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金分红
icon
搜索文档
致力于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嘉实基金旗下产品年内分红已超50次
新浪基金· 2025-05-15 14:12
公募基金分红趋势 - 公募基金行业加速由"重规模"向"重投资者回报"转变 年内分红总额超870亿元 远超去年同期的约600亿元 [1] - 指数基金分红力度持续升温 嘉实基金旗下3只产品集体分红 包括嘉实超短债 嘉实中证A500ETF联接基金和嘉实沪深300红利低波动ETF联接基金 [1] - 嘉实超短债自2006年成立以来 已实现19年年年正收益 分红次数超230次 累计分红总额超35亿元 [1] 嘉实基金产品分红详情 - 嘉实中证A500ETF流通规模近150亿元 其联接基金首次分红 每10份基金份额发放红利0.003元 [2] - 嘉实沪深300红利低波动ETF联接基金迎来年内第二次分红 A类份额和Y类份额均为0.323元/10份 C类份额和I类份额分别为0.301元和0.306元/10份 [2] - 2025年以来 嘉实基金旗下产品累计分红超50次 年内分红总额达46.38亿元 成立以来分红总次数近1500次 分红总额超1100亿元 [3] 行业影响与趋势 - 基金分红帮助投资者锁定收益 降低交易成本 同时优化基金运作效率 有利于长期回报提升 [2] - 公募基金加速分红派现 以实际行动回馈投资者 提升投资体验和满意度 在行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 基金密集分红将日益成为新趋势 [2]
公募基金年内分红总额续创新高;基金重仓北交所金额较去年末增长超两成丨天赐良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3 08:12
高管变动 - 宝盈基金副总经理李俊因个人原因于5月8日离任 李俊自2017年6月加入公司 2020年12月起担任副总经理职务[1] 基金发行市场 - 上周新成立31只公募基金合计募资63亿元 单只基金最高募资19亿元 最低仅1000万元[2] - 股票型基金单周发行58.28亿份 占比达91.85% 创2024年1月以来新高 混合型及债券型基金发行规模同比显著收缩[2] 科创债指数基金 - 11家公募已上报上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基金 包括中银基金、博时基金等头部机构[3] - 上证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近一年年化收益率4.1% 年化波动率1.4%[3] 基金分红动态 - 今年以来基金分红总额达871亿元创历史新高 华夏沪深300ETF以26.8亿元分红居首[4] - 债券型基金占分红基金数量的82%[5] 北交所配置 - 一季度末公募重仓北交所金额67.43亿元 环比增长24.45% 占A股市值比例提升至0.11%[6] - 配置北交所的公募机构增至34家 环比增长17.24%[6] 债券市场展望 - 利率债收益率在二季度仍有下行空间 建议保持积极仓位[8] - 信用债投资建议拉长久期 可转债需注意正股估值匹配度[8] ETF市场表现 - 5月12日军工ETF领涨5.53% 航天航空板块近30只个股涨停[9] - 港股创新药ETF单日最大跌幅达4.83%[10]
871亿元!基金开年“红包”派发加速,这类产品撑起分红大盘
证券时报· 2025-05-11 13:07
基金分红概况 - 2025年以来基金合计派发871亿元红利,创下新高 [1][3] - 单只基金最高分红金额达26.8亿元,最高分红比例达20% [1][3] - 债券型基金在分红基金中占比高达82%,权益类被动指数基金的分红数量和金额呈现增长趋势 [1][4] 分红金额与比例 - 分红金额前五的基金包括华夏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南方中证500ETF等,单只基金最高分红达26.8亿元 [3] - 工银全球配置以20%的分红比例居首,新华安享惠金E、江信添福等基金分红比例也超过10% [3] - 嘉实融享浮动净值型以每份3.8元的单位分红排名第一,多只REITs和国债ETF的单位分红超过1元 [3] 分红频次与品种 - 合煦智远嘉悦利率债E年内分红最频繁,已分红9次,合煦智远嘉悦利率债A分红8次 [3] - 债券型基金是分红主力,中银丰和定期开放累计分红达15亿元 [3] - 权益类被动指数基金分红数量占比约9%,金额占比约14%,多只沪深300ETF成为分红重要力量 [4] 基金分红优势 - 基金分红帮助投资者锁定收益,避免因短期波动频繁操作 [6] - 分红节省交易费用,无需赎回费或申购费(选择红利再投资时) [6] - 分红优化基金管理运作,调整规模后更易捕捉优质资产,提升长期回报 [7] 政策与市场环境 - 监管层出台新"国九条"等政策,鼓励上市公司分红和市值管理 [7] - 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跌至1.8%,高股息资产吸引力显著增强 [7]
871亿元!基金开年“红包”派发加速,这类产品撑起分红大盘
券商中国· 2025-05-11 07:35
基金分红概况 - 截至5月7日公募基金年内累计分红突破870亿元以红利发放日为口径2025年以来基金合计派发871亿元红包 [1][2] - 单只基金最高分红金额达26.8亿元最高分红比例达20%债券型基金在分红基金中占比高达82% [2][3] - 权益类被动指数基金分红数量和金额呈现增长趋势分红数量占比约9%金额占比约14% [2][4] 分红结构与典型案例 - 分红总金额前五的基金包括华夏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南方中证500ETF中银丰和定期开放易方达沪深300ETF单只最高分红26.8亿元 [3] - 工银全球配置以20%分红比例居首嘉实融享浮动净值型单位分红达每份3.8元 [3] - 合煦智远嘉悦利率债E年内分红最频繁达9次债券型基金中中银丰和定期开放累计分红15亿元 [3] 基金分红的功能与政策背景 - 基金分红帮助投资者锁定收益降低交易成本优化基金运作效率提升长期回报 [2][5] - 分红可避免投资者因短期波动频繁操作红利再投资无需申购费赎回部分收益无需赎回费 [5] - 政策层面出台新国九条及市值管理指引鼓励上市公司分红聚焦高质量发展 [5] 市场环境与资产吸引力 - 当前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跌至1.8%左右高股息高分红资产吸引力显著增强 [5] - 流动性环境易松难紧宏观稳增长政策基调下被动指数基金如沪深300ETF成为分红重要力量 [4][5]
公募今年派发超800亿元 ETF成“分红王”
中国证券报· 2025-05-07 04:28
● 本报记者 张凌之 今年前四个月,公募基金已累计派发超800亿元的大红包。 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今年以来已有1745只基金(不同份额分开计算)合计分红839.4亿元。其中, 股票型基金的分红总额是去年同期的8.4倍,ETF占据大额分红榜单前列位置,混合型基金的分红总额 也比去年同期增加近3亿元。此外,公募REITs分红最为积极,44只公募REITs今年以来已实施分红。 ETF分红金额较高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今年以来共有1745只基金合计分红2243次,分红总额达839.4亿元。与去 年同期的570.87亿元相比增长47.04%,创出2023年以来同期新高。 从分红金额来看,分红金额较高的多为ETF。截至4月30日,位居今年以来公募基金分红总额前两名的 是两只沪深300ETF,华夏沪深300ETF今年以来分红26.83亿元,嘉实沪深300ETF分红总额达到24.61亿 元。今年以来分红总额超10亿元的8只基金中,有5只为ETF。另有14只基金今年以来分红总额在5亿元 —10亿元之间。 从分红次数来看,合煦智远嘉悦利率债A今年以来分红次数最多,共有8次分红。湘财鑫睿C、合煦智远 嘉悦利率债 ...
如果基金没赚钱,还会分红吗?|投资小知识
银行螺丝钉· 2025-05-05 21:44
文 | 银行螺丝钉 (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阅读原 文,免费学习大额家庭资产配置课程 ...
公募今年以来分红额逾800亿元
上海证券报· 2025-04-30 04:02
基金分红概况 -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分红金额突破800亿元,达到803.25亿元,创近三年同期新高,较去年同期的536.85亿元增长50% [1] - 分红次数接近2200次,权益类基金(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分红总额是去年同期的10倍 [1] - ETF占据大额分红榜单前列,华夏沪深300ETF以26.83亿元分红金额位居榜首,嘉实沪深300ETF分红24.35亿元紧随其后 [1] ETF分红表现 - ETF在权益类基金中分红动力强劲,今年以来分红金额占权益类基金的70% [1] - 20只ETF已完成4次分红,南方中证500ETF、华泰柏瑞上证红利ETF等分红超10亿元 [1] - 5月初易方达沪深300ETF、国泰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ETF等将加入分红行列 [1] 分红背后的业绩支撑 - 九成以上今年以来分红的基金近一年收益率为正,南方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混合发起近一年回报超80% [2] - 财通资管创新成长混合、博时智选量化多因子股票等基金近一年回报超30% [2] - 华夏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等被动权益类基金近一年回报均超8% [2] 分红策略与市场影响 - 4月公募基金分红总额135.65亿元,分红次数505次,在市场波动后通过分红提升投资者持有体验 [2] - 分红为投资者创造稳定现金流,帮助锁定部分收益,缓解市场波动带来的焦虑情绪 [3] - 分红行为可适度降低基金持仓规模,为基金经理预留更灵活的操作空间以应对市场变化 [3]
债基分红加速度 汇安嘉裕纯债债券基金年内梅开二度
全景网· 2025-04-29 18:59
公募基金分红情况 - 公募基金年内分红总额超810亿元 债券基金分红620亿元 占比八成左右 [1] - 汇安嘉裕纯债债券A每10份分红0.27元 C类每10份分红0.08元 权益登记日和除息日是4月28日 现金红利发放日是4月29日 [1] - 汇安嘉裕纯债2025年来第二次分红 自成立来累计分红21次 累计分红总额近5亿元 [1] - 汇安嘉裕纯债债券A自2016年12月5日成立来 已连续8年实现正收益 [1] 汇安基金固收投资表现 - 汇安基金在纯债类基金绝对收益排行榜上 最近三年排名28/132 最近五年排名27/111 [2] - 公司旗下拥有多只低波动 低回撤的中短债基金产品 包括汇安中短债债券基金 汇安短债债券基金 汇安永利30天持有期短债基金和汇安永福90天持有期中短债债券基金 [3] - 汇安短债债券A自2018年11月7日成立来连续25个季度实现正收益 [4] - 汇安永利30天持有期短债A自2022年3月10日成立来连续12个季度收益飘红 [4] - 汇安永福90天持有期中短债债券A自2022年5月10日成立以来连续11个季度收益为正 [4] - 这些债基自成立来最大回撤均控制-0.3%左右 [4] 债券市场动态 - 4月债市先涨后跌 月初避险情绪升温 近期进入横盘整理态势 [2] - 央行开展6000亿元MLF操作 叠加政治局会议落地 4月21-25日长端利率延续横盘震荡 [2] - 10年国债活跃券上行至1.66% 1年国债活跃券上行至1.45% [2] - 4月政治局会议强调加紧实施已落地的政策 财政发债节奏加快 货币政策加力 [3] - 市场担忧的利空或逐步出尽 但交易盘态度依然谨慎 等待明确触发降准降息的信号 [3] - 5月长端利率有望再度刷新前低水平 [3] 汇安基金投研观点 - 当前债市基本面无利空 政策面上无明确指引 [3] - MLF超量续作后 短期降准概率或降低 降息可能要等待经济数据实质性转弱 [3] - 市场将持续在震荡区间 没有明确的方向性交易机会 [3] - 中短债依然具有较好的配置价值 [3]
公募基金年内分红超800亿元 ETF分红猛增182%
证券时报· 2025-04-28 01:23
公募基金行业分红情况 行业整体分红表现 -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行业分红力度显著加大 截至4月25日 129家公募基金或证券公司旗下2224只基金产品实施分红 分红总额达813.97亿元 同比增长超46% [1] - 债券型基金仍是分红主力 分红金额占比超七成 同时ETF产品分红金额突破百亿元 同比增长超182% [1] 各类型基金分红情况 - 债券型基金分红金额达625.26亿元 占分红总额的76.82% 同比增长136.36% [2] - 股票型基金分红金额为113.58亿元 占比13.95% 同比增长788.61% [2] - 混合型基金分红金额为40.68亿元 占比5% 同比增长897.02% [2] - REITs分红金额为29.47亿元 占比3.62% 同比增长36.69% [2] - QDII基金分红金额从去年同期的0.18亿元增长至4.38亿元 增幅高达2328.1% [2] ETF产品分红表现 - ETF年内分红金额达100.81亿元 同比增长超182% [3] - 分红金额居前的ETF产品多为股票型ETF 华夏沪深300ETF和嘉实沪深300ETF分红金额均超20亿元 南方中证500ETF和华泰柏瑞上证红利ETF分红金额超10亿元 [3] 基金公司及产品分红排名 - 年内分红总额超10亿元的基金公司有24家 中银基金 华夏基金 易方达基金 嘉实基金分红总额居前 分别达51.72亿元 48.22亿元 47.16亿元 44.92亿元 [4] - 广发基金 博时基金和易方达基金旗下分红产品数量居前 均超100只 [4] - 21只基金产品年内分红金额超5亿元 华夏沪深300ETF 嘉实沪深300ETF 中银丰和定期开放等产品分红金额均超10亿元 [4] - 337只基金至少实施2次分红 合煦智远嘉悦利率债A分红次数最多 达8次 合计分红金额3.93亿元 [4] 行业背景与驱动因素 - 市场风险偏好趋于保守 投资者对稳定收益需求提升 推动基金公司维持或加大分红力度 [2] - 市场震荡上行 权益类基金净值普遍增长 基金公司通过分红回馈投资者 提升投资者获得感和忠诚度 [3] - 宏观经济环境下 投资者对确定性收益关注度上升 基金公司通过分红策略提升产品竞争力 [5] - 政策支持推动基金分红 监管层引导上市公司增加现金分红 相关政策逐步显现效果 [5]
315投资者保护日|破解四大基金投资误区!
天天基金网· 2025-03-11 19:30
基金投资误区分析 误区一:频繁交易与追涨杀跌 - 追涨杀跌行为不符合科学投资原则,频繁波段操作会消耗精力并增加手续费成本[2] - 基金申购赎回费用较高,可能侵蚀收益,且对择时能力要求极高[2] - 长期持有优质基金可避免短期波动影响,等待净值回升是更优策略[2] 误区二:业绩排名依赖 - 历史收益排名不能预测未来表现,受市场行情和基金经理能力双重影响[3][4] - 高排名可能源于市场红利而非基金经理能力,需综合评估底层逻辑[4] 误区三:过度分散持仓 - 持有过多基金导致管理难度增加,易形成"糊涂投资"[6][7] - 同类风格基金(如上证50/沪深300指数基金)持仓重叠,实际未分散风险[7] - 权益类基金本身已是股票组合,过度分散可能适得其反[6] 误区四:分红认知偏差 - 基金分红本质是净值再分配,并非额外收益,总资产保持不变[9][10] - 现金分红与红利再投资最终效果相同,分红频率不反映基金质量[10] - 过度关注分红可能错失资本增值机会,需理解分红机制本质[10] 投资行为建议 - 避免情绪化操作,建立系统化投资纪律[2] - 选择基金需穿透业绩归因,分析超额收益来源[4] - 组合构建应控制基金数量,注重底层资产差异化[6][7] - 正确认知分红机制,避免被表面数据误导[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