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乡村振兴
icon
搜索文档
湖北通城农商银行“贷”动竹产业“竹”梦绿色
证券日报· 2025-07-20 19:06
公司运营情况 - 湖北通城县五里镇尖山村竹木有限公司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主要生产竹筷、牙签等热销产品,日加工竹材60吨,产出竹筷50万双 [1][2] - 公司正在扩建环保炭项目,计划利用竹屑竹渣生产环保新材料,项目用地已平整完毕 [1] - 公司获得通城农商银行200万元贷款支持,用于新设备采购,加速扩建计划实施 [1] - 公司为周边村民提供60余个就业岗位,实现"绿了竹林,富了乡亲"的社会效益 [2] 金融支持措施 - 通城农商银行推出"绿色+普惠"金融服务模式,支持竹产业向绿色化、低碳化、循环化、高附加值化转型 [1] - 银行组建"金融服务队"深入企业摸排需求,建立"一企一档"融资台账 [2] - 银行灵活运用"信用价值贷"、"好企贷"等专属产品降低融资门槛,开通绿色信贷审批"快速通道" [2] - 银行实施从项目评估到资金监管的全流程跟踪管理,确保贷款用于企业绿色转型 [2] - 截至目前,通城农商银行累计发放绿色贷款100笔,总金额达4.5亿元 [2] 行业发展动态 - 通城县五里镇依托当地丰富竹林资源,积极发展竹木加工产业 [1] - 金融支持推动竹产业从传统加工向环保新材料领域延伸,实现竹子全生命周期利用 [2] - 行业响应国家"以竹代塑"倡议和"双碳"目标,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 [1] - 银行在清洁能源、污水处理等重点领域投入,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 [2]
中国银行中宁支行创新产品助力宁夏枸杞产业蓬勃发展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20 18:29
行业概况 - 宁夏中宁县枸杞产业凭借耐旱耐盐碱特性在原本不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土地上蓬勃发展,形成覆盖种植、加工、流通的"红色产业链" [1] - 枸杞精深加工产业带动近百家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推动枸杞酒、枸杞面膜、枸杞原浆等高附加值产品研发 [1] 金融服务支持 - 中国银行中宁支行创新推出"枸杞贷"普惠助农信贷产品,走访全县11个乡镇200余户种植经营主体,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 [1] - 通过"政府+企业+银行"三方合作增信模式,依托"宁科贷"产品解决企业科研投入、成果转化中的融资难题 [1] - 累计为枸杞行业企业发放贷款48笔金额超1.5亿元,为个人客户发放贷款近300笔金额超1亿元 [2] 企业案例 - 某枸杞食品科技公司在中国银行专属金融服务支持下,实现深加工核心技术研发与设备升级,效能显著提升 [2] - 种植户通过"枸杞贷"扩大种植规模,头茬枸杞因口感好、甜度高带来丰收收益 [1] 产业成效 - 金融服务链覆盖全环节,推动产业链延长与产品附加值提升,助力乡村振兴 [1] - 从戈壁荒滩到产业兴旺,枸杞产业成为当地致富支柱 [2]
农行诏安支行添金绘绿 “八仙”出圈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20 17:55
八仙茶产业概况 - 八仙茶产于福建省诏安县,因种植于八仙山下得名,当地被誉为"中国海峡硒都"和"中国八仙茶之乡" [1] - 诏安县地理条件优越,日照充足,高山云雾缭绕,土壤富含硒元素,为茶叶品质提供天然优势 [1] - 目前八仙茶种植面积达4.25万亩,年产值超12亿元,形成40多个专业生产村和80多家加工企业的产业规模 [1] 茶农生产情况 - 2023年因天气晴朗居多,八仙茶品质优于往年,茶青价格上涨直接提升茶农收入 [1] - 茶农面临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资金周转压力,需短期融资支持 [1] - 农行诏安支行通过"富民贷"产品,3天内完成20万元贷款发放,解决茶农胡武聪资金需求 [1] 茶叶加工环节 - 茶叶加工厂需完成摊晾、摇青、炒制、揉捻、烘干、筛选等完整工序 [2] - 设备更新和人工成本上涨导致资金压力,例如胡舜权茶厂曾因30万元资金缺口面临经营困难 [2] - 农行通过"农担贷"产品提供30万元贷款,该客户与农行保持7年合作关系,贷款额度从8万元提升至30万元 [2] 金融支持措施 - 农行诏安支行针对茶产业推出"惠农e贷"等普惠金融产品,覆盖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 [2] - 采取主动上门服务模式,组建专门金融服务小队,最快3天完成贷款审批发放 [1][2] - 金融支持推动八仙茶从农产品升级为年产值12亿元的富民产业,实现"绿叶子"到"金叶子"的转化 [2]
践行金融为民初心 护航人民美好生活——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以普惠金融之笔绘就脱贫地区民生保障新图景
证券日报· 2025-07-20 17:49
政策导向与行业机遇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对脱贫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的新要求,为保险业参与普惠金融带来新机遇 [1] - 保险机构通过产业扶持、医疗援助、教育支持、保险保障等方式带动脱贫地区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 [1] 公司实践案例:产业帮扶 - 中国人寿寿险黑龙江省分公司在勃利县抢垦乡福利村建立绿色生态豆油加工厂,利用闲置房产节省5万元以上翻新成本,并注入20万元启动资金 [2][3] - 加工厂2023年6月投产,每日消耗2700斤大豆,产出300余斤豆油和2200余斤豆饼,实现产值近200万元,累计收益20余万元 [3] - 计划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豆油加工、大豆供应、养殖业联动的完整产业链 [3] 公司整体帮扶成效 -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承接1445个帮扶点工作,购买帮扶农产品3100余万元 [4] - 通过"政策性保险+商业保险"融合框架,2024年涉农保险承保186.58万人,提供人身保险保障超1万亿元 [5] 普惠金融战略方向 - 公司提出"四个坚持"深化普惠金融实践:人民至上、守正创新、系统思维、长期主义,旨在提升普惠金融的深度、速度、厚度和温度 [6] 民生保障举措 - 在重庆市城口县为特困人员提供保险理赔案例:通过特困人员保险和惠民济困保解决医疗费用缺口2.69万元 [4][5] - 公司持续完善农村保险保障体系,防范因病返贫风险 [5]
7月19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19 20:55
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振兴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现代化国家需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实现乡村振兴[1][7] - 2023年是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各地正加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7] 能源与基建 -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工,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仪式[2][8] - 李强总理在西藏调研期间重点关注当地发展情况[3][9] 文旅消费与城市更新 - 暑期县域旅游升温,小县城凭借独特风土人情和交通优势成为热门目的地[4][10] - 景德镇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通过微改造保留瓷都特色并激发城市活力[11] 宏观经济数据 - 上半年全国水利建设投资超5000亿元[13] -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进出口同比增长4.3%[13] - 商务部贸易对接活动意向成交金额达480亿元[13] 产业政策 - 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进一步规范[13]
“凉爽+产业”拉动消费“花”样翻新 “荷”你相遇让老产业焕发新活力
央视网· 2025-07-19 16:20
荷花观赏与旅游产业 - 圆明园拥有200多个荷花品种,包括百年古莲和倾城、金秋等品种,整体花期持续至8月份 [5] - 济南大明湖以明湖碧莲、明湖红莲等珍品荷花闻名,与亭台楼阁构成经典夏日图景 [6][9] - 江西广昌县11万亩莲田种植太空莲系列品种,"太空莲36号"占全国80%白莲产区,年推广面积超200万亩 [13] - 云南文山普者黑国家湿地公园有4万亩野生荷花,珍稀品种包括"大洒锦"和"小洒锦" [16][19] - 贵州安顺十里荷廊日均人流量超万人,带动上千间民宿客房和周边旅游经济 [27][31] 荷花品种与科技创新 - 圆明园2017年发现11颗古莲子,经培育于2019年复活开花 [5] - 江西广昌自1994年起6次将白莲种子送入太空,培育出"太空莲36号"等核心品种 [13] - "太空莲36号"具有产量高、花期长、抗病性强等特点,种植户每亩收入约3500元 [13] - 云南文山"大洒锦"为红白双色花,"小洒锦"花瓣边缘镶嵌紫红色花边 [19] 荷花经济与乡村振兴 - 江西广昌太空莲产业带动当地民宿、餐饮收入超2亿元 [13] - 贵州安顺十里荷廊从贫困村转型为旅游示范点,通过赏花、采藕等实现乡村振兴 [22][24] - 福建建宁县1200多名"莲二代"回乡创业,发展观光旅游和直播带货 [45][52] - 建宁县高峰村新开几十家民宿并建立直播基地,人气不断提升 [50] 荷花消费与新业态 - 苏州荷花相关消费升温,荷花花束价格10-30元不等 [36] - 拙政园举办第30届荷花展,展出200余种特色珍品荷莲 [37] - 苏州平江路推出荷花宴等创新消费场景 [41] - 福建建宁"云导游"通过社交媒体分享美景美食并直播带货 [48]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生态何以惠民生?纳木措“高原文旅”实践谱新曲
中国新闻网· 2025-07-19 14:37
纳木措景区生态保护与开发 - 景区位于西藏拉萨市当雄县,海拔4718米,是西藏旅游热门打卡点,被誉为高原"蓝宝石" [1] - 过去存在车辆乱停、垃圾乱扔等问题,近年通过政府与村民协作实施科学管理 [1] - 采取"减法"策略:划分核心保护区与游览区,严禁核心区开发,控制游客量不超过生态承载力 [3] - 采取"加法"策略:引入新能源接驳车、环保厕所、生态监测站等科技手段实现绿色观光 [3] 景区经营与经济效益 - 2024年营业收入达7000万元人民币,预计2025年增至8000万元 [4] - 直接或间接带动约5000名群众增收,2025年预计增收总额5000万元 [4] - 85%岗位(生态护林员、讲解员等)聘用本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4] - 村民通过合作社经营"牵牛拉马"项目,每户年均增收约3万元 [4][5] 文旅创新与社区发展 - 开发民族非遗工坊,销售织物、唐卡等文创产品 [5] - 筹备"生态研学+文化体验"路线及实景演出节目 [5] - 设立"生态奖励基金"支持乡村文化活动室建设 [5] - 典型案例:村民格桑扎西从保安成长为景区专职摄影师,其家庭多名成员在景区就业 [4][5] 生态改善与游客反馈 - 游客反映湖畔鸟类数量显著增加,水质改善明显 [3] - 景区通过照片宣传(如格桑扎西作品)提升网络吸引力 [5] - 环保措施实现污水零排放,生态监测站实时跟踪水质植被变化 [3]
红色沃土焕新能 老区市民乐享“推窗见绿”新生活
央视新闻· 2025-07-19 14:03
历史背景与红色资源 - 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由中国共产党在河北、山东、河南交界地区创建,1938年3月中共冀鲁豫边区省委成立,领导冀南抗日根据地建设 [1] - 八路军129师东进抗日游击纵队1938年2月进驻南宫县城,以此为基地扩展冀南抗日根据地,覆盖邢台、邯郸、衡水部分地区 [1] - 1939年1月八路军第129师386旅在香城固伏击战中歼灭日军200余人,摧毁汽车8辆,缴获火炮4门 [2] - 抗日战争期间冀南根据地军民累计作战13000余次,毙伤日军12000余人、伪军29000余人 [2] - 南宫现存15处红色旧址,2024年红色研学路线吸引20余万人次参与,覆盖360多所学校及310家机关单位 [2] 羊绒产业集群发展 - 南宫羊绒服装服饰产业集群为河北省重点特色产业集群,2024年营业收入达140亿元 [3] - 集群拥有2400余家生产销售企业,带动就业超4万人 [3] - 2024年企业订单同比增长10%,车间满负荷运转仍供不应求 [3] - 当地延续棉花加工传统,形成完整羊绒产业链条 [3] 乡村振兴与特色农业 - 南宫发展黄韭产业年产值达2亿元,合作社流转土地500余亩 [3][4] - 黄韭种植使农户每亩增收超1万元,村民可通过工资+分红模式获得收益 [4] 民生改善与城市建设 - 南宫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持续增长,实现"推窗见绿" [5] - 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居住环境,配套完善形成15分钟生活圈 [5]
江门市开平大沙茶品牌推介活动在大沙里·欢茶谷举行
南方都市报· 2025-07-19 11:17
大沙茶产业发展现状 - 大沙镇茶叶种植面积超3.5万亩 年产干茶1812吨 综合产值超3.95亿元 [9] - 培育出"大沙里""天露仙源""岗坪茶""岭露红""尚源"等多个中高端茶叶品牌 [9] - 12家企业在红茶类、绿茶类、白茶类、创新茶类评鉴活动中获得特别金奖及金奖 [11] 产业升级与科技赋能 - 开平市政府聘请5位院士专家担任大沙茶产业发展与规划顾问 [1] - 广东省茶叶学会科技服务站正式落户大沙镇 [4] - 与科技特派员签约引进优质茶树品种 加强加工技术 [12] 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 - 大沙茶成功入选广东省重点培育的十亿元级现代茶叶产业集群 [9] - 与广东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等8家湾区企业/机构达成战略合作 [16] - 推动"茶产业+"模式 与康养文旅产业、美食文化结合发展 [5] 产业规划与发展战略 - 确定品种布局 通过加工工艺展现茶的滋味和香气 [7] - 政府、行业协会、茶企三方联动推进产品标准化建立 [7] - 计划借助新媒体、侨乡文化、大湾区区位优势提升品牌影响力 [16] 产业融合与特色发展 - 推动茶生态、茶旅游、茶文化深度融合 [7] - 依托"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生态优势建设生态茶园 [9] -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 [19]
清风为伴产业兴丨致富路上荔枝红
荔枝产业发展现状 - 合江县是中国晚熟荔枝之乡,全国最晚熟的荔枝集中产区,荔枝种植面积达30.6万亩,年产量超1亿斤,产量产值占全省90%以上 [1] - 荔枝产业已成为当地助力群众增收致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特色产业 [1] 政府监督与支持措施 - 县纪委监委将荔枝产业纳入乡村振兴重点监督清单,通过现场接访、召开坝坝会等举措收集群众意见建议 [1] - 采取"室组地+行业部门"联动模式,紧盯种植、销售、惠农政策落实等关键环节开展监督检查 [1] - 督促解决全镇15个村(社区)水管"最后一公里"入田入户问题,缓解因降水偏少导致的荔枝树缺水问题 [2] 资金监管与案件查处 - 县纪委监委对近年信访举报、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线索大起底,共查办案件7件,挽回经济损失135万余元 [2] - 查处荔江镇柿子田村原党委书记王某某挪用荔枝产业资金50万元案件,涉案总金额198.87万元 [2] - 督促规范村财镇管等制度机制,加强资金使用公开公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