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技术

搜索文档
全球与中国专网天线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QYResearch· 2025-06-18 17:25
专网通信定义与分类 - 专网通信指为政府、工业、交通等行业客户提供的专用网络服务,覆盖应急通信、指挥调度等场景,区别于公众通信网络 [1] - 按广义分类,无线通信分为专网(to B)和公网(to C),专网采用专用IP地址空间,公网面向公共用户 [1] - 专网天线是确保专用网络内无线连接可靠高效的关键设备 [2] 行业现状与竞争格局 - 中国天线行业自2008年进入快速发展期,5G技术推动技术进步,5G基站天线成为市场主流 [3] - 全球5G天线产业高速增长,2020年5G商用驱动基站建设带来巨大需求 [4] - 中国中小企业专网天线出海面临贸易保护主义(印度关税、欧美技术封锁)阻碍 [5] - 国内企业研发能力薄弱,依赖低价策略,产品质量问题影响全球竞争力 [6] - 2024年全球前五大厂商市场份额27.72%,市场集中度高,中国市场竞争将加剧 [16] 市场规模与区域分布 - 2024年全球专网天线市场规模387.85百万美元,预计2031年达588.31百万美元,CAGR 5.10% [10] - 中国2024年市场规模74.00百万美元(占全球19.08%),2031年预计达137.94百万美元(占比23.45%) [11] - 中国是主要生产地区,2024年份额超40%;亚太是最大消费市场(43.41%),其次为北美(25.29%)和欧洲(21.92%) [12][13] 技术与产品应用 - WLAN网络连接占2024年全球销量48.40%,5G/6G为未来趋势 [14] - 政府应用占2024年全球销量22.64%,其他主要应用包括交通、工业、公安等 [16] - 毫米波技术商用推动高性能天线需求,Massive MIMO和智能天线带来迭代需求 [20] - 6G技术将实现空-天-海一体化网络,显著增加天线数量 [21] 政策与驱动因素 - 中国"十四五"规划推动5G网络部署和IPv6升级,明确新型基建四项重点任务 [29] - 国家专项国债支持专网建设,政策鼓励企业国际化竞争 [19] - 云计算、大数据、AI与天线技术融合,推动智慧城市、工业物联网等场景创新 [18] 主要厂商与产品 - 全球主要厂商包括Pulse Electronics、Huber+Suhner、海能达等,中国厂商如广东中元创新科技、健博通等 [32] - 产品类型涵盖WLAN、4G、5G等,应用场景覆盖政府、军事、医疗等11个领域 [33]
大唐移动在德国起诉小米侵犯LTE/4G专利 为啥不在国内起诉?
犀牛财经· 2025-06-18 17:04
专利诉讼案件 - 大唐移动在德国法院对小米发起三项涉及LTE/4G技术的专利诉讼,专利包括EP2237607、EP3713313和EP2315369 [2] - 三项专利对4G技术至关重要,也是5G技术的基础 [2] - 大唐移动是中信科移动的全资子公司,中信科移动的第一大股东是央企中国信科 [2] - 2024年大唐移动曾就EP2237607专利在德国起诉三星电子并胜诉,法院裁定三星需赔偿并发布处置令 [2] 专利许可情况 - 大唐移动已与苹果和联想通过商业谈判签订许可协议,未通过诉讼 [3] - 2025年4月22日大唐移动宣布与联想达成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 [3] - 此次起诉小米是中国企业再次选择在域外司法管辖区解决标准必要专利许可案件 [3] 行业特点 - 通信行业专利纠纷当事方往往优先选择德国、英国等地进行起诉执法 [3] - 德国法院在授予侵权专利禁令方面相对宽松,可能导致产品下架等后果 [3] 诉讼背景 - 诉讼恰逢小米发布自研4G手表芯片玄戒T1之后,但可能与该芯片无关 [3] - 基于该芯片的产品尚未在德国销售,涉及专利主要与智能手机等通信产品相关 [3]
中光防雷(300414) - 2025年6月1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
2025-06-17 17:36
产品与应用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各类SPD、接地产品、避雷针等,广泛应用于通信、航天国防等基础及新兴产业 [1] 通信防雷业务 - 2024年度通信领域营业收入9892.56万元,同比下降39.21%,原因是通信行业建设放缓,市场份额与往年相当 [1] - 公司是全球重要通信设备制造商防雷产品供应商,有5G技术储备和6G技术预研,未来5G、6G网络建设发展将带来市场需求增长 [1] - 公司将拓展新能源、轨道交通等领域防雷市场,开拓海外市场,优化业务结构,降低经营风险 [1] 智算与数据中心领域 - 智算中心领域,磁性器件等产品处于与客户项目研发试验阶段 [1] - 数据中心领域,公司长期收集分析防雷数据,近年财务投资涉猎数据中心散热领域项目 [1] 战略发展规划 - 公司管理层在“再出发战略”引领下,以创造高端品牌为产品战略定位,坚持雷电防护主产业持续发展 [2] - 公司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雷电防护业务为核心,发挥协同效应,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 [2] 铁路与轨道交通业务 - 2024年度铁路与轨道交通营业收入4006.25万元,同比下降53.84%,原因是防雷投资放缓和竞争对手低价拓展市场 [2] - 公司在轨道交通领域提供防雷产品及智能监测服务,开拓地铁和公路防雷市场,支持子公司开拓铁路雷电防护及非雷电防护市场 [2] - 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势头良好,铁路建设高峰期将持续,高铁防雷系统需求将提升,公司将受益于设备更新政策 [2] 毛利率情况 - 随着5G技术发展,公司推出新产品,毛利率将提高 [2] - 公司改变对通信行业依赖,加大高毛利率产品市场投入,扩大销售收入 [2] - 基于大客户协同效应开发非防雷产品,已实现批量供货 [2] 核心竞争力 - 公司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产品质量控制能力和全行业覆盖的市场销售体系是核心竞争力 [2] - 客户为大型电子设备制造商,准入壁垒高 [2] - 公司以技术驱动发展,重视研发投入和团队建设,能及时推出新产品满足客户需求 [2] - 公司加大自动化设备投入,提升产品技术竞争力、可靠性、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中国电信数字化赋能浙江产业转型升级
人民网· 2025-06-17 14:54
智慧园区与城市更新 - 宁波鄞州区环合中心接入消防智慧平台后,消防应急响应时间从15分钟缩短至5分钟,火灾误报率大幅降低[1] - 绍兴中日韩半导体产业园采用智慧园区平台整合门禁、车行、能耗等子系统,管理效率显著提升,工业PON网络架构实现低碳环保[1] - 绍芯谷数字系统平台以全域数字孪生为核心,打通前后端数据,构建全方位数字管理体系,成为城市有机更新示范项目[1] 智慧医疗与急救服务 - 宁波120云平台实现省市区一体化,通过5G和天翼云技术支持急救车精准定位,急救信息实现"一点接入、全省共享"[1] - 平台利用AI技术优化急救资源调度,提升响应速度和效率,医生从病人上救护车起即可全程诊疗[1] 智能矿山转型 - 湖州长兴县矿业公司部署10辆无人驾驶电动矿车,覆盖2平方公里矿区,通过5G专网实现装载、运输、卸载全流程自动化[2] - 采用宏微结合基站布局和双光纤环网冗余设计,网络时延降低,上行速率提升,保障高清视频与定位数据实时回传[3] - 项目二期老虎塘矿5G专网已建成,三期和四期项目筹备中,预计每年显著节约能耗与人工成本[3]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 某家居公司通过数据系统实现经销商在线协同,销售响应从"天"级提升至"秒"级,运营数据分析支持精准管理[4] - 三期智能工厂引入MES系统,报价时间从1-2天缩短至一键完成,生产周期目标缩短至原三分之一[4] - 中国电信参与2.8亿元工厂投资规划,提供5G+工业PON网络基础,未来将拓展AI大模型应用[5]
低空物流率先带动低空经济发展
证券日报· 2025-06-17 00:34
低空物流行业概况 - 低空物流是指利用有人或无人航空器在低空进行货物运输的新型物流方式,具有高时效、强灵活性的特点,能规避地面交通拥堵和地形障碍 [2] - 行业商业化空间广阔,受消费升级和特殊场景运输需求(如医疗物资调拨、生鲜冷链配送、山区海岛配送)驱动 [2] - 2024年国内多省市加速发展低空物流:深圳实现无人机载货77.6万架次、开通航线250条,杭州余杭区开通19条航线覆盖40家机构并完成6.8万次医疗物资转运 [3] - 行业规模预计2025年达1200-1500亿元,2035年有望增至4500-6050亿元 [3] 技术驱动与产业链机会 - 无人机、eVTOL等技术突破提升安全性、可靠性和效率,AI、大数据与5G融合实现智能路径规划、自主避障等功能 [3] - 行业带动无人机及航空器制造、物流服务、零部件等产业链需求 [1] - 代表性企业如顺丰旗下丰翼科技已打造适应快递场景的物流无人机,并在粤港澳大湾区获批19万平方公里空域 [3] 上市公司布局动态 **汉商集团** - 旗下汉商低空港投入运营,形成覆盖武汉三镇的低空物流网络,聚焦高时效商品配送和应急保障 [1] - 计划以低空港为起点,推进无人机配送、直升机客运及低空货运等业务,细化飞行线路织密物流网 [4] **顺丰控股** - 丰翼物流无人机在大湾区实现常态化运营,日均起降800-2000架次,日均运输单量突破1.2万票 [5] **四川九洲** - 发布无人机混合物流运营系统,已联合快递公司开展跨城、县域低空物流航线持续运行 [5] **韵达控股** - 在部分地区试点无人机、无人车等末端配送方式 [5] 商业化推进策略 - 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与场景落地双引擎抢占市场,覆盖技术、运营、场景全链条布局 [4] - 需攻坚飞行器续航、载重及智能避障技术,拓展偏远地区配送、应急运输等潜力场景 [5]
5G赋能煤矿生产“轻联智采”
科技日报· 2025-06-13 07:28
煤矿"轻联智采"解决方案应用成效 - 该方案在陕投集团赵石畔煤矿成功应用,每年可节省人工成本1140万元,同步降低碳排放量约30% [1] - 方案采用5G RedCap新型工业矿用本安网关,实现井下离散设备与5G网络数据交互,设备部署效率提升30%,功耗下降60%,矿井运维成本降低40% [1] - 通过将有线串行连接改为无线星形连接,大幅减少线缆铺设,使传感器、摄像头、巡检机器人等设备实现5G连接 [2] 技术突破与行业痛点解决 - 当前矿井5G网络主要应用于高清视频传输,与煤机装备和工业采集控制系统融合深度不足 [1] - 传统有线传输存在巷道布线工程量大、设备扩展性受限、故障定位效率低等问题 [1] - 方案提出井下离散采集控制系统轻量化、无线化、融合化接入方案,满足低功耗、低成本部署5G需求 [1] 行业影响与未来规划 - 该方案显著降低矿井运维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和安全水平 [2] - 公司将持续推动5G技术与煤矿生产场景深度融合,加大智能网联关键技术攻关 [2] - 技术应用为煤炭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 [2]
267.3亿美元!半导体晶圆市场势头正盛
半导体芯闻· 2025-06-12 18:04
半导体晶圆市场概况 - 2023年半导体晶圆市场价值为1757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达到2673亿美元,2025-2032年复合年增长率为480% [1] - 增长驱动因素包括技术创新、消费电子应用扩大及先进制造工艺投资增加 [1] 技术进步驱动因素 - 微电子和纳米技术进步推动市场增长,EUV光刻和3D堆叠技术提升芯片性能和生产效率 [2] - 晶圆尺寸从200mm向300mm过渡,450mm晶圆处于探索阶段,可降低单芯片成本并提高良率 [2] 消费电子应用 - 智能手机、平板、可穿戴设备及智能家电需求增长是主要驱动力,5G、AI和IoT普及增加高质量晶圆需求 [3] - 硅晶圆仍是芯片制造主流,砷化镓和碳化硅在高频高功率应用中日益重要 [3] 汽车行业需求 - 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普及创造新机遇,传感器、微控制器及电源管理系统需求激增 [4] - 碳化硅和氮化镓等宽带隙材料在电动动力总成和充电系统中应用扩大,推动晶圆材料多样化 [4] 区域市场格局 - 亚太地区主导全球半导体晶圆生产和消费,中国大陆、台湾、韩国和日本拥有领先制造商和代工厂 [5] - 北美和欧洲正投资本地化供应链,形成更均衡的全球增长格局 [5] 战略投资与合作 - 行业通过并购、产能扩张及新建晶圆厂(如欧美项目)应对需求增长和供应链风险 [6] - 制造商与终端用户合作推动晶圆材料、设计及加工技术创新 [6] 未来展望 - 技术融合、需求多样化及地缘政治战略将维持市场增长,数字化转型依赖高性能晶圆 [7] - 研发投入、材料创新及产能扩张是把握未来机遇的关键 [7]
研判2025!中国磁传感器行业细分类别、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前景展望:磁传感器市场高速增长,规模近百亿元,行业应用范围不断拓宽[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12 09:24
磁传感器行业概述 - 磁传感器通过捕捉磁场变化精确测量速度、位移、角度和电流等物理量,具有寿命长、可靠性高和性价比高的特点[1] - 按原理分为霍尔传感器和磁阻传感器两类,磁阻传感器又细分为各向异性磁阻(AMR)、巨磁阻(GMR)和隧道磁阻(TMR)传感器[3] - 霍尔传感器利用霍尔效应检测磁场强度,分为线性型、开关型和磁力计三种[4] - 磁阻传感器通过薄膜电阻变化测量物理信号,包括AMR、GMR和TMR三种类型[5] 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磁传感器市场规模从2018年37.1亿元增长至2024年99.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7.87%[1][18] - 霍尔传感器市场规模从2017年30.1亿元增至2024年65.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3.84%[19] - 磁阻传感器市场规模从2018年6.6亿元增至2024年33.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0.96%[21] - AMR传感器市场规模从2018年3.7亿元增至2024年14.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4.98%[22] - GMR传感器市场规模从2018年1.5亿元增至2024年5.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4.55%[22] - TMR传感器市场规模从2017年1.4亿元增至2024年13.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46.07%[22] 技术发展 - 霍尔传感器占据中国市场69%份额,但需集成聚磁环结构改变感应方向[7] - AMR传感器检测频率、精度和信噪比优于霍尔传感器,是最早商业化的磁阻传感器[7] - GMR传感器1988年首次发现,应用于硬盘磁头[7] - TMR传感器2014年由TDK推出,同样应用于硬盘磁头[7] 产业链 - 上游包括磁性材料、半导体材料、电子元件和生产设备[12] - 2024年中国磁性材料行业市场规模约820.22亿元[14] - 下游应用领域涵盖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自动化、医疗器械和安防监控等[12] 应用领域 - 消费电子:智能手机自动旋转屏幕和无线充电功能[1] - 汽车电子:电池管理、电机控制和防抱死制动系统(ABS)[16] - 2025年1-4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442.9万辆和430万辆,同比增长48%和46.2%[16] - 智能家居:智能门锁和智能家电等应用推动需求增长[1] 企业格局 - 全球龙头包括Allegro、英飞凌、迈来芯、AKM和TDK等[25] - 国产参与者包括矽睿科技、灿瑞科技、美新半导体、多维科技、比亚迪半导体等[25] - 灿瑞科技2024年集成电路营业收入5.64亿元,同比增长24.23%[27] - 纳芯微2024年集成电路营业收入19.47亿元,同比增长49.31%[29] 发展趋势 - 高灵敏度:优化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提升精密测量能力[31] - 温度稳定性:改进材料配方和温度补偿算法,适应极端环境[32] - 小型化:通过MEMS工艺和集成化设计缩小尺寸[33][34] - 低功耗:优化电路结构和采用休眠模式,功耗降至微安级[35]
2025年-2035年电子材料及化学品市场分析
势银芯链· 2025-06-05 15:39
电子材料和化学品市场规模及增长预测 - 全球电子材料和化学品市场预计从2025年的599亿美元增长至2035年的986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5.1% [3] - 增长主要受先进半导体、平板显示器和光伏设备需求推动 [3] - AI数据中心和5G基础设施部署加速需求,英特尔和台积电新工厂增加CMP浆料、光刻胶等采购 [5] - 太阳能投资加速高纯度多晶硅和氟基蚀刻剂消费,印度和中国市场受国家能源政策驱动 [5] 细分市场驱动因素 液体电子化学品 - 主导市场,因半导体制造、PCB和显示技术中光刻/蚀刻/清洁工艺需求 [7] - 高纯度液体化学品需求受AI/5G/EV驱动的半导体行业推动 [8] - 行业向环保/低毒配方转型 [8] 气体电子材料 - 氩气/氮气/氟气等需求推动增长,用于蚀刻/掺杂/PECVD等工艺 [8] - 亚7nm技术节点要求超纯气体确保精度 [8] - OLED和柔性显示面板生产增加工艺气体需求 [8] 应用领域分析 硅晶圆 - 收入份额最大,受IC/存储芯片/微处理器制造驱动 [9] - 全球芯片短缺和政府自给自足政策推动投资 [9] - 晶圆尺寸增大和制造技术进步创造机会 [9] PCB层压板 - 需求受智能手机/可穿戴/医疗设备/工业自动化推动 [9] - 5G/EV/智能家居设备普及加速增长 [9] - 关注耐高温/强信号/小型化材料,绿色PCB材料受青睐 [9] 行业趋势演变 2020-2024年特征 - 半导体技术繁荣带动增长,消费电子/EV/可再生能源需求激增 [10] - 5G/AI/IoT推动高纯度化学品需求 [11] - 环境法规促使引入环保化学品,但受供应链中断和地缘政治影响 [11] 2025-2035年展望 - 电子元件小型化、AI制造和量子计算将重塑市场 [11] - 氮化镓/碳化硅半导体、柔性电子和新型储能技术开辟新机会 [11] - 可持续制造工艺(低碳/循环经济/可再生材料)成为关键 [11] - 区块链和数字孪生增强供应链可追溯性 [11] 竞争格局 市场份额 - 空气产品公司18-22%,巴斯夫15-18%,林德集团12-15% [18] - 住友化学9-11%,信越化学6-9%,其他公司合计25-30% [18] 主要企业产品 - 空气产品:高纯度特种气体,专注蚀刻/沉积材料 [19] - 巴斯夫:电子级溶剂/光刻胶/芯片涂层,强调可持续性 [19] - 林德集团:高纯度工艺气体/蚀刻剂,纳米技术材料专家 [19] - 住友化学:光刻胶/CMP研磨液/OLED材料,亚洲市场重要 [19] - 信越化学:硅晶片/介电材料,专注小型化应用 [19]
每周股票复盘:美格智能(002881)一季度利润大增但股价连续下跌
搜狐财经· 2025-05-31 04:37
股价表现与市值 - 截至2025年5月30日收盘,公司股价报43 15元,较上周44 18元下跌2 33% [1] - 5月26日盘中最高价45 47元,5月30日盘中最低价43 03元 [1] - 当前总市值112 97亿元,在通信设备板块市值排名28/87,两市A股市值排名1366/5146 [1] 业绩说明会与投资者关系 - 5月26日举行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采用网络远程方式 [1] - 公司表示将坚持聚焦主业,提升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1] - 计划通过技术和产品创新、现金分红、股份购注销等措施促进投资价值合理反映 [1] 产品与技术发展 - 5G模组产品在智能座舱、无线宽带等领域出货量处于行业前列 [2] - 基于高通X85芯片平台推出新一代5G模组,加大5G与AI技术融合研发 [2] - 推动5G模组在智能车、无线宽带、IoT智能化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2] 成本与供应链管理 - 成本支出主要包括原材料采购及研发人员工资 [2] - 产品毛利率受产品结构、汇率波动、存储芯片价格等因素影响 [2] - 2025年将强化供应链管理、规模效应、战略备货及自动化生产投入以降低成本 [2][4] 行业前景与发展战略 - AI向端侧迁移将推动智能模组/高算力模组的规模化部署 [2] - 5G技术持续迭代带来产品价值量提升,海外智能化产品需求增长 [2] - 所处4G/5G无线通信、智能网联车、端侧AI应用等行业技术迭代和市场容量快速提升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