聚焦食住行游等消费场景 提供高效便捷消费支付体验 [2]
央行:引导加大服务消费领域信贷投放力度
搜狐财经· 2025-08-13 11:49
政策导向 - 人民银行将配合财政等部门强化政策合力以全力支持金融消费工作[1] -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服务消费领域信贷投放力度 重点覆盖住宿餐饮 文体娱乐 旅游教育 养老托育等领域[1] - 指导金融机构运用再贷款和贴息政策促进相关产业和企业发展壮大 扩大高质量消费供给[1] 金融服务优化 - 深化金融机构与线上线下消费场景融合 提供个性化服务并简化审批流程以增强产品吸引力[1] - 提高消费贷款利率定价能力 根据客户需求和风险特征进行产品创新与差异化定价[1] - 持续推进支付服务便利化 聚焦食住行游等场景提升消费支付效率与便捷性[1] 政策实施机制 - 加强财政与人民银行部门信息共享 促进政银企融资对接[1] - 确保政策红利惠及更多服务业中小经营主体[1]
金融赋能激发消费活力潜力
新华网· 2025-08-12 13:45
金融支持消费增长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等6部门推出19条重点举措,明确金融支持消费增长方向和重点 [1] - 政策内容包括拓展多元化消费融资渠道、加大重点领域金融支持、持续优化支付服务等 [1] - 金融服务深入渗透各类消费场景,金融产品更加贴近日常生活 [1] 汽车消费金融支持 - 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推出汽车"嗨购节"活动,对25万元以上车辆每台补贴4000元,可叠加二手车置换 [2] - 两轮汽车"嗨购节"累计拉动汽车销售额超8亿元,吸引超1100人参与 [2][3] - 建设银行推出购车分期"零首付"政策,新能源汽车贷款发放比例从85%增至100% [3] - 建设银行联合汽车厂商提供贴息补贴,东风系列汽车享受费率优惠 [3] - 金融支持带动武汉三环盛通科技单店6月销量突破400台,环比增长超10% [4] - 湖北省5月末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住房贷款)余额4806亿元,同比增长12.1% [5] 文旅产业金融支持 - 邮储银行向丹霞山景区发放9000万元贷款,为景区改造提供资金支持 [5][6] - 邮储银行对5A级景区实行专项倾斜,推出低息贷款和特许经营权质押融资模式 [6] - 邮储银行开平市支行为"侨海华韵"夜经济项目投放超1亿元开发贷款 [7] - 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在泛文旅行业累计投放信贷超20亿元 [7] 体育产业金融创新 - 邮储银行威海市分行推出"威海体育贷",为轻资产渔具企业提供300万元无抵押贷款 [8][9] - 山东省将3000家体育企业纳入金融服务名单,累计解决融资需求16亿元 [9] - 预计2025年山东体育产业总规模将突破6000亿元 [9] 消费支付保障创新 - 美团推出"安心学"产品服务,实现按次扣款和安心退款保障 [10][11] - "安心学"合作商户数超3.6万,覆盖超270个城市 [11] - 美团在杭州推出"跑路赔"解决方案,保障健身消费权益 [12] - 杭州地区提供短期课团购的健身商户数同比增长97%,订单量增长64% [12][13] - 乐刻健身40%新客来源于美团平台 [13]
引导金融机构从消费供给和需求两端强化金融服务
金融时报· 2025-08-08 15:57
政策框架 - 六部门联合印发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 涵盖消费供给和需求两端金融服务 推动扩大高质量消费供给并释放消费增长潜能 [1] - 提出19项重点举措 覆盖支持增强消费能力 扩大消费领域金融供给 挖掘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促进提升消费供给效能 优化消费环境和政策支撑保障等六个方面 [1] 具体措施 - 夯实宏观经济金融基础 支持居民就业增收 优化保险保障 积极培育消费需求 [1] - 强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 加大对服务消费重点领域信贷支持 发展债券股权等多元化融资渠道 [1] - 聚焦消费重点领域加大金融支持 结合消费场景特点创新金融产品 推动消费领域金融服务提质增效 [1] 实施保障 - 优化消费支付服务 健全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 加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 [1] - 加快推动政策实施落地 强化跟踪监测 指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消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 [2]
央行:研究出台金融支持消费指导性文件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15:24
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坚持市场在汇率形 成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外汇市场韧性,稳定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 线。 此外,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导向作用。报告提出,坚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落实好 存续的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推动新设的政策工具尽快落地显效,引导金融机构加力支持科技金 融、绿色金融、普惠小微、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用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 持再贷款,探索常态化的制度安排,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金融支持消费仍有发力空间 中国人民银行5月9日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积极落地5月推出的一揽 子金融政策。用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探索常态化的制度安排,维 护资本市场稳定。下阶段,人民银行将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金融促消费一揽子政策举措, 研究出台金融支持消费的指导性文件等。 提振消费是当前扩内需、稳增长的关键点。报告提出,金融支持消费已有较好基础,仍有进一 ...
金融支持提振扩大消费指导意见出台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15:20
核心观点 - 六部门联合印发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 提出19项重点举措 通过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 推动融资成本下降 并明确商品消费、服务消费和新型消费三大重点支持领域 [1][2] - 政策旨在通过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扩大消费领域金融供给、优化消费环境等多维度措施 夯实宏观经济基础 稳定消费预期 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2][5][6] 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 - 实施好货币政策 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综合运用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保持流动性充裕 持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1] - 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 [1] 重点支持领域 - 商品消费领域:围绕重点场景和重点人群创新优化消费信贷产品 继续做好消费品以旧换新金融服务 强化金融支持外贸企业拓内销力度 完善内贸险服务 扩大外贸优品消费 [2] - 服务消费领域:增加对批发零售、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养老托育等领域经营主体的融资支持 围绕文化旅游、体育、娱乐、教育培训、居住服务等领域创新融资模式 [3] - 新型消费领域:鼓励探索金融支持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的有效渠道和方式 加强金融创新 开发适合新型消费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3] 金融供给渠道 - 鼓励金融机构建立健全内部组织架构和专业团队 提供精准高效便捷的消费领域金融服务 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创新优化信贷产品 加大对消费行业经营主体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 [4] - 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旅游、教育等服务消费领域企业发行债券 鼓励科创企业通过债券市场募集资金 支持消费产业链上优质企业通过发行上市、"新三板"挂牌等方式融资 [4] - 支持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发行金融债券 推动个人汽车、消费、信用卡等零售类贷款资产证券化增量扩面 促进盘活信贷存量 [4] 居民消费能力支持 - 深入实施创业担保贷款政策 创新家庭财富管理金融产品 支持居民就业增收 优化养老、健康等保险保障体系 积极培育消费需求 [5][6] - 围绕适老改造、体育设施、充电装备等消费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及交通、物流、供应链等商贸流通项目 探索创新适应资金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 合理设置贷款期限 加大贷款投放力度 [6] 消费环境优化 - 从优化消费支付服务、健全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加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三个维度助力优化消费环境 [6] - 加快推动各项政策实施落地 强化跟踪监测 指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消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