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

搜索文档
“高职毕业”的火箭工人成25项“专利达人”,高铁女工见证中国高铁领跑……这些央企匠人定义 “工匠精神”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5 22:12
制造业转型升级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数控车工何小虎表示,现代化的火箭发动机制造对产业工人的素质要求更高,需要具备产品加工技能、完善知识体系、总结分享能力以及技术攻关和创新能力 [1][3] - 航天科技六院推进"卓越产品行动"后,工作现场应用智能化加工单元、自动化生产线、光学检测等先进制造手段,发动机制造质量和效率大幅提升,工人劳动强度大幅降低 [3] - 何小虎从2013年开始撰写技术论文,到2024年已申请获得25项发明专利,这些专利均来自火箭发动机研制生产过程中的难题攻关和创新总结 [4] 高铁技术创新 -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高铁工人姚智慧参与CR450动车组生产试制,该车型试验速度达每小时450公里,运营时速400公里,具有更高速、更安全、更节能、更智能、更舒适等特点 [5][6] - CR450动车组采用"鹰击长空"流线型方案,通过87个外观方案筛选和100余次模拟仿真分析及风洞试验,最终使整车运行阻力降低22% [7] - 噪声试验团队测试300多种降噪方案,采用分车、分区、分频的降噪方式,定制化开发降噪结构和材料,使整车客室内部噪声降低2个分贝 [7] - 车体焊接采用搅拌摩擦焊技术,焊接变形量更小、质量更高,转向架侧梁、横梁、构架三大工序机械手焊接全覆盖,自动焊接率上升至90%以上 [7] 产业工人转型 - 何小虎认为,在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进程中,产业工人需要全面提升素质,努力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工人,实现从"手艺人"向"智造者"的蜕变 [4] - 姚智慧和团队在CR450动车组线束布局中采用三维电气模型规划和AI技术线号识别,精准高效完成全车线束铺设,确保每根线零隐患、零差错排布 [6]
中央企业产业工人代表谈新时代“工匠精神”
中国青年报· 2025-06-05 18:34
高铁制造业发展 -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高铁装配生产15年经验,参与中国高铁从追赶到领跑的过程 [3] - 高铁生产采用"微缩梅花烙"连接器焊接技术,在筷子头大小的面积上完成7个连接点、不足1毫米的精准焊接 [3] - 独创45度走枪打胶法实现近15万米车窗打胶零缺陷,并实行实名制作业法确保质量承诺 [3] - CR450动车组试验时速450公里,运营时速400公里,运营能耗、车内噪声、制动距离等指标国际领先 [3] - 十年来累计铺设线缆3500万米,紧固螺栓近8000万个,生产6122辆高铁 [3] 工匠精神实践 - 新时代工匠精神强调"简单事情重复做、千万次不出错"的定力和"在关键领域做别人做不到的事"的魄力 [3] - 中国一重集团首席技能大师刘伯鸣提出"择一事,忠一生"的执着追求,在锻造领域工作35年独创53种锻造方法 [6] - 万吨水压机和15000吨自由锻造水压机的操作经验体现"一精再精"的职业操守 [6] 团队荣誉与使命 -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团队获评"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肩负强国兴企使命 [4] - 中国一重集团提出"锻造大国重器"的目标,强调攻坚克难的职业使命 [6]
汽修“土专家”的担当
经济日报· 2025-06-03 09:41
行业技术发展 - 改革开放初期国内汽车维修技术基础薄弱,维修手册多为外文,需翻译后反复研究[1] - 成功解决汽车水箱设计不合理导致的故障,将原需两天的维修工作缩短至4小时[1] - 主导的轿车全系统修复案例代表当时中国先进汽车维修水平,被国外媒体争相报道[1] - 培训课程涵盖传统燃油车、新能源电驱系统、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等前沿技术[3] 公司业务与成就 - 创立上海幼狮高级轿车修理有限公司,提供轿车维修、故障诊断和客户服务[1] - 公司逐步发展成为多家企业单位指定的维修服务商[1] - 国家级"陶巍技能大师工作室"2014年挂牌成立,成为技能人才培育重要阵地[2] 人才培养与教育 - 注重培养徒弟思维方式,要求先画图再模拟操作后实操[2] - 参与职业院校学生培养,推动成长为高级汽车维修人才[2] - 总结的汽车使用和维修理论成为多家高校教材,多次参加汽车专业讲座[2] - 2023年起接收云南职教学员进行两年制脱产培训,培养能教书懂技术的"土专家"[2] - 推动产教融合,与职业院校合作共建汽车维修技术培训学校[3] 行业标准与国际化 - 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技能等级标准体系[3] - 推进我国汽车维修人才的全球化认证进程[3] - 徒弟林创创持有国际认证的高级维修技师资格[3] 工匠精神与技术理念 - 强调不断精进、不懈攀登的工匠精神[3] - 现代汽修人应扮演技术翻译官角色,将机械语言转化为服务价值[3] - 坚持每天走进车间检查维修现场、指导学员操作,感知技术发展脉动[3]
全国劳模张玉忠:电力“大工匠” 拥抱新“智变”
中国能源网· 2025-05-30 17:48
人物成就 - 张玉忠32年职业生涯中创造万余次精准操作零差错纪录,成功处置数十起突发险情[1] - 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工人先锋号""吉林能源工匠""国家电投杰出奋斗者"等30余项殊荣[1] - 从普通技工成长为国家级"产业导师",实现从制造向智造的转型[9] 技术创新 - 研发"气旋"式无触点料位监控装置及配套可视化无线料位实时监控系统,解决高灰份渣仓料位监测难题[2] - 带领团队研发《供热主管网数控双排气装置》获第49届国际质量管理大赛金奖,实现国家电投集团火电板块国际奖项零突破[5][6] - 新研发《热网回水管道太阳能数控排气装置》再度入围ICQCC[6] - 团队五年内获得5项国家专利,破解19项行业难题[7] 团队建设 - 以张玉忠为核心组建28人创新工作室,助力公司4号机组供电煤耗等指标居国家电投集团同类型机组前列[7] - 工作室培养出两名"工匠之星",多名成员工作能力大幅提升[7] - 创新工作室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7] 行业影响 - 研发成果通过电力行业专家评审,获得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 - 带领团队向发电设备核心部件全国产化目标发起冲锋,推动电力设备装上"中国芯"[6] - 通过技术攻关有效提升火电厂辅机可靠性[7]
擎旗奋进新时代 匠艺纷呈大师展
消费日报网· 2025-05-29 10:55
展览概况 - 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将于5月30日至6月2日举办"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大师工匠精品展"专题展览活动,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与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共同主办 [1] - 展览面积达1000平方米,展出百余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轻工大国工匠的精品佳作 [1] - 展览旨在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展现新时代大师工匠风采和党领导下产业工人队伍发展的伟大成就 [1] 展品内容 - 展品涵盖石雕、玉雕、木雕、陶瓷、紫砂、刺绣、剪纸、金属工艺、景泰蓝、唐卡、漆器等非遗工美品类 [1] - 代表性展品包括钧瓷《双系罐》、三彩釉画《化龙》、广彩作品《迎春花》等 [1] - 寿山石雕刻作品《松壑雅聚》采用高浮雕刻技艺,构图严谨,画面分左右两部分,利用寿山石红色部分雕刻山体、松树和人物 [2][6] - 夏布绣作品《长江万里图》长卷以宋代赵芾画作为蓝本,结合夏布绣的质朴与坚韧表现长江的波澜壮阔 [8] - 瓷瓶作品通过垂枝牡丹的造型象征高尚品德 [5] 展览意义 - 展览礼赞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歌颂伟大时代的辉煌足迹 [1] - 展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轻工大国工匠时代风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1] - 推动文化强国建设,全方位展现工艺美术非遗传承人对技艺的追求和对"匠心"的坚守 [1]
慢功夫巧手艺“雕琢”海南文化“质感”
海南日报· 2025-05-26 09:57
文化传承与创新 - 黎族"双面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符秀英坚守传统工艺53年,其绣坊拥有60余名绣娘,年销售额达50多万元 [3][4] - 符秀英从种植棉花到完成黎族龙被需耗时6年,目前其手艺已传承至第三代 [3] - 海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黄黎祥将黎苗文化、红色文化等元素融入黄花梨木雕创作,代表作品《永恒的敬礼》和《海岛女民兵》分别耗时半年和一年完成 [5] 传统工艺与现代融合 - 设计师王彬妮创新融合黎锦与现代服饰,推出"拼绣"黎锦旗袍,结合香云纱与非遗工艺丁字针、旗袍剪裁 [5] - 王彬妮尝试"黎锦+马面裙"、"黎锦+西装"等多元设计,推动传统工艺在现代服装中的应用 [6] - 黄黎祥探索通过3D扫描和机械化生产将木雕转化为文创产品,扩大市场覆盖 [5] 文化产业商业化 - 符秀英的黎锦产品面临机器织锦竞争,但仍坚持纯手工制作以保持工艺原真性 [4] - 黄黎祥的木雕作品定位为"海南礼物",计划通过展览和文创产品形式推广 [5] - 王彬妮的黎锦服饰通过文博会平台展示,吸引观众关注传统工艺的现代价值 [6]
江西新余:千年夏布一支独“绣”
央视网· 2025-05-25 20:48
非遗技艺创新与传承 - 夏布绣《长江万里图》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小红及团队耗时13个月完成,运用十几种针法和三十多种颜色丝线,展现祖国山河 [1] - 张小红创新6种针法并探索出软化夏布技术,将民间麻布绣升华为夏布艺术刺绣,填补江西刺绣艺术空白 [2] - 张小红团队创作《万亩登丰图卷》《井冈雄峰》等作品获多项国家级、省市级奖项,开创夏布绣艺术创作先河 [2] 传承人培养与技艺发展 - 吴婉菁辞去银行工作投身夏布绣传承,注重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间寻找平衡点 [5] - 吴婉菁开发箱包、首饰、灯艺等上百种文创产品,推动夏布绣融入现代生活 [5] - 吴婉菁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和展示活动,利用短视频、直播推广夏布绣 [5] 产业化探索与跨界融合 - 夏布绣将结合现代生活需求与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探索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 [7] - 计划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利用非遗资源进行创作转化 [7] - 通过文创产品开发实现传统工艺的现代化转型,提升非遗技艺自身造血能力 [5][7]
龙岩市总工会:“面对面”共话匠心传承 “零距离”点燃奋斗力量
环球网· 2025-05-25 15:46
来源:中工网 张路明分 享自己的奋斗故事。邱晓丽 摄 "您能和我们分享下工作时如何快速进入'身旁都是隐形人'这种高度专注的状态?"面对面交流环节,一 位职工问道。张路明笑着感慨道:"这是不是工科生的'通病'呀?"随即他略有所思地说,"学生时代看过 一篇文章,大致是讲如何在路边看报纸以此来锻炼自己的专注力,这篇文章对我感触很深,因此我也从 那时就开始注重锻炼专注力。现在在工作中要时刻考虑工作机理等问题,只要'钻'进去了就没办法想别 的事情了。" "本次活动为广州、龙岩两地劳模工匠、技术工人提供了一次面对面深入交流的机会,这次活动只是起 点,希望未来将举办更多线上线下交流协作,常态化开展线上沟通和经验分享,聚焦两地特色产业、重 点企业创新发展,着力在广龙劳模工匠、优秀技术工人助企行活动互联互通上建机制、搭平台、见实 效,为企业发展、产业升级、经济腾飞贡献工会力量。"龙岩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邱大武说。 (邱晓丽) 场。邱晓丽 摄 活动现场,张路明用质朴的语言诠释匠心和初心,用几个小案例回顾了自己工作经历,从兴趣缘起谈到 创新再到精益求精的寻梦、追梦、圆梦的奋斗故事。全国劳模、八闽工匠、福建新龙马汽车股份有限公 ...
激励更多新业态劳动者当劳模
中国经济网· 2025-05-25 06:59
数字经济与新就业形态 - 外卖配送员首次入选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名单,共5位来自北京、重庆、上海、江西、新疆的外卖员当选 [1] - 截至2023年初全国网约配送员数量达1300万人,工作内容从餐饮外卖扩展到即时零售、生鲜宅配、商超零售等多个领域 [1] - "网约配送员"于2020年被正式纳入国家职业分类目录,标志着该职业获得官方认可 [2] 行业价值与社会影响 - 外卖员群体对社会运行和城市运转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极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1] -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平凡岗位上践行"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精神 [2] - 外卖员创造的社会价值超出单纯经济指标,包含服务质量、人情温度等多元维度 [3] 职业发展与技能提升 - 优秀外卖员展现出精准取送、复杂路况响应、人机协同等专业技能 [3] - 部分骑手实现了零事故、无差评、无投诉的服务标准 [3] - 新业态劳动者对服务质量的极致追求与工匠精神特质高度契合 [3]
“做带书香的匠人!”一线劳模工匠带头读书
长江日报· 2025-05-22 09:25
"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工匠精神不仅仅关于手艺,更关乎我们如何对待时间、如何对待生命。"5月21日,"支点建设·奋斗有我"武汉市 职工服务中心职工阅读系列活动走进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吴春桥、孙建军等劳模工匠带头读书、荐书,点燃奋斗热情,现场百余名职 工代表参与活动。 日 발 i t 11: VII 全国首届大国工匠培育对象吴春桥是中国一冶冶建分公司砌筑工,从事冶金建设36年。他分享了《中华匠人精神》一书。在吴春桥看 来,这本书不仅讲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故事,更是一部关于专注、耐心与极致追求的人生指南。 "支点建设·奋斗有我"武汉市职工服务中心职工阅读系列活动现场。记者刘克取 摄 Production p r and 200 p r v 吴春桥在27岁时才从事砌筑,在别人眼中已经错过了学手艺的最佳年龄,但他不认输,默默和自己较劲。砌筑时,为追求手感,吴春 桥不戴手套,练着练着手就会脱皮、起泡。为了达到最佳效果,每天完工后,他都会把墙面上的泥浆清理干净,这虽然只是一个小动作, 但他砌筑的炉体总是干净而平整,匠心可见一斑。 "专注的力量就是一生只做一件事。"吴春桥说,从埋头砌筑到创新研发,他这辈子就只干砌筑这一件事。在 ...