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动化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尊界品牌将发布两款新车,其中一款为S600;奥迪回应取消全面电动化目标丨汽车交通日报
创业邦· 2025-06-19 17:50
尊界品牌新车发布 - 尊界品牌将发布两款新车 其中一款为尊界S600 尺寸小于尊界S800 [1] 奥迪电动化战略调整 - 奥迪回应取消全面电动化目标 将持续维护内燃机车型矩阵 计划在2026年后继续推出内燃机车型 同时推进向纯电动出行的逐步转型 [2] 江铃汽车资产重组传闻 - 江铃汽车发布声明否认资产重组整合计划 表示目前没有相关安排 并强调正与合资伙伴和经销商提升运营效率和协同作用 [3] 理想汽车充电网络建设 - 理想汽车宣布建成2500座超充站 其中第2500座为全5C超充站 配备3组双枪5C超充桩和6个充电车位 公司董事长李想表示该数量已超过特斯拉国内充电站数量 [3]
向现实低头,奥迪撤回全面电动化目标
36氪· 2025-06-19 11:45
战略转向 - 奥迪撤回2033年全面电动化目标,不再为内燃机终止设定时间表,推翻前任管理层计划以保持"灵活性" [1] - 宝马CEO称"全面电动化不现实且危险",丰田章男质疑纯电路线绝对性,奔驰保留AMG燃油车系,显示传统车企集体保守主义回潮 [3] - 奥迪取消"奇偶数命名体系"(奇数燃油车、偶数电动车),被视为电动化战略收缩的隐喻 [4] 市场现实 - 奥迪2024年全球销量同比下跌11.8%,纯电车型销量下滑8%至16.4万辆,仅占总销量9.81% [6] - 德国取消电动车补贴后奥迪本土市场电动车销量暴跌33%,欧洲电动车市场2024年8月销量骤降43.9% [6] - 欧洲电动车渗透率仅20%,中国刚破30%,强行淘汰燃油车被视为市场份额赌博 [6] 技术瓶颈 - 大众集团软件子公司Cariad研发拖累导致奥迪PPE平台车型Q6 e-tron多次延期,SSP纯电平台延迟至2029年 [6] - 大众ID系列软件故障频发,丰田固态电池量产跳票,显示"硬件易改,软件难铸"的行业困境 [6] - 电动车版本成本激增超一倍,在充电基建未普及地区难以普及 [7] 双轨战略 - 奥迪2025年将推出10款插混车型,为A6、Q5等主力车型提供80公里纯电续航的过渡方案 [8] - 借2026年F1赛事之机,奥迪将100%合成燃料技术移植至RS高性能车,打造"碳中和燃油车"概念 [8] - 将SSP平台改为油电兼容设计,保留技术路径切换灵活性 [8] 行业共识 - 奔驰保留AMG燃油车系,宝马为X5延续3.0T六缸选项,丰田构建混合动力、氢能、纯电三维路线 [10] - 丰田测算显示:三台混动车减排效果相当于一台纯电车,成本却更低 [10] - 体量较小品牌如捷豹宣布2025年转型纯电,沃尔沃计划2030年全面电动化但仍预留5年过渡期 [10] 中国市场特例 - 奥迪在中国与华为合作智驾系统,推出轴距加长105mm、电池扩容至107kWh的Q6L e-tron,续航达700公里 [11] - 与上汽集团合作打造专为中国市场定制的新电动品牌"AUDI" [11] - 形成"全球保守、中国激进"的双轨战略 [11] 盈利导向 - 奥迪放弃廉价电动车,集中攻坚高利润的A6、Q7电动版 [13] - 宝马将电动化爆发期押后至2026年,奔驰采用"油电同智"策略 [13] - 丰田用混动车型持续输血,显示成本与收益精密测算后的理性抉择 [13] 技术伦理 - 宝马指出电池生产本身的高碳排被忽略 [13] - 巨头以合成燃料、混动技术等多元化减碳方案,还原碳中和目标的复杂性 [13] - 减排未必等于电动化,可持续性需全生命周期考量 [13]
20万的BBA,不能再降了
创业邦· 2025-06-19 11:16
核心观点 - BBA旗下"34C"车型(宝马3系、奥迪A4L、奔驰C级)终端售价已跌破20万元,但实际落地价仍受金融贷款、保险等附加条件限制 [3][4][6][21] - 价格战导致BBA品牌溢价能力下降,连带影响SUV和高端车型价格体系,部分车型售价"腰斩" [22][23][24] - 销量数据显示2025年奔驰C级和奥迪A4L同比下滑16%和27%,经销商库存压力增大 [31][32] - BBA正通过产品改款、停产低端车型、与中国科技企业合作等方式应对市场挑战 [37][43][49][51] 价格动态 - 奔驰C200L运动版指导价33.48万元,北京地区裸车价降至16.74万元,降幅达50% [7][8] - 奥迪A4L入门款裸车价跌破20万元,部分区域下探至18万元,高配车型降幅近40% [14][15] - 宝马325Li裸车价跌破20万元,但消费者更倾向330Li版本 [19] - 奔驰GLC终端售价从42.78万~53.13万元降至23.78万~34.13万元 [24] - 奥迪A6L从40万元起步价跌至不足30万元,Q5L最低23.79万元 [24] 产品策略 - 奔驰C级2025款升级高通骁龙8295芯片和L2+导航辅助驾驶系统 [38] - 宝马3系2025款取消低功率版本,全系标配2.0T发动机 [39] - 奥迪A4L入门版增配三区空调、30色氛围灯等配置 [40] - 宝马停产1系三厢版,奔驰计划停产A级车系,奥迪将停产A1与Q2 [43] - 奥迪与上汽合作推出AUDI品牌,首款量产车E5 Sportback搭载宁德时代三电系统 [47][48] 市场转型 - 奥迪将推出基于PPC平台的A5L,首搭华为乾崑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47] - 宝马与阿里、华为合作推进AI大语言模型和数字化服务,新世代iX3将搭载第六代eDrive技术 [51] - 奔驰与Momenta合作智能化,计划2027年前发布7款中国专属车型 [51] - 宝马与火山引擎合作的AI营销工具已覆盖全国约300家经销商 [51]
奥迪:确认暂停全面电动化计划!
新华网财经· 2025-06-19 10:18
奥迪战略调整 - 奥迪全球CEO高德诺确认推翻前任管理层计划 撤回原定2033年停止研发和销售内燃机汽车的计划 不再设定明确终止时间表 [1] - 奥迪将在2024年至2026年推出全新内燃机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系列 为未来十年提供更强灵活性 [1] - 奥迪未来将牵头开发大众集团中大型车型平台架构与软件系统 涵盖从A5级别起所有车型 包括下一代SSP平台 首批搭载SSP平台的奥迪车型预计2027年底或2028年上市 [1] - 奥迪原计划2026年全球发布最后一批燃油车 2033年实现全面电动化 现因全球市场发展不均衡 电动车普及速度差异大 实施因地制宜区域发展策略 [1][2] 行业电动化趋势 - 沃尔沃 奔驰等车企调整全面电动化计划 奔驰不再坚持2030年前主要市场全面转向电动汽车销售目标 计划到2027年推出全新内燃机车型阵容 使内燃机持续到2030年代 [2] - 跨国车企处于电动化转型阵痛期 多家车企营收和利润下降 电动化转型需大量研发投入 短期内难实现规模效应和盈利 全球电动车市场需求放缓 燃油车业务利润较高 [2] - 中国电动车市场发展迅速 跨国车企加速在中国市场电动化转型 同时通过不同举措实现降本增效 [2] 奥迪中国市场布局 - 奥迪转型战略聚焦软件定义汽车和高级辅助驾驶技术 自2025年年中起陆续投产多款中国市场专属车型 [3] - 奥迪与一汽生产基于PPE豪华纯电动平台新车型 奥迪Q6L e-tron已开启预售 与上汽联合开发面向中国市场纯电动智能网联车型 新品牌AUDI全新纯电动车型基于奥迪和上汽联合开发的智能数字平台 [3] - 奥迪与华为合作 自2025年起搭载华为高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将应用于新平台产品 [3]
奥迪战略转向:跨国车企电动化转型之困中的破局思辨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9 09:50
奥迪战略调整核心观点 - 公司撤回2033年停售燃油车计划,转向"燃油车-电动车双轨并行"战略,反映电动化转型中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2] - 战略调整映射跨国车企在电动化浪潮下面临的复杂困局与深层挑战,为行业提供思辨样本 [2] 全球市场割裂化影响 - 欧洲环保政策与充电设施滞后并存,电动车普及速度低于预期 [2] - 北美受政策摇摆和燃油车使用习惯影响,电动化进程缓慢 [2] - 中国凭借政策支持、完善产业链和庞大市场成为全球电动车核心引擎,东南亚仍以燃油车为主 [2] - 市场割裂化迫使公司放弃激进电动化目标,采取因地制宜的区域策略 [3] 电动化转型成本压力 - 电池技术、自动驾驶等研发需巨额投入,高能量密度电池研发需长期试验优化 [3] - 电动车生产线建设及工厂改造耗资巨大,充电基建与市场推广成本显著 [3] - 电动车业务短期难盈利,价格战压缩利润空间,燃油车业务仍是现金流主要来源 [4] 中国市场战略地位 - 中国政策(购车补贴、牌照优先等)推动电动车市场繁荣 [5] - 本土完善的三电供应链和智能制造能力支撑生产保障 [5] - 公司加速在华电动化转型,推出专属车型并加强本土合作以抢占先机 [5] 技术路线灵活性 - 纯电、插混、氢燃料等多技术路线并存,公司新增内燃机与插混车型系列应对不确定性 [6] - 混动车型因兼顾环保与续航焦虑,或成欧洲市场过渡期主力 [6] 跨国车企转型启示 - 需制定多元化区域战略应对市场割裂化 [7] - 强化成本控制以平衡短期盈利与长期转型 [7] - 重视中国市场引擎效应,深化本土合作 [7] - 保持技术路线灵活性以应对市场变化 [7] 行业发展趋势 - 电动化转型需破局与重构,可持续发展依赖战略适应性 [8]
奥迪确认暂停全面电动化计划!
鑫椤锂电· 2025-06-19 08:49
奥迪战略调整 - 奥迪全球CEO确认撤回2033年停止研发和销售内燃机汽车的计划 不再设定明确终止时间表 [2] - 公司将在2024-2026年推出全新内燃机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系列 以增强未来十年灵活性 [3] - 原计划为2026年发布最后一批燃油车 2033年实现全面电动化 现因全球市场发展不均衡而调整 [3] 大众集团技术布局 - 奥迪将牵头开发大众集团中大型车型平台架构与软件系统 涵盖A5级别及以上所有车型 [3] - 下一代SSP平台将首次实现"软件定义汽车" 由大众与Rivian合作 首批奥迪车型预计2027年底或2028年上市 [3] 行业电动化趋势 - 沃尔沃 奔驰等车企已调整全面电动化计划 奔驰将推出全新内燃机车型阵容延续至2030年代 [4] - 跨国车企面临电动化转型阵痛 电动车业务短期难盈利 燃油车仍保持较高利润 [4] - 全球电动车市场需求放缓 车企需根据不同市场需求进行战略调整 [4] 中国市场战略 - 中国电动车市场发展迅速 跨国车企加速在华电动化转型并实施降本增效措施 [5] - 奥迪战略聚焦软件定义汽车和高级辅助驾驶技术 2025年起投产多款中国专属车型 [6] - 与一汽合作PPE平台车型Q6L e-tron已预售 与上汽联合开发纯电动智能网联车型 [6] - 与华为合作自2025年起在新平台产品搭载高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6]
暂停全面电动化计划,奥迪不再设定明确停售燃油车时间表
第一财经· 2025-06-18 19:14
战略调整 - 奥迪推翻原定2033年停止研发和销售内燃机汽车的计划,不再设定明确终止时间表 [1] - 公司将在2024-2026年推出全新内燃机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系列,保持未来十年灵活性 [1] - 奥迪将牵头开发大众集团中大型车型平台架构与软件系统,涵盖A5级别以上所有车型 [1] 产品规划 - 下一代SSP平台将首次实现大众集团全面转向"软件定义汽车",首批奥迪车型预计2027年底或2028年上市 [1] - 自2025年年中起陆续投产多款中国市场专属电动车型 [3] - 奥迪Q6L e-tron已开启预售,基于PPE豪华纯电动平台 [3] 市场策略 - 因全球电动车市场发展不均衡,公司实施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策略 [2] - 加速中国电动化转型,与一汽、上汽联合开发专属电动车型 [3] - 与华为合作,2025年起新平台产品将搭载华为高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3] 行业趋势 - 奔驰、沃尔沃等车企均调整全面电动化计划,转向燃油车和电动车双线发展 [2] - 奔驰计划到2027年推出全新内燃机车型阵容,使内燃机持续到2030年代 [2] - 跨国车企面临电动化转型阵痛,电动车业务短期难以盈利,燃油车仍保持较高利润 [2]
被古驰母公司“挖走”,转卖奢侈品!雷诺CEO将于7月离职,曾助公司扭亏为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8 16:21
高管变动 - 雷诺首席执行官卢卡·德·梅奥将卸任,出任奢侈品品牌古驰母公司开云集团的CEO,正式卸任时间为7月15日 [1] - 卢卡·德·梅奥离职是为了"在汽车行业之外寻求新挑战",他是被开云集团"挖走"的 [1] 雷诺业绩表现 - 卢卡·德·梅奥2020年加入雷诺集团时,公司正经历与日产的激烈内部"冲突",2019年遭遇十年来的首次年度亏损,亏损额达1.41亿欧元,与2018年33亿欧元的净利润相比差距明显 [2] - 卢卡·德·梅奥推行大范围成本削减政策,大幅削减全球员工总数和降低产能,并制定"Renaulution复兴计划" [5] - 2024年雷诺集团全年交付226.48万辆新车,相比2023年增长约1.3%,其中雷诺品牌销量为157.7万辆,同比增长1.8% [5] - 2024年雷诺全年营收达到562.3亿欧元,同比增长7.4%,若剔除汇率影响,实际增幅为9% [6] - 2024年雷诺运营利润创下新高,达到43亿欧元,在营收中所占比重为7.6%,高于2023年的5.6%,略超过2024年初设定的7.5%目标 [6] 开云集团背景 - 开云集团的净利润已经连续5个季度下降,整个集团经营状况堪忧,几经调整品牌高管,仍未能彻底扭转颓势 [6] 市场反应与挑战 - 6月16日巴黎股市开盘时,雷诺股价瞬间暴跌8%,单日市值蒸发超30亿欧元 [7] - 雷诺新CEO将面临三大挑战:持续推进电动化转型、应对中国车企的全球竞争,以及保持雷诺-日产-三菱联盟的稳定发展 [7] 雷诺-日产联盟动态 - 日产汽车计划减少其在合作伙伴雷诺的股份,此次出售将是两家公司长达二十多年的合作关系松绑的最新展现 [8] - 2023年两家公司彻底改革联盟关系,使日产与雷诺在联盟中"平起平坐",雷诺已经在逐步释放自身在日产的股比 [8] - 今年3月双方同意将彼此的最低持股比例从15%降至10%,任何股份出售都必须与对方协调,并包含优先购买权 [8] 电动化进展 - 2024年雷诺在欧洲的电动化车型销售占比达到33%,其中纯电动车型销售占比仅为9%,混合动力车型占据24%的份额 [10] - 雷诺正在研发两款售价低于2万欧元的纯电动车型,即下一代雷诺Twingo及其Dacia品牌"姊妹车型" [12] - Twingo由雷诺集团在中国设立的研发团队"Advanced China Development Center"开发,相关开发工作正按计划稳步推进 [12] 中国市场战略 - 雷诺将此次在中国的研发项目视为一个关键转折点,首次将新车的研发工作放在中国 [12] - 雷诺希望通过此次合作,更好地利用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研发实力和供应链资源 [12] - 雷诺已与吉利、东风、敏实、文远知行、宁德时代等中国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13] - 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拥有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和丰富的研发资源 [13]
20万的BBA,不能再降了
商业洞察· 2025-06-17 17:28
核心观点 - BBA旗下"34C"车型(宝马3系、奥迪A4L、奔驰C级)终端售价已跌破20万元,但实际落地价仍受附加条件限制 [2][4][5] - 价格战导致BBA高端车型(如"56E"和SUV系列)同步降价,进入原"34C"的价格区间 [9][10][11] - 降价策略带来销量下滑与品牌价值稀释,2025年奔驰C级和奥迪A4L销量同比分别下降16%和27% [15] - BBA面临产品创新不足与电动化转型压力,正通过裁员、经销商整合及本土化合作寻求突破 [17][21][22] 裸车价跌破20万元 - 奔驰C200L运动版指导价33.48万元,北京地区裸车价降至16.74万元,降幅达50% [5] - 奥迪A4L入门款裸车价跌破20万元,部分区域下探至18万元,高配车型降幅近40% [7] - 宝马325Li裸车价跌破20万元,但消费者更倾向高配330Li版本 [8] - 实际成交需捆绑金融贷款、保险等附加条件,奔驰C260L落地价约25万元 [5][8] 高端车型价格同步下探 - 奔驰GLC终端售价从42.78万~53.13万元降至23.78万~34.13万元 [11] - 宝马5系从43.99万元降至26.83万元,奥迪A6L从40万元降至不足30万元 [11] - 实际落地价仍较高,如奔驰GLC 300动感型裸车28.93万元,最终提车花费近39万元 [12] 销量与市场影响 - 2025年奔驰C级、宝马3系、奥迪A4L销量分别为4.4万、5万、2.6万辆,奥迪A4L同比降幅最大达27% [15] - 经销商库存压力加剧,5月豪华品牌库存预警指数达53.9%,超荣枯线 [16] - 北京新德宝宝马、郑州中升汇迪奥迪等经销商退网转投问界等新势力品牌 [16] 战略调整与产品革新 - 奔驰裁员15%,计划2025年削减超百家经销商 [17] - 奥迪与上汽合作推出新品牌AUDI,首款纯电车型E5 Sportback搭载宁德时代三电系统 [20][21] - 宝马与阿里、华为合作推进AI大模型及数字化服务,新世代平台iX3将搭载800V高压平台 [22][23] - 奔驰CLA纯电版将搭载Momenta智驾系统,计划2027年前推出7款中国专属车型 [23] 产品改款与本土化 - 2025款奔驰C级升级高通骁龙8295芯片及L2+智驾系统 [18] - 宝马3系取消低功率版本,全系标配2.0T发动机 [18] - 奥迪A4L增配三区空调、30色氛围灯,但被指革新力度不足 [18][20]
又一家大型跨国车企换帅!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7 08:37
卢卡・德・梅奥卸任雷诺集团CEO - 卢卡・德・梅奥宣布将于2025年7月15日正式卸任雷诺集团CEO 寻求汽车行业以外的新挑战 [2] - 外媒爆料其下一步可能担任开云集团CEO 该奢侈品集团旗下拥有古驰 圣罗兰等品牌 [2][7] - 董事会对其在任期内带领公司实现转型和重振表示感谢 [2] 雷诺集团的转型与业绩表现 - 2020年卢卡・德・梅奥接任时 雷诺面临十年首次年度亏损1 41亿欧元 远低于2018年净利润33亿欧元 [3] - 2020年净亏损扩大至80亿欧元 中国市场业务几近崩盘 戈恩事件 疫情冲击和盲目扩张导致危机 [3] - 2021年推出"Renaulution"五年战略 重心从销量转向价值创造 推动电动化转型与品牌重塑 [4] - 2022年净亏损收窄至3 54亿欧元 2023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21 98亿欧元 2024年净利润下滑至7 52亿欧元但自由现金流强劲 [6] - 2024年底汽车业务净财务状况达71亿欧元 较上年几乎翻倍 创历史纪录 [6] 卢卡・德・梅奥的转型举措 - 推出雷诺5 E-Tech电动车型 以复古设计和高性价比成为欧洲市场黑马 [4] - 复兴高性能品牌Alpine 通过F1和勒芒赛事反哺民用市场口碑 [4] - 在欧洲投资建设电动汽车工厂 加速电动化转型 [4] - 推动雷诺与中国企业合作 包括吉利 东风 宁德时代等 整合产业链资源助力电动化和智能驾驶布局 [8] 开云集团的现状与挑战 - 开云集团2024年净利润同比暴跌62%至11 33亿欧元 面临困境 [7] - 现任CEO弗朗索瓦-亨利・皮诺拟拆分CEO和董事长职位 卢卡・德・梅奥或成首位非皮诺家族CEO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