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学研
icon
搜索文档
报名!上海交大医健未来领军人才班第十期
思宇MedTech· 2025-03-28 19:37
课程概述 - 课程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主办 聚焦医疗健康产业未来领军人才培养 强调企业家思维破茧和能力跃迁 [6][13] - 课程已迭代8年 累计培养300位医健行业人才 拥有13家附属医院和21位院士的学术支持 [7][2] 课程价值 - 独创"价值引擎方法论" 以产学研用协同为核心 构建战略眼光和创新能力 [8] - 提供医疗产业全生态布局 整合交大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资源 [7][9] - 课程设置6大模块 覆盖战略诊断 商业模式设计 投融资决策等关键领域 [15][16] 课程内容 - 开学模块聚焦宏观经济增长底层逻辑和医疗行业周期穿越 [15] - 战略模块包含企业第二曲线探索和《五步组合论》实践 [16] - 创新模块设医疗产品设计思维工作坊和丹纳赫并购策略研习 [16] - 跨界模块涵盖银发经济 消费医疗 AI医疗等前沿领域 [16][17] 校友资源 - 每年举办10+场医健未来大会和科学家对接会 [18] - 组织全球游学 覆盖美国梅奥诊所 德国MEDICA展等顶级机构 [19][32] - 校友企业包括迈瑞 联影 微创 威高等医疗头部公司 [18] 师资力量 - 许树强曾任国家卫健委体改司司长 [33] - 张晓鹏具有港股上市公司弘和仁爱CEO经历 [33] - 钱大宏领导上海交大先进医疗芯片研究所 [33] - 宋冬雷为冬雷脑科医生集团创始人 [33]
云南5万吨磷酸铁锂项目即将投产
鑫椤储能· 2025-03-18 14:16
文章核心观点 云南鸿泰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5万吨磷酸铁锂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预计今年5月投产,公司技术研发实力强且产品多样 [1][3][4] 项目建设情况 - 2025年开年以来项目施工现场热火朝天,工人们紧张有序进行安装工作 [1][2] - 所有主体设备已安装完毕,主要建设内容已完成,正进行最后阶段安装工作 [3] - 项目预计今年5月全部建成投产,满产后可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4] 公司概况 - 成立于2008年7月,占地面积409亩,是化工企业,获多项荣誉称号,是曲靖市重点骨干工业企业之一 [4] 公司研发与技术 - 产品研发技术力量雄厚,注重持续创新,与专业机构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产学研结合研发体系 [4] - 技术中心建立和完善国内外技术协助网络,能获取科技动态和技术信息,为公司决策提供依据 [4] - 已获得注册商标1个、实用新型专利技术33项 [4] 公司产品与应用 - 主要生产和经营硫酸、铁粉、磷酸一铵、磷酸铁、磷酸铁锂等产品 [4] - 生产设备工艺先进,采用DCS自动控制系统和自动检测系统,产品质量稳定 [4] - 工业浓硫酸产品广泛用于农业生产肥料、染料医药等众多领域 [4]
国轩2万吨负极材料生产线改建
起点锂电· 2025-03-14 18:49
合肥国轩新材料锂电池负极材料改建项目 - 项目投资8000万元对现有年产2万吨负极材料生产线进行改建,增加半煅及配套实验室设备[4] - 改建后石墨负极材料FJ-1/FJ-2年产量各提升至2万吨,新增FJ-3型号1万吨,总产能从2万吨扩至5万吨[6] - 建设地点位于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现有厂区,新增回转炉、微波消解仪等设备[4] 公司产能规划 - 公司规划年产30万吨负极材料分三期建设,一期10万吨中5万吨已于2021年8月建成,剩余5万吨2023年投产[7] - 拥有肥东工厂和内蒙古乌海工厂,专注于动力电池、储能等领域的新型负极材料开发[7] 江苏前锦新能源实验中心 - 实验室面积1500㎡,配备研磨、烧结、制氮系统等全流程设备,可提供锂/钠电极材料小试及中试服务[9] - 联合清华大学等高校及6家设备企业,覆盖固态电解质、氢燃料电池、碳纳米管等新材料研发[9] 行业活动 - 第七届起点锂电论坛将于2025年3月28日在深圳举办,聚焦技术落地与市场爆发[11]
从硅谷到上海:中微公司改写全球半导体权力版图
新财富· 2025-03-14 15:15
文章核心观点 尹志尧从硅谷回国创办中微公司,带领公司在半导体刻蚀设备领域突破国际巨头技术封锁与专利诉讼,实现国产替代,推动中国半导体设备跻身全球第一梯队,其经历和中微公司的发展印证自主创新和全球化视野的成功范式,为中国科技企业突破“卡脖子”困境提供典范 [2][15] 分组1:铸剑二十年——硅谷熔炉中的技术觉醒与突围 - 1984年尹志尧加入英特尔,解决刻蚀机等离子体分布不均问题,将刻蚀均匀性从±15%提升至±5%,改进被写入英特尔技术白皮书 [5] - 1986年尹志尧跳槽至泛林半导体,重启“多频射频耦合”研发方向,提出“Rainbow”计划,采用双频射频技术和多区气体喷淋系统,解决腔体热膨胀问题,使热稳定性提升300% [7] - 1988年“Rainbow 4500”刻蚀机量产,良率比竞品高12%,晶圆吞吐量快20%,成本降低30%,助泛林市占率飙升至60%,反超应用材料,尹志尧获泛林“终身技术成就奖” [7] - “彩虹计划”项目组15名核心成员中,华人占比超60%,打破硅谷半导体设备领域白人主导隐性壁垒 [8] 分组2:从技术专家到战略家的蜕变 - 1991年尹志尧加入应用材料,率团队走访客户,发现痛点后砍掉三条落后产品线,将60%研发预算投向客户定制化开发,推动业务向“工艺 - 设备 - 材料”三位一体转型 [10][11] - 尹志尧团队开发脉冲等离子体调制技术,助三星将DRAM良率提升至92%,拿下韩国70%刻蚀设备订单;开发“真空传输模块(VTM)”,被台积电副总裁称为“Fab效率革命” [11] - 尹志尧将全球化重心转向韩国与中国大陆,在韩国设立“战情室”,金融危机时逆势扩大投资;推动应用材料与中芯国际签署战略协议,免费开放刻蚀工艺数据库 [12] - 至2004年尹志尧离职时,应用材料刻蚀设备占据全球42%市场份额,亚洲市场营收占比从1991年的18%跃升至65%,催生韩国半导体设备产业集群崛起 [12] 分组3:中微公司突破封锁与发展 - 2004年尹志尧回国创办中微公司,2005年中微推出首台国产干法刻蚀机,引发美国商务部技术封锁 [15] - 干法刻蚀机技术门槛高,全球市场长期被美日企业垄断,市占率超90%,中微突破使中国在刻蚀精度等核心指标达全球第一梯队 [16] - 2007年美国应用材料以“窃取商业机密”为由起诉中微,中微预先布局“去美国化”供应链,覆盖90%零部件,2015年美国商务部解除对中微的“瓦森纳协议”限制 [17] - 2017年中微交付首台5纳米刻蚀机,推动国内企业制程工艺跃进两代,助力中国存储芯片自给率从2016年的5%跃升至2023年的20% [18] - 中微自主研发的CCP与ICP双技术路线,构建全制程设备矩阵,打破“三巨头”市场垄断格局,催化中国半导体产业链垂直整合 [18] 分组4:结语 - 尹志尧断言体现对客观规律深刻认知与对主观信念执着坚守,中微突围在西方技术座架之外开辟新解蔽路径 [20] - 中国用“微米级的改进,纳米级的执着”构建创新叙事,量子效应主导芯片设计时,相关较量刚揭开新篇章 [21]
粤芯陈卫:矢志打造大湾区领先芯片企业
半导体芯闻· 2025-03-03 18:17
文章核心观点 文章围绕陈卫及其创办的粤芯半导体展开,介绍陈卫个人经历与创业历程,阐述粤芯对大湾区半导体产业的贡献,分析其发展模式与战略意义,提出产学研一体化助力科技自立自强的启示 [2][4][15] 人物故事:海归创业助力实干兴邦 校园岁月:绿茵场上的中大记忆 - 陈卫自幼热爱足球,大学前是汕头市足球队成员,1978 年考入中山大学半导体物理系,在校任足球队队长 [5] - 他感谢中大培养,认为足球让其学到团队精神等实用技能,助其取得如今成就 [6] 深耕业界:海归创业打造广州第一“芯” - 1982 年陈卫毕业任教,后赴英深造,30 年深耕半导体行业,见证中国芯片行业发展 [6] - 因广东省半导体代工制造落后,陈卫回乡与伙伴创办粤芯集团,大湾区营商环境和政府支持促使其落地开发区 [7] - 粤芯是大湾区首家 12 英寸晶圆代工量产企业,立项到投产仅半年,开创“粤芯模式” [8] 创新驱动:扎根湾区沃土,服务全产业链 - 陈卫牢记使命,带动大湾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粤芯以“芯科技服务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 [9] - 粤芯从服务消费类企业起步,解决“缺芯”难题,目标是高端模拟芯片,已与广汽等企业深度融合 [9][10] 案例分析:打通关键节点,服务湾区高质量发展 实体经济为本,打造半导体制造先锋引领高质量发展 - 粤芯顺应国家战略,为大湾区贡献“芯”力量,是国内以虚拟 IDM 为营运策略的 12 英寸芯片厂 [11] - 项目总投资 288 亿元分两期建设,三期、四期及研发中心在建,建成后产能将达 12 万片晶圆 [11] 高水平人才培养引领半导体产业创新之路 - 人才是半导体行业关键,我国半导体行业人才缺口大,粤芯研发人员占比 60% [12] - 粤芯与高校科研院所及职业学校合作,形成人才培养链,被誉为广东省半导体行业“黄埔军校” [12] “链主带动”赋能前沿科技产业化 - 大湾区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带动半导体芯片需求,粤芯与广汽等“链主”合作,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13][14] - 陈卫发起多个行业协会,粤芯带动近 150 家企业集聚,实现上下游企业空间协同 [14] 启示:产学研一体化助力科技自立自强 企业所长,国家所需 - 粤芯发展离不开大湾区政府支持,其缓解广东“缺芯”难题,带动企业落地和产业链发展 [15] - 陈卫希望高校服务国家实体经济战略,学子走出象牙塔,结合学问与实业兴邦 [16] 为硬科技龙头企业构建优良营商环境 - 硬科技企业对要素投入要求高,政府应出台政策吸引半导体人才,防止人才外流 [17] - 国内半导体市场存在过度竞争,政府需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为科创企业营造公平市场环境 [18]
储能联盟携手中国石油大学,加速储能产学研融合!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3-01 16:33
文 |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 月 2 1 日下午,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创始人兼常务副理事长俞振华、副秘书长李臻一行 到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进行调研。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校长张广清、新能源与材料 学院、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的教师代表参加座谈。 双方围绕储能技术的前沿研究、产业化落地的可行性以及专业人才的培育等关键议题展开了 广泛交流。双方同时就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 2025)相关事宜进行沟通。 张广清对俞振华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他表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响应国家绿色低碳转 型号召,积极布局清洁低碳智能学科群, 于2 0 22年获批建设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 台,在储能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双方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国际交流等方面需求契合,具 有广阔的合作前景,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为能源行业发展贡 献力量。 俞振华介绍了联盟在储能产业研究、政策推动、活动交流等方面的成果, 长期以来将推动产 学研协同发展作为重要使命, 希望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储能技术研发、产业应用及人 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 (ESIE2025)定于2 ...
报名!上海交大医健未来领军人才班第十期
思宇MedTech· 2025-02-28 18:08
课程概述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推出"医健未来领军人才"课程,旨在培养医疗产业复合型人才,课程已迭代8年,累计培养300位学员[2] - 课程聚焦医疗行业趋势、挑战与创新,帮助学员理解产业发展脉络和未来方向[10] - 独创"价值引擎方法论",以产学研用协同为核心,构建企业家思维体系[8] 课程价值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拥有13家附属医院、21位院士及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提供强大学术支持[7] - 课程强调产业全生态布局,为学员提供资源匹配和创新机会,助力行业领先[9] - 通过微咨询、工作坊等形式,帮助学员制定战略路径、管理并购决策[11] 课程模块 - **开学模块**:涵盖企业家思维破茧、中国宏观经济逻辑、医疗行业周期思考[15] - **趋势研判**:分析医疗行业新形势,探讨企业第二曲线增长[16] - **战略诊断**:从机遇捕捉到战略定制,包括战略解码与实现路径[16] - **商业模式**:通过工作坊识别医疗健康独特价值,设计商业模式[16] - **创新增长**:医疗产品创新设计思维工作坊,聚焦客户洞察[16] - **投融资**:涵盖医疗投资并购、科技型企业早期孵化及丹纳赫投资策略[16] - **跨界融合**:探讨银发经济、消费医疗及医疗科技应用(AI、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16][17] 校友资源 - 校友会每年举办10+场活动,包括医健未来大会、科学家企业家对接会[18] - 组织全球游学,参访美国斯坦福、梅奥诊所、德国内卡河谷等顶尖机构[19][32] - 产学研资源对接涵盖上海交大附属医院、迈瑞、联影等头部企业及特色园区[18] 师资力量 - 汇聚医疗、经济、管理领域专家,如许树强(国家卫健委体改司原司长)、宋冬雷(冬雷脑科创始人)、吴士君(爱尔眼科董秘)[33] - 投资机构代表包括君联资本、为来资本、高特佳等高管[37]
报名!上海交大医健未来领军人才班第十期
思宇MedTech· 2025-02-22 17:19
课程概述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推出"医疗与健康未来领军人才"课程,旨在培养医疗产业复合型人才 [2][6] - 课程采用独创的"价值引擎方法论",强调产学研用协同 [8] - 课程为期一年,包含6大模块,涵盖思维跃迁、战略诊断、商业模式设计等内容 [15][16] 课程价值 - 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13家附属医院和21位院士资源 [7] - 提供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支持 [7] - 构建医疗产业全生态布局,促进资源匹配和创新机会 [9] 课程收益 - 帮助学员深度理解医疗产业发展脉络和未来方向 [10] - 指导企业制定战略执行路径,推动持续成长 [11] - 培养企业家在不确定市场中制定增长战略和管理并购决策的能力 [11] 课程模块 - 开学模块聚焦企业家思维破茧和行业洞察 [15] - 趋势研判模块分析医疗行业新形势与挑战 [16] - 投融资模块涵盖医疗投资并购和科技企业孵化 [16] - 跨界模块探讨银发经济、消费医疗和医疗科技应用 [16][17] 校友资源 - 每年举办10+场医健未来大会和科学家企业家对接会 [18] - 提供全球游学机会,包括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地 [19][21][22][23] - 校友可参访医疗头部企业如迈瑞、联影、美敦力等 [18] 师资力量 - 汇集医疗、经济、管理领域专家 [33][34][35] - 包括上海交大教授、医院管理者、企业高管等 [34][35] 课程安排 - 计划2025年年中开学,学制一年 [37] - 学费9.9万/人,提供早鸟价和团购优惠 [37] - 结业颁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证书 [37]
国轩成立新公司;6C铁锂电池即将上车;孚能全固态电池面世;设备龙头连续中标;比亚迪获最大储能订单;美国对中国锂电材料发起双反调查
起点锂电· 2025-01-19 10:48
新能源新材料实验中心启用 - 江苏前锦牵头联合5家主机厂商及3所高校组建新能源新材料联合实验室,面积1500㎡,提供小试/中试服务及产线建设 [1][2][40] - 实验室配备研磨/干燥/烧结等全流程设备及气体系统,覆盖锂钠电池材料/氢燃料/半导体/石墨烯等12类新材料领域 [2][40] - 已具备千吨级处理能力,采用产学研模式,未来将持续升级装备拓展实验领域 [2][40] 电池技术创新进展 - 孚能科技发布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超400Wh/kg并通过针刺测试,计划2025年放大验证,下一代产品研发目标500+Wh/kg [7] - 上汽通用与宁德时代合作6C超快充铁锂电池,10分钟补能350km,2025-2027年将推12款新能源车型 [10] - 翔丰华硅碳负极材料移交多家厂商测试,配合固态电池开发 [17] - 华自科技已向头部厂商交付半固态电池产线 [22] 产能扩张与项目建设 - 国轩高科柳州成立电池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覆盖电池制造/销售全链条 [6] - 瑞庆时代二阶段项目新增集装箱生产,建成后将成为广东首个电芯-储能全链条基地 [8] - 尚太科技调整山西负极项目至20万吨,投资额从120亿降至40亿元 [16] - 华夏国盛河南3万吨氢氧化锂项目开工,同期签约27.5亿元新能源项目 [18] 材料领域投资动态 - 山东孚日鸿5万吨硅碳负极项目获批,总投资9亿元,设备规模1396台套 [19] - 湖南子廷1万吨碳酸锂项目落地,投资2亿元改造现有锌锭产线 [20] - 赣锋锂业引入5亿元增资用于南昌锂电基地建设,股权稀释至16.67% [12][13] - 龙蟠科技签订2026-2030年磷酸铁锂供应协议,并收购电池回收企业山东美多 [15][23] 回收与循环经济 - 中伟循环1万吨碳酸锂产线达产,年处理退役电池5万吨减碳20万吨 [25] - 博萃循环获近亿元B轮融资,聚焦电池材料短程闭环 [24] - 赛可韦尔完成亿元A轮融资加码退役电池回收,获3亿元银行授信 [26] - 永州落地60亿元循环经济项目,涵盖锂电池回收/再生铝等业务 [28] 市场数据与政策 - 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1286.6万辆渗透率40.9%,出口128.4万辆增6.7% [30] - 美国对中国活性阳极材料发起双反调查,涉案金额2.6亿美元占美进口份额60% [14] - 零跑汽车Q4实现单季度盈利,成为第二家盈利新势力车企 [33] - 特斯拉在美召回23.9万辆电动车,涉及Model 3/Y/S/X后视摄像头故障 [37] 产业链配套动态 - 赢合科技中标头部客户涂布/组装线订单,超高速切叠机效率达0.1秒/片 [21] - 宁德时代香港首座巧克力换电站动工,配套红旗E-QM5车型 [9] - 比亚迪中标沙特12.5GWh储能项目,累计订单达14.5GWh [11] - 江铃发布搭载孚能SPS电池的羿驰05轿跑,支持超高倍率充放电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