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主义
搜索文档
巴奴国际赴港上市:高溢价低净利、基本盘增长乏力 “产品主义”难讲新故事
新浪证券· 2025-06-20 17:29
公司上市计划 - 巴奴国际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拟主板上市由中金公司和招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2] - 2022-2024年总营收14.33亿元、21.12亿元、23.0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7.5%[2] - 同期经调整净利润4146万元、1.44亿元、1.9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67.8%[2] - 2025年第一季度总收入7.09亿元同比增长25.7%经调整利润7667.60万元同比增长33.2%[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经调整净利润率2.9%、6.8%、8.5%实际经营净利率-0.4%、4.8%、5.3%[3] - 2025年第一季度门店层面经营利润率23.7%[2] - 原材料、员工和租金成本合计占总收入74.1%较2024年同期增加1个百分点[4] 市场定位与客单价 - 2022-2024年客单价147元、150元、142元2025年Q1降至138元[3] - 客单价约为呷哺呷哺、怂火锅、海底捞的1.5-2倍[3] - 国内超七成火锅品牌人均消费在110元以下[3] 门店扩张与经营效率 - 2025年Q1在营餐厅144家计划2026-2028年新增177家平均每月至少开5家[4] - 二线及以下城市餐厅占比79.2%2025年Q1贡献比例近80%[6] - 2025年Q1同店销售额仅增长2.1%较2022-2023年的22.6%大幅下降[7] 同店表现 - 2025年Q1二线城市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0.4%三线及以下城市22家老店销售额仅增33万元[6] - 二线及以下城市同店翻台率未突破3.0次/天一线城市曾达4.2次/天[6] 融资与股东结构 - 上市前共完成三轮融资估值从2015年7.69亿元涨至2022年50亿元[8] - 外部机构投资方仅番茄资本一家累计融资3.78亿元[8] - 番茄资本持股7.9%微光创投2024年以原价4000万元退出[11] 供应链与成本结构 - 坚持自营模式供应链固定成本不易摊薄[4] - 卫星仓、中央厨房、专业化底料加工厂等重资产投入[4] 行业对比 - 海底捞和呷哺呷哺股价较2021年初高点分别累计下跌80.3%、96.9%[2] - 2022-2024年海底捞归母净利润率4.0%、10.8%、11.0%高于巴奴[3]
火锅激烈鏖战中,巴奴冲上市
虎嗅APP· 2025-06-20 07:55
公司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4.33亿元、21.12亿元、23.07亿元,2023年增速47.38%,2024年放缓至9.23% [1] - 2023年扭亏为盈实现利润1.02亿元,2024年增至1.23亿元,经调整净利润从2022年4145.5万元增至2024年1.96亿元 [1] - 2025年前三月营收同比增长25.7%至7.09亿元,利润同比增长57.48%至5516.2万元 [2] 上市动因与扩张计划 - 计划2025-2027年新开40/50/60家直营门店,需资金支持租赁、装修等投入 [2] - 当前145家门店覆盖39个城市,较2021年末增长74.7%,其中78.6%位于二线及以下城市 [6] - 参考海底捞2018年上市后加速扩张路径 [2] 品牌定位与产品策略 - 2012年转型"产品主义",主打"毛肚+菌汤"组合,定位高端品质火锅 [4] - 客单价从2018年120元升至2023年150元以上,部分一二线门店超200元 [10] - 特色高定价蔬菜因稀缺性和品质成为复购驱动力 [4] 供应链与运营模式 - 拥有5家中央厨房和1家底料厂,覆盖14个省级区域 [5] - 计划投资400-500万元/仓在6省建设卫星仓强化华中供应能力 [5] - 坚持全直营模式避免加盟管理风险,当前无加盟店 [5] 市场竞争与挑战 - 2024年前五大火锅品牌合计份额仅8.1%,巴奴占品质火锅市场3.1% [8] - 一线城市人均消费三年降24元,2024年同店销售额二/三线分别下滑8.4%/9.1% [7] - 川渝火锅份额从2018年64%降至2022年58%,细分品类崛起 [11] 消费趋势变化 - 90后占比53.1%推动口味向"鲜而有味"转变,一人食小火锅兴起 [10] - 健康化趋势显著,小红书"减脂火锅"笔记超33万条 [10] - 外卖业务占比不足5%,居家火锅场景拓展不足 [11] 管理层与股权结构 - 创始人杜中兵夫妇通过离岸公司控制83.38%投票权 [7] - 五位执行董事中四位为创业老将,权力高度集中 [7] 行业宏观环境 - 2015-2018年火锅市场规模从3000亿增至5000亿,但门店增速放缓 [10] - 2024年行业规模达6000亿,地标食材和预制菜技术影响竞争格局 [10][11]
火锅激烈鏖战中,巴奴冲上市
虎嗅· 2025-06-19 21:58
巴奴毛肚火锅上市背景与财务表现 - 公司于2025年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成为餐饮企业赴港IPO浪潮中的一员,同期蜜雪冰城市值突破2000亿港元、沪上阿姨已登陆港交所[1]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4.33亿元、21.12亿元(+47.38%)、23.07亿元(+9.23%),2023年扭亏为盈实现利润1.02亿元,2024年利润增至1.23亿元[1] - 2025年前三月营收同比增长25.7%至7.09亿元,利润同比增长57.48%至5516.2万元,经调整利润同比增长33.24%至7667.6万元[2] 扩张战略与资金需求 - 计划2025-2027年新开40/50/60家直营门店,需投入资金用于租赁、装修及设备采购[2] - 当前145家门店覆盖39个城市,较2021年增长74.7%,其中78.6%位于二线及以下城市[6][7] - 采用全直营模式保障品质,区别于海底捞等开放加盟的竞争对手[6] 产品定位与供应链优势 - 2012年转型"产品主义",主打"毛肚+菌汤"组合,客单价从2018年120元升至2023年150元以上,部分门店突破200元[5][10] - 拥有5家中央厨房和1家底料加工厂,覆盖14个省市,计划投资400-500万元/仓建设华中卫星仓[5][6] - 高端定位形成差异化,特色蔬菜等产品因稀缺性成为复购驱动力[5] 市场竞争与消费趋势 - 中国火锅市场CR5仅8.1%,公司以3.1%份额领跑品质火锅细分领域[9] - 行业趋势转向健康化与多元化:90后消费者占比53.1%,"减脂火锅"笔记超33万条,地标食材需求上升[10] - 川渝火锅份额从64%降至58%,粤式/京味火锅崛起,公司外卖业务占比不足5%存在短板[11] 经营挑战与风险 - 一线城市人均消费三年降24元,2024年同店销售额二/三线分别下滑8.4%/9.1%[7] - 2023年营收增速47.38% vs 2024年9.23%,经调整净利润增速从248.78%放缓至37.06%[8] - 食品安全问题曾导致6万元罚款,创始人言论引发舆论争议[7] 管理结构与行业瓶颈 - 创始人通过离岸公司控制83.38%投票权,核心团队多为创业元老[8] - 面临"百家门店魔咒"管理挑战,需平衡规模扩张与翻台率维持[11] - 行业从粗放增长转向精耕细作,2015-2018年市场规模增2000亿但门店增速放缓[10]
中国品质火锅第一品牌 巴奴毛肚火锅终于递交港股招股书!
搜狐财经· 2025-06-19 17:55
公司上市及行业背景 - 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冲刺"中国品质火锅第一股",受到资本市场关注 [1] - 港股消费板块持续升温,2025年以来多家消费细分巨头登陆港交所,包括蜜雪冰城、海天味业等 [1] - 中国火锅行业预计2024-2029年保持6.5%年复合增长率,品质火锅细分领域增速达7.8% [1] 公司竞争优势 - 以"毛肚+菌汤"为招牌产品,坚持"产品主义"和差异化品牌定位,成为中国最大品质火锅企业 [1][2] - 通过自建原料加工厂、中央厨房日配体系实现食材次日达门店,保障新鲜度与品质 [2] - 专业服务体系重塑顾客体验,精准锁定注重品质的主力消费群体,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2] - 直营门店覆盖全国39个城市145家门店,较2021年末增长74.7%,2024年收入稳居品质火锅市场第一 [2] 经营及财务表现 - 门店经营利润率从2022年15.2%提升至2025年首季23.7%,翻台率从3.0增至3.7 [3] - 2025年首季一线城市门店利润率20.7%,二线及以下城市达24.5%,均超行业平均 [3] - 2024年进入四个新城市,首店开业首月平均翻台率达4.8 [3] - 2022-2024年收入从14.33亿元增至23.07亿元,CAGR26.9%,经调整净利润从4150万元增至1.96亿元,CAGR117.3% [4] - 2025年首季收入同比增25.7%,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33.4% [4] - 2022-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2.62亿元、4.29亿元、4.95亿元 [4]
专“割”中产的贵价火锅,一年赚了2个亿
凤凰网财经· 2025-06-19 11:44
核心观点 - 巴奴火锅人均消费142元远超行业均值70元和海底捞的97.5元,但高价策略未能有效支撑实际盈利能力 [1][2] - 公司通过门店扩张(两年增长67.4%)拉动收入增长,但单店效能显著下滑,包括客流量、同店销售额等关键指标恶化 [1][4][9][10] - 品牌"产品主义"定位频发食品安全与舆论危机,如"天价土豆"硒含量不达标、"羊肉卷掺鸭肉"等事件,损害消费者信任 [1][15][18][2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总收入从14.33亿增至23.07亿,经调整净利润从4150万增至1.96亿,但规模与利润率(2024年8.5%)均低于海底捞(11.0%)[4][5][6] - 2024年单店日均客流量同比下滑6.5%,一线城市门店日均销售额两年下滑25.5%,同店销售额一年下跌9.9% [10][11] - 门店经营利润率从15.2%升至21.5%,主要依赖兼职员工数量增长140%的成本控制 [12][13] 运营策略与挑战 - 直营模式下门店数量从86家增至144家,河南以外市场占比达63.9%,但新店分流导致老店日均销售额下滑18.2% [9][11] - 客单价整体从150元降至142元,一线城市从183元降至159元,反映高价策略承压 [10] - 营销争议包括下架白菜等常规菜品及创始人"月薪5000别吃火锅"言论,加剧品牌与消费者脱节 [20][22] 品牌与产品风险 - "超岛"子品牌羊肉掺假事件暴露供应链管理漏洞,被罚没44.6万元 [15][17] - "富硒土豆"实际硒含量未达宣称值,遭媒体曝光后下架,创始人回应加剧舆论危机 [18][19] - 标榜的"品质"人设与多次食品安全事件形成强烈反差,品牌信任度受损 [1][23]
又一知名火锅品牌冲刺港股IPO,火锅第三股要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6-19 07:08
公司概况 - 巴奴毛肚火锅于6月16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拟成为继海底捞、呷哺呷哺之后火锅行业第三家上市企业 [2] - 公司创立于1999年河南郑州,以"产品主义"为核心定位,主打毛肚、菌汤、鲜牛肉等爆款单品,形成差异化竞争策略 [7][11] - 截至2023年底,公司在全国25个城市拥有123家门店(直营104家),覆盖华北、华中及华东区域 [8] 财务与运营数据 - 2023年总营收达1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6%,经调整净利润1.33亿元,净利率7.1% [10] - 核心单品(毛肚、菌汤、鲜牛肉)贡献70%以上主营收入,客单价整体水平147-150元,显著高于行业平均 [9][11][16] - 单店平均年营收1750万元,毛利率达62.5%,翻台率稳定在3.0-3.7次/天 [9][16] 商业模式 - 采用"直营为主+联营为辅"的扩张模式,强调供应链自建与食材标准化(每日冷链配送、厨政透明化) [11][16] - 差异化定位"服务不是特色",通过高品质食材建立品牌护城河,避开与海底捞的服务竞争 [4][7] - 扩张策略聚焦高线城市核心商圈,优先布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并设立北京"第二总部" [14][16] 行业竞争 - 火锅行业经历2021年海底捞高峰后进入调整期,消费理性化促使企业重构门店效率与成本结构 [2] - 巴奴被视为"非服务依赖型"新范式代表,其高端化路线与海底捞、呷哺呷哺形成明显区隔 [19] - 当前港股火锅板块估值低迷,公司需证明其产品驱动模式能持续吸引资本关注 [17][19] 发展挑战 - 直营模式导致扩张速度受限,人力和租金成本在一线城市可能压缩利润空间 [12][16] - 高度依赖核心产品结构,对上游供应链及组织管理能力要求极高 [12][16] - 需平衡品牌控制力与规模化效率,单店模型健康度将决定资本市场的长期认可度 [16][19]
巴奴火锅想做第二个海底捞
36氪· 2025-06-18 19:35
公司上市计划 - 巴奴火锅母公司巴奴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中金公司、招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3] - 若成功上市,巴奴将成为继呷哺呷哺、海底捞之后的"火锅第三股" [3] - 公司起源于2001年河南安阳,以健康火锅理念起家,后转型为毛肚火锅特色品牌 [3][5] - 上市背后有资本助推,2020年获番茄资本、CPE源峰数亿元融资,2023年嵩山资本计划投资1.5亿元支持A股IPO [7] 财务与运营数据 - 门店数量从2021年末的83家增长74.7%至145家,覆盖全国39个城市,其中河南大本营占比超三成(53家) [6]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4.331亿元、21.116亿元、23.073亿元,同期净利润从-520万元提升至1.229亿元 [7] - 2025年Q1收入7.087亿元,净利润5520万元,经调整净利润率从2022年2.9%提升至10.8% [7][15] - 客单价维持高位,2025年Q1人均消费138元,在120元以上品质火锅市场以3.1%份额排名第一 [7][13] 行业定位与竞争 - 定位品质火锅,客单价显著高于海底捞(95.7元)、珮姐老火锅(105.61元)等竞争对手 [13][17] - 翻台率从2022年3.0次提升至2025年Q1的3.7次,但仍低于海底捞2024年的4.1次 [15] - 收入结构单一,主要依赖门店餐厅收入,而海底捞已形成包括外卖、调味品、食材销售等多元化业务 [15] 发展战略与挑战 - 早期模仿海底捞服务模式后转向"产品主义",以毛肚和菌汤为核心差异化卖点 [12] - 面临海底捞直接竞争,后者推出同款毛肚价格低5%、鲜鸭血价格仅为一半 [20] - 高客单价策略引发舆论争议,如"18元5片土豆"事件及创始人"月薪5000不要吃巴奴"言论 [18] - 二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78.6%,未来向一二线城市扩张将面临更激烈竞争 [21] 市场环境与机遇 - 当前餐饮企业迎来价值窗口期,蜜雪冰城上市后股价上涨带动行业IPO热潮 [8] - 火锅行业平均客单价从2019年55.2元升至2023年68.8元后,2024年上半年回落至59元 [18] - 需突破单一品牌局限,参考海底捞多品牌发展路径构建"餐饮帝国" [16][22]
人均140元的巴奴火锅,没海底捞会赚钱
36氪· 2025-06-18 14:30
公司概况 - 巴奴毛肚火锅成立于2001年,第一家门店位于河南安阳,从河南走向全国[7] - 公司于2012年明确品牌定位,聚焦招牌产品毛肚并更名为"巴奴毛肚火锅",提出"服务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汤才是"的口号[7] - 2024年6月16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成为继小菜园、绿茶、古茗、蜜雪冰城后又一家冲击港股IPO的餐饮企业[4] 财务表现 - 2024年总营收23.1亿元,盈利1.96亿元,2025年Q1营收7.09亿元同比增长25.7%[8] - 2022-2024年经调整净利润率分别为2.9%、6.8%、8.5%,2025年Q1提升至10.8%[14] - 人均消费水平维持在140元左右,显著高于海底捞2024年中国大陆地区95.7元的水平[11][13] 门店运营 - 截至2025年6月9日拥有145家直营门店,较2021年末83家增长74.7%,覆盖全国39个城市[8] - 二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78.6%(114家),一线城市仅31家[8] - 翻台率从2022年3.0次提升至2025年Q1的3.7次,仍低于海底捞2024年4.1次的水平[19] 行业竞争 - 2024年中国火锅市场排名第三(份额0.4%),品质火锅市场排名第一(份额3.1%)[28] - 单店营收1591万元、利润135万元,仅为海底捞单店3123万元营收和344万元利润的约50%[17][18] - 收入结构单一,堂食占比98.2%,缺乏海底捞的外卖(2.9%)、调味品销售(1.4%)等多元化业务[23] 市场挑战 - 火锅行业竞争加剧,2024年闭店数量超30万家,成为餐饮最卷赛道之一[28] - 消费降级趋势下高端定位承压,2024年客单价从175元下调至160元但仍高于行业[29] - 低线城市(三线及以下)市场潜力大(预计2029年规模5135亿),但海底捞等竞品加速下沉布局[33] 行业趋势 - 中国火锅行业2024-2029年CAGR预计6.5%,品质火锅增速更快达7.8%[33] - 头部品牌通过子品牌、自助餐等形式转型,如海底捞推出22元工作日自助午餐[30] - 供应链规模效应显著,大型连锁品牌在原材料采购成本上更具优势[18]
巴奴火锅赴港上市:一块毛肚背后的高端突围与争议平衡术
搜狐财经· 2025-06-18 08:55
公司上市计划 - 巴奴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于2025年6月16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中金公司和招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1] - 公司定位高端餐饮,客单价150元,被称为"火锅界爱马仕",目前覆盖全国25座城市,拥有145家直营店 [1] 品牌定位与发展历程 - 公司原名"巴奴火锅",2012年更名为"巴奴毛肚火锅",通过聚焦产品核心价值(毛肚和菌汤)与海底捞的"变态服务"形成差异化竞争 [4] - 更名后首年郑州门店翻台率飙升至7次/天,招牌毛肚单品占门店总营收30%,日均售出10万份,相当于每3位进店顾客有1人必点 [4] - 品牌始创于2001年,2009年进入郑州开启全国化发展,2022年完成A轮融资,注册资本62033万人民币超过100%河南省同行 [3][4] 产品与供应链优势 - 采用国家专利"木瓜蛋白酶嫩化"技术(专利号CN103445223A)处理毛肚,使脆嫩度提升40%且无化学残留 [5] - 非冻品比例高达95%,投入1.5亿元建立中央厨房产业园,与新西兰牧场、云南菌山签订直供协议 [6] - 为鸭血产品投入千万推动国家修订火锅鸭血生产标准,锡盟草原羔羊肉背后配备30人专项品控团队 [5][6] 市场表现与争议 - 2021-2023年复合增长率达35%,会员年复购率45%,超行业均值20个百分点 [7] - 2023年因"18元5片土豆"事件引发争议,但公司坚持高端定位,上海环球港店工作日午市需等位40分钟,菌汤锅底单日卖出300锅 [7] - 推出168元双人午市套餐和38元小份毛肚选项,通过组合拳化解价格敏感 [8] 未来发展规划 - 港股上市募资主要用于3年内新增60家门店及供应链升级,单店投资门槛达600万 [8] - 公司强调坚持产品主义,避免资本扩张导致的定位稀释,目标服务"真正在乎食材"的客群 [10]
巴奴欲上市 “产品主义”能否扛住资本放大镜
北京商报· 2025-06-17 21:32
上市申请与财务表现 - 公司于6月16日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和招银国际[1]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从14.33亿元增长至23.07亿元,年内利润从亏损519万元转为盈利1.23亿元[3]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为7.09亿元,期内利润为5516万元[3] - 2024年营收增速显著放缓,从2023年的47.38%降至9.23%[4] 运营指标与门店表现 - 公司整体翻台率从2022年的3.0次/天提升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3.7次/天[5] - 人均消费从2024年同期的148元降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138元[1][5] - 一线城市门店平均每日顾客量从2022年的426人下滑至2024年的351人[5][7] - 餐厅运营相关服务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报告期内占比均超过96%[5] 市场布局与城市等级分析 - 截至2025年6月9日,公司拥有145家直营门店,覆盖全国39个城市[6] - 二线及以下城市门店数量为114家,占总门店数的78.6%[6] - 二线及以下城市门店经营效率更高,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利润率为24.5%,高于一线城市的20.7%[8] - 一线城市餐厅平均每日销售额从2022年的77853元下降至2024年的57998元,而二线及以下城市降幅较小[7] 品牌战略与市场竞争 - 公司主打"产品主义"差异化路线,以毛肚为特色,2024年在中国品质火锅市场份额为3.1%[10] - 公司面临品牌定位与下沉市场的矛盾,在二线市场存在高品质与低价的双重压力[9] - 行业竞争加剧,消费者追求低价好物,对公司价质比和供应链优化提出更高要求[10] - 公司产品定价由总部统一制定,综合考虑成本、定位及市场接受度等因素[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