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旅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10国专家组团“解密”古都蝶变密码
西安日报· 2025-05-27 10:17
活动概况 - 外籍专家西安调研行活动于5月26日在西安碑林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启动 活动由西安市委宣传部和国际在线主办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承办 [1] - 来自10个国家的10位外籍专家参与调研 包括孟加拉国 加拿大 埃及 埃塞俄比亚 意大利 哈萨克斯坦 韩国 巴基斯坦 突尼斯 英国 [1] - 调研为期三天 将考察西安科技创新 历史文化 文旅融合和社区服务等领域 [1] 调研内容 - 外籍专家将参观西安缔造者机器人有限责任公司 西安猎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西安六爻飞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科技企业 [1] - 活动重点考察西安"硬科技之都"的创新发展和"中国式浪漫"的文旅融合 [1] - 调研包括感受西安城墙历史文化 体验大唐不夜城步行街 考察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 [1] 西安科技创新 - 碑林区2024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497亿元 [2] - 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是全国首批国家级创新试点街区 [2] - 该区域拥有17个国家级孵化器 "双创"载体和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园区 586家高新技术企业 [2] 专家观点 - 外籍专家代表西姆表示西安兼具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科创动能 是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城市 [1] - 专家团将通过国际视野解读西安的城市发展密码 [1]
临高推出“观赛+生态+美食”特色旅游线路
海南日报· 2025-05-27 09:47
文旅活动策划 - 临高县整合全域文旅资源推出融合传统民俗与现代体验的系列主题活动,包括渔家龙舟竞渡、电音派对和亲子研学项目,满足不同年龄段游客需求 [2] - 新盈镇龙舟大赛作为重头戏将于5月31日下午2时启幕,42艘传统龙舟在四个赛区角逐,配套实施人车分流管理并设置1200个临时停车位及新能源充电桩 [2] - 红树林湿地公园同步开放生态导览,吉海土窑餐厅推出富硒粽子等时令美食,形成"观赛+生态+美食"特色旅游线路 [2] 特色旅游体验 - 调楼镇打造"龙舟美食狂欢季",游客可品尝黄灯笼辣椒蟹、临高烤乳猪等特色菜肴,同时通过岸边大屏幕观看多赛区赛事直播 [2] - 波莲镇将帅旋风营地推出军事类主题端午活动,包含障碍训练、战术射击及传统手工活动如包粽子、编五彩绳 [3] - 东英镇兰麦村还原沐兰汤、点雄黄等古老习俗,多福稻舍农庄开放亲子野炊区,耕读山房开发龙舟模型拼装课程 [3] 多元化娱乐项目 - 碧桂园金沙滩温泉酒店策划泡泡派对搭配儿童戏剧表演,为家庭游客创造节日记忆 [3] - 滨海生态日出花园推出通宵电音派对,邀请国内顶尖DJ驻场,配合美食市集和露天电影放映,打造滨海不夜城 [3]
徐州市“假日经济”激发文旅热潮
新华日报· 2025-05-27 05:55
文旅活动表现 - 徐州"五一"假期推出180项文旅主题活动,形成"文旅+"多元活动矩阵,五大乐园和彭城风华等项目表现突出[1] - 重点监测的28家景区接待游客246.59万人次(外地游客占比65.2%),同比增长18.7%,景区消费总额8.23亿元,同比增长16.85%[2] - 徐州游客接待量和消费规模同比增幅均居全省第一,总量均居全省第四位[2] - 博物馆和艺术馆表现亮眼,徐州博物馆、汉兵马俑博物馆和淮海战役纪念馆推出特色展览和活动吸引游客[2] - 乡村文旅活动丰富,汉王镇非遗市集、新沂乡村游、丰县文艺演出等活动日均吸引观众近万人次[3] - "赛事+旅游"模式受欢迎,赛艇挑战赛、运动嘉年华和农民足球邀请赛等活动吸引游客参与[3] 商贸零售表现 - 徐州开展475场促消费活动,政银企联动投入7000万元,参与商户超千家[4] - 全市64家商贸企业实现销售额10.32亿元,同比增长5.4%[4] - 主城区22家商贸零售企业销售额3.61亿元,同比增长18.8%,日均客流量86.09万人次,同比增长10.8%[4] - 中心商圈9家企业销售额1.95亿元,同比增长20.7%,日均客流量46.61万人次,同比增长10.2%[4] - 市县乡三级联动开展"外贸优品徐州行"、"徐州美食行"等10余项活动,各地开展70余场主题活动,投入资金超千万元[4] - 家电、家居、汽车、电动自行车等消费品换新成效显著,748家家装家居门店实现交易32253笔,销售额6925.03万元[5] - 468家电动自行车门店换购13237辆,销售额4458.3万元,家电(含3C)交易23171笔,销售额6611.38万元[5] 交通和基础设施 - 徐州航空客流量6.05万人次,同比增长22.1%[6] - 高速出口客货车111.44万辆次,同比增长15.1%,进口113.17万辆次,同比增长12.8%[6] - 高铁站发送旅客40.67万人次(同比增长14.9%),到达35.23万人次(同比增长17.8%)[6] - 徐州站发送旅客22.17万人次(同比增长0.9%),到达21.85万人次(同比增长0.5%)[6] - 部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和公共停车场免费开放,公交集团推出21条旅游专线,地铁延长运营并提供12项服务[7] 文旅推广和服务保障 - 徐州文旅在北京、上海地铁和徐州高铁站等人流密集地构建品牌传播体系[7] - 多部门联合办公优化文旅市场保障,市场监管系统出动检查人员5780余人次开展执法检查[7] - 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开展日常巡查,社工部联合多家单位开展文旅志愿服务工作[7]
科技感与烟火气交融,看见四川万千气象
四川日报· 2025-05-27 05:12
四川展馆概况 - 四川展馆面积近千平方米,搭建四大区域:重点场景展示区、文化和科技融合展示区、文化和旅游融合展示区及天府文创集市展示区 [3][5] - 汇聚全省73家重点企业和众多非遗代表性项目,营造沉浸式体验场景 [3][5] - 展期五天保持高人气,参观、交流、交易、合作者络绎不绝 [3][5] 文旅融合展示 - 展示四张"国际名片":天府之国、熊猫家园、古蜀文明、安逸四川 [3][6] - 呈现五大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等世界级文旅品牌建设成效 [3][6] - 推出康养旅游、低空旅游、研学旅游、影视旅游、赛事旅游、工业旅游等"文旅+"新产品 [3][6] 科技与文化融合 - 四川加快建设文化和科技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重点培育游戏电竞、网络视听、超高清视频、影视动漫、科幻、数字文创六大产业集群 [5] - 四川名人馆通过AI技术实现数字李白"为你作诗"互动体验 [6] -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展示全媒体技术与传播认知实验室、数字记者矩阵、四川石窟数字化项目等创新探索 [6] 代表性企业与项目 - 四川腾辰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科音达无线讲解设备与40多家企业达成销售订单,与22个景区和文博场馆达成租赁合作意向 [7] - 四川发布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投资机遇清单,涵盖157个项目,总投资规模超1300亿元 [7][8] - 四川省旅游投资集团天府国际动漫城、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智媒文化数字产业园等重点项目进行现场投资推介 [8] 非遗与传统文化 - 国家级非遗夹江年画传承人张荣强通过展会达成研学体验等合作意向 [7] - 蜀绣、竹编、羌绣、彝族服饰、苗族蜡染等非遗项目亮相,部分将衔接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8]
长江沿线联手推“剧”
新华日报· 2025-05-26 16:39
长江演艺联盟成立与发展 - 2024年长江演艺联盟正式成立 旨在通过合作共赢拓展演出市场 打造长江沿线演艺高地 [1] - 联盟由长江沿线12家演艺集团组成 覆盖青海 四川 江苏 上海等地 推动多省市巡演覆盖与项目深度扩展 [2] - 联盟探索建立项目共投机制 演艺基金金融平台等举措 提升区域演艺产业整体实力 [2] 演艺市场活动与签约成果 - 2025长江演艺联盟年会签约65台剧目 超过200场次演出 签约金额突破2500万元 [4] - 签约项目包括舞剧《记忆深处》全国巡演 京剧《张謇》东北巡演等 [4] - 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体收入79629亿元 同比增长761 其中演出票房收入57954亿元 同比增幅1537 [4] 长江主题创作与地域文化IP - 江苏省演艺集团推出民族交响诗《春江花月夜》 儿童音乐剧《江豚小星·奇妙归途》等长江主题创作 [2] - 青海推出生态舞剧《大河之源》 贵州舞剧《王阳明》将开启40场巡演 重庆舞剧《杜甫》片段在抖音创下超20亿次浏览量 [3] - 舞台剧《繁花》终版将于2024年10月底至11月首演 泰州梅兰芳京剧团推出首部大戏《梅兰芳·丹桂记》 [3] 行业数据与市场趋势 - 大型演出平均跨城观演率保持在60以上 直接带动观众综合消费超过2000亿元 [4] - 长江流域现存300多个戏曲剧种超一半仍活跃 展示青海平弦戏 云南花灯戏 楚剧 川剧等多元魅力 [1] - 联盟通过资源共享与数字化赋能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激发市场活力 [4]
文化IP推动文旅“出圈” 融合创新激活地方经济
证券时报· 2025-05-26 02:06
文旅产业新趋势 - 文化消费、文化IP、文旅融合成为文博会重要关注点,文化产业新势力、新消费、新业态集中展示 [1] - 文旅资源形成文化IP可产生"出圈"效应,如广东潮汕英歌舞、安徽"六尺巷"和文房四宝等案例 [3] - 数字科技赋能文旅融合发展,建议强化基础设施和运营管理数字化转型 [4] 区域文旅发展亮点 - 辽宁鞍山市展示千山风景区(国家AAAAA级景区)和汤岗子温泉(亚洲第一泥疗)等特色旅游资源 [1] - 河南中牟新区2022-2024年旅游人次实现三级跳:从1000万增至3000万 [2] - 浙江金华小众旅游目的地如林栖三十六院、圣门潭博物馆艺术村成为新兴打卡点 [2] - 安徽和县依托霸王祠(项羽文化)和陋室(刘禹锡《陋室铭》)打造历史文化IP [3] 文旅经济带动作用 - 文旅融合带动消费和IP经济对地方经济促进作用显著 [4] - 建议深挖地方文化精神价值,开发适应多元需求的新业态和新场景 [4] - 发展入境旅游可作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4]
实探文博会:文化IP推动文旅“出圈” 文旅融合成地方经济“助推器”
证券时报· 2025-05-25 23:47
文化消费与文旅融合 - 本届文博会设置文化消费·文旅融合展,展览面积达2万平方米,重点展示文化旅游资源及新型旅游消费场景项目,包括沉浸式体验、旅游演艺、康养等 [1] - 展会设立文旅新业态展区、户外文旅和运动展区、"集食行乐"美食展区,新设文化服务业展区,汇聚文化产业新势力、新消费、新业态 [1] - 文旅融合展区展示历史名胜、文化街区、特色小镇等资源,突出文旅融合对地方经济的助推作用 [1][6] 地方文旅资源展示 - 辽宁省鞍山市展区展示千山风景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和汤岗子温泉园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突出避暑胜地与疗愈功能 [2] - 河南中牟新区携中牟艺秀小镇、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电影小镇等亮相,2022-2024年旅游人次从1000万跃升至3000万 [3] - 浙江省金华市展区展示林栖三十六院、圣门潭博物馆艺术村等小众旅游目的地,成为热门打卡地 [3] 文化IP与文旅出圈 - 广东潮汕地区英歌舞成为顶流文化IP,普宁南山英歌队现场展演,大型非遗演艺《英歌情》通过五个篇章展现 [4] - 安徽省展区展示"六尺巷"、"文房四宝"等文化IP,马鞍山市和县展区围绕霸王祠和陋室等历史文化景点展开 [4] - 域上和美集团参展,重点打造《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等经典演艺作品,并开发数字文旅项目如几米绘本VR剧场 [5] 文旅融合的经济作用 - 文旅融合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从单一服务向多业态服务转变 [6] - 带动消费需求扩容升级,创造新消费业态和场景,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 [6] - 构建文旅现代产业体系,融合体育、会展、商业、农业、科技等领域,推进产业链良性循环 [6] 文旅发展建议 - 特色化发展:深挖地方文化资源,开发新业态,打造地域文化IP [8] - 一体化发展:整合区域旅游资源,联动文化产业园区、文化街区等,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8] - 智慧化发展:依托数字科技赋能文旅,强化数字化转型,打造网红打卡地 [8] - 国际化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发展入境旅游,提升文化软实力 [8]
实探文博会:文化IP推动文旅“出圈” 文旅融合成地方经济“助推器”
证券时报· 2025-05-25 23:41
文化消费与文旅融合 - 本届文博会聚焦文化消费、文化IP、文旅融合三大方向,展览面积达2万平方米,涵盖文旅新业态、户外文旅、美食展区及文化服务业展区 [1] - 重点展示历史名胜、文化街区、特色小镇等资源,并推出沉浸式体验、旅游演艺、康养等新型消费场景项目 [1] - 鞍山市千山风景区凭借"小气候"成为东北避暑胜地,汤岗子温泉因疗愈功能被誉为"亚洲第一泥",两地均为国家AAAAA/AAAA级景区 [3] - 河南中牟新区2022-2024年旅游人次从1000万跃升至3000万,展示方特、电影小镇等文旅项目 [3] - 浙江金华市林栖三十六院、圣门潭博物馆艺术村等小众目的地成为旅游达人热门打卡点 [4] 文化IP开发与运营 - 广东潮汕英歌舞通过《英歌情》非遗演艺形成顶流IP,以五个篇章展现传统文化 [6] - 安徽省展区围绕"六尺巷""文房四宝"等IP打造书卷气息,马鞍山市和县依托霸王祠、陋室等历史景点强化文化标签 [6] - 域上和美集团专注文旅全产业链,运营《文成公主》等经典演艺项目,并在成都开发几米绘本VR剧场 [8] 文旅经济拉动效应 - 文旅融合通过供给侧改革推动单一门票经济向多业态产业经济转型,创造新消费场景 [12] - 需结合地方文化资源开发特色IP,联动文化产业园区、商业综合体等场景提升资源利用率 [13] - 数字科技赋能文旅智慧化,通过网红打卡地实现流量变现,强化线上线下融合 [15] - 国际化发展需兼顾历史文化传承与全球视野,通过入境旅游提升文化软实力 [15]
文学IP带火地方旅游业,这些中小机场旅客吞吐量大增
第一财经· 2025-05-25 21:03
文化产业联动模式 - 文学作品及IP改编影视剧已成为成熟的文旅产业联动模式,为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活力[1] - 头部网络文学平台如阅文集团积极探索"文旅+"新模式,推动IP与地方旅游资源深度融合[1] - 2024年网络文学IP与旅游结合成为创作新亮点,江西上饶、安徽黄山等地与网文企业展开合作[1] 影视剧带动旅游案例 - 《繁花》激活上海黄河路文旅消费,《我的阿勒泰》带动哈萨克草原旅游收入同比增长93.19%[2] - 《春色寄情人》推动泉州文化遗产曝光量同比提升153%,《去有风的地方》成为大理旅游宣传片[2] - 《六姊妹》带火淮南,《与凤行》使缙云仙都景区成为热门打卡点[2] 旅游数据增长 - 2024年泉州晋江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速达31.5%,阿勒泰雪都机场增速50.3%,大理凤仪机场增长39%[2] 文学与旅游的深层联系 - 文学作品通过想象性书写和情感赋意,将自然风景转化为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目的地[3] - 《长安三万里》带动西安大唐不夜城繁荣,景区推出真人诗歌表演吸引游客[3] - 《我的阿勒泰》使原作爆火,同时让阿勒泰成为情感疗愈的旅游打卡地[3] 文学对旅游的情感价值 - 旅行本质是差异化体验,但文学通过情感编码增强归属感,如"恋地情结"理论所述[4] - 文学作品提升旅游地知名度,创造新型文旅业态,激发消费并推动文化传承[4]
在首都北京,赴一场与月季的“倾城之约”
环球网· 2025-05-25 20:48
生态建设 - 北京2024年启动花园城市建设专项规划 通过月季种植等生态工程提升城市景观 [1] - 全市月季栽植面积达2 5万亩 品种超2500个 城市应用品种比30年前增长10倍至上百种 总种植量5000余万株 [2] - 四环路将新增60公里"月季花环" 与现有环路景观形成连贯的"月季项链"体系 [2] 产业创新 - 北京月季产业形成研发 生产 景观应用全链条 年产切花1300万支 盆栽300万盆 年产值超2700万元 [4] - 拥有国家级种质资源圃 国际测试中心等4大科研平台 培育50余个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 [4] - 国际月季大会首次在华举办 凸显中国在种质资源 育种研发领域的全球影响力 [4] 文旅融合 - "花开北京·2025月季文化节"设立14大展区 覆盖3500亩花海 展示3000余个品种 [6] - 推出VR云花展和月季赏花地图 实现线上线下联动 扫码集章可享购花优惠 [6] - 月季主题内容在社交媒体形成打卡热潮 成为城市文旅新IP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