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

搜索文档
“西藏游”热度攀升,高原文旅激活发展新动能
新华社· 2025-05-21 21:38
新华社拉萨5月21日电题:"西藏游"热度攀升,高原文旅激活发展新动能 新华社记者春拉、潘一景 随着气温回升,海拔4718米的纳木错迎来了一年中最富诗意的时刻。湛蓝的湖水挣脱冰面的束缚,与远 处的念青唐古拉山相互辉映,吸引了一批批游客来到湖畔观赏。 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党组书记赵兴邦介绍,在实体展馆沉浸式体验与云端平台数字展陈的双轨驱动下,西 藏全区博物馆体系正日益完善,在文旅融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持续增加的铁路列车和民航班机,为游客来藏旅游提供更多便利。 "今年以来,我们已累计开行14趟进藏旅游专列,相比去年同期增加2趟。'五一'假期期间,青藏铁路集 团公司累计发送旅客56.96万人次,同比增长7.89%。"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客货管理部副主任李 葭说。 19日上午,随着TV9971航班在日喀则和平机场平稳降落,日喀则市迎来67名来自日本、阿根廷的外籍 游客,这是今年以来西藏规模最大的入境包机游客团组。 "开湖日"现场格外热闹,不仅有取水等"开湖"仪式,还有精彩表演和非遗体验。"我第一次来纳木错, 真幸运能赶上'开湖'盛景!"来自四川成都的游客白丹特意穿上了藏族传统服装来拍照。 系列文旅活动精彩纷呈,"西藏 ...
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合龙”时种植的玫瑰花开了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21 18:01
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玫瑰产业发展 产业规模与种植情况 - 于田县玫瑰种植面积达7.2万亩,拥有2000余户种植户 [7][11] - 当地培育出耐旱、适应性强的沙漠玫瑰品种,存活率达90% [7][9] - 玫瑰花采摘季每日花瓣交易量可达30吨,价格较往年上涨 [9][11] 产业链与经济效益 - 成立3家合作社,加工玫瑰花馕、玫瑰纯露等产品,提升附加值 [11] - 玫瑰花采摘高峰期带动7000余人次季节性就业,日工资120-150元 [13] - 村民采摘效率为30-50公斤/人/天,花瓣与花蕾分用途采摘 [1][3] 生态与文旅价值 - 玫瑰植株密集形成花垄,枝叶阻挡风沙、根系固沙锁土,防风固沙效果显著 [9] - 文旅部门推出采摘体验、摄影绘画等活动,"文旅+"模式延伸产业链 [5][15] - 非假期仍吸引游客赏花打卡,形成沉浸式文旅消费场景 [5] 技术与管理创新 - 清晨5-9点采摘花蕾(制茶/精油),避开高温时段采摘花瓣(制酱) [3] - 种植区外围搭建防风网,配合滴灌带管护提升成活率 [7] - 10万株玫瑰苗成功种植于沙漠锁边工程区域,实现生态修复 [7]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文旅新探丨广州永庆坊见闻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21 17:26
永庆坊改造与运营成果 - 永庆坊占地面积11.37万平方米,保留79处建筑遗产并引入2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旅地标 [2] - 2023年客流量超2000万人次,商户数量从2016年36家增至130多家,物业出租率超98% [8] - 2024年街区营业额超2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显示强劲的商业增长潜力 [8] 非遗文化业态发展 - 非遗街区聚集12家大师工作室,涵盖广绣、饼印、活字印刷等业态,其中"字活"活字印刷体验店通过互动体验活化传统技艺 [4][6] - 广绣工作室推出1800多种颜色、30余种绣法的创新产品,如音箱、冰箱贴等,年销售额显著提升 [7] - "余同号"饼印店作为五代传承项目,吸引海外侨胞定制手工饼印,体现非遗商业化价值 [6] 文旅融合与产业规划 - 粤剧艺术博物馆年办千场免费惠民演出,日均3场,带动文化消费与游客粘性 [8] - 政府计划加快微改造进度,培育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产业链,打造广州首个产业集聚区 [11] - 街区通过"绣花式"改造保留岭南建筑特色(骑楼、满洲窗等),同时引入潮品商店等新业态,形成"旧建筑+新内容"模式 [2][4] 文化IP与消费场景创新 - 活字印刷、广绣等非遗项目通过体验课程(如剪纸、饼印制作)转化为消费场景,提升游客参与度 [6][7] - 粤剧元素与名人旧居(如李小龙祖居)结合,强化街区文化IP吸引力 [7][11] - 街区设计兼顾居民生活与商业运营,楼上居住区与楼下商业区共存,形成独特烟火气 [2][11]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28日启幕
央视网· 2025-05-21 17:21
活动概述 -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将于5月28日至6月3日在成都举办 主题为"增进交流互鉴 激发传承活力 共享美好生活" [1] - 活动由四川省人民政府 文化和旅游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共同主办 [1] - 非遗节聚焦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展示非遗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创新成果 宣传非遗品牌IP与相关领域的深入合作 [1] 展示保护成果 - 本届非遗节共有近600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参展参演 [1] - 开幕式巡游中51支国内外队伍将开展行进式表演 [1] - 广东坪山麒麟舞社区队伍和四川槐树街社区队伍展现"非遗在社区"的生机活力 [1] - 川剧 四川清音学生队伍展示"非遗进校园"的青春力量 [1] - "人间好时节"主题展览展示自贡灯会 潍坊风筝 龙舟说唱等岁时节令习俗 [1] 群众参与 - 推出国际非遗美食周 8个世界美食之都带来特色美食项目 与全国各地70余项饮食类非遗代表性项目汇聚成美食集市 [2] - 设置家庭厨艺秀 非遗节里过端午等贴近生活的互动项目 [2] - 传播中医药文化 在主会场和成都市社区 街区 景区等开展健康咨询服务 [2] - 围绕端午习俗开展龙舟竞渡 群众文化汇演 传统技艺展示 节日民俗互动等活动 [2] 科技赋能 - 设置科技赋能非遗专题板块 16家研究机构和科技企业依托桑蚕丝织技艺 西游传说等非遗项目推出30余项可参与 可互动的科技体验装置 [2] - 通过游戏 VR数字展览 短视频等多种形式拓展非遗呈现方式 [2] - 《二十四节气》手游 《有趣的甲骨文》VR数字艺术展 太极拳数字文化体验空间等将首次发布 [2] - 开展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交流分享 深入探讨"文旅融合" "科技赋能"等热点话题 [2] 非遗消费 - 开展非遗品牌IP授权展示 推介和交易 深化非遗与相关知名品牌合作 [3] - 组织丝路锦绣展 推动蜀锦蜀绣及相关产业发展 [3] - 吸引全国游客在端午节期间购买非遗好物 品尝非遗美食 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 [3]
探秘鸡冠山东北抗联密营遗址:深林中的“红色堡垒”
新华社· 2025-05-21 16:31
鸡冠山东北抗联密营遗址群概况 - 遗址群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木兰县鸡冠山深处,曾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重要根据地,赵尚志等抗联名将在此指挥战斗[1] - 1936年抗联第三军规模从300余人扩张至6000人,创建了东北地区规模庞大的抗日游击区[1] - 遗址群包含指挥所、军营、粮仓、医院等337个设施,战壕和交通壕总长1610延长米,发现革命文物上万件[2] 遗址群历史价值与考古发现 - 密营群是集作战、生产、生活于一体的综合性军事基地,防御体系设计科学完备[1] - 考古发现包括弹头、碳化食物、女兵用品等,印证了抗联将士的艰苦斗争[2] - "锯齿"形交通壕长达600多米,依山势设计体现战术智慧[1] 文旅开发与保护进展 - 当地已修建登山石阶、木质栈道等基础设施,提升旅游体验[3] - 2022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3] - 正筹建遗址展览馆并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计划打造抗联文化品牌[3]
四川石棉:红色热土的全面振兴
中国经济网· 2025-05-21 16:24
但石棉县的产业跃迁远不止于此:从石棉矿产开采到水、光等清洁能源利用;从传统农耕作业到智慧农 业发展;从大渡河两岸万亩果园到安顺场红色文旅集群;从灾后重建的"安居梦"到基层治理的"创新 路";从产业振兴的"致富经"到文旅融合的新画卷…… 这片曾见证红军强渡大渡河壮举的土地,近年来立足资源禀赋,无不展示其从资源依赖到多元驱动的产 业跃迁。如今,正以能源转型、农业革新、文旅融合、基层善治等多元实践,书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 的"长征答卷"。 清洁能源:大渡河上的"双碳"实践 "因矿而生,因电而兴。"国能大渡河老鹰岩(四川)水电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平用这8个字,精准概括出 石棉县产业经济的蜕变轨迹——从传统矿产开采到清洁能源开发的世纪跨越。 作为全国现存唯一以矿产命名的建制县,石棉县人均水资源量达2.37万立方米,相当于全国2024年平均 水平的近11倍。22条流域面积超50平方公里的河流,孕育出520万千瓦装机容量、200亿千瓦时年发电 量、178家水电企业的庞大清洁能源矩阵。 肖平团队正在推进建设的老鹰岩水电站,将以72万千瓦总装机(一级30万+二级42万),为这个清洁能 源占比超90%的县域再添32亿千瓦时年均发电量 ...
山河锦绣迎客来 文旅消费花样多
消费日报网· 2025-05-21 10:43
文旅活动创新 - 杭州市西湖区以"北纬30°派对 解锁西湖B面"为主题,通过艺术、科技、市集、演艺等多元形式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 [2] - 活动选址三墩东巢·碾米厂当代艺术中心,体现工业遗址活化与"文旅+"跨界融合的发展思路 [4] - 现场设置50个"五感"摊位、30余场特色课程及六大沉浸式体验板块,展示疗愈生活方式与科技魅力 [5] 文旅产品与线路 - 西湖区发布十大主题线路,涵盖亲子、青年、养宠群体,包括文物可阅读、艺术疗愈、户外运动等特色内容 [4] - 推出"5·19惠民政策",包含景区优惠、文旅权益卡等举措,支持文旅企业并吸引游客 [4] - 四川乐至文旅展示非遗乐至蜀绣、剪纸及特色商品,并推出"历史文化深度游专线"串联两地文化瑰宝 [8][9] 目标群体与营销策略 - 西湖区针对"Z世代"推出"高校文旅星推官"计划,吸引高校学子通过新媒体创作发掘"西湖B面" [5] - 邀请科技、文化领域青年代表加入"文旅宣推官"队伍,为文旅注入青春活力 [5] - 乐至文旅通过川剧表演、趣味打卡装置等互动形式吸引游客,打造文化传播"强磁场" [8][12] 区域合作与成效 - 西湖区深化"文旅+百业"跨界联动,以7大领域30个新消费培育监测点推动文旅与新消费共振 [5] - 乐至与成华区联合推出精品旅游线路,开启文旅协同发展新篇章,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9] - "五一"假期西湖区四大现象级文旅新业态全面爆发,交出色成绩单 [6]
福建将推出1300多场文旅活动、230多项优惠政策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21 08:33
此外,福建省诚信促进会和福建省旅游协会联合发布《锻造最美的福建风景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倡 议书》,号召全省文旅行业共守生态底线、共塑品质服务、共促融合发展。(苏海森) 活动现场表演了文旅魔术脱口秀《福中生有福气多》、文旅舞蹈《漳韵风华》、文旅歌曲《来福建歌唱 山海》等节目,发布了福建省"5.19中国旅游日"主题宣传片,并推出"山海奇遇.福见成长"十大夏季亲子 精品旅游线路。 福建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厅将结合"一路山海一路歌"文旅消费主题年,进一步深化文旅融合, 打造新产品,培育新业态,为即将到来的暑期市场充分预热,进一步拉动文旅消费,助力文旅经济高质 量发展。 围绕"5.19中国旅游日"及即将到来的暑期等重要节点,福建全省共推出1300多场文旅活动、230多项优 惠政策,通过企业联动、景区让利、交通赋能、精准施策等多个维度,打造一场覆盖全域、贯通全链的 文旅惠民盛宴。 据悉,优惠措施和暑期活动涵盖消费券、门票减免、年卡优惠等,如"世遗追光有福卡"福建世遗旅游年 卡、携程5.5大促专场直播、"清新福建"文旅惠民卡首发定价199元一卡畅玩全省80多家景区并可以优惠 入住20余家高星级度假酒店等。 5月19 ...
从历史深处走向更远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洛阳龙门石窟考察回访记
河南日报· 2025-05-21 08:06
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 文旅融合前景广阔,需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1] - 洛阳龙门石窟作为文化遗产,通过保护利用推动文旅产业升级 [2] - 科技赋能文旅产业,如数字化档案、三维扫描等技术提升游客体验 [13][14]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 龙门石窟拥有2345个窟龛、近11万尊佛像、2800多块碑刻题记,展现中国石刻艺术最高峰 [3][5] - 文化遗产保护需科学专业,结合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手段,如X射线荧光仪分析颜料成分 [10][11] - 研究院针对石窟围岩崩塌、雕刻品风化和渗漏水三大病害进行保护修缮,基本解决主要问题 [10] 数字化与科技应用 - 2005年起龙门石窟研究院建立数字化档案,利用激光扫描、高清摄影留存文物数据 [13] - 三维数字化扫描技术为文物建立高精度数字档案,实现文物可移动展示 [14] - "云上龙门"小程序和"无上龙门沉浸体验馆"提供360度文化沉浸体验,吸引年轻游客 [16] 历史文化价值与传播 - 龙门石窟造像风格体现中原文化与大丝绸之路文化交融,如"秀骨清像"和"大唐风范" [15] - 洛阳拥有3项世界文化遗产和5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华夏文明重要地标 [15] - 通过文化产品挖掘景点历史价值,提升游客学习体验,增强文化自信 [16]
习近平总书记对洛阳的关心关爱在当地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 牢记总书记嘱托 推动高质量发展
河南日报· 2025-05-21 08:06
制造业创新与发展 - 洛阳轴承集团拥有国内首条特大型轴承智能生产线,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和"5G+工业物联网"系统实现全程数字化生产 [2] - 公司产品涵盖9大类型、3万余种轴承,从内径6毫米到外径15米,2024年营收46.99亿元、净利润2.26亿元 [2] - 中信重工自主研发矿井提升机、矿物磨机等装备,拥有1600多项专利和300多项国内/世界首创技术 [4] - 中信重工在2025郑州工业装备博览会展出国内首个高端嵌入式微内核操作系统,打破国外垄断 [4] 文旅产业升级 - 洛阳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1.5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208.59亿元,同比增长13.48%和16.02% [13] - 2024年牡丹文化节接待游客1033.71万人次,旅游收入82.93亿元,同比增长1.69%和5.72% [13] - 洛阳发展沉浸式文旅新业态,包括汉服体验、剧本杀、3D灯光秀等,推动从观光旅游向沉浸体验转型 [12] 文化遗产保护与科技融合 - 龙门石窟拥有2345个石窟、近11万尊造像和2800多块题记碑刻,被称为"中国石刻艺术最高峰" [8] -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放以来接待超百万人次,运用37台投影机、手势感应等技术还原夏王朝场景 [14] - 博物馆通过三维特效复原二里头遗址的"中国之最",包括最早城市干道网和绿松石龙形器等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