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上风电机组
icon
搜索文档
人民日报海外版丨透过两个“1/3”看能源转型
国家能源局· 2025-08-07 18:03
能源转型成果 - 中国每消耗3千瓦时电力中就有1千瓦时来自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3] - 中国发电装机容量已达全球总量的1/3[3] - 建成全球最大清洁发电体系和电力基础设施体系[4] 清洁能源发展现状 - 5月底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首次突破60%[7] - 上半年风电、太阳能新增装机规模同比翻一番[7] - 国家能源集团蒙西蓝海光伏电站年发电量超50亿千瓦时,可满足200万户居民年用电需求[6] 技术创新突破 - 攻克特高压输电技术并建成特高压交直流电网[9] - 自主研发高比例新能源大电网运行控制系统,覆盖6万多座变电站[9] - 全球最大18兆瓦固定式海上风电机组和17兆瓦漂浮式机组实现国产化[11][12] 政策与市场机制 - 可再生能源法建立基本制度和政策框架[11] - 上半年绿电交易电量达154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3%[12] -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加速,跨区交易机制取得突破[13] 民生应用案例 - 西藏聂荣县"光伏+储能+智能电网"模式日均发电2000多千瓦时[16] - 屋顶光伏系统替代传统牛粪取暖,改善牧民生活条件[15] - 推广"光伏+农业"新模式,实现能源资源普惠[16] 全球影响力 -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占全球1/3,2024年达6250亿美元[17] - 清洁能源投资规模相当于欧盟和美国之和[17] - 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可复制的能源转型解决方案[17]
中国北方最大海上风电基地在河北秦皇岛投产
科技日报· 2025-08-01 22:55
项目进展 - 金风科技秦皇岛总装基地两套机舱叶轮下线,标志着中国北方最大海上风电产业基地正式迈入批量生产阶段 [1] - 项目采用"拿地即开工"模式,仅用10个月完成建设投产,创造了"秦皇岛速度" [1] 产能与技术 - 总装厂房配备500吨行业最大起吊能力行车及整机功能检测、AI螺栓检测等高端智能系统,大幅提升生产质效 [5] - 该厂年产能达2GW,可生产100-150台套14至20MW大机组 [9] - 企业屋顶1.6兆瓦光伏板年发电170万度,覆盖1400余户家庭用电,年减碳1347吨,成为"绿电造风机"行业典范 [5] 战略布局 - 基地作为金风北方海上风电一期核心,辐射环渤海、黄海北部及东北等500公里区域 [9] - 整体按"一区四园"布局,全面建成后将成为北方最大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及出口枢纽 [9]
如何让绿电供得上、用得好
经济日报· 2025-07-30 06:11
能源结构转型 - 福建省构建"水核风光气储"多元供给体系,截至2025年4月底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56.7%,发电量占比53.6% [1][3] - 从单一水电依赖转向多能互补,形成"622"能源结构:火电与核电占60%,水电与抽水蓄能占20%,风电光伏占20% [4] - 水口水电站作为华东最大常规水电站,累计输送清洁电能1700亿千瓦时,占福建水电装机比重9.4% [2] 清洁能源发展 - 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381.8万千瓦(占总装机4.25%),利用小时数连续多年位列国家电网系统第一 [4] -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单台年发电量超100亿千瓦时,漳州核电1号机组已投运,3号、4号机组在建 [3] - 东山杏陈180兆瓦海上光伏项目年发电量约3亿千瓦时,配套18兆瓦/36兆瓦时储能系统 [4] 智慧电网建设 - 构建AI驱动的智能调度系统,新能源功率预测精度达95.8%,实现风电光伏100%消纳 [5] - 建成"四方互联"电力枢纽和特高压环网,通过华东联网、闽粤联网实现省间电力互济 [5] - 水口电站机组增容改造新增21万千瓦装机容量,相当于1座中型水电站 [6]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 福建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聚集产业链企业,年产值约60亿元,实现6.7-26兆瓦机组自主研发 [9] - 海上风电检测基地拥有国际领先的传动链试验平台,突破大容量机组技术瓶颈 [9][10] - 首创"风雷冰污涝"五防合一治理模式,城市核心区馈线自动化100%覆盖,故障复电效率提升68.8% [11] 绿电价值转化 - 2024年福建绿电交易量19.49亿千瓦时(同比+154%),绿证交易135万张(同比+495%) [14] - 创新"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模式,开展深远海养殖项目 [13] - 分布式光伏项目如云霄县50千瓦屋顶电站年发电6.5万千瓦时,收益2.5万元 [14] 跨区域能源协作 - 2024年从山西、新疆购入绿电6060万千瓦时,2025年从黑龙江购入低谷绿电299.3万千瓦时 [15] - 推出"绿电贷""绿证贷"等绿色金融产品,促进新能源项目融资 [15] - 规划建设闽南、闽东北"海电登陆"通道,打造千万千瓦级能源基地 [16]
海上风力发电要积极评估极端天气影响丨能源思考
第一财经· 2025-07-16 18:50
全球海上风电发展格局 - 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预计2024年达到8391万千瓦,在建规模接近2500万千瓦,资源配置及场址招标规模突破8000万千瓦 [1] - 欧洲长期处于海上风电前沿,英国、德国、荷兰等国推进深远海项目并实现部分平价上网 [1] - 亚洲市场发展迅猛,韩国、日本、越南通过政策扶持和技术研发加速布局 [1] 中国海上风电现状 - 中国近海5~50米水深可开发风能约5亿千瓦,深远海可开发量是近海的3~4倍 [3] - 截至2023年9月底中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3189万千瓦,占全球75.2吉瓦总装机量的重要份额 [3] - 国家将海上风电纳入能源安全战略,推动深远海化布局及漂浮式技术突破 [3] 极端天气对海上风电的影响案例 - 2022年台风"暹芭"导致粤电青洲一、青洲二项目风机基础桩损坏 [2] - 2024年台风"摩羯"造成华能文昌项目未完工风机折断,因无法通电实施抗台措施损失惨重 [2] 中国海上风电技术短板 - 抗台风设计标准不完善,部分机组参数保守,未覆盖极端风载荷 [4] - 叶片材料强度、耐疲劳性能等核心技术落后于欧洲,控制系统自主创新不足 [4] - 智能化水平滞后,传感器技术和气象数据融合能力弱,应急响应速度低 [4][5] 布局与生态风险 - 风电场选址过度集中,极端天气可能导致集群式损坏并冲击区域电网 [5] - 部分项目忽视生态保护,位于生物栖息地或迁徙通道,施工噪声和电磁场影响生态平衡 [6] 政策建议 - 修订抗极端天气设计标准,加强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及多场景验证 [7] - 推进智能化改造,引入卫星通信和大数据实现实时监测与自主调整 [8] - 建立多维度风险评估体系,分散布局风电场并强化跨部门应急联动 [8] - 落实生态保护法规,采用隔音减震技术和生态修复工程提升系统韧性 [9][10]
2025年四川省德阳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锚定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目标,全力推进“3+1”主导产业新质生产力培育[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4 09:25
德阳市现代化产业体系架构 - 产业体系以创新驱动为内核、产业协同为纽带、绿色低碳为底色,构建"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的立体化架构 [1][14] - "3+1"主导产业包括机械装备(东方电气等链主企业推动高端化智能化)、材料化工(新能源材料技术突破)、食品饮料(品质化品牌化)、数字经济(智改数转赋能全链条) [1][14] - 新兴产业聚焦通用航空与无人机、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 [1][14] 德阳市经济运行表现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3265.4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位列全省前列 [4] - 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8.5:51.4:40.1,工业主导地位巩固,第二产业增加值1677.1亿元(增长9.1%,贡献率64.2%) [4][5] - 工业增加值1525.2亿元(增长9.3%,贡献率60.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52户,增加值增速14% [7] 主导产业发展数据 - 机械装备产业增长15.8%,材料化工增长16.9%,数字经济增长16.5%,食品饮料保持7.9%增速 [7] - 高技术制造业实现22.5%爆发式增长,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速达48.8% [7] - 工业总产值突破4800亿元,利润总额超310亿元,连续四年蝉联全国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双百强" [7] 科技创新成果 -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5家,高新技术产业营收突破1700亿元(增长12%) [10] - 突破32项"卡脖子"技术:国机重装完成超大吨位高温合金冶炼、东方电机研制150兆瓦级冲击式水轮机转轮、东方汽轮机实现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商用化等 [10] - 技术合同成交额53.6亿元(增速142%),转化成果35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7项 [10] 产业空间布局 - 形成"两带两山、一轴一核"空间格局,中心城区为创新引擎,成德绵发展轴构建先进制造产业带 [17][19] - 培育5个全国影响力产业集群(东方电气智能装备、二重重装新材料等),配套3个省级实验室与5个中试基地 [19] - 农业空间打造"天府粮仓"核心区,生态空间强化龙门山-邛崃山屏障,城镇空间依托成德绵城市发展轴 [17] 重点企业分布 - 高端装备制造:东方电气集团(发电设备)、国机重装(核电压力容器)、宝石机械(石油钻采装备) [21][23] - 先进材料:四川省玻纤集团(玄武岩纤维)、东树新材料(风电叶片复合材料) [21][23] - 电子信息:德阳三环科技(电子陶瓷)、亨通精密铜箔(锂电铜箔) [21][23] - 新能源:东方电气风电(海上风电机组)、英杰新能源(光伏逆变器) [21][23] - 航空航天:爱思达航天(商业火箭结构件)、天域航通(货运无人机) [21][23] 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 - 科技创新驱动:突破航空材料、工业软件等技术,形成"研发—制造—应用"全链条体系 [24][25] - 绿色低碳发展:以氢能、光伏、储能等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实施氢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26] - 区域协同深化:与成都共建产业园区,参与"一带一路"推动高端装备"走出去" [27]
向海图强风电再上新台阶
中国能源网· 2025-07-11 11:03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导向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强调创新驱动、高效协同、产业更新、人海和谐、合作共赢五大方向,明确要求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并规范海上风电建设 [1] - 中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量占全球50%,新增装机连续七年全球第一,产业进入全球引领阶段 [1] 海上风电产业规模与区域贡献 - 截至2024年底中国海上风电累计并网容量达41.27吉瓦,占全国风电总装机7.9%,广东、江苏、山东等沿海省份表现突出 [2] - 海上风电集群可满足沿海省份用电需求,带动制造业发展并促进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转型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2] - 华泰证券指出海工产业技术密集且附加值丰厚,是海洋经济动能的核心领域 [2] 技术创新与装备升级进展 - 2024年10兆瓦及以上风电机组新增装机占比达55.8%,较2023年提升9.4个百分点,深远海风电建成5个漂浮式示范项目 [3][4] - 远景能源强调需突破风机全产业链技术,包括主轴承国产化、深远海系统解决方案及核心部件自研自制 [4] - 厦门大学研究显示海上风电零部件国产化率提升,高压交流输电技术成熟,但需加强整机系统协同研发以提高可靠性 [4] 未来发展规划与产业协同 - 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预测2030年沿海省份海上风电装机将超70吉瓦,2060年达136吉瓦,需推进海域分层立体利用 [5] - 远景能源提出风储协同配置、智能物联网操作系统及绿色氢氨醇转化等协同发展方向,以解决新能源消纳难题 [5] - 专家建议培育"风电+临港制造"新业态,推动能源产业与沿海工业协同布局,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6]
财信证券晨会纪要-20250711
财信证券· 2025-07-11 07:55
报告核心观点 主要指数震荡走高,房地产板块涨幅居前,A股市场处于上涨中继阶段,后续增量政策出台或使市场走出震荡区间,可关注中报超预期、高股息、新消费、国防军工等方向;各行业和公司有不同发展动态,工程机械行业政策驱动需求、结构升级,部分公司业绩预增[9][10]。 市场层面 指数表现 - 万得全A指数涨0.38%,上证指数涨0.48%,科创50指数跌0.32%,创业板指数涨0.22%,北证50指数跌0.16%,蓝筹板块跑赢,硬科技板块跑输[7] - 上证50指数涨0.62%,中证A100指数涨0.57%,沪深300指数涨0.47%,中证500指数涨0.50%,中证1000指数涨0.25%,中证2000指数跌0.05%,超大盘股板块跑赢,小微盘股板块跑输[7] 行业表现 - 房地产、石油石化、钢铁涨幅居前,国防军工、传媒、汽车跌幅居前[8] 估值情况 - 上证指数市盈率15.31倍,市净率1.38倍;科创50指数市盈率136.25倍,市净率4.53倍;创业板指数市盈率32.79倍,市净率4.1倍;万得全A市盈率20.2倍,市净率1.65倍;北证50指数市盈率67.06倍,市净率4.99倍[8] 资金情况 - 万得全A有2945家公司上涨,2278家下跌,涨停70家,跌停15家,全市场成交额15150.68亿元,较前一日减少123.53亿元[8] 市场策略 - 主要指数震荡走高,房地产领域涨幅居前,可关注回调低吸机会;银行板块活跃,谨慎追高,关注回调低吸机会[9] - 中期A股处于上涨中继,后续增量政策出台或使市场走出震荡区间,关注中报超预期、高股息、新消费、国防军工方向[10] 基金研究 - 7月10日,LOF基金价格指数涨0.29%,ETF基金价格指数涨0.37%;上证50ETF涨0.56%,沪深300ETF涨0.49%等;两市ETF总成交额约2487亿元,稀土、地产类ETF表现突出[12][13] 债券研究 - 7月10日,1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上行1.3bp至1.37%,10年期上行1.7bp至1.66%;1年期国开债到期收益率上行1.1bp至1.49%,10年期上行2.2bp至1.72%等[15] 重要财经资讯 宏观经济 - 7月10日央行开展9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1.40%,当日572亿元逆回购到期,单日净投放328亿元[17] 财经要闻 - 2025年上半年300城住宅用地出让金同比增长27.5%,成交面积下降5.5%,一线及二线城市出让金增长超40%,三、四线城市回落,TOP20城市宅地出让金占比升至68%[19] - 截至7月9日,202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破千亿件,比2024年提前35天,连续5年突破千亿件[20] - 2025年1 - 6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均超1500万辆,同比增超10%,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新车销量占比44.3%[21] - 北京市印发《北京市深化改革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力争到2030年市场总消费额年均增长5%左右,打造2 - 3个千亿级文商旅体融合消费新地标[23] - 7 - 12月民政部、商务部联合举办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活动,落实惠民政策,扩围消费品以旧换新等[25] - 2025年为2024年底前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调整水平为2024年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2%[27] 行业及公司动态 行业动态 - 2025年上半年全国电影总票房292.31亿元,同比增长22.9%,接近疫情前水平;2月票房占比55.05%,暑期档6月票房创十年新低;破亿新片23部,《哪吒2》贡献52.8%;影院总量创新高,但3 - 6月场均人次低,单影院放映场次锐减,空场率40%[29] - 我国离岸最远海上风电场——三峡江苏大丰800MW海上风电项目首批机组并网发电,位于盐城海域,总装机容量800MW[31] - 7月10日广西钦州900MW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第一中标候选人为江苏亨通高压海缆有限公司,投标报价82126.380577万元[33] - 本周光伏硅片价格止跌持平,N型G10L单晶硅片成交均价0.86元/片等;市场行情转积极,厂商提价探涨,但成交清淡;行业整体开工率暂无变化[35] 重点公司跟踪 - 药明康德预计2025H1营业收入207.99亿元,同比增长约20.64%,经调整归母净利润约63.15亿元,同比增长约44.43%,扣非归母净利润55.82亿元,同比增长约26.47%[36] - 牧原股份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02 - 108亿元,同比增长1129.97% - 1190.26%,扣非净利润106 - 111亿元,同比增长882.95% - 929.31%;Q2归母净利润57.09 - 62.09亿元,同比增长78% - 94%;上半年销售商品猪3839.40万头,同比增长32.47%,销售仔猪829.10万头,同比增长168%;6月生猪养殖完全成本低于12.1元/kg;上半年屠宰量1139万头,同比增长110%[37] - 晨光生物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02 - 2.32亿元,同比增长102.33% - 132.38%,扣非净利润1.74 - 2.04亿元,同比增长117.40% - 154.88%;棉籽类业务回暖扭亏,植提类业务毛利润同比增长[40] 湖南经济动态 湘股动态 - 长缆科技7月8日收到《中标通知书》,中标中广核新能源2025年电缆附件框架采购第一标段(重新招标)项目,中标金额9716.53万元[42] 湖南省地方动态及政策 - 湖南省公示17个工业低碳氢应用场景,推动工业领域绿氢规模化应用[44] - 实淳新能源引入清洁氢气助燃,节省10% - 15%成本且无二次污染,应用于光大环境等企业[44] - 三一氢能与涟钢合作实现钢铁行业“以氢代碳”工艺突破,共建绿氢制备系统,年减排二氧化碳1.2万吨[44] - 中车株洲与国家能源集团研制出我国首台大功率氢能源动力调车机车,三一氢能建成制氢加氢一体站,制氢成本降至28元/千克以下[44] - 国网湖南电科院等联合构建“五站融合”微电网,通过氢储能实现24小时稳定供电[45] 近期研究报告集锦 工程机械行业点评 - 6月挖掘机总销量18804台,同比+13.26%,国内销量8136台,同比+6.20%,出口10668台,同比+19.30%;国内开工指数回落,预计下半年内销好转[47] - 6月装载机总销量12014台,同比+11.30%,国内6015台,同比+13.58%,出口5999台,同比+9.11%;电动装载机6月销售3049台,同比+94.20%,1 - 6月累计销售13953台,同比+172.84%,电动化率逐月提升[48] - 国家发改委安排超3000亿元支持2025年第三批“两重”建设项目,拉动土方机械需求[49] - 1 - 5月工程机械在非洲出口额累计增速49.52%,5月增速65.55%;欧洲及北美洲出口额同比分别-12.30%及-10.42%;挖掘机1 - 5月出口额累计同比+22.34%,5月北美洲出口额同比-36.01%[50] - 建议关注水利、城市更新等基建项目推进下,中大挖、装载机等土方机械下半年增速回正趋势[50]
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科技视点)
人民日报· 2025-07-11 06:27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中国特色向海图强之路 [1] - 科技创新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需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 [1] - 近年来中国积极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1] 深远海养殖创新 - 温州洞头区采用周长384米的超大圆形网箱养殖大黄鱼,提升鱼类品质 [2] - 采用改良高密度聚乙烯网箱和叉合式多点锚泊系统,抗风浪能力显著增强,成功抵御15级台风 [2] - 智能化养殖系统实现水质实时监测,自动清淤频率达每天4-8次,大幅降低鱼病发生率 [3] - 无网声波海洋牧场面积达160亩,采用声波屏障技术模拟野生环境 [3] - 2023年温州大黄鱼养殖产量1.7万吨,产值突破15亿元 [4] 海上风电发展 - 福建兴化湾海上风电场总装机容量357.4兆瓦,采用59座风机 [6] - 福建海上风电理论蕴藏量超1.2亿千瓦,截至2025年5月装机容量达383万千瓦 [6] - 长乐外海项目创新采用"吸力式导管架基础",创造单日安装3个四桩导管架的施工速度 [6] - 漳浦六鳌项目批量化使用国产16兆瓦风机,实现高端装备制造突破 [7] - 福建已形成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实现装备本地化生产 [7] 海藻高值化利用 - 明月海藻集团从海藻中提取组织工程级海藻酸钠,1克价值超1000元 [8] - 2020年建成首条年产200公斤超纯海藻酸钠生产线,打破国外30年垄断 [8][9] - 海带加工价值链:原料8000元/吨→海藻酸钠1.6万元→敷料240万元→超纯产品2亿元 [9] 绿色船舶制造 - 新时代造船建造34艘LNG双燃料动力船,降低CO2排放20%,硫氮化物近100% [10][12] - 自主研发B型燃料舱技术,突破零下163℃极低温工况40年寿命要求 [11] - 靖江船企清洁能源船舶占手持订单70%,生产计划排至2030年 [12] 海水淡化产业 - 天津南港工业区建成国内首座栈桥式取水大型海水淡化项目 [14] - 项目一期日产淡化水15万立方米,年替代淡水资源超5000万吨 [14] - 采用双膜法技术,单套RO装置日产3万立方米创国内纪录 [15] - 淡化水生产脱离子水转化率达91%,成本优势显著 [16] - 构建"海水淡化-提溴-绿电-盐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 [16]
(经济观察)中国挖掘海洋经济“蓝色宝库”
中国新闻网· 2025-07-10 23:57
海洋经济政策与战略规划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强顶层设计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1] - 海洋经济被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成为国家层面重大战略规划[1] - 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 达到105438亿元 同比增长5.9%[1] 海上风电产业发展 - 2024年中国海上风电发电量同比增长28.2% 保持高速增长[1] - 三峡集团江苏大丰8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实现首批机组并网 最远点离岸距离85.5千米 创国内纪录[1] - 海上风电具备资源条件优势 海面风速更高 风向稳定 湍流强度小[1] - 东部沿海省份电力需求旺盛 海上风电场靠近负荷中心可降低输电成本和损耗[1] 海上风电技术进展 - 中国建成全球最完备的海上风电产业链体系[2] - 风电机组向大型化、轻量化发展 叶片生产工艺持续升级[2] - 全球单机功率和风轮直径最大的直驱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福清下线[2] - 预计2030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达10亿千瓦 2050年达30亿千瓦[2] 沿海省份海洋经济布局 - 广东出台首部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地方性法规 打造"海上新广东"[3] - 上海计划到2030年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增加值超450亿元 海洋交通运输业增加值超1800亿元[3] - 山东、江苏、浙江等沿海大省积极布局海洋经济[3]
风电整机专家访谈
2025-06-26 22:09
纪要涉及的行业 风电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价格方面 - **陆上风电机组价格**:2025 年整体上浮 5 - 10%,预计不会再下降。论据为行业内部形成默契、运营商集采策略改变更注重技术和可靠性、海外市场订单利润高减少竞争动力[1][2][13] - **风机塔筒价格**:2025 年较 2024 年上涨约 10%,单吨价格从 7000 多元涨至 8000 多元,主要因需求增加和制造成本上升,吨净利预计在 800 - 1500 元[15][16][17] - **海上风电机组价格**:招标价通常在 2000 - 3000 元每千瓦左右,厂商报价理性谨慎,因开发成本高、交付量少且质保期问题处理费用高[18][19] 市场规模方面 - **招标量**:2025 年预计整体招标量在 170 - 180GW(不包括无项目支撑的框架招标),2026 年招标量至少有 150 个计划以上体量,全球每年招标体量预计继续增长[1][4][7] - **交付量**:2025 年预计交付量在 120GW 左右,吊装量或并网量预计在 100GW 以上;2026 年交付体量至少在 100GW 以上[1][8] - **海丰项目装机容量**:2025 年预计在 10 - 15GW 之间,不超过 15GW,受海域使用冲突、航道问题、军事管制区问题及电价补贴减少等因素制约[21] 发展趋势方面 - **行业回归理性**:随着 136 号文出台,行业将回归注重风机质量、发电量和服务,大型化速度放缓,未来每五年有升级周期,海外市场体量快速增长[1][4] - **大型化趋势**:南方市场大型化基本到顶峰,北方市场有一定提升空间但动力不强,大型化边际降本效应减弱,且带来可靠性下降等问题[22][23] 盈利方面 - **整机厂商盈利改善**:原因包括风机型号升级稳定使成本降低、批量化生产和技术优化、招标价格回暖[25][26] - **整机厂切换功率影响**:从 6 - 8 兆瓦切换到 8 兆瓦以上 10 兆瓦,初期盈利能力或受挑战,成熟后有望改善回报收益[24] - **海外盈利**:海外订单利润是国内陆上订单的两到三倍,欧洲市场利润约是国内的四到五倍,欧洲厂商风机价格持续上涨[39][40] 技术方面 - **降本空间**:风电降本是阶段式的,如碳纤维叶片替代、齿轮箱和主轴技术改变等,自研自产厂商更具成本控制优势[30] - **滑替滚技术**:已开始大规模批量应用,预计到 2027 年底市场普遍采用,可降低齿轮箱轴承成本[31] - **主轴轴承切换**:主轴轴承从 SRB 向 TRB 切换是趋势,虽增加成本但满足大型风机需求[3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框架招标分类**:分为有项目支撑和无项目支撑两类,170 - 180GW 招标量不包括无项目支撑的框架招标[7] - **大规模集中招标**:目前仍存在,新疆、内蒙古等地大型项目能发挥规模化优势,未来海上深远海风电大型项目会增多[8] - **招标和交付周期影响**:交付周期长,去年招标且条件好的项目今年继续,电价政策不明使部分项目延后,运营商储备资源大,市场招标体量乐观[10] - **去年项目消耗规律**:去年风电项目第一年消耗 35% - 40%,第二年消耗 55% - 60%,约 5% - 10%项目可能两年内未完成但不会取消[11] - **零部件降本趋势**:2026 年零部件价格会随需求量下降而小幅回落[29] - **滑动轴承应用**:目前在风力发电机中主要应用于偏航系统和齿轮箱[32] - **主轴轴承国产化率**:海上约为 50% - 60%,陆上达到 80% - 90%,国家政策鼓励推动国产化进程[35] - **国内主轴轴承厂商份额**:新产业在 RBW 风格中比例大,洛阳 LYC 在 ISRB 市场占约 60%份额,TRB 需求丹麦占比最大[36] - **TRB 价格情况**:价格相对坚挺,无明显下降趋势,开发样机成本高,批量生产价格会降低[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