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零碳园区
icon
搜索文档
绿电价值加速实现
经济日报· 2025-10-20 06:08
绿色能源资源与装机规模 - 电力总装机容量超过1.67亿千瓦 其中绿色电力装机超1.5亿千瓦 占比超过90% [1] - 新能源装机容量超6800万千瓦 是仅次于水电的第二大电源 [1] - 可再生能源建档立卡项目近6000个 装机容量超1.3亿千瓦 集中式可再生能源项目建档立卡容量全国第一 [1] 发电量与绿证情况 - 自2022年起年发电量跨越4000亿千瓦时大关 预计今年发电量将达4900亿千瓦时 绿色发电量占比超过85% [1] - 今年前8个月向云南核发绿证2.89亿个 省内企业购入绿证180.29万个 [1] - 年均存量常规水电绿证无偿划转规模有望保持在1亿张以上 折合电量超1000亿千瓦时 [2] 电力市场与交易规模 - 电力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注册主体约9.8万家 [2] - 去年省内市场交易电量超2000亿千瓦时 实现交易规模连续十年增长 [2] - 向南方电网区域送电能力达4220万千瓦 "十四五"以来累计"西电东送"电量6500亿千瓦时 [2] 绿电价值实现与平台建设 - 云南省绿电绿证服务平台上线 构建"经营主体端+管理端"双轮驱动模式 实现绿电绿证统一服务管理 [2] - 制定完善绿色电力交易规则 推动绿电价值逐步体现 [1] - 推进零碳园区建设 制定"推动绿电直连建设实施方案" 开展绿电直连一体化项目摸底 推动绿电资源就近就地消纳 [1]
多地零碳园区建设提速 中小企业探索破解高成本难题
中国证券报· 2025-10-20 04:13
零碳园区建设背景与驱动力 - 多地正积极推进零碳园区建设,将其作为产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 [1] - 政策推动与市场需求共同促使零碳园区建设需求旺盛 [2] - 企业实践表明,建设零碳工厂符合客户对供应链降碳的要求,并可使产品获得出口竞争优势和溢价 [2] 政策支持与目标规划 -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于今年7月联合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明确八项重点任务 [3] - 根据《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零碳园区项目可获得核定总投资额20%的资金支持 [3] - 四川省目标2025年建成20个近零碳园区,2027年打造一批零碳工业园区 [3] - 山东省目标2027年建成15个左右省级零碳园区,2030年建成一批省级零碳园区 [3] - 云南省今年8月已累计公布三批共15个零碳园区建设名录 [3] 经济效益与产业升级 - 零碳园区建设帮助企业减少运营支出,例如园区光伏发电价格每度0.4元,比江苏省工业用电价格便宜一半多 [3] - 可溯源绿色电力系统能显著降低产品碳足迹,帮助中小企业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融入全球绿色供应链 [3] - 零碳园区被视为产业升级的加速器,能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带动新能源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集群发展 [4] - 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借助当地风光资源构建绿电供给体系,成为工业脱碳范本,其动力电池产品远销海外 [3] 能源转型核心指标与技术路径 - “单位能耗碳排放”成为零碳园区的核心评价指标,要求年综合能源消费量20万至100万吨标准煤的园区单位能耗碳排放需小于等于0.2吨/吨标准煤 [4] - 当前全国园区单位能耗碳排放约为2.1吨/吨标准煤,建成零碳园区需较当前平均水平下降90%左右 [4] - 降低单位能耗碳排放主要路径包括增加可再生能源供给、能源消费侧高效利用以及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5] - 具体技术路径因地制宜,例如海南浙琼合作产业园以生物质发电供能,整合多种清洁能源,预计建成后年生产绿色电力6.4亿千瓦时,清洁能源消费占比96.2% [6] 智慧化与数字化管理 - AI、数字化技术成为零碳园区破局的关键支撑,用于解决复杂能源调度问题 [7] - 朗新集团发布的AI能源大模型可实现负荷预测、智慧调度、能源交易等功能,已在广东、山东等地落地 [7] - 能辉科技与蚂蚁数科合作开展“能源AI智能体”产业应用,结合分布式光伏电站和储能资产开展电力交易服务 [7] - 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精细化管理,例如海尔新能源为工业园定制的解决方案可精确管理电能,监测设备碳排放,降低产线能耗15%至20% [8] - 通过数字化技术建设用能运营平台,可为园区企业碳排放核算、源网匹配调节等提供数据支撑 [8] 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能源结构转型面临资源禀赋差异、能源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以及中小企业参与改造的资金技术门槛等现实难题 [1] - 中小企业资金实力薄弱,难以承担零碳改造高成本是当前建设的关键难点 [7] - 解决方案包括由园区统一建设能碳运营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以及金融机构基于园区整体信用提供批量化绿色信贷 [7] - 引入具有负荷调节与管理能力的能源服务公司,提升园区企业负荷调度能力,并利用多种形式储能补充供电 [7]
新城市(300778.SZ)拟实施建筑绿能及零碳园区规划建设项目
智通财经网· 2025-10-19 18:21
智通财经APP讯,新城市(300778.SZ)公告,公司拟使用部分募集资金投资建设新项目"建筑绿能及零碳 园区规划建设项目"。项目拟由公司全资孙公司新城市(深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实施,拟投资金额2.57亿 元,项目建设内容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分布式光伏电站、分布式储能电站)和无形资产投资(资质建 设、"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平台)两项,项目建设周期11年。 ...
新城市拟实施建筑绿能及零碳园区规划建设项目
智通财经· 2025-10-19 17:12
新城市(300778)(300778.SZ)公告,公司拟使用部分募集资金投资建设新项目"建筑绿能及零碳园区规 划建设项目"。项目拟由公司全资孙公司新城市(深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实施,拟投资金额2.57亿元,项 目建设内容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分布式光伏电站、分布式储能电站)和无形资产投资(资质建设、"源网荷 储"一体化系统平台)两项,项目建设周期11年。 ...
新城市(300778.SZ):使用部分募集资金投资建设新项目“建筑绿能及零碳园区规划建设项目”
格隆汇APP· 2025-10-19 16:34
格隆汇10月19日丨新城市(300778.SZ)公布,公司已于2025年10月17日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 及第三届监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分别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募集资金投资建设新项目的议案》,同 意公司使用部分募集资金投资建设新项目"建筑绿能及零碳园区规划建设项目"。项目拟投资金额人民币 25,665.00万元。 ...
新城市:拟使用1.57亿元募集资金投资“建筑绿能及零碳园区规划建设项目”
新浪财经· 2025-10-19 16:25
新城市公告,公司于2025年10月17日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及第三届监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审 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募集资金投资建设新项目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部分募集资金投资建设新项 目"建筑绿能及零碳园区规划建设项目"。本事项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 司此次拟变更的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使用情况中,"智慧城市感知系统设计中心 项目"剩余募集资金1.57亿元拟用于投入"建筑绿能及零碳园区规划建设项目"。 ...
2025中国·澄迈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开幕
海南日报· 2025-10-19 10:03
大会概况与规模 - 2025中国·澄迈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于10月18日开幕,主题为“聚焦出海 投资澄迈” [1] - 大会规模与规格创历史新高,参会企业超过1000家,签约项目总数达173个 [1] - 意向签约金额约673.6亿元人民币,项目数量与金额均远超去年 [1] - 大会设置“1+9+N”系列活动,包括1场开幕式、9场专题活动及多场闭门会和主题沙龙 [1] 签约项目与投资领域 - 签约项目涵盖能源贸易互通、油服保障、新能源汽车出口、跨境电商直播、数字贸易合作等领域 [1] - 签约方包括中国能建华南区域总部(南方建投)、久远发展集团(海南)有限公司、海南合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 [1] - 项目特点为产业引领性强、投资规模大、与澄迈产业发展规划契合度高 [1] 核心议题与战略定位 - 开幕式核心环节为“封关·机遇·出海”主题对话,聚焦零碳园区、AI赋能、跨境电商、新能源汽车出海、游戏出海等前沿话题 [2] - 活动汇聚政企学界精英,旨在分析行业趋势、解读政策红利、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精准对接 [2] - 澄迈县致力于打造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外国企业“引进来”的桥头堡,为集聚全球要素、配置全球资源提供平台 [2] - 2024年首届洽谈会推动贸易触角延伸至120多个国家 [2]
浙琼合作产业园零碳园区揭牌
海南日报· 2025-10-19 09:37
项目概况 - 浙琼合作产业园零碳园区于2025中国·澄迈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开幕日揭牌成立 [3] - 园区选址海南老城科技新城 总用地面积约2613亩 [3] - 项目已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申报材料获省级评审通过并推荐至国家部委 积极争取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试点资格 [3] 能源体系与技术布局 - 园区总体布局以生物质热电联产为核心能源枢纽 [3] - 整合农光互补光伏 分布式光伏 微风发电等多种清洁能源 辅以分级储能系统与智慧能碳平台 [3] - 构建多能互补 智能协同的绿色能源体系 突出多能互补 源网荷储一体化特色布局 [3] - 通过数字化赋能 运用大数据 物联网 人工智能等手段提升园区能源调度与用能效率 [5] 投资与项目进展 - 园区已规划引进20个重点项目 总投资额约151.13亿元 [4] - 其中6个项目已完成签约 中国能建 雅邦集团 中材节能等企业在揭牌仪式现场签署了入驻意向协议 [4] - 作为能源核心的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预计于2025年底开工建设 2027年建成投产 [4] - 园区特别预留500亩弹性空间用于导入未来产业方向 如储能装置 碳管理平台 海洋新能源装备等 [4] 产业定位与发展规划 - 园区未来将重点围绕新能源 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三大绿色产业板块开展招商与产业定位 [4] - 新能源板块以生物质发电 绿色电池 分布式光伏为主要方向 致力于形成完整的绿色能源供应链体系 [4] - 新材料板块重点发展玄武岩纤维 绿色建材 轻质合金等低碳材料 [4] - 高端装备制造板块聚焦新能源汽车 精密制造 自动化装备等领域 打造车-电-储一体化产业链 [4] 预期效益与目标 - 园区建成后预计年生产绿色电力6.4亿千瓦时 清洁能源消费占比达96.2% 远超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基础标准 [3] - 据测算 该园区消减的二氧化碳排放约26.78万吨 [3] - 项目旨在培育新能源 新材料等产业集群 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升级 助力澄迈建设全省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先行区 示范县和主阵地 [5] - 最终目标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性的产业生态 成为零碳海南样板 [5]
与会嘉宾建言浙琼合作产业园零碳园区建设
海南日报· 2025-10-19 09:30
园区战略定位与规划 - 浙琼合作产业园零碳园区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三大板块 [2] - 园区以智慧能碳平台为中枢,以绿电直供与国际碳足迹认证为抓手 [2] - 规划构建“县域农林资源—清洁能源供给—高端绿色制造—国际市场输出”的完整价值网络 [2] 核心竞争优势与设施 - 园区将联动马村深水港构建零碳港口与零碳园区的闭环联动体系 [3] - 马村深水港拥有万吨级泊位与超千万吨年吞吐能力 [3] - 园区可引入AI绿色算力中心,利用光伏清洁能源结合液冷与边缘计算技术打造低碳数据基础设施 [3] 行业发展机遇与驱动因素 - 绿色低碳已成为制造业产品出海的“必要通行证”,尤其在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等国际碳政策落地背景下 [2] - 海南自贸港可在碳市场机制、绿色电力交易、国际碳关税对接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 [3] - 零碳园区通过提供可溯源的绿电、热力及碳管理服务,能有效降低产品碳足迹,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2] 技术路径与国际合作 - 建议园区设立零碳园区创新实验室,汇聚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力量推动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 [2] - 需推动碳核算与碳足迹的国际互认,并借助人工智能提升零碳管理效率与精准度 [3] - 来自挪威皇家科学院、法国道达尔能源等机构的专家为园区建设提供了国际经验与实践参考 [3]
浙琼合作产业园零碳园区正式揭牌 多家企业现场签约入驻
搜狐财经· 2025-10-18 21:46
活动概况 - 2025中国·澄迈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于10月18日在海南澄迈开幕,浙琼合作产业园零碳园区建设暨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对话会作为重要板块同期举办 [1] - 会议主题为“零碳园区建设与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邀请地方政府代表、行业专家、知名企业家共同探讨自贸港背景下制造业绿色出海与可持续发展路径 [3] - 对话会本身践行零碳理念,获得权威“零碳会议”认证,通过减排措施和采购经认证的碳信用实现全面碳中和 [5] 零碳园区规划与定位 - 浙琼合作产业园零碳园区在对话会上正式揭牌成立,选址位于海南老城科技新城,总用地面积约2613亩 [7] - 园区以“园中园”模式申报国家级零碳园区试点,申报材料已获省级评审通过并推荐至国家有关部委 [9] - 园区总体布局以生物质热电联产为核心能源枢纽,整合农光互补光伏、分布式光伏、微风发电等多种清洁能源,辅以分级储能系统与智慧能碳平台,构建“多能互补、智能协同”的绿色能源体系 [7] - 园区重点围绕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三大绿色产业板块开展招商与产业定位 [10] 零碳园区预期效益与进展 - 园区建成后,预计年生产绿色电力6.4亿千瓦时,清洁能源消费占比达96.2% [9] - 据测算,园区消减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减少26.78万吨碳排放 [9] - 园区已规划引进2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规模约151.13亿元,其中6个项目已完成签约 [9] - 作为能源核心的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预计于2025年底开工建设,2027年建成投产 [9] 企业参与与国际竞争力 - 中国能建、雅邦集团、中材节能等作为首批意向入驻企业代表现场签约 [9] - 企业将利用园区提供的绿电直供、碳足迹认证、国际认证互认等优势资源,重点布局电池、新能源汽车、绿色建材等低碳制造及出口业务 [9] - 零碳园区通过提供可溯源的绿电、热力及碳管理服务,有效降低产品碳足迹,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以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等国际碳关税政策 [12] 未来发展目标 - 未来将持续推进零碳园区建设与制造业绿色转型深度融合,完善绿色能源供应体系、碳管理服务体系与国际认证体系的对接 [12] - 力争将“澄迈零碳模式”打造为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板,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注入绿色新动能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